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甸

基甸 (6:1-8:29)

(以色列人受米甸人欺壓)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米甸人手裡七年。米甸人壓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每逢撒種之後,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人都上來攻打他們…毀壞土產…沒有給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驢也沒有留下。」(6:1-5)

「以色列人…極其窮乏,就呼求耶和華。…耶和華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裡,對他們說:『…你們住在亞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們的神。你們竟不聽從我的話。』」(6:7-10)

(神差遣基甸)

「耶和華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向亞比以謝族人約阿施的兒子基甸顯現,對他說:「『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基甸說:『主啊,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我們何致遭遇這一切事呢?我們的列祖不是向我們說「耶和華領我們從埃及上來」嗎?他那樣奇妙的作為在哪裡呢?現在他卻丟棄我們,將我們交在米甸人手裡。』耶和華觀看基甸,說:『你靠著你這能力去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嗎?』基甸說:『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耶和華對他說:『我與你同在,你就必擊打米甸人,如擊打一人一樣。』」(6:11-16)

神的使者向基甸顯現時,「基甸正在酒醡那裡打麥子,為要防備米甸人。」(6:11) 基甸說得對:「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但在神的手中,一個「至貧窮」「至微小」的草莽匹夫,竟可搖身一變,成為「大能的勇士」。有神的同在,我們卑微渺小的人,也可以化為大用。「惟有那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行為完全的,他是神。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在高處安穩。他教導我的手能以爭戰,甚至我的膀臂能開銅弓。」(詩18:32-34)

當天使向馬利亞顯現的時候,對馬利亞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馬利亞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1:35,38) 馬利亞歌頌神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路1:46-52)

「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 我們所要有的,是願作的心:「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林後8:12)

(基甸求證)

「基甸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給我一個證據,使我知道與我說話的就是主。求你不要離開這裡,等我歸回將禮物帶來供在你面前。』主說:『我必等你回來。』」基甸預備了山羊羔的肉和無酵餅,「獻在使者面前」。使者吩咐他把肉和餅放在磐石上,把湯倒出來。「耶和華的使者伸出手內的杖,杖頭挨了肉和無酵餅,就有火從磐石中出來,燒盡了肉和無酵餅。耶和華的使者也就不見了。」基甸說:「『哀哉!主耶和華啊,我不好了,因為我覿面看見耶和華的使者。』耶和華對他說:『你放心,不要懼怕,你必不致死。』於是基甸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沙龍』('Jehovah-shalom')(就是耶和華賜平安的意思)。」(6:17-24)

當神揀選摩西去為祂完成歷史性的任務時,「摩西對神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神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出3:11-12) 後來摩西回答說:「他們(以色列人)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神使他手裡的杖變作蛇,又使他手長大痲瘋,並對他說:「倘或他們不聽你的話,也不信頭一個神蹟,他們必信第二個神蹟。這兩個神蹟若都不信,也不聽你的話,你就從河裡取些水,倒在旱地上,你從河裡取的水必在旱地上變作血。」然而摩西還是藉口多多,摩西對耶和華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耶和華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麼?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4:1-12)

現在神差遣基甸去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的壓迫,基甸同樣說:「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然後便找些藉口推辭:「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6:15) 神明白人初時信心弱小,在亳無心理準備之下,不敢向高難度挑戰,需要從經驗中學習累積信心。為了增加人的信心去挑戰難關,神樂意用一些特別方法去叫人認識神的大能。

(拆毀巴力的壇)

「當那夜,耶和華吩咐基甸說:『你取你父親的牛來…並拆毀你父親為巴力所築的壇,砍下壇旁的木偶,在這磐石上整整齊齊地為耶和華─你的神築一座壇,將…牛獻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基甸就從他僕人中挑了十個人…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晝行這事,就在夜間行了。」(6:25-27)

神先給基甸一個小小的考驗,拆毀他父親為巴力所築的壇!其實這考驗絕非小,這巴力祭壇是全城的人都敬拜獻祭,拆毀祭壇就等如玩火自焚,因此基甸在夜裡偷偷地行事,希望逃過大難。話是如此,也不能不佩服他的勇氣,明知會冒上性命危險,他也甘願為神掃除偶像。

同時神吩咐基甸為祂築一座新壇,代替巴力的壇,藉此讓他知道,神對以色列人拜偶像是何等憎惡,這就答覆了他之前所質疑的:為何神沒有和以色列人同在?為何神丟棄他們,將他們交在米甸人手裡?(6:13) 基甸明白神要叫以色列人回轉,尊耶和華為他們的神,因此難度有多高,他也樂意聽命。

我們心裡的偶像代替了神,就等如巴力的壇代替了神的壇。我們願意為神拆掉心裡的偶像嗎?這是神所憎惡的。拆掉這些偶像,不用冒上性命危險,反而不拆掉它們,我們的靈命卻受到威脅。

