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法第三次發言 (22章)

以利法第三次發言 (22)

以利法先說惡人不會有好結局,後說敬畏神的人會蒙拯救。前者仍指約伯受苦必定做了許多惡事,後者是勸約伯要聽神的教訓行事。

以利法要約伯反省一下:「你為人公義,豈叫全能者喜悅呢?你行為完全,豈能使他得利呢?豈是因你敬畏他就責備你、審判你嗎?你的罪惡豈不是大嗎?你的罪孽也沒有窮盡。」(22:3-5) 以利法的說法看似有點矛盾,以利法認為約伯行為完全,也不能令上帝喜悅,因為他犯了罪令上帝不悅,而且罪大惡極!言下之意,約伯若敬畏神,神絕不會審判他,肯定是他罪惡滔天才弄成今日的樣子。

以利法的言論可作為「罪人」的定義,雅2:10說,「因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即使人十條誡命裡守住九條,只要有一條守不住,在神眼中仍是犯了律法而得不著律法上的義。約伯以為自己可以靠行為稱義,為上帝所悅納,便萬事大吉,一切有神的保守和看顧,也許神要藉著苦難讓他(和三個朋友)明白自己的觀念是錯誤的。罪與苦難不必然扯上關係!約伯正正認為自己沒有犯過罪,才質問神究竟他犯了甚麼罪而受到上天如此嚴厲的懲罰:「我的罪孽和罪過有多少呢?求你叫我知道我的過犯與罪愆。」(13:23) 若然不是,那神的公義何在?

當然,除了神的兒子以外,世上沒有人可以制止自己不犯下任何罪,人才需要耶穌基督的救贖,正如約一1:8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人只需要承認自己是罪人,需要耶穌十架的救恩,便獲得聖靈的重生,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才有能力靠著聖靈的能力去勝過罪的誘惑。但信徒也有軟弱跌倒的時候,仍得靠聖靈的感動和能力去認罪悔改,神仍會接納我們:「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一1:9) 就算我們認為自己並非因犯罪而受苦,也不應在神面前自誇為人正直,為何苦難會臨到自己身上?《聖經》多處提到,神不喜悅人自誇,反喜悅人在祂面前謙卑。耶穌在太23:12對百姓和門徒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苦難可以說是一個謎、一個奧秘,也可以是一個歷練、一個學習。苦難可能會令人產生錯覺,以為神是一位不講道理的神,然而許多經歷過苦難的見證告訴我們,苦難可以讓人認識到神是一位滿有憐憫、滿有恩慈、願意與人同行的神。

然後以利法逐一數算約伯的罪狀:「因你無故強取弟兄的物為當頭(‘pledge’─抵押品),剝去貧寒人的衣服。困乏的人,你沒有給他水喝;飢餓的人,你沒有給他食物。…你打發寡婦空手回去,折斷孤兒的膀臂。因此,有網羅環繞你,有恐懼忽然使你驚惶;或有黑暗蒙蔽你,並有洪水淹沒你。」(22:6-11) 神明明說約伯是一個完全正直的人,不可能做出以上種種惡事,相信只是以利法的推測而已。明顯以利法將「莫須有」的罪名加在約伯身上!以利法沒有拿出任何證據便含血噴人,惡意中傷,令朋友本來正直的聲譽受損,他所犯的罪委實也不輕!

《雅各書》說得好,「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雅3:6,8-9) 箴10:18說,「隱藏怨恨的,有說謊的嘴;口出讒謗的,是愚妄的人。」以利法的誹謗言論,是否正反映出他內心對約伯的惱恨?箴10:19接著忠告人:「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你說:神知道甚麼?他豈能看透幽暗施行審判呢?密雲將他遮蓋,使他不能看見;他周遊穹蒼。」(22:13-14) 以利法還說約伯做了這麼多惡事,以為神不知鬼不覺,這樣想便大錯特錯,因為惡人必有報應:「你要依從上古的道嗎?這道是惡人所行的。他們未到死期,忽然除滅;根基毀壞,好像被江河沖去。他們向神說:離開我們吧!又說:全能者能把我們怎麼樣呢?…義人看見他們的結局就歡喜;無辜的人嗤笑他們,說:那起來攻擊我們的果然被剪除,其餘的都被火燒滅。」(22:15-20) 有解經家認為「洪水」(22:11)、「古道」、「江河」是暗指惡人必像挪亞時代的人突然被洪水沖去滅絕,而「義人看見他們的結局就歡喜」是暗地裡對約伯的冷嘲熱諷。

