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問門徒對自己身份的認識 (9:18-26)

探問門徒對自己身份的認識 (9:18-26) 

「耶穌問他們說:『眾人說我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是神所立的基督。』」(9:18-20) 

耶穌藉此提問的機會,向門徒曉示自己是彌賽亞基督的身份。
 

「耶穌切切地囑咐他們,不可將這事告訴人,又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9:21-22) 

耶穌一再叮囑門徒不要把他彌賽亞的身份告訴別人,可能有兩個原因:

  1. 從耶穌暗暗遠離希律的管治範圍得知,耶穌要考慮來自政治上的干擾,避免有人誤解他,導致他的職事和最終的使命受到阻礙;

  2. 門徒和群眾本身既不明白、也未能坦然接受耶穌這彌賽亞的身份,是一個受苦的彌賽亞。門徒若要傳講這位彌賽亞,需要有更多深入的體會、經歷、認同,甚至分擔他的職事,對他有確切的認識。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9:23) 

「背起他的十字架」的意思,在羅馬人統治時代,可能是來自政治上的迫害,但對往後的跟隨者而言,十字架可以是任何因信仰的價值和要求而遭受歧視、譏笑和恥辱。路加獨有地加上「天天」兩個字,表明這是所有跟隨者生活的一部份,意味每日基督信仰生命的流露,是長時期的堅忍和持守。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生命:或譯靈魂;下同)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甚麼益處呢?」(9:24-25) 

正如彌賽亞必須要受苦、被棄絕,甚至被害,他的跟從者的生命亦然。失掉和賠上的,到頭來卻是救回和賺取,路加這逆轉的主題,再一次讓人思考生命的真正意義:跟從主可能要付上沉重的代價,卻賺回永恆的賞賜。
 

「凡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自己的榮耀裡,並天父與聖天使的榮耀裡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9:26) 

從另一個角度看生命的意義,是人如何看待基督信仰。凡以另外的事物凌駕於耶穌基督之上,實際上是羞辱他和他的道。

(反思)

耶穌特意告訴門徒:「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9:22),又公開宣告:「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9:23) 正要門徒明白一件事,他們正在跟隨著一位要經歷苦難的彌賽亞基督,他們自己也要有這樣的受苦心志。 

首先,主耶穌要我們更多認識他的身分和使命,不要像門徒那樣含糊不清,以為他是英雄式的彌賽亞,便緊緊跟隨,以他為榮來沾他的光,靠耶穌來抬高他們「神聖」的身分!其次,門徒也要認識自己的身分和使命,是要效法他的榜樣,願意天天背起十架跟從主,達成他所託付我們人生中的使命。正如保羅在腓1:29說:「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順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使徒彼得也說:「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彼前4:1-2) 這句話也提醒我們,我們要多認識自己,在錯誤和受苦中學習,與罪隔絕。 

一位仍在獄中服刑的弟兄,在《天使心》一連數篇題為「痛苦由來」的文章中,分享他如何透過在獄中的痛苦認識了自己,從而認識了自己該有的基督徒身分和表現,現摘錄如下。 

「我很感恩,因為直到今天,我都沒有放棄,我還是一個基督徒,是因為在第一次想放棄的時候,收到了一封信,仿如將我當頭棒喝:『放棄,只因你仍然擁有。』這就如一道驚雷在我腦中乍響,彷彿神對我說,只因我仍然是一個基督徒,所以我才能放棄不做基督徒。原來,在經過這麼多不快樂的事後,在那一刻,我仍是一個基督徒,神沒有離開過我。 

得到這份安慰之後,我慢慢冷靜下來,好好想一想我所置身的情況。無可否認,獄中真的什麼人都有,什麼事情也會發生。有些人在獄中,終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為了排解自己的苦悶,唯有將自己的歡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雖然有人在做著傷害別人的事情,但並不是大部份,其實亦只限於很少的一撮人。只因痛苦在自己身上發生,才會無限放大這些事情而已。 

在這段時間,我先後轉過兩、三次期數,都總是與其他所員格格不入─口角、爭執、結怨。在我冷靜下來之後,終於讓我發現有點兒不對勁。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不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囚友,發生同樣的事情,這還能推說是別人的問題嗎?自己就真如口中所說的無辜,不是自己的問題嗎?別人有問題,但自己亦不是所想的那麼好! 

