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遣七十個門徒 (10:1-16)

差遣七十個門徒 (10:1-16) 

「主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你們去吧!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羊羔進入狼群。』」(10:1-3) 

「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羊羔進入狼群」,預示被差遣出去的門徒隨時遇上生命危險,跟從者都是一班將要面對挑戰和困難的傳道者。
 

「『無論進哪一城,人若接待你們....要醫治那城裡的病人,對他們說:「神的國臨近你們了。」無論進哪一城,人若不接待你們,你們就到街上去,說:「就是你們城裡的塵土黏在我們的腳上,我們也當著你們擦去。雖然如此,你們該知道神的國臨近了。」我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10:8-12) 

不接待他們的城,他們還是要向城裡的人宣告神的國臨近,正如保羅囑咐提摩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提後4:2-3) 傳道者該有心理準備去面對一些頑梗悖逆的人,並要懂得應變。 

所多瑪是一個罪惡滔天的城市,神的使者來到也受到惡意的威脅和迫害,最後神的怒火從天降下,整個城市一瞬間化為灰燼。然而上帝之子親自降臨,仍然被某些城市的人拒絕,他們死不悔改的話,末日將要面對更嚴厲的審判。

「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泰爾、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坐在地上悔改了。當審判的日子,泰爾、西頓所受的,比你們還容易受呢!迦百農啊,你已經升到天上(或譯:你將要升到天上嗎),將來必推下陰間。」(10:13-15)

伯賽大和迦百農都是耶穌曾經去過宣教的地方(9:10, 4:31),哥拉汛也是鄰近的城市,相信耶穌或所差遣的門徒都有去過宣教,可能有相當多的猶太人在這些城聚居。而泰爾和西頓是沿地中海的城市,是外邦人聚居的地方。耶穌對哥拉汛等城市的警告,正是批評猶太同胞對其職事採取愛理不理的麻木反應。他們親眼見過耶穌積極地傳道、醫病趕鬼等,仍然拒絕他和他的道,這等人將會面對更大的審判。

「迦百農啊,你已經升到天上(或譯:你將要升到天上嗎),將來必推下陰間。」是宣佈撒但的權勢將要結束,上帝的主權已經隨著耶穌的職事而臨到,這從下一段經文門徒回來的報告顯明出來。

(反思)

耶穌兩次提到「神的國臨近」的信息(10:9,11),更三次提到「平安」「無論進哪一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裡若有當得平安的人,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不然,就歸與你們了。」(10:5-6) 因此,七十個門徒被差往各城各鄉,重點還不是醫病趕鬼,而是要傳達神的國臨近、宣講叫人能得到真正平安的福音信息,正如施洗約翰和耶穌出來傳道時所宣告:「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3:2, 4:17) 人若要得到從天國而來的平安,必須要悔改。而那些不願接待門徒的,證明他們不願悔改,與平安無緣,末日永刑的審判便無可逃避。 

當法利賽人以為神的國是類似世上的國度時,耶穌回答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17:20) 神的國(the Kingdom of God)不像人間的國,是沒有所謂邊界的。’Kingdom’ 這個早在十六世紀的英文翻譯,在理解上令人會感到有些混亂,在希臘文的意思較為接近 ‘kingship’、’rule’ 或 ‘sovereignty’,它不強調地域,而是著重於意念上,解作「神的統治」較為接近原文的意思。「神的國」涉及神的王權,意思是指人進入「神的國」,願意服在神的管治下,接受祂為王,正如耶穌在主禱文說:「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11:2) 一位學者說,凡是在地上任何一處行使天國的標準,那裡就是天國了。 

出19章記載,耶和華吩咐摩西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19:6) 神國的子民有別於世上其他國家,是以服從來回應耶和華,履行祂的律法,履行祂在地上的旨意,作為人生的目標。他們是以信仰為中心的群體,是一個神治的社會。現時香港已經是一個失去平衡、凝聚力和方向的社會,基督信徒如何在地上建立天國,行使天國的標準?天國的標準就是和平、公義、平等、相融、秩序和愛。神的子民需要努力建造這樣的環境和氛圍,因為神是透過我們去將神的國展現出來,所以我們應當在社會中行公義、好憐憫,作和平之子,將福音廣傳,引導他人進入「天國」這個信仰群體。而天國就是地上將來的轉化,屬它的人會居於其中,直到永遠。 