接著以利法便勸約伯要謙卑領受神的教訓,棄惡從善,神不但會拯救他,還會將他升高:「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你當領受他口中的教訓,將他的言語存在心裡。你若歸向全能者,從你帳棚中遠除不義,就必得建立。…人使你降卑,你仍可說:必得高升;謙卑的人,神必然拯救。人非無辜,神且要搭救他;他因你手中清潔,必蒙拯救。」(22:21-23,29-30) 以利法終於說出一些較為正面的話,不過也是重覆之前的話,自然令約伯無動於中。等如一個孩子沒有犯錯,卻無緣無故被老師責罰,家長卻不停責罵他罪有應得,又勸他要好好聽老師話,那就不用再受罰,老師還會稱讚他是好孩子。孩子在學校無辜受了懲罰,還要被家長鬧完後再教訓一輪,你想孩子能否聽得入耳?孩子當然希望家長幫孩子出頭,問清楚老師他究竟犯了甚麼錯,希望還他一個清白。

人往往在苦難中才認真地去追求認識神,也是在苦難中才能更深入地認識神,甚至認識自己!正如約伯一樣,未有苦難以前,只是風聞有神,對神的認識仍然非常模糊,只憑單純的信心相信敬畏神的人必會事事得到神的保守和看顧,與其他三位朋友的想法一樣。他常常提醒放任的兒女要自潔,又常為他們獻上燔祭,都是怕他們得罪神,招來橫禍。(1:5)

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與巴力先知大鬥法,他架起祭壇,放上燔祭,命人將水倒在燔祭和柴枝上,然後向神祈禱。「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王上18:38) 以利亞隨即呼籲圍觀的以色列民殺清所有在迦密山上的巴力先知,替天行道。此事觸發敬拜巴力的北國以色列皇后耶洗別派人追殺以利亞,以利亞「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19:4) 人到苦難的盡頭處,看不見前路,甚至看不見自身還有何價值,一切都好像不值得去留戀,抑鬱到想要結束生命,信主的便希望早點返天家算了。以利亞求神賜他一死,正如約伯在苦難中說:「惟願我得著所求的,願神賜我所切望的;就是願神把我壓碎,伸手將我剪除。」(6:8-9)

誰知以利亞太疲倦,睡得正酣時,有天使拍醒他,叫他起來吃東西。吃喝完了,以利亞又再昏睡,天使「第二次來拍他,說:『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他就起來吃了喝了,仗著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他在那裡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甚麼?』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有聲音向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甚麼?』」(王上19:7-13) 此情此景,是否似曾相識?這豈非類似約伯遇上神的經歷麼?

以利亞重覆第一次的回應:「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王上19:14) 言下之意,他不滿自己為神和祂的子民做了這麼多的事,他們卻變本加厲,可謂無可救藥,自己卻朝不保夕,在神面前唉聲歎氣。以利亞在迦密山上為上帝完成了一個偉大的使命,卻接二連三遇上困境,頓時充滿挫敗感。當以利亞以為自己氣數已盡,神卻吩咐以利亞去大馬士革膏哈薛作亞蘭王,又膏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他先知的職份!並對以利亞說:「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19:18)

為神大發熱心的信徒一旦遭遇有如晴天霹靂的苦難時,心覺自己氣數已盡,那種無奈的心情,除了神之外,又有誰能理解呢?曾幾何時,我也有想早點返天家的念頭,神每每在我極度沮喪之際,像以利亞一樣鼓勵我:「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王上19:7) 無奈我想吃也不行,走的路卻還遠!我至今仍無法用口進食,說話未能正常發聲,聽力大減,視覺有重影,神卻讓我仍然能為祂大發熱心,盡上我殘餘的力量用文字去事奉神,年復一年地撐到今時今日!苦難讓我經歷到甚麼?正如許多弟兄姊妹經歷過的:「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

