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重點

引言


 保羅之前寫給哥林多教會一封書信 (並非指哥林多前書,參考附註一),得到了一些負面的回應,他為此作出了回應,其中主要談到教會的一些問題,包括教會對他的誤解,他作出澄清和自白;又針對教會中出現假使徒,他作出自白和自誇;當中他談及自己傳道的辛酸和軟弱;最後再次重提他第三次到哥林多的計劃,並提到收集捐資作為慈惠金的安排。林後的內容深刻地表達了保羅與教會的密切關係。

教會的問題

(教會對保羅的誤解)

[自白]有信徒懷疑保羅為何沒有履行他曾提及到哥林多的計劃 (1:15-17),保羅澄清他對待他們是「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自己的良心可作見證 (1:12)。他重申,他「早有意」到哥林多,叫他們「再得益處」(1:15)。他有這念頭,不是從情慾起的,忽是忽非 (1:17)。

[自白]保羅再一次表明自己對哥林多教會的心跡,他對他們是坦誠開放的;相反,他們卻以狹窄的心腸對待他,希望他們同樣以「寬宏的心報答」他。為何保羅覺得他們以狹窄的心腸對待他呢?這在7:2保羅更明顯地表達出來:「你們要心地寬大收納我們。我們未曾虧負誰,未曾敗壞誰,未曾佔誰的便宜。」這顯示他和教會之間曾經有過一些誤會,教會曾經對他的作風有所懷疑或誤解,以致他有需要在此作出澄清,並表明心跡:「你們常在我們心裡,情願與你們同生同死。」(7:3)。(6:11-13)

[自白]首先,保羅針對「有人以為我是憑著血氣行事」,作出反擊:「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 (屬靈的兵器)…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10:1-6)

其次,保羅針對有人自認為是屬基督,保羅叫這等人再思想自己如何屬基督。[自誇]保羅明說自己也是屬基督的,有主所賜的權柄,「是要造就你們」。他為擁有這權柄稍微誇口,也不覺慚愧。為免哥林多人「以為我寫信是要威嚇你們」,他有必要澄清這一點,因為曾經有人說:「他的信又沉重又厲害,及至見面,卻是氣貌不揚,言語粗俗的。」[自白]他澄清他「信上的言語如何,見面的時候,行事也必如何。」意即他言行一致,不在時語帶權柄,在時同樣也會帶著權柄。[自誇]他跟那些自薦的人劃清界線,重申自己「不願意分外誇口 (‘boast of things without our measure ’)」,只是照神所量給他的界限,把福音傳到哥林多,「因為我們早到你們那裡,傳了基督的福音」。他不會「仗著別人所勞碌的,分外誇口」,並解釋「不是在別人界限之內,藉著他現成的事誇口」,意即不會在別人而不是他自己傳福音的地方沾別人的光。並寄望哥林多人把福音工作展開,得以「傳到你們以外的地方」。最後,他把人當誇口的原則道出來:「但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 (‘let him glory in the Lord’)。因為蒙悅納的,不是自己稱許的,乃是主所稱許的。」(10:7-18)

[自白]他反問他們:他卑微自己,白白傳福音給他們,反虧負別的教會,向別的教會取工價給哥林多人效力 (他在哥林多缺乏的時候,得到馬其頓來的弟兄們補足),沒有負累他們一個人,「這算是我犯罪 (‘committed an offence’) 嗎?」[自誇]既然他白白傳福音給哥林多,「就無人能在亞該亞一帶阻擋我這自誇」。(11:7-11)

[
自誇]保羅說他自誇,成了愚妄人 (‘become a fool in glorying’),是被哥林多教會所迫,因他們把他的使徒身份看低了。他說自己「雖算不了甚麼,卻沒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尤其他在哥林多人中間,「用百般的忍耐,藉著神蹟、奇事、異能顯出使徒的憑據來」,甚至累著別的教會,也絕不累著他們,因此保羅理應受到格外的尊重。(12:11-13)

