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十二門徒 (6:12-16)

選十二門徒 (6:12-16)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這十二個人有....」(6:12-14) 

先來說說「門徒」(‘disciples’)和「使徒」('apostles’)的分別。門徒是學徒,而使徒是被差遣的使者(messenger),前者是跟隨師傅(mentor)學習的學徒(apprentice),後者是被賦予任務而差遣出去執行一些特殊使命的人。顧名思義,便知道十二門徒為何要被耶穌特別挑選出來,「稱他們為使徒」,因他們日後要負起見證主耶穌復活和建立新約教會的使命。而出賣耶穌的猶大自動失去使徒的身份,將由另一個跟隨過耶穌叫馬提亞的門徒所取替,他是初期教會揀選了兩個門徒後再經禱告及搖籤搖出來的,與十一個使徒一起「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徒1:21-26)。 

耶穌挑選十二門徒做使徒之前,曾獨自上山整夜向父神禱告,突顯揀選十二門徒作使徒的認真和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禱告」是《路加福音》的其中一個主題,在路加的敘述裡,耶穌是個經常禱告的人,從而表達出他與父神的關係如何密切。在耶穌職事的關鍵時刻,路加都不厭其煩地敘述耶穌的禱告:受洗時(3:21)、挑選門徒時(6:12)、獨自禱告(5:16, 9:18)、登山變像時(9:28-29)、客西馬尼園的禱告(22:41-45)、被釘十架時(23:34,46)。此外,也有給門徒禱告的教導(11:1-13; 18:1-8; 22:40,46)。
 

(反思) 

耶穌是在加利利經過整夜的禱告,在眾多跟隨他的門徒中,精挑細選之下,揀選十二個門徒與他一同生活作息,可見他非常重視他所揀選的人。然而當我們探究一下這十二個門徒的背景,他們並非甚麼飽讀詩書的有識之士,或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絕大部份都是家境清貧、學歷欠奉、經驗匱乏的低下階層人士,有些更是性子急躁、衝動及思想激進的人。試問他們有甚麼資格被選上去接受長時間的悉心栽培和訓練呢? 

我們看到今時今日,絕大部份小學、中學以至大學收生的原則,都是以極具優秀潛質、學歷、體藝等出類拔萃的尖子為優先的收生次序,因此按今時今日的標準和正常的做法,耶穌應該到耶路撒冷挑選一些有高質素學歷背景的尖子做他的門生才是,他卻完全違反常理而行。何解? 

梁永善牧師在《天使心》一篇文章分享說,「(2016)立法會選舉已塵埃落定,在此以其選舉結果用另一角度看教會有什麼值得反省、啟迪的地方。是次各大政黨中,已把持黨中領導地位多年的老臣子均退下來讓新人接棒出選,這是好現象,因可以讓青年一代有更多機會發揮,但最重要是真的給他們自由發揮所長,只從旁給予意見、經驗分享,絕不應垂簾聽政,使接班者成為只是被操控的木偶。」 

他特別提到是屆選舉票王朱凱迪:「是次票王朱凱迪獲取八萬四千多票,這使人大感意外,因他單打獨鬥,起先民調顯示其支持度奇低,怎料竟會大逆轉。探究他的成功乃在於他有理想、要維護公平、保障村民權益、努力、受挫而不敗。他曾參與保護皇后碼頭、反高鐵行動,他也刻意住在鄉郊,與一些村民共苦。是次他提出的政綱是其他參選者沒有,故得民心。他之前曾兩次參選區議會選舉,結果只有百多及千多票落敗,雖被鄉紳嘲弄但挫而不敗,繼續努力終有成果。 

朱凱迪並非名門望族,但他仍可成為票王,神揀選人服侍祂不是以那人的背景是否高貴、財富是否豐厚、學識是否淵博作準則,只要那人有心侍奉神便可以用他,正如神揀選妓女的兒子耶弗他作士師,故此不要輕看自己,只要敬畏神及有心侍奉,便能蒙神使用。當然侍奉者要有目標、方向,努力不懈才有成果呢!」 

【摘自《天使心》125期2016年10月刊80頁「權、力」】 
 

由此可以推算,耶穌之所以揀選一些窮鄉僻壤的小伙子,也不考慮往京城挑選有識之士,因他揀選的原則與一般人所想的截然不同。其中一點就正因為他們出身寒微,思想簡單,沒有一套承繼某某門派的既定思想模式和行事為人的原則,一切都是從頭學起、從低做起,容易受教。好比有些被民間推選為國家元首的參選人,都是出身寒微、由低下階層爬上來之人。他們自小在貧民區長大,自然更了解低下階層人士的苦況,願意一心為貧苦大眾出多一分力,不會傾向討好鄉紳權貴。 

保羅說:「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一塊作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作成卑賤的器皿麼?…這器皿就是我們被神所召的,不但是從猶太人中,也是從外邦人中。」(羅9:21,24) 我們本就是一堆不值分文的泥土,神要將人做成貴重的器皿,也需要經過時間細心陶造、搓圓撳扁才成。而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在過程中有一顆順服的心,願意按著祂的旨意、時間、工序被塑造成為忠心的僕人。十二門徒也是在耶穌三年多的鍛煉裡,從學師的門徒漸漸變成有強烈使命感的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