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回西弗曠野—第二次不殺掃羅

逃回西弗曠野—第二次不殺掃羅 (26章)

(西弗人第二次告密)

「西弗人到基比亞見掃羅,說:『大衛不是在曠野前的哈基拉山藏著嗎?』」(26:1) 西弗人第二次向掃羅告密大衛的行蹤,第一次告密時,大衛同樣是藏在哈基拉山。(23:19)

(掃羅追殺大衛)

「掃羅就起身,帶領以色列人中挑選的三千精兵下到西弗的曠野,要在那裡尋索大衛。」(26:2) 上次掃羅往隱基底的曠野追尋大衛,同樣帶著三千精兵。(24:2)

「掃羅在曠野前的哈基拉山,在道路上安營。…大衛起來,到掃羅安營的地方,看見掃羅和他的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睡臥之處…大衛對赫人亞希米勒和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的兄弟亞比篩說:『誰同我下到掃羅營裡去?』亞比篩說:『我同你下去。』」(26:3-6) 洗魯雅是大衛的姊妹,因此約押和亞比篩是大衛的外甥。(代上2:13-16) 約押後來成了大衛的元帥。

(大衛拒絕加害掃羅)

「於是大衛和亞比篩夜間到了百姓那裡,見掃羅睡在輜重營裡;他的槍在頭旁,插在地上。押尼珥和百姓睡在他周圍。亞比篩對大衛說:『現在神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裡,求你容我拿槍將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大衛對亞比篩說:『不可害死他。有誰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而無罪呢?』大衛又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他或被耶和華擊打,或是死期到了,或是出戰陣亡;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現在你可以將他頭旁的槍和水瓶拿來,我們就走。』」(26:7-11)

上次掃羅在大衛所藏匿的洞穴裡,大衛的跟隨者同樣慫恿大衛趁機行刺掃羅,但遭大衛拒絕,只剪下他外袍的衣襟,也是因為同樣理由--不敢加害耶和華的受膏者。今次大衛也是處於被掃羅追殺的情況下,被誘使去乘人之危,大衛始終不敢傷害掃羅。他一直有一個堅強的信念:神必會保守他脫離掃羅的迫害;至於掃羅,若然神要他死,可使用其他方法,但由他去殺害掃羅,這絕非神的心意。

「大衛從掃羅的頭旁拿了槍和水瓶,二人就走了,沒有人看見,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醒起,都睡著了,因為耶和華使他們沉沉地睡了。」(26:12) 原來神使掃羅全營的人都沉睡,令大衛和亞比篩如入無人之境,也無人發覺。

(大衛表明心跡)

「大衛過到那邊去,遠遠地站在山頂上,與他們相離甚遠。…大衛對押尼珥說:『你不是個勇士嗎?以色列中誰能比你呢?民中有人進來要害死王─你的主,你為何沒有保護王─你的主呢?你這樣是不好的!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們都是該死的;因為沒有保護你們的主,就是耶和華的受膏者。現在你看看王頭旁的槍和水瓶在哪裡。』」(26:13-16) 大衛責備元帥押尼珥沒有好好保護他的君主,換著是別的敵人,君主早已命送黃泉。此言是要向掃羅表達出:1.他仍然尊掃羅為主; 2.他何等關心掃羅的安全,更勝掃羅身邊的元帥!

「掃羅聽出是大衛的聲音,就說:『我兒大衛,這是你的聲音嗎?』大衛說:『主─我的王啊,是我的聲音』;又說:『我做了甚麼?我手裡有甚麼惡事?我主竟追趕僕人呢?求我主我王聽僕人的話:若是耶和華激發你攻擊我,願耶和華收納祭物;若是人激發你,願他在耶和華面前受咒詛;因為他現今趕逐我,不容我在耶和華的產業上有分,說:「你去事奉別神吧!」現在求王不要使我的血流在離耶和華遠的地方。以色列王出來是尋找一個虼蚤,如同人在山上獵取一個鷓鴣一般。』」(26:17-20)

大衛同樣稱掃羅為主,把自己比喻為「一個虼蚤」「一個鷓鴣」,不值得掃羅動用這麼多兵力去追殺他。他質問掃羅是否受奸人唆擺,將他趕盡殺絕。若然是神的意思要掃羅把他除掉,他願意把自己作為祭物獻給神!但他自己沒有做過甚麼對不住掃羅的事,也沒有做過甚麼對不起神的事,為何王要苦苦相迫?

(掃羅心感歉疚)

「掃羅說:『我有罪了!我兒大衛,你可以回來,因你今日看我的性命為寶貴;我必不再加害於你。我是糊塗人,大大錯了。』」(26:21) 掃羅知道自己理虧,無言以對,大衛第二次手下留情,他又慚愧又感激,甚至不能接納自己的所作所為。他說大衛可以回到他身邊服侍他,雖是出於他的誠意,但如此一個善變的君王,大衛已多次領教過他無情的手段,豈敢再送羊入虎口?

(掃羅祝福大衛)

「大衛說:『王的槍在這裡,可以吩咐一個僕人過來拿去。今日耶和華將王交在我手裡,我卻不肯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耶和華必照各人的公義誠實報應他。我今日重看你的性命,願耶和華也重看我的性命,並且拯救我脫離一切患難。』掃羅對大衛說:『我兒大衛,願你得福!你必做大事,也必得勝。』於是大衛起行,掃羅回他的本處去了。」(26:22-25)

大衛物歸原主,無意奪取掃羅的兵器,只是借用來證明他無意傷害王。他把今次事件看為神刻意將掃羅交在他手裡,是要試驗他會不會傷害神的受膏者。他既然沒有按自己的私心加害掃羅,相信必蒙神悅納,神也會恩待他,救他脫離一切患難。掃羅十分認同他的看法,給他送上祝福才離開。大衛再一次用和平的手法脫困。

保羅說:「不要以惡報惡…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12:17-18) 神與我們和好,自然也希望我們與人和好。「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