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方言和先知講道的比較 (14:1-25)

[14:1-25]

保羅比較完愛和恩賜之後,鼓勵信徒一方面要追求愛,另一方面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 (desire spiritual gifts)。談到恩賜方面,他把先知講道和說方言兩種恩賜作比較,說明先知講道比方言好。保羅用一大篇幅談到說方言的問題,似乎教會裡有人是看重說方言多於講道。

據保羅的認識和親身體驗,方言只是對神說,是人在心靈裡說各樣的奧秘,其他人不能聽明白,因此只能造就自己;除非方言可以翻出來,才能使教會被造就。相比之下,作先知講道,對象是人,是教會,「要造就、安慰、勸勉人」「造就教會」。保羅說若他只在教會說方言,就如不同樂器發出同樣的聲音 (方言有不同,但同樣是無人聽明白的聲音),令人不能分辨是哪種樂器,對聽的人來說毫無意義,在教會說方言等如「向空說話」。若在教會說方言,就當求能翻出來,讓人明白。用方言禱告、歌唱、祝謝,是我的靈在禱告、歌唱和祝謝,其他人卻聽不懂;若用方言祝謝,怎能叫人說「阿們」(作出認同) 呢?因此在教會,應用悟性禱告和歌唱,讓人聽明白。保羅說他自己在教會「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v19)。保羅勸信徒在惡事上 (malice) 要作小孩,但在心志上 (understanding) 不要作小孩,要作大人;言下之意,信徒應該知所選擇,所言所行要以造就別人為首要考慮。

保羅以律法書上所記--「主說:我要用外邦人的舌頭和外邦人的嘴唇向這百姓說話;雖然如此,他們還是不聽從我。」(現今時代便證實了以上的預言,福音由非猶太人傳給猶太人,許多猶太人還是不信。) --來解釋方言不是為信的人作證據,而是為不信的人 (‘tongues are for a sign, not to them that believe, but to them that believe not’)。這裡似乎暗示:基督十架的道理,對於不信的人,像是一種聽不懂的方言,成為他們不接受救恩的記號。相反,先知講道不是為不信 (不願意相信) 的人,而是為信 (願意相信) 的人 (‘prophesying serveth not for them that believe not, but for them which believe’);對於那些願意接受救恩的人,先知講道發揮了它應有的果效。若全教會都在說方言,反被陌生人說他們都瘋了。若教會只有先知講道,外面進來的非信徒,便有機會被神的說話感動,並感受到「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v25)。因此在教會應以講道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