[自白]保羅打算第三次到哥林多去,「也必不累著你們;因我所求的是你們,不是你們的財物」。作為他們屬靈的父母,他「甘心樂意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他反問他們:「難道我越發愛你們,就越發少得你們的愛嗎?」「你們卻有人說,我是詭詐,用心計牢籠你們。」他說自己沒有累著他們,他反問:我所差到你們那裡去的人 (包括提摩太和提多),我藉著他們一個人佔過你們的便宜嗎?」「提多佔過你們的便宜嗎?」「我們行事,不是同一個心靈 (‘in the same spirit’) 嗎?」(12:14-18)


(針對肢體犯罪)

針對教會有犯罪的肢體,保羅曾寫信加以譴責,是要叫他憂愁,希望他有悔疚之意,教會可以赦免他,寬大處理,要「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免得他「憂愁太過,甚至沉淪」(‘such a one should be swallowed up with overmuch sorrow’)。(2:1-11)

保羅說出從前寫信的原意:「不是為那虧負人的 (害人者),也不是為那受人虧負的 (受害者),乃要在神面前把你們顧念我們的熱心表明出來。」[這裡KJV 翻譯與和合本相反:把我們顧念你們的熱心表明出來 (‘but that our care for you in the sight of God might appear unto you’),即保羅欲表達對教會的關切,看來這翻譯較可取。] 無論如何,保羅寫信是為教會大局著想,並解釋他們既按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使他們再次得到「潔淨」(‘to be clear in this matter’),英文解釋似乎是指保羅所譴責的事在教會中得到完滿解決,保羅因此「得了安慰」(‘we were comforted in your comfort’)。(7:8-13)

保羅勸哥林多信徒不要徒受神的恩典,要擔當和好的職份,不要作任何犯罪的事 (‘giving no offence in anything’),「免得這職份被人毀謗」。(6:1-3)

保羅又勸他們不要與不信的人同流合污,因為信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6:14)

保羅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造就你們」。保羅怕他再來的時候,雙方都不合對方的期望。保羅怕見到教會「有紛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讒言、狂傲、混亂的事」,叫他為他們感到慚愧;又怕見到「許多人從前犯罪,行污穢、姦淫、邪蕩的事不肯悔改」,會令他憂愁。(12:19-21)

保羅再次提到今次是第三次要到哥林多。今次他會像第二次來的時候,對那些犯了罪而不悔改的人,必不寬容。因此「我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把這話寫給你們,好叫我見你們的時候,不用照主所給我的權柄嚴厲地待你們。這權柄原是為造就人,並不是為敗壤人 (’to edification, and not to destruction’)」。(13:1-3,10)

保羅勸哥林多人 (特別那些犯罪的人) 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 (‘be reprobates’),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嗎?」他求神「叫你們一件惡事都不做…行事端正…作完全人」「我們凡事不能敵擋真理,只能扶助真理 (‘against the truth, but for the truth’)」。他說:「即使我們軟弱,你們剛強,我們也歡喜。」最後,他「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諧」。(13:5-11)

(針對假使徒)

[自白]保羅表明心跡:「我們不像那許多人,為利混亂神的道;乃是由於誠實 (‘sincerity’),由於神,在神面前憑著基督講道」(2:17)。

[自白]保羅說到自己宣講神的道,不是為利益,而是出自真誠,在此表明說這些話並非是要再次在哥林多信徒面前「舉薦」(‘commend’) 自己,像其他人一樣,暗示有些所謂使徒在信徒面前自誇。他不需要別人寫舉薦信 (‘epistles/ letters of commendation’) 去舉薦他;無論是別的教會舉薦他還是哥林多教會舉薦他,他都不需要。教會是他所寫的薦信,是基督的薦信 (‘the epistle of Christ’),被眾人所念誦,意思就是:保羅傳神的道和主的教訓給信徒,信徒實踐基督的真理,在眾人面前成為基督的見證。(3:1-3)

[自白]主既是可畏的,便極力勸戒人,自己在神面前也是坦誠的,希望在哥林多人的良心裡也是坦誠的 (‘made manifest in your consciences’),即希望哥林多人看出他是坦誠對待他們的。這並不是向他們再舉薦自己,只希望他們「因我們有可誇之處,好對那憑外貌不憑內心誇口的人 (‘glory in appearance, and not in heart’),有言可答」。有些假使徒只是憑外表出眾,卻存心不良,保羅希望哥林多信徒能察驗和反駁他們。(5:11-12)