創視《世界生命之道》節目中,新加坡鄺健雄牧師在主日講壇上分享了一個故事,內容說:一位在台灣出生的姊妹,兩歲時患了小兒痲痺症,因父母照顧不周,在醫院住了一個月,出院後雙腳殘廢,不能走動。她自小在教會成長,小學時已問上帝:為何讓苦難臨到她身上?當她在中學階段做義工時,有機會服侍一些殘障兒童,看見他們比自己活得更慘,又問上帝這個苦難的問題。回到家裡,她禁不住哭著問上帝:自己在教會長大,為何你這樣殘忍對待小孩?上帝讓她心中泛起一句從小熟讀的經文,正是羅8:28──「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鄺牧師又分享道,世界上有兩種人,他們對不良的生命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積極的,一種是消極的。他強調信徒面對坎坷的際遇時,要「不卑不怨,勝過試驗」。他說我們的尊嚴是來自上帝,上帝要化解我們心中的自卑和埋怨。當我們想著過去或現在不如意的事情時,這些負面的思想會拿走我們的自信,令我們開始覺得自卑。我們就被自卑所捆綁,封閉了自己,生命就一直墮落下去。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便埋怨這埋怨那,甚至埋怨上帝。有人因為過去的失敗,活在痛苦之中,永遠爬不起來。鄺牧師說,當你埋怨的時候,你仍舊活在你的歷史裡面。他鼓勵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的身分是上帝的兒女,我們要挪去自卑和埋怨這兩大障礙;我們的將來不在任何人手中,而是在上帝手中。

回到以利法的回應,他勸約伯放棄金銀珠寶,以神為珍寶,神必聽他禱告,便無往而不利:「要將你的珍寶丟在塵土裡,將俄斐的黃金丟在溪河石頭之間;全能者就必為你的珍寶,作你的寶銀。你就要以全能者為喜樂,向神仰起臉來。你要禱告他,他就聽你;你也要還你的願。你定意要做何事,必然給你成就;亮光也必照耀你的路。」(22:24-28)

保羅在羅馬被監禁時,寫書信給腓立比教會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7-8) 我也曾在生命飽受威脅時,感到很多地上的事情已不重要,惟有關乎生命敬虔的事至為要緊。人愈認識耶穌,愈覺得耶穌的寶貴,正如保羅所經歷的,但他卻不停付上代價,甚至可以孑然一身浪跡天涯,隨時為主殉道!

耶穌說了一個天國的比喻:「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他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太13:44) 要進深認識神,必然要付上代價,也許神透過苦難讓我們更深地經歷祂的實在和寶貴,正如約伯一樣付上了沉重的代價,卻親眼看見神,值得嗎?他在萬念俱灰之際,神解開了他心中的許多疑團,以致他對一直以來所敬奉的神更篤信不疑,因他對神全知和全能的屬性了解得更透徹,他也不用再呼天搶地去要求與神對話了。

(哈洛德) 在如下數章,各人明晰的立場比前變得模糊了,各人說的話與他先前所持的立場相抵觸。

一直以來,約伯眾朋友的論點是:約伯,我們都知道基本上你是好人。在最壞的情況下,他們也只是對約伯說:你是好人,但你畢竟是人,我們總會犯錯,你必定是有些甚麼地方犯錯了,以致上帝要你負責。只是突然之間,以利法卻說:約伯,你是有史以來最壞的人,你欺壓窮人和有需要的人,怪不得上帝要懲罰你。

金斯伯教授(作者哈洛德多年前跟隨他學習《約伯記》,是他的博士論文導師)構想以利法通過一系列的罪名向約伯解釋:你說了整天,要求的不過是上帝告訴你為何會遇上這樣的命運,只要祂告訴你為甚麼懲罰你,你就能夠接受你的遭遇。你認真的嗎?上帝持有準確的行為記錄冊,你只能選擇相信或不相信。[註二十二:哈洛德117-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