「城裡的人清早起來,見巴力的壇拆毀,壇旁的木偶砍下」,訪查之下,發覺是基甸做的,便叫約阿施交出人來,「好治死他」。約阿施回應說:「你們是為巴力爭論嗎?你們要救他嗎?誰為他爭論,趁早將誰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毀他的壇,讓他為自己爭論吧!」約阿施認為,這是巴力和基甸之間的事,若巴力有能力的話,就讓巴力自己去解決吧!所以當日人稱基甸為耶路巴力,意思說:「他拆毀巴力的壇,讓巴力與他爭論。」(6:28-32)

基甸大膽妄為的舉動,終於被人識穿,告到他父親頭上來。父親不獨沒有責怪兒子拆毀自己為城裡的人所築的巴力壇,反而辯說為巴力出頭的,該將他治死!為何他父親沒有被兒子所做的氣惱?顯然他是認同兒子所為,自己也承認巴力沒有為以色列人帶來甚麼好處;巴力連自己也保不住被人供奉的祭壇,他再不信巴力是神。

(兩次求證)

「那時,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人都聚集過河,在耶斯列平原安營。耶和華的靈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亞比以謝族都聚集跟隨他。」基甸又打發人召喚瑪拿西人、亞設人、西布倫人、拿弗他利人。(6:33-35)

「基甸對神說:『你若果照著所說的話,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我就把一團羊毛放在禾場上:若單是羊毛上有露水,別的地方都是乾的,我就知道你必照著所說的話,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次日早晨基甸起來,見果然是這樣;將羊毛擠一擠,從羊毛中擰出滿盆的露水來。基甸又對神說:『求你不要向我發怒,我再說這一次:讓我將羊毛再試一次。但願羊毛是乾的,別的地方都有露水。』這夜神也如此行:獨羊毛上是乾的,別的地方都有露水。」(6:36-40)

求神蹟也得看人的動機。神賦予基甸一項歷史性的任務,他承認自己不濟,必須倚靠神的大能去完成這艱巨的任務。基甸求神蹟以增加自己對神大能的信心,神蹟彰顯了,他便再無後顧之憂,心甘命抵去完成神交付他的使命。神也樂意按基甸的要求彰顯神蹟給他看。而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求耶穌顯神蹟,卻是試探耶穌--他若不能顯神蹟,他們就有把柄詆毀他的聲譽,因此耶穌拒絕按他們要求彰顯神蹟:「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蹟,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看。」(太16:4)

(神只揀選三百人)

基甸和跟隨他的人「在哈律泉旁安營。米甸營在他們北邊的平原」「耶和華對基甸說:『跟隨你的人過多,我不能將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現在你要向這些人宣告說:「凡懼怕膽怯的,可以離開基列山回去。」』於是有二萬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萬。」(7:1-3)

「耶和華對基甸說:『人還是過多;你要帶他們下到水旁,我好在那裡為你試試他們。』…基甸就帶他們下到水旁。耶和華對基甸說:『凡用舌頭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單站在一處;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單站在一處。』於是用手捧著舔水的有三百人,其餘的都跪下喝水。耶和華對基甸說:『我要用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們,將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餘的人都可以各歸各處去。』」(7:4-7)

神揀選用手捧著舔水的,一般的解釋是,他們舔水時,眼睛仍不停注視著周圍的環境,敵人有沒有出現,這是警覺性高的一群。相反,那些跪下低著頭喝水的,只顧著喝水,警覺性不足。

8:10告訴我們,米甸的軍隊共有十三萬五千人,以三百人去迎戰十三萬五千人,簡直是天方夜譚!神不願基甸以多取勝,無非是不想以色列人以為自己有本事,能勝過對手。詩篇33篇告訴我們:「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靠馬得救是枉然的;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我們的心向來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詩33:16-17,20) 保羅也提醒我們:「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 我們小心墮入自誇的陷阱!

(試探軍情)

「當那夜,耶和華吩咐基甸說:『起來,下到米甸營裡去,因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中。…你必聽見他們所說的,然後你就有膽量下去攻營。』於是基甸帶著僕人普拉下到營旁。…基甸到了,就聽見一人將夢告訴同伴說:『我做了一夢,夢見一個大麥餅滾入米甸營中,到了帳幕,將帳幕撞倒,帳幕就翻轉傾覆了。』那同伴說:『這不是別的,乃是以色列人約阿施的兒子基甸的刀;神已將米甸和全軍都交在他的手中。』基甸聽見這夢和夢的講解,就敬拜神,回到以色列營中,說:『起來吧!耶和華已將米甸的軍隊交在你們手中了。』」(7:9-15)

神叫基甸夜裡試探米甸的軍情,無非是叫他放心,連敵方也認為神已將米甸的軍隊交在他手中,他應該毫無顧慮,放心去打這一場硬仗。

(殺敗米甸人)

