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

米迦 (17-18章)

(雕刻偶像充當耶和華)

以法蓮山地有一個人名叫米迦,他私自拿去母親一千一百舍客勒銀子,母親以為被人偷了去,便發咒詛。後來兒子對母親說:「『看哪,這銀子在我這裡,是我拿去了。』他母親說:『我兒啊,願耶和華賜福與你!』米迦就把這一千一百舍客勒銀子還他母親。他母親說:『我分出這銀子來為你獻給耶和華 (“I had wholly dedicated the silver unto the Lord for my son”),好雕刻一個像,鑄成一個像。現在我還是交給你。』」(17:1-3) 英文翻譯有此含意:米迦的母親原本打算把一千一百舍客勒銀子獻給耶和華,鑄成一個像給他供奉,希望耶和華賜福給他。

「他母親將二百舍客勒銀子交給銀匠,雕刻一個像,鑄成一個像,安置在米迦的屋內。這米迦有了神堂,又製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他一個兒子作祭司。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17:4-6)

按照神給摩西的吩咐,亞倫和他的子孫才可當祭司,利未人也不可隨便充當祭司。現在一個以法蓮人,竟立自己的兒子為祭司,他完全不認識耶和華以色列的神,也不認識祂的誡命律例。他和他母親都把耶和華看成一個偶像,可以隨意按自己心意雕刻敬奉。

18:14告訴我們:「這宅子裡有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並雕刻的像與鑄成的像。」米迦的府第除了設有為耶和華雕刻的像外,還有其他迦南偶像,可謂滿天神佛!   

(利未人被僱為家中祭司)

「猶大的伯利恆有一個少年人,是猶大族的利未人…要找一個可住的地方。行路的時候,到了以法蓮山地,走到米迦的家。米迦說:『你可以住在我這裡,我以你為父、為祭司。我每年給你十舍客勒銀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利未人就與米迦同住,米迦看他「如自己的兒子一樣」。米迦說:「現在我知道耶和華必賜福與我,因我有一個利未人作祭司。」(17:7-13) 利未人散居於各支派的地業中,這少年利未人原本寄居在猶大的伯利恆,現在想另覓地方居住。

機緣巧合之下,一個利未人竟然來到米迦那裡,米迦認為他比自己兒子更有資格當祭司,因此極力挽留他作祭司--他把這事看作神奇妙的安排。現在家裡有神堂、神像、大祭司所穿的以弗得,又有合資格的祭司,家裡就儼如一座神廟!天天可以誠心敬拜,因此深信耶和華必定賜福給他。

(利未人投靠但支派作祭司)

「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尋地居住;因為到那日子,他們還沒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為業。但人從瑣拉和以實陶打發本族中的五個勇士,去仔細窺探那地…他們來到以法蓮山地,進了米迦的住宅,就在那裡住宿。」(18:1-2) 1:34告訴我們,「亞摩利人強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們下到平原。」但支派向來勢孤力弱,仍要為自己和後代覓得安居的地業。

他們對米迦的祭司說:「『請你求問神,使我們知道所行的道路通達不通達。』祭司對他們說:『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們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華面前的。』五人就走了,來到拉億,見那裡的民安居無慮,如同西頓人安居一樣。在那地沒有人掌權擾亂他們。」(18:5-7) 拉億既「沒有人掌權擾亂他們」,自然沒有其他幫手,但人攻擊他們,也不會得罪任何族人。

五人回去之後,對他們的弟兄說:「『起來,我們上去攻擊他們吧!我們已經窺探那地,見那地甚好。你們為何靜坐不動呢?要急速前往得那地為業,不可遲延。…神已將那地交在你們手中;那地百物俱全,一無所缺。』於是但族中的六百人,各帶兵器…上到猶大的基列耶琳,在基列耶琳後邊安營。」(18:8-12)

他們來到米迦的住宅。「五人就進入米迦的住宅,到了那少年利未人的房內問他好。那六百但人各帶兵器,站在門口。窺探地的五個人走進去,將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並鑄成的像,都拿了去。…祭司就問他們說:『你們做甚麼呢?』他們回答說:『不要作聲,用手摀口,跟我們去吧!我們必以你為父、為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還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祭司心裡喜悅,便拿著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並雕刻的像,進入他們中間。他們就轉身離開那裡。」(18:15-21) 利未少年見利忘義,一聲不響便離開視他為兒子的米迦,去做但支派的「祭司」。

「米迦的近鄰都聚集來,追趕但人,呼叫但人。但人回頭問米迦說:『你聚集這許多人來做甚麼呢?』米迦說:『你們將我所做的神像和祭司都帶了去,我還有所剩的嗎?…』但人對米迦說:『你不要使我們聽見你的聲音,恐怕有性暴的人攻擊你,以致你和你的全家盡都喪命。』…米迦見他們的勢力比自己強盛,就轉身回家去了。」(18:22-26)

(但人覓得居所,設偶像敬拜)

「但人將米迦所做的神像和他的祭司都帶到拉億,見安居無慮的民,就用刀殺了那民,又放火燒了那城…但人又在那裡修城居住,照著他們始祖以色列之子但的名字,給那城起名叫但。…但人就為自己設立那雕刻的像。摩西的孫子、革舜的兒子約拿單,和他的子孫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擄掠的日子。」(18:27-30) 但支派終於有自己的地業和祭司。


(總結)

米迦完全談不上是一位士師,他的故事只反映那個時期是一個社會和宗教混亂的日子:「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17:6) 這從下列的現象可以看出來:

  1. 米迦的母親找銀匠做了一個偶像放置在家裡供奉,竟然看成為把銀子奉獻給耶和華!

  2. 米迦在自己家裡設立神堂,又製造大祭司所穿的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他一個兒子作祭司。

  3. 一個猶大族的利未少年,被米迦僱用為家中的祭司。

  4. 但人隨便向一個「祭司」求問神,他們前面「所行的道路通達不通達」--覓地居住。

  5. 但人掠奪米迦家中雕刻的像、以弗得、神像等作敬拜之用,又邀請那少年人做但支派的祭司。

  6. 米迦想拿回他用來供奉之物,但人要脅殺盡米迦全家,以強凌弱。

  7. 摩西的後代作了但支派的祭司,有違神當初的原意。

這個「無王管」的時代,意味以色列人需要立一個王來管治他們的社會。直到先知撒母耳年紀老邁,他立自己兩個兒子作以色列的士師,以色列的長老前來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你兒子不行你的道。現在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撒上8:5) 後來掃羅做了以色列人的王,便正式由一個士師時代變為君王時代。

一個道德敗壞的社會,就如同一個「無王管」的世界,道德標準只有每況愈下,一切耶和華看為惡的事盡顯在眼前。黑暗的世界需要真光照亮,見證他們的不是,耶穌「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 他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

保羅為信徒禱告說:「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knowledge')和各樣見識('judgment')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腓1:9-11) 「士師」('Judges')的一個重要職責便是為人民判斷是非:「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當時作以色列的士師...以色列人都上她那裡去聽判斷。」(4:4-5) 某程度上,我們也是在社會上擔當士師的角色。增加屬靈的知識和見識,不但能叫我們在道德混亂的社會中分別是非,不會行神所看為惡的事,還能靠著主結出更多仁義的果子,使真光照亮大地,叫人心歸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