出17:1-18:27
- 創世記
- 出埃及記
- 利未記
- 民數記
- 申命記
- 約書亞記
- 士師記
- 撒母耳記上
- 撒母耳記下
- Ruth & Esther
- 約伯記
- 序
- 背景及參考資料
- 約伯第一次受苦 (1章)
- 約伯第二次受苦 (2章)
- 約伯第一次發言 (3章)
- 以利法第一次發言 (4-5章)
- 約伯第二次發言 (6-7章)
- 比勒達第一次發言 (8章)
- 約伯第三次發言 (9-10章)
- 瑣法第一次發言 (11章)
- 約伯第四次發言 (12-14章)
- 以利法第二次發言 (15章)
- 約伯第五次發言 (16-17章)
- 比勒達第二次發言 (18章)
- 約伯第六次發言 (19章)
- 瑣法第二次發言 (20章)
- 約伯第七次發言 (21章)
- 以利法第三次發言 (22章)
- 約伯第八次發言 (23-24章)
- 比勒達第三次發言 (25章)
- 約伯第九次發言 (26-31章)
- 以利戶第一次發言 (32-37章)
- 神親自發言 (38-42章)
- 總結
- 雅歌
- The Prophets
- 使徒行傳
- 羅馬書概略
- 哥林多前書概略
- 哥林多後書概略
- I Corinthians
- II Corinthians
- 加拉太書
- Ephesians
- 腓立比書
- Philippians: joy out of affliction
- Colossians vs Ephesians
- Introduction
- Greetings & Thankful prayer (1:1-13)
- The Son (1:14-22)
- Paul's ministry (1:23-29)
- Reasons for writing the epistle (2:1-7)
- False religions / Head and body (2:8-23)
- New life and deeds (3:1-17)
- Family and job relationship (3:18-4:1)
- Final word and prayer request (4:2-6)
- Senders of the epistle (4:7-9)
- Salutation from fellow workers (4:10-14)
- Paul's salutation (4:15-18)
- Reflection
- I Thessalonians
- II Thessalonians
- 教牧書信─提摩太前、後書及提多書
- 雅各書
- 彼得前書
- 彼得後書、約翰二書、猶大書
- 約翰一書
出埃及記 17:1-18:27
大綱
(續) 曠野的遭遇
- 神賜水源 (17:1-7)
- 神戰勝亞瑪力人 (17:8-16)
- 摩西岳父的出現 (18:1-12)
- 獻計判案 (18:13-27)
中心思想
17章是失敗與成功的交戰,試探神與信靠神的並列故事。擊打磐石出水的故事,以「耶和華是在我們中間不是?」的疑問作結。(17:7) 與亞瑪力人的戰役,得出對神能力的肯定:「耶和華尼西」(「耶和華是我旌旗」的意思)。(17:15)
18章記錄神在摩西身上的祝福,加深了他的岳父葉忒羅對神的景仰(18:11),並肯定了摩西的使命。葉忒羅又在處理百姓糾紛的層面上,向摩西進諫。
反思
昔日領以色列人過紅海入曠野的神,今日是否也真的與我們同在,帶領我們翻山越嶺,進入佳境呢?這是我們在痛苦掙扎中常會牽起的疑問。但我們必須小心落入試探的境界中,只懂埋怨,不求神的援手。
「問責制」是有它存在的價值,當社會或教會出現問題時,我們著實要推敲責任屬誰。但我們眼前更需要做的,是以體恤和合作的態度攜手去面對問題,去解決問題。若只懂怪罪於人,大興問罪之師,像以色列百姓向摩西問責(17:3),這絕不是成熟的表現,也無助於解決問題,反惹來更多的爭拗(17:7),於事無補。
我們跟隨神的一舉一動,最初可能不獲家人認同,但當神在我們身上的作為被肯定時,最終會贏得家人對我們信仰上的支持,甚至感動他們去相信主。
摩西面對諸多排解糾紛的壓力,實在是教會領導層常有的挑戰。當適切地選賢與能,一同分擔教會一些煩瑣事務,讓教會領袖可集中精神去處理一些更重大的課題,否則更出色的領袖也會被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