七十個被耶穌差遣的門徒,都是存著單純順服的心,願意逐家逐戶去拜訪,作和平之子的角色。而被訪者對門徒的接待─即神國信息的回應─是關鍵的一環。倘若我們今日都像他們一樣,能在紛亂的世界中,默默地堅持實行真理的教導,在自己身處的環境中開始微小的工作,叫不信者從我們身上看見了基督、聽見了福音,他們就能明白過來,願意融入我們這個信仰群體,成為天國的一份子。【參考資料:《天使心》126期2016年11月刊52-55頁「天國的馬賽克 (Mosaic)」】

從事生命教育十六年的Tommy說:「看到年青人輕生,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震動。這些年來,我接觸不同的生命,有患抑鬱的、有夫妻關係出現問題的,甚至有自殺傾向的。但最近這些年青人輕生的個案對我影響很大,我心中再一次有火燒的感覺,深信是時候要在社會不同的層面當中,呼喚有心人,傳遞愛與生命的信息,把天父對人的重視帶進各個生命中,讓他們經驗豐盛的生命。」Tommy有如扮演耶穌的角色,凝聚一班熱心事奉的基督徒,進到人群當中去服侍,傳遞神的愛。 

基於上述的使命感,Tommy存著一份「Steadfast Love,一個都不能少」的理念,盼望透過與生命的相遇,透過愛的自由流動,恢復人的價值,帶動系統轉化。「我們真正要面對的,不只是青少年輕生的現象,還有社會深層結構、系統和文化累積下來的結果。『一個都不能少』並非口號,也不單是一個信息,而是透過每一個人高度參與,讓彼此經歷愛,從而帶來系統、文化的轉化。」Tommy相信,轉化的關鍵在於Steadfast Love─一份堅定不移、觸踫得到的愛。 

「Steadfast Love,一個都不能少」是一個開放的平台,以「生命教育基金會」為秘書處(Tommy是基金會義務總幹事),匯聚來自各界別而有相同心志及負擔的人,按需要推展不同項目。核心團隊由一班願意freely receive & freely give的同行者組成,他們都懷著單純的心,經歷到愛,並願意分享出去。這平台也得到一些慈善團體、教育機構、企業及個別人士支持。 

人的價值無法賺取,也無需賺取,因為我們的價值一早已存在。但有時候需要恢復,是透過高度參與去經歷恢復,我相信這是聖經的原則。人本身已是存在,但存在感則是透過人的互動才會有。生命就是人與人的交流,而每一個人都是一顆種子,當中蘊藏著驚人的生命力。當生命在愛裡敞開自己,經歷真實的關係,生命所展現出來的豐富是超乎想像的!我深信,每一個人的生命都不能缺少,每一個人的參與也不能缺少。」Tommy說。 

在我們的成長經驗中,很多時候我們將自己的價值與外顯的表現掛鈎:以行為、表現、分數、才華、技能……來定義自身的價值。Tommy認為,這些都不能定義一個人的價值,也不能定義一個人是否值得被尊重。或許我們都擁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但這都不能取代我們生命的價值。在天父眼中,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價值,我們只是透過高度參與生命來經歷這份已有的價值。 

當一個人恢復價值感,他便會高度參與生活裡的各種場景,不只是個人,而是與社會和世界之間所有的關係。每天醒來都有很大的動力,即使身處工作的場景中,卻超越了只有上班下班的職業觀。 

以區為本是「Steadfast Love,一個都不能少」的其中一個策略,透過與地區的教育組織、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教會、企業、媒體等結連,興起當區的有心人,在同行中一同經歷天父不放棄的愛。例如團隊策劃了《愛‧不釋手》書碟套裝送贈計劃,向全港所有中文學校送贈此套裝,分享《成為孩子的生命師傅》的信息,盼望藉此引發學校的關注,讓信息進入校園。其後又舉辦了區本校長老師培訓講座,「我們與觀塘區的民政專員合作舉辦一個以校長和老師為對象的區本啟動禮,主題是『成為學生的生命師傅』。我們願意走到核心,對象是老師就做老師培訓,講讀書方式、夢想……我很相信屬天的祝福和屬天國度的臨在,是在實際的場景中可以經歷得到的,是可以呈現出來的,而非一些Christian slogan。」Tommy深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伯樂,能有生命師傅的心腸,為青少年添加生命燃料,讓他們的夢想起飛。教育場景只是開始,Tommy相信在不同界別中,也會陸續啟動類似的計劃。 

「上帝的本身就是愛,『Steadfast Love,一個都不能少』就是讓天父的愛在我們的生命中流淌,在人與人的生命中流淌。當我們經歷祂,我們便可以經歷愛。」 

【資料來源:《天使心》126期2016年11月刊46-49頁「生命之鑰─『Steadfast Love,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