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15:22-16:36

出埃及記 15:22-16:36


大綱

曠野的遭遇

  • 苦水變甜 (15:22-27)
  • 神賜糧食 (16:1-36)

中心思想

順利過了紅海之後,以色列人便開始步出埃及的範圍,踏足荒蕪的曠野。本段經文是敘述他們在曠野之旅的開始,發生了兩件事情,都是與他們的飲食有關。神為他們一一解決了,先是把瑪拉的苦水變甜,解他們的渴;其後,又在汛的曠野賜下嗎哪和鵪鶉,使他們得以充饑。兩件事情都看出神要試驗以色列人對祂順服的程度,結果是令人失望:「你們不肯守我的誡命和律法,要到幾時呢?」(16:28)

反思

人總是善忘的,特別是對於神所賜的恩典,和祂所施展的大能,頃刻間可以忘記得一乾二淨,尤其在我們遇上一些人以為不可能克服的困難之時。這時候,人只想到為何遭遇如此不幸?為何上天這樣不公?再回想昔日的光輝歲月,已不復再,只有黯然神傷,頹喪之情溢於言表。當事情愈來愈糟,解救無門之時,內心更牽起惶恐不安的情緒,進一步存有消極的念頭,開始向人向神發怨言(15:24; 16:2,8),正正表現出他們信心的程度有多「少」!這是許多基督徒的由衷經歷。

神就要透過一些生活上的難關,挑戰一下我們對祂的信心是否實在。信心的程度是從經驗中累積得來的。但從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經歷,我們曉得,有些人是從沒有在經驗中汲取教訓,信心沒有被造就,結果造成一次又一次的軟弱和跌倒。神的榮耀,在以色列人一片哀怨聲中,顯現了出來。(16:7,10) 但與此同時,以色列人輕視(或漠視)神的吩咐,常常對神的說話存疑,這種不信靠的心態,在這兩章卻表露無遺。

香港人面對經濟處於逆境之時,有時候只眷戀昔日的繁華,對照今日的滄桑,怨天尤人之聲絡繹不絕,實無助於解決眼前的厄運。我們在困惑中,要相信神仍然會與我們共渡時艱,像以往一樣。其實,在困境之中,我們更容易察覺神的榮耀和關顧,顯現在我們身上。祂是那位領以色列人出奴役之地的神,但同時也是不能忍受人一次又一次拒絕對祂的信靠。我們需要從以色列人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在困難中要回想的,是往日曾經有過的困難,神如何解救我們,使我們脫困。拿出同樣的信心來,去面對今日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