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靈恩賜 (12章)
- 創世記
- 出埃及記
- 利未記
- 民數記
- 申命記
- 約書亞記
- 士師記
- 撒母耳記上
- 撒母耳記下
- Ruth & Esther
- 約伯記
- 序
- 背景及參考資料
- 約伯第一次受苦 (1章)
- 約伯第二次受苦 (2章)
- 約伯第一次發言 (3章)
- 以利法第一次發言 (4-5章)
- 約伯第二次發言 (6-7章)
- 比勒達第一次發言 (8章)
- 約伯第三次發言 (9-10章)
- 瑣法第一次發言 (11章)
- 約伯第四次發言 (12-14章)
- 以利法第二次發言 (15章)
- 約伯第五次發言 (16-17章)
- 比勒達第二次發言 (18章)
- 約伯第六次發言 (19章)
- 瑣法第二次發言 (20章)
- 約伯第七次發言 (21章)
- 以利法第三次發言 (22章)
- 約伯第八次發言 (23-24章)
- 比勒達第三次發言 (25章)
- 約伯第九次發言 (26-31章)
- 以利戶第一次發言 (32-37章)
- 神親自發言 (38-42章)
- 總結
- 雅歌
- The Prophets
- 使徒行傳
- 羅馬書概略
- 哥林多前書概略
- 哥林多後書概略
- I Corinthians
- II Corinthians
- 加拉太書
- Ephesians
- 腓立比書
- Philippians: joy out of affliction
- Colossians vs Ephesians
- Introduction
- Greetings & Thankful prayer (1:1-13)
- The Son (1:14-22)
- Paul's ministry (1:23-29)
- Reasons for writing the epistle (2:1-7)
- False religions / Head and body (2:8-23)
- New life and deeds (3:1-17)
- Family and job relationship (3:18-4:1)
- Final word and prayer request (4:2-6)
- Senders of the epistle (4:7-9)
- Salutation from fellow workers (4:10-14)
- Paul's salutation (4:15-18)
- Reflection
- I Thessalonians
- II Thessalonians
- 教牧書信─提摩太前、後書及提多書
- 雅各書
- 彼得前書
- 彼得後書、約翰二書、猶大書
- 約翰一書
[12:1-31]
保羅在這章談到屬靈恩賜,可能在教會中有信徒各以自己的恩賜互相比較,以為恩賜有高低之別。又有信徒以恩賜自誇,小看那些沒有甚麼恩賜的信徒,因此保羅說明屬靈恩賜的道理。
首先,他強調信徒的恩賜皆出自一位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v11),運行在各人身上。信徒稱「耶穌是主」,不會說「耶穌是可咒詛」,證明信徒都是受同一位聖靈感動。
信徒有不同恩賜,如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信心、醫病、行異能、作先知、辨別諸靈、說方言、翻方言等。聖靈把不同恩賜彰顯在各人身人,「是叫人得益處」(v7)。
他以人的身體作比喻,說明下列幾點:
-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v12,27),信徒是肢體,從一位聖靈受洗,飲於一位聖靈 (drink into one Spirit);
-
身體不同的部份 (如五官) 都屬於同一個身體,不可能全部肢體都是某一種器官,其他器官用不著,意味各信徒有不同的恩賜,每種恩賜都有它獨特的用處,沒有高低之別,而且應該互相配搭,發揮整體的功用。信徒不能以某種恩賜自誇,排斥有其他恩賜的信徒;
-
身體軟弱的部份自己更會特別照料,「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v23),意味「那有缺欠的肢體」,神會「加倍的體面」,因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因此信徒間要「彼此相顧」(v25),互相扶持,互相鼓勵,一同分擔苦楚,一同分享快樂。
最後,他重申神在教會中設立不同的恩賜,井然有序,「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v28),不會全是單一種恩賜。將恩賜排序並非表示恩賜有高低之分,而是神設立恩賜於教會,時間上有先後之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