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以利戶第一次發言 (32-37章)

─32章─

「於是這三個人,因約伯自以為義就不再回答他。那時….以利戶向約伯發怒;因約伯自以為義,不以神為義。他又向約伯的三個朋友發怒;因為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來,仍以約伯為有罪。以利戶要與約伯說話,就等候他們,因為他們比自己年老。」(32:1-4) 原來不知何時,一直有第四個朋友安靜地旁聽,他先讓三位長者發言,直到他們不再回應約伯,他才發聲。以利戶因約伯的話感到忿怒,因為他硬要與神對質,不肯謙卑懾服在神的權威之下,他對神的大不敬,以利戶看不過眼!以利戶又惱怒三位自認為代表神發言的長輩,未能有足夠智慧去說服約伯收聲,神顏面何存?因此自己忍不住要代神發聲。

約伯的自以為義,與耶穌時代譴責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自以為義大相逕庭。文士和法利賽人死守律法的規條,甚至偏私地附加一些不必要的條文,著重外表的形式向人表示自己對神的敬虔,卻沒有表達出律法背後的精髓,就是以愛人為主導。正如耶穌對一名試探他的律法師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22:37-40) 因此耶穌斥責他們是假冒為善的人,形容他們外面是洗淨的杯盤,「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太23:25,23) 耶穌在路16:15對貪愛錢財的法利賽人說:「你們是在人面前自稱為義的,你們的心,神卻知道;因為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反之,約伯真實地用愛人之心去施行公義和憐憫,他的敬虔是真敬虔,只是他以他的敬虔作為籌碼去跟神理論,皆因他認為苦難只是神對不敬虔人該有的懲罰,與他三個朋友的想法一樣。正因為這個先入為主的概念,朋友才認定約伯一定是犯了罪卻又矢口否認,死不悔改,誓將落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在此我們看到一個自以為義的錯誤觀念:約伯以為透過行為上的敬虔可以成為神眼中的義人,這是大錯特錯!與法利賽人的信仰思維其實不無兩樣。保羅針對猶太人自以為義的信仰概念,拋出因信稱義的道理:「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羅3:20-24) 因此保羅在弗2:8-9強調,「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約伯以敬虔的行為自誇,在神的眼中也可以算是一種驕傲的罪,在末後神回應約伯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神在糾正約伯這方面的錯誤。 

約伯可謂落入苦難的困局當中,找不到出路。他為自己的真敬虔而得到不合乎常理的遭遇,感到很不服氣,不停埋怨神有何理據這樣對待他,活在身、心、靈皆痛苦的深坑裡,不能自拔。如何能令我們痛而不苦,確實不容易,除非我們能將不滿的心情放下,相信神有祂美好的旨意,也相信神定必會將我們從陰霾中拯救出來,耐心等候,才能將內心的苦澀剔除,在苦難中得享平安。 

好比一些人經過一番努力,以為必會一帆風順,成功在望,誰知節外生枝,遇上一些意想不到的橫逆,得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處處踫壁,面對重重挫折,心情驟然跌落谷底。苦無對策之下,鬱鬱寡歡,因而無法釋懷。 受困於這種落泊的心情,我們只能倚靠神,求祂大能的幫助,正如詩人說:「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121:1-2) 當我們在心情苦澀時,眺望一下遠處的高山,便可以感覺到,我們勝過苦難的力量是來自神。正如《詩篇》42篇裡,詩人在痛苦中質問他一直所倚靠的神:「我要對神我的磐石說:你為何忘記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詩42:9) 他兩次提醒自己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 (詩42:5,11)

「我說,年老的當先說話;壽高的當以智慧教訓人。但在人裡面有靈;全能者的氣使人有聰明。尊貴的不都有智慧;壽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那時我等候你們的話,側耳聽你們的辯論,留心聽你們;誰知你們中間無一人折服約伯,駁倒他的話。你們切不可說:我們尋得智慧;神能勝他,人卻不能。」(32:7-13) 以利戶以為三位長輩以他們的智慧可以說服約伯,卻令他大失所望。他認為賜人智慧的神必定能親自駁倒約伯,令他折服。看來他覺得約伯滔滔雄辯,比三位朋友更勝一籌,自己也不認同三位長者的說法。

「尊貴的不都有智慧」(32:9),以利戶認為智慧是從神的靈而來,與人的年齡無關,言下之意,以利戶認為自己有資格發言,因為他有神的靈,他的智慧並不比長輩們低!好比信主的人有從上而來的智慧,但智慧的多寡也跟我們信主的年月無關。有聖經學者說:智慧與知識有甚麼分別呢?知識是我們所知道的,智慧則是讓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上。我們有智慧在心中,就能過討神喜悅的生活。從這一點來看,愈有上帝智慧的人,愈能將屬靈的知識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神因此得榮耀。因此保羅鼓勵提摩太不要因年輕而小看自己:「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4:12)

「我也要回答我的一分話,陳說我的意見。因為我的言語滿懷;我裡面的靈激動我。…我必不看人的情面,也不奉承人。」(32:17-18,21) 以利戶說裡面的靈激動他說話,暗示神好像在催迫他發言,並先說明他不會偏袒任何一方。

(哈洛德) 以利戶是個傲慢的青年,他剛巧經過,偶然聽到約伯和訪友的談話,他因約伯的朋友未能為上帝作更好的辯白而感到困擾。他打斷他們的對話,免不了要先道歉,因他不贊同幾位前輩的意見。他以6章冗長沉悶的經文,告訴他們忽視了甚麼。[註三十一:哈洛德1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