自己有一個很大的缺點,一直也沒有發覺,那就是我的人際溝通技巧,非常拙劣。溝通技巧差,又不懂表達自己,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家庭問題。父母為糊口早出晚歸,很少有機會與他們互動。與姐姐們的互動,更是失敗中的失敗,可以說,我們之間的互動,就只有競爭、吵架,甚至打架。只有破裂,沒有修補,我們之間的關係就可想而知了。 

學校呢?自從四年級起,我的學業便開始退步了,又欠交功課,又走堂逃學,在老師眼中,我是一個壞學生。我的不修邊幅,就是一個不良青年、問題兒童,自我形象低落,不會多與同學交往。這些都將自己推向一個孤島之上,形成了不少自我防衛機制,以及非常的自我中心。而這兩個性格上的缺點,往往就成為我生命上所經歷的事的原因。 

而我所經歷的,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自己的自我中心而造成。例如一言九『頂』,這是自我中心一個常見的行為投影。為反駁而反駁,為拗而拗,而且一定要爭『最後一句』。我想,這是因為自我形象低的緣故,或者說俗一點,就是自卑感產生自大狂,試圖在這些無聊的爭拗過程中,建立自我形象、自信心。一言九『頂』,加上說話技巧差勁,往往都是『掘』,這自然就讓人覺得我說話態度囂張、盛氣凌人了。如此與人溝通,常常在接觸之初,就已經把身邊人得罪了。既然如此,別人就更加不用理會我的感受了,因為我從沒理會過別人的感受,雖然我並不是故意的。當然,我仍然會埋怨他們不體諒我,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可笑。笑自己自我中心,沒有體諒人,卻埋怨別人不體諒自己。這個情況下,我的遭遇又豈能順暢呢?我的生活又豈能不苦呢?

記得在鋃鐺入獄之初,我總是有意無意看輕別人,總是『扮嘢』,就是常常表現自己,要做到與眾不同、高人一等。我要別人感覺到,我跟他們不一樣,他們只是『監躉』,就算我是,也是一個『高級監躉』,怎可以和我比?我想,這其實都是不能接受現實的一種表現和心理防衛機制,想讓自己心理好過一點。就算跌倒落垃圾崗,還是有人比我更垃圾!但這種態度,正刺痛著別人的痛處。就算犯法、要入獄,別人都可能有他們不足為外人道的苦衷。他們也未必天生是邪惡,也未盡然一定就喜歡走這條路。他們可能都是為勢所逼,內心都有一定的痛苦,不想成為這樣的人。但我這種態度,卻正正刺入他們內心的一道傷口之中。換句話說,我將自己心裡的平安,建築在別人的傷痛之上,而且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不斷地重覆同一件事。這樣,就算再好脾氣的人,也不能接受我這樣的行為了。如此一來,我的環境又豈能平安呢? 

但事實上,我是不是真比他們好過呢?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出身不好、讀書不好、品行不好、學歷不好,我憑什麼有自信可以比別人優越、可以高人一等呢?其實一方面是源於自卑,利用自大來掩飾這份自卑。另一方面,就是逃避現實,不想接受現實。更甚者,原來一直以來,我以為的現實,根本與真正的現實相距甚遠!當我以為講笑的時候,原來別人以為我是認真;當我以為表達友善的時候,別人卻以為我想打架似的。這樣的差異,怎可以讓我有好的人際關係呢?難怪我總是覺得,明明我對他們這麼好,他們卻總是對我惡言相向了。這樣的差異,我又豈能不苦呢?這些心靈上的痛苦,正正與我的信仰有著千絲萬縷的糾纏。夾在痛苦與信仰交鋒的縫隙之中,更是苦不堪言。 

大多數的人,只能看到現在,此時此刻發生的事,以致將苦難的感覺無限放大。所以永遠感覺自己是最痛苦的,同時亦將人們的焦點,只集中放在自己所受的患難之上,從而忘記了,除了痛苦之外,原來可能還有其他一些東西存在,例如祝福! 

