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道要實行 (1:19-25)
- 創世記
 - 出埃及記
 - 利未記
 - 民數記
 - 申命記
 - 約書亞記
 - 士師記
 - 撒母耳記上
 - 撒母耳記下
 - Ruth & Esther
 - 約伯記
- 序
 - 背景及參考資料
 - 約伯第一次受苦 (1章)
 - 約伯第二次受苦 (2章)
 - 約伯第一次發言 (3章)
 - 以利法第一次發言 (4-5章)
 - 約伯第二次發言 (6-7章)
 - 比勒達第一次發言 (8章)
 - 約伯第三次發言 (9-10章)
 - 瑣法第一次發言 (11章)
 - 約伯第四次發言 (12-14章)
 - 以利法第二次發言 (15章)
 - 約伯第五次發言 (16-17章)
 - 比勒達第二次發言 (18章)
 - 約伯第六次發言 (19章)
 - 瑣法第二次發言 (20章)
 - 約伯第七次發言 (21章)
 - 以利法第三次發言 (22章)
 - 約伯第八次發言 (23-24章)
 - 比勒達第三次發言 (25章)
 - 約伯第九次發言 (26-31章)
 - 以利戶第一次發言 (32-37章)
 - 神親自發言 (38-42章)
 - 總結
 
 - 雅歌
 - The Prophets
 - 使徒行傳
 - 羅馬書概略
 - 哥林多前書概略
 - 哥林多後書概略
 - I Corinthians
 - II Corinthians
 - 加拉太書
 - Ephesians
 - 腓立比書
 - Philippians: joy out of affliction
 - Colossians vs Ephesians
- Introduction
 - Greetings & Thankful prayer (1:1-13)
 - The Son (1:14-22)
 - Paul's ministry (1:23-29)
 - Reasons for writing the epistle (2:1-7)
 - False religions / Head and body (2:8-23)
 - New life and deeds (3:1-17)
 - Family and job relationship (3:18-4:1)
 - Final word and prayer request (4:2-6)
 - Senders of the epistle (4:7-9)
 - Salutation from fellow workers (4:10-14)
 - Paul's salutation (4:15-18)
 - Reflection
 
 - I Thessalonians
 - II Thessalonians
 - 教牧書信─提摩太前、後書及提多書
 - 雅各書
 - 彼得前書
 - 彼得後書、約翰二書、猶大書
 - 約翰一書
 
討論問題:
 
- 
你容易動怒嗎?你認為怎樣可以控制你自己「慢慢的」動怒?
 - 
你是一個喜歡聽道的人嗎?怎樣可以令你多聽道?
 - 
照鏡子如何比喻「聽道而不行道」的人?你如何評價自己?
 - 
我們仍然受舊約律法約束嗎?你怎樣理解「使人自由」的律法?(參考太5:16-17)
 
*************************************************************************
真道要實行 (1:19-25)
雅各現在開始詳談信徒所認識的真道,重點在於行道。其中一樣就是控制個人的言語,尤其當人發怒時,容易帶出輕率和傷害人的說話,這樣就違反了神所要求的行為準則。
人藉著神的道得著重生後,就要除掉信主前各種各樣犯罪的行為模式,像脫去骯髒的衣服一樣(弗4:22),並要謙卑接納真道,按照其準則而活,好像「穿上新人」,「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4),這樣,所栽種的道便能結出靈魂得救的果實。
理論歸理論,領受神的道不但要聽,還要去實行出來,這是人回應神恩典必有的結果。那些只懂聽道而不去行道的人,雅各斥為自欺欺人,並以照鏡來比喻那聽道而忘道的人,雖仔細照鏡但印象卻轉瞬即逝,他們從神的話語得不到長久的利益。相反,真正行道的人卻認真地默想神的話,然後在生活中以行動表現出對神話語的順服。雅各用「律法」來形容基督教「真道」中命令的層面,「全備」的律法可從耶穌成全了舊約律法的角度去理解(太5: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