[自白]保羅再次明言自己傳基督的福音是光明正大地「將真理表明出來」「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甘願作哥林多信徒的僕人;顯然保羅再一次暗示有些假使徒歪曲真理。(4:1-5)

保羅擔心哥林多人失去信靠基督所存單純的心,因他們竟接受有人另傳一個耶穌,或他們在聖靈以外另受一個靈,或另得一個福音,取代了他所傳的基督。這是他對他們起的「憤恨」(嫉妒 ‘jealousy’),這原是神的「憤恨」(神的嫉妒 ‘godly jealousy’),嫉妒的原因是:「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

[自白]他重申「我的言語雖然粗俗 (‘rude in speech’ 責備他們不留情面),我的知識卻不粗俗」。(11:1-6)

保羅仍會繼續堅持白白傳福音的原則,目的 (自誇背後的原因)「為要斷絕那些尋機會 (自誇) 人的機會,使他們在所誇的事上也不過與我們一樣」。他形容這等尋機會自誇的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是撒但的差役 (‘ministers’)。既然連撒但也可以「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他的差役,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足為奇。因此保羅斷不會給他們有機可乘,令教會誤以為他們的所謂使徒身份比保羅更優勝。(11:12-15)

提起那些假使徒,保羅忍不住要和他們比較,看看誰更配得作基督的使徒。他說:「既有好些人憑著血氣自誇 (‘glory after the flesh’),我也要 (憑血氣) 自誇了。」他諷刺哥林多人既是精明人 (‘wise’),竟可忍受一些人「強你們作奴僕 (‘bring you into bondage’),或侵吞你們,或擄掠你們 (‘take of you’ 佔你們便宜),或侮慢你們 (‘exalt himself’ 自吹自擂),或打你們的臉」[自誇]保羅開始比較:「他們是希伯來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以色列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嗎?我也是。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 [‘I speak as a fool’]) 我更是。」因他為基督多受各樣苦楚,甚至屢次冒死,又為眾教會的事掛心。(11:16-29)

[自誇]保羅自誇他登上三層天的經歷,聽見隱秘的言語,這些言語是主向他顯現時給他的啟示。他為自己的靈魂在特殊的環境下得著特殊的啟示誇口。他卻一直禁止自己把這特殊的經歷說出來,因為他不想別人把他看高,「過於他在我身上所看見所聽見的」,當然他是希望人注意他的生命質素多於他的超自然經歷。(12:1-6)



保羅宣教的艱辛經歷

保羅多次說出他佈道的辛酸史:

保羅在患難中,先從神得安慰;經歷了神賜的安慰,便曉得以神的安慰去幫助那些遭同樣患難的人。保羅多受患難便多得安慰,叫信徒能「得安慰、得拯救」。信徒也可以學他一樣,能忍受保羅所受的那樣苦楚;「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1:4-7)

保羅提到在亞細亞遇上許多苦難,甚至幾乎沒命,以為必死無疑。豈料得著神的拯救,逃出生天,「脫離那極大的死亡」。這些寶貴的經歷,讓他學會了凡事「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並更加勇敢面對將來的苦難,因他仍指望神還要施拯救。(1:8-11)

保羅道出自己宣教的辛酸經歷,卻顯明了神的大能在他身上,令他體驗到有基督「這寶貝放在瓦器裡」,以致「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他「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顯明在他身上。他經歷死,信徒卻經歷生。他深深相信「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他和信徒「與耶穌一同復活」。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哥林多信徒,叫更多人蒙受神的恩惠並感謝神。(4:7-15)

保羅繼續詳列作為「神的用人」(‘the ministers of God’) 應有的操守與精神「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 (tumults)、勤勞、警醒、不食 (fastings)、廉潔 (pureness)、知識、恆忍 (longsuffering)、恩慈、聖靈的感化 (by the Holy Spirit)、無偽的愛心 (by love unfeigned)、真實的道理 (by the word of truth)、神的大能 (by the power of God)、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 (by the armour of righteousness on the right hand and on the left)、榮耀 (honour)、羞辱 (dishonour)、惡名、美名 (by evil report and good report);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 (as deceivers, and yet true);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 (as unknown, and yet well known);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 (as dying, and, behold, we live);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 (as chastened, and not killed);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 (as sorrowful, yet alway rejoicing);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 (as having nothing, and yet possessing all things)。」(6:4-10)

