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眾使徒顯現 (24:36-49)
向眾使徒顯現 (24:36-49)
「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耶穌說:『你們為甚麼愁煩?為甚麼心裡起疑念呢?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腳給他們看。他們正喜得不敢信,並且希奇;耶穌就說:『你們這裡有甚麼吃的沒有?』他們便給他一片燒魚。(有古卷加:和一塊蜜房。)他接過來,在他們面前吃了。」(24:36-43)
耶穌突然在眾使徒面前出現,委實嚇了他們一跳,耶穌開口第一句便向他們賜下平安的祝福語,因他很明白他們連日來的心情是何等忐忑不安。
饒是眾使徒都相繼聽過主復活的見證,耶穌親自的顯現並未有令他們有雀躍的反應,更自然的反應是以為他的魂魄出沒!他們霎時間驚惶失措自不在話下。眼見他們仍是愁眉不展、心中存疑,為了證明自己是肉身復活,遂邀請使徒們去摸一摸自己仍留有釘痕的手和腳,他們才開始展現歡顏,但仍不敢百分百確定他的復活。再進一步,耶穌在他們面前吃下他們的燒魚來證明一切,為求能將他們心中的疑竇一掃而空。
耶穌要使徒們確實的知道,眼前所看見的復活主,並不是他們情緒上的懷念,也不是甚麼不朽的精神,更不是靈媒召喚的鬼魂!他是千真萬確從死裡復活的主,一個不折不扣的復活軀體。路加如此細緻的描述,對福音在外邦世界中傳播極其重要。事實上,福音在傳播過程中不免遇上聽者很多的疑問,例如基督信仰所說的復活,會否就是希臘人所講的不朽精神,或諾斯底主義所言的虛擬或幻影,甚至是靈媒的一種招魂現象。路加清楚地說明,耶穌的復活是確切和獨特的,門徒所經驗的,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產生的幻覺,不是仿真的幻影,更不是無中生有、虛構出來的騙局!
「耶穌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裡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24:44-49)
官感的經驗還不足夠,使徒們還需要對主的死和復活的意義有正確的認識,耶穌不厭其煩地再次從舊約經書上有關這方面的預言,向使徒們講解一次,務求讓他們明白當中的來龍去脈,並進一步向他們發出挑戰:「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這就是他們要肩負的大使命,也是延續他在地上的使命,叫萬人得救,這是神救贖計劃的真正目的。
最後,他吩咐他們留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的降臨。惟有得到聖靈的同在與能力,他們才能無懼地執行大使命,而非倚靠個人的能力來成全神聖的任務。這正好為《使徒行傳》定下著述的伏筆:「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使徒行傳》就是使徒們靠著聖靈的能力履行大使命的見證集。
(反思)
耶穌在太28章向使徒頒布大使命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NIV, ‘surely I am with you always’),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我們今天有沒有感受到主常與我們同在?主說:「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24:39) 今天我們看不見主釘痕的手和腳,但主既然應許常與我們同在,我們每日在營營役役的生活中,有沒有感受到主那有釘痕的一雙手在暗中扶持著我們?有沒有感受到主留下釘痕的一雙腳在暗中引領著我們前行?
一群在台灣山地的孩子組成的青年兒童合唱團,憑著一首詩歌《那雙看不見的手》享譽全球。憑著這首詩歌,他們成為世界知名的合唱團,曾經到過美國、東南亞、香港、南韓等地,將上帝改造人生命的力量,以歌聲觸動許多人。他們亦曾經與國際享負盛名的維也納兒童詩班同台演唱,更被當時的指揮Mr. Martin讚揚是用生命演唱的一支合唱團!這首合唱團最有名的詩歌,是由一首台灣原住民歌曲、加上曾擔任合唱團指揮的寇牧師親自填詞寫成的。這首詩歌更從未間斷地被人在網上轉載,被很多人認同是一首感動人心的詩歌。原來這首歌的背後訴說著每一位合唱團兒童的血淚史,以及一對台灣宣教士夫婦的辛酸史!