「於是基甸將三百人分作三隊,把角和空瓶交在各人手裡(瓶內都藏著火把),吩咐他們說:『…我和一切跟隨我的人吹角的時候,你們也要在營的四圍吹角,喊叫說:「耶和華和基甸的刀!」』基甸和跟隨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換更的時候,來到營旁,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三隊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著火把,右手拿著角,喊叫說:『耶和華和基甸的刀!』…全營的人都亂竄。三百人吶喊,使他們逃跑。三百人就吹角,耶和華使全營的人用刀互相擊殺,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亞伯米何拉。」(7:16-22)

三百人分散在米甸的軍營旁,不停吹角、破瓶和叫囂,這突如其來的一著,使原本已有懼色的米甸士兵嚇得體無完膚。破瓶聲就仿似兵器交鋒之聲,以為敵人已混入軍營中,又不知有多少人,夜裡根本分不清是友是敵,聽到是「耶和華和基甸的刀」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聽見鏗鏘之聲便舉刀亂舞,「用刀互相擊殺」這一仗委實勝得巧妙,以三百人之多對付十多萬大軍,攻其不備,再一次顯出神的智慧與作為。

「以色列人就從拿弗他利、亞設,和瑪拿西全地聚集來追趕米甸人。基甸打發人走遍以法蓮山地,說:『你們下來攻擊米甸人,爭先把守約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於是以法蓮的眾人聚集,把守約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捉住了米甸人的兩個首領」,將他們殺掉,將兩人「的首級帶過約旦河,到基甸那裡。」(7:23-25) 要殺掉十多萬人,當然要增添援手,以色列各支派同氣連枝,見米甸人已一敗塗地,正是殲滅他們的好時機。

「基甸和跟隨他的三百人到約旦河過渡,雖然疲乏,還是追趕…米甸人的兩個王西巴和撒慕拿。」「那時西巴和撒慕拿,並跟隨他們的軍隊都在加各,約有一萬五千人,就是東方人全軍所剩下的;已經被殺約有十二萬拿刀的。」基甸「殺敗了米甸人的軍兵…捉住米甸的二王西巴和撒慕拿」,殺了他們。(8:4-5,10-12,21)

基甸誓要捉拿兩個米甸王,任務才算告終。途中他也遇上困難,他和跟隨他的三百人不但疲乏,也感到飢餓,求疏割人給他們餅吃,卻遭他們冷嘲熱諷:「西巴和撒慕拿已經在你手裡,你使我們將餅給你的軍兵嗎?」(8:6) 英文翻譯是: “Are the hands of Zebah and Zalmunna now in thine hand, that we should give bread unto thine army?” 其實這是語帶諷刺,正因他們仍在追趕米甸二王,兩王仍未在基甸手中,必須要擒獲他們才有餅吃。基甸氣得七竅生煙,說:「耶和華將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之後,我就用野地的荊條和枳棘打傷你們。」(8:7) 基甸到了毗努伊勒,同樣求他們餅吃,只是「毗努伊勒人也與疏割人回答他的話一樣。」基甸回應說:「我平平安安回來的時候,我必拆毀這樓。」(8:8-9) 結果基甸捉了兩王之後,回到疏割,「捉住那城內的長老,用野地的荊條和枳棘責打疏割人;又拆了毗努伊勒的樓,殺了那城裡的人。」(8:16-17)

作主的工,也會遇上不少困難,有時甚至遭人冷嘲熱諷,但有使命感的人,絕不會就此罷休,總會繼續堅持,直至任務完成,以行動來證明自己行的路是無悔的。「你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喫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敵和報仇的閉口無言。」(詩8:2)

「以色列人對基甸說:『你既救我們脫離米甸人的手,願你和你的兒孫管理我們。』基甸說:『我不管理你們,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基甸又對他們說:『我有一件事求你們:請你們各人將所奪的耳環給我。』…基甸所要出來的金耳環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基甸以此製造了一個以弗得,設立在本城俄弗拉。後來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網羅。這樣,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不敢再抬頭。基甸還在的日子,國中太平四十年。」(8:22-28)

基甸從米甸人手中拯救了以色列人,使以色列民安享太平四十年,成為民族英雄。只可惜一時行差踏錯,用金子做了一個以弗得(大祭司所穿的無袖短外袍),陷以色列人於不義,結果作了「他全家的網羅」。士9章告訴我們,基甸的兒子亞比米勒,「將他弟兄、耶路巴力(即基甸,6:32)的眾子七十人都殺在一塊磐石上;只剩下耶路巴力的小兒子約坦,因為他躲藏了。」(9:5) 基甸造一個金以弗得放在他自己的城俄弗拉,用意何在,實在令人費解。有聖經學者認為這金以弗得是個神像,用來祈求神諭,若以此來看基甸所作的話,意味基甸對耶和華的認識很膚淺,就像當日以色列人拜金牛犢一樣,把金牛犢當作拯救他們出埃及的耶和華:「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出32:4) 基甸任意妄為,沒有尋求神的旨意而行事,「後來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更是他始料所不及,豈不惹神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