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主的誡命
- 創世記
- 出埃及記
- 利未記
- 民數記
- 申命記
- 約書亞記
- 士師記
- 撒母耳記上
- 撒母耳記下
- Ruth & Esther
- 約伯記
- 序
- 背景及參考資料
- 約伯第一次受苦 (1章)
- 約伯第二次受苦 (2章)
- 約伯第一次發言 (3章)
- 以利法第一次發言 (4-5章)
- 約伯第二次發言 (6-7章)
- 比勒達第一次發言 (8章)
- 約伯第三次發言 (9-10章)
- 瑣法第一次發言 (11章)
- 約伯第四次發言 (12-14章)
- 以利法第二次發言 (15章)
- 約伯第五次發言 (16-17章)
- 比勒達第二次發言 (18章)
- 約伯第六次發言 (19章)
- 瑣法第二次發言 (20章)
- 約伯第七次發言 (21章)
- 以利法第三次發言 (22章)
- 約伯第八次發言 (23-24章)
- 比勒達第三次發言 (25章)
- 約伯第九次發言 (26-31章)
- 以利戶第一次發言 (32-37章)
- 神親自發言 (38-42章)
- 總結
- 雅歌
- The Prophets
- 使徒行傳
- 羅馬書概略
- 哥林多前書概略
- 哥林多後書概略
- I Corinthians
- II Corinthians
- 加拉太書
- Ephesians
- 腓立比書
- Philippians: joy out of affliction
- Colossians vs Ephesians
- Introduction
- Greetings & Thankful prayer (1:1-13)
- The Son (1:14-22)
- Paul's ministry (1:23-29)
- Reasons for writing the epistle (2:1-7)
- False religions / Head and body (2:8-23)
- New life and deeds (3:1-17)
- Family and job relationship (3:18-4:1)
- Final word and prayer request (4:2-6)
- Senders of the epistle (4:7-9)
- Salutation from fellow workers (4:10-14)
- Paul's salutation (4:15-18)
- Reflection
- I Thessalonians
- II Thessalonians
- 教牧書信─提摩太前、後書及提多書
- 雅各書
- 彼得前書
- 彼得後書、約翰二書、猶大書
- 約翰一書
守主的誡命
(2:3-4)「我們若遵守他的誡命,就曉得是認識他。人若說『我認識他』,卻不遵守他的誡命,便是說謊話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
「認識他」不僅是在頭腦上的認識,還包括在主觀經歷上對主的認識。因此除了相信主耶穌是神所差來拯救罪人的基督之外,還願意身體力行地遵從他的教導,才能達致主觀經歷上的認識,如詩人大衛對神親身主觀的經歷:「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O taste and see that the Lord is good’);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詩34:8) 真正的相信也是包括相信後應有的行為表現,正如認罪也必須要悔改,才能被主接納:「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3:8)
雅各很清晰地闡釋真正的信心:「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必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雅2:17-20,22) 真信心包含相應的行為,同樣,真正的認識包含願意相信和願意守主的誡命,這是約翰在《約翰一書》所強調的。拒絕守主誡命但卻在人前說「我認識他」的假信徒、假教師,就是口不對心,是聽從撒但的說謊者。耶穌痛斥文士和法利賽人說:「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