座落台灣南部的「六龜山地育幼院」,至今照顧過逾千名失去父母的孩子,養育過台灣著名歌手梁文音及世界知名口足畫家楊恩典。育幼院是由楊煦牧師夫婦於1964年成立,當初全憑二人回應上帝的召命,以及一份堅忍無私的愛開始,至今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楊牧師本在師範學校任教,後在台北修讀神學之後,希望在台灣選擇一個地區來侍奉。他和師母憑信心禱告,加上師母本是原住民的關係,兩人希望選擇一個原住民地方,最後選了南部六龜附近的三個鄉。
起初牧師本著一顆憐憫之心,收養了幾名小孩,後來愈收愈多,連本來服侍的教會都容不下他們,於是決定建立一所育幼院,繼續幫助這些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兒童。即使面對地理環境惡劣、言語不通等問題,夫婦二人沒有退縮,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小生命,就這樣把一群原住民小孩一個一個照顧周全,令他們自小有家的感覺。
六龜鄉位於台灣南部偏遠的山區,由高雄駕車約兩小時到達,但在幾十年前卻要半天車程。因為地域上的限制,隔絕了平地人和山地人的交流,六龜的交通和醫療資源都很缺乏。加上居民經濟能力不足,很多時候有病都不會看醫生,許多父母年輕時便過身,遺下來的孩子假如沒有親戚照顧,就只有淪落為流離失所的孤兒。楊牧師除了收養孤兒,別人有奇難雜症,會請他幫忙送去醫院,他都義不容辭,在當地被人稱為「好好先生」。
育幼院外有一條木吊橋,昔日若不是透過木吊橋出入育幼院的話,就得繞著山才能走出去。試過一次因為暴雨成災,通往六龜的其中一節隧道受到破壞,足有一個月時間與外界隔絕,沒有食物給孩子吃。師母發揮原住民的本領,每天在山上摘菜。試過一次育幼院的米吃光了,沒錢買米,師母帶著孩子們一起禱告,神奇地,禱告過後有孩子大聲呼喚:「媽媽,橋的另一邊有人送米來啊!」原來,有醫院院長送來百多斤米,可是怕吊橋承受不起重量,不敢走過來!今天,由於政府擔心吊橋有損壞,已經在不遠處另外興建了一條全新的鋼拱橋。木吊橋雖然停用了,但上面仍留著千對兒童腳印,是個多麼動人的故事!
合唱團由98年成立,團員來自高山原住民的部落。原住民天生喜歡歌舞,具有天籟的歌喉。當初負責指揮的寇牧師被小孩的天真所感動,希望略盡綿力,讓小孩子有一技之長,同時希望透過唱歌,讓孩子有檢視自己生命的機會。寇牧師是合唱團的啟蒙老師,每次選歌教孩子練習時,他都會禱告,直到有感動了,自己會先詮釋詩歌的歌詞,讓孩子們可以清楚自己所唱的,亦可融入在詩歌裡,深深體會歌詞的意味。每一次合唱團演唱,團員都總是流著兩行眼淚!合唱團先後發行過兩張音樂專輯,藉著詩歌的內容和旋律,向人道出天父的愛一直圍繞在他們身邊。他們幾乎每晚都會聚集在一起練歌,牧師藉著音樂治療和合唱團的群體生活,將盼望和新的生命帶給每一個孩子。
《那雙看不見的手》,歌詞提到在這群小孩子的生命中,有一雙無形的手時刻在守護他們,即使曾遭到父母拋棄、經歷大大小小的傷痛,耶穌都會撫慰他們的心,填補他們心靈上的缺欠。要訓練這群不懂看譜、五音不全的小孩子,成為一支有感染力的合唱團談何容易?但見孩子臉上都掛著兩行淚水,即便偶有動作不齊或聲音不和諧的時候,也毫不破壞詩歌的感染力。合唱團在世界各地感動了很多生命,一切由他們的生命被主的愛觸摸開始。上帝在這群孩子身上所作的工是何等奇妙、何等偉大!實在令人驚嘆。也許在人眼中他們是微不足道,但上帝沒有小看他們。
孩子在育幼院生活,每天都會送到外面的學校上課,讓小孩子有機會與外面的世界接觸。他們晚上回到育幼院,八十多人一同吃飯,較年長的會為大家分配食物,飯前一同唱歌禱告感謝神,飯後各自清潔自己的食具,井井有條。飯後一起練習唱詩歌,然後個別組員會有晚禱會,享受一同唱詩、分享、祈禱的團契生活。
現正在專科學校讀書的阿華,父母在他年幼時已去世,他被人遺棄在一個裝了水的箱子內,後來得楊牧師將他和哥哥、姊姊接來育幼院生活,他的生命就有了改變。自小沒有感受過父母的愛,只要每天有食物吃、有地方睡覺,他已經覺得滿足。現在,他可以跟一群背景相若的孩子一起在大家庭成長,更重要是他能認識上帝。過去他因為看不見牧師口中的神蹟發生在自己身上,不信甚至討厭上帝。後來,他發覺原來能夠讀書,有家可歸,又有完整的生活環境,已經是上帝給他行的神蹟了!
「是神交給我,就是我的孩子。」年邁的師母坐在輪椅上說。楊牧師夫婦大半生無私的付出,見證到上帝一直在看顧這一群彷彿被遺棄的小孩,從來沒有忘記他們。今天藉著他們的生命,見證上帝自己的榮耀。他們用生命和甜美的歌聲來讚美上帝,讓聽的人在他們身上看見屬天的喜樂和盼望!
【資料來源:《天使心》63期2011年8月刊66-70頁「一所聞名於世的育幼院」】
阿華的經歷,讓我們明白神蹟不一定要驚天動地,從生活上細微的地方,也可體現到上帝的照顧和體貼、主一雙釘痕的手每天給我們的祝福、禱告、帶領、扶持、保護……這就是神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