在獄中很少機會可以聽道。有一次,聽到一位牧師的講道,其中他說了一個比喻,他說:『鉛筆要被刨過、被削過,才能夠被刨尖,才能寫出字來。鉛筆要被刨,才能夠為人所用。』聽完這比喻,我突然有一份明悟,其實我就是這支鉛筆啊!就是要為神所用的工具啊!我口口聲聲說要侍奉神,說要似神,難道只要用口說說,隨便講講,就可以為神所用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那一刻,我才明白,原來我一直以來所受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方面,讓我的缺點更加鮮明,令自己更加清楚自己缺點的所在。但更重要的,卻是神要我從這些痛苦之中,將我的棱角削平。就好似一支鉛筆在鉛筆刨之中,不斷的被擠壓、被刨削;就好似一塊鋼鐵不斷被打磨,才能成為有用之物,才能為神所用。在這個過程中,難免痛苦,但當一切過後卻能榮神益人。 

在被神陶造的時候,難免被按壓,但痛苦過後,卻能為神所用,彰顯神的榮耀。在那一刻,我才發覺,原來痛苦的由來,並非神的懲罰,反而是一份祝福,更成為了神垂聽我祈求的佐證,我立志侍奉神、禱告神,神就是這樣鍛鍊了我。」 

【資料來源:《天使心》125, 126, 129, 130期2016年10月- 2017年3月刊「痛苦由來(一)、(二)、(四)、(五)」】

我對弟兄所說的話很有共鳴,特別是他引用到牧師的話,鉛筆被刨尖才可以寫出字來。回想起自己這幾年歷盡風霜洗禮,身體及心靈的折磨有時會令我情緒起伏不定,卻是在這種被擠壓的階段裡,神就用我這枝被削過的「筆」,寫出了許多篇文章。若非身心靈的磨練,老實說,我也不會如此賣力,可以花很多時間去享受人生! 

弟兄還分享說:「在我初信神之時,我的心是很火熱的....我並不是說,我現在不信神、不愛神。如果說當初和現今有分別的話,那就是初信的時候,是一種充滿激情的愛、狂熱地信。而現在,就是沉澱了的,經過醞釀,慢慢發酵之後,成為了內歛的信、含蓄的愛。以前會流於外在的行為,而現在卻流露於舉手投足之間。」換句話說,弟兄以前是比較衝動,現在會比較謹慎,好像彼得一樣,跟著耶穌時說話行事都較為衝動,及後經過年月和聖靈的洗禮,人已變得內歛,說話行事都不再冒失。信徒被陶造的過程也是一樣。 

弟兄也說到他很喜歡聽詩歌,尤其是《陶造我生命》,並引用裡面的歌詞:神願你來陶造我,使我在靈裡果子更多....恩主我求能像你,心內柔和與謙卑....彰顯美善靈性。這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歌。弟兄又分享說: 

「因為信神與愛神,所以我常要求自己要做得好,要似一個基督徒。我要收斂,不要犯錯,因為在我的認知中,如果做得不好,如果經常犯錯,就會虧欠神的榮耀,就會令神的名蒙羞。....因為感到祂的愛,令我覺得自己似回一個人,而不是一件廢物。 

所以我當時就有了要侍奉神的心,我要在以後的日子,做神的工作,為神所用。故此,我也花很多時間在學習神學、閱讀《聖經》、靈修和默想之中。然而,是不是有這個心志,想要侍奉神,就能夠侍奉神呢?是不是憑著自己的性格、失敗的人際關係、拙劣的溝通技巧,說侍奉神,就能夠侍奉神呢?....若果要侍奉神,我的這一身缺點,都會成為障礙,甚至成為反見證,虧欠神名字的工具。....」 

上述的文章實在很值得我們反思,審視自己及認識一下自己的缺點,因為個人的缺點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也可成為我們事奉神的攔阻,要正視這些問題、糾正自己的缺點,才能化成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