保羅忍不住要和那些假使徒比較,看看誰更配得作基督的使徒。他說:「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然後他細訴過去宣教的艱險經歷:1.被猶太人鞭打、被棍打、被石頭打;2.又遇到各種冒死的危險:船壞、行遠路、渡江河、盜賊、同族、外邦人、城裡、曠野、海中、甚至遇上假弟兄 (‘false brethren’) 的危險;3.身體的勞苦:勞碌、困苦、不得睡、飢渴、寒冷、赤身露體;4.心靈上的壓力:「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11:23-29)



保羅為自己的軟弱自誇

他承認佈道時艱苦的經歷,正是反映了他的軟弱 (能力上),他樂意以他軟弱的事自誇。(11:30)

然而,為到他自己的身軀,「除了我的軟弱 (‘my infirmities’) 之外,我並不誇口」;就算誇口「也不算狂 (‘I should not be a fool’),因為我必說實話」。他又怕自己「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這根刺明顯是他身體的一些障礙,是主所允許來自撒但的攻擊。他三次求過主把這刺挪開,何解?一方面他承受著肉體的痛苦,另一方面,可能這刺對他宣教佈道的事工構成一定的障礙。但主拒絕他的懇求,並對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他在肉身障礙的限制之下,仍然能夠堅守主的託付,把福音事工做好,證明不是出於他的能力,是主的能力托住他。因此「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for when I am weak, I am strong’)。(12:5-10) 



收集慈惠金的安排

在8-9章,保羅談到收集教會的奉獻作慈惠金,幫助有需要的人:

因提多曾在哥林多教會「開辦這慈惠的事」,且有一年的時間,保羅很希望再次差派提多到教會把這收集慈惠金的事辦成,又提醒教會「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待我們的愛心上」,都滿有神的恩賜,期望他們在這慈惠的事上 (‘in this grace’) 也是一樣。(8:6-7,10)

保羅已差派三位弟兄去教會收集捐資,包括提多和另外兩位弟兄,有一位「在福音上得了眾教會的稱讚…也被眾教會挑選」,另一位保羅在許多聖工上屢次試驗過他的熱心。(8:16-19,22)

保羅曾在馬其頓人面前誇獎哥林多人,保羅擔心到時他去到哥林多,若發現他們未有好好預備捐獻,「萬一馬其頓人與我同去,見你們沒有預備」,使得他誇獎他們的話落了空,令他顏面無全,「你們羞愧,更不用說了」。因此保羅先行打發三位弟兄去,先收集好捐獻;這樣,保羅來到時,「就顯出你們所捐的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9:1-5)

捐獻有這樣的回報:「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神「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 (捐獻的恩賜),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 (‘the fruits of your righteousness’);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 (有種子)…不但補聖徒的缺乏,而且叫許多人越發感謝神 (結果子)」。(9:8-12) 



附註一:

林後2:4, 7:8,12均提到保羅先前寫過一封信給哥林多教會,據一些釋經學者的說法,這是一封措辭嚴厲的「淚書」(林後2:4「我先前心裡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地疼愛你們。」)。這也是一封令哥林多人憂愁的書信 (林後7:8「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林後是針對這封失傳了的「淚書」而寫的。在寫這「淚書」之前,保羅已寫了兩封書信給哥林多教會,一封就是哥林多前書,令一封比林前更早,也是保羅寫給哥林多的第一封書信,因林前5:9曾提到:「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這也是一封失傳了的書信。換句話說,林後是保羅給哥林多的第四封書信。

保羅在林前信末第16章,提到要往哥林多收集捐資送到耶路撒冷教會,又差派提摩太送信去哥林多。林後提到保羅準備第三次往哥林多,即是說他以前曾往哥林多兩次。林後又在第8和9章提到捐資的事,從發起之日已有一年多之久。據釋經學者說,保羅在以弗所寫完林前之後,翌年曾到哥林多作短時間的逗留,那時並沒有收集捐資,這次短暫停留被形容為「痛苦之行」,然後便寫了「淚書」,交由提多送往哥林多。因此在林後重新提到捐資的事。

〈參考資料:「武林英雄帖」哥林多後書導論。http://www.christianstu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