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主和乞丐的比喻 (16:19-31)

財主和乞的比喻 (16:19-31)  

「有一個財主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天天奢華宴樂。又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被人放在財主門口,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並且狗來舔他的瘡。 

後來那討飯的死了,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地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裡,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裡,極其痛苦。』亞伯拉罕說:『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這樣,並且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以致人要從這邊過到你們那邊是不能的;要從那邊過到我們這邊也是不能的。』 

財主說:『我祖啊!既是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亞伯拉罕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他說:『我祖亞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的,他們必要悔改。』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16:19-31) 

這比喻述及一個不懂得為永恆作打算的財主,最終後悔莫及,與之前那個聰明管家的比喻作出反照。財主的問題在於他「天天奢華宴樂」,只會用錢財去享受自己的人生,而漠視天天在他門口行乞討飯、渾身生瘡的拉撒路的基本需要。財主出門都會見到這可憐的乞丐,卻視若無睹,可見財主是多麼吝嗇和瞧不起貧賤的人,不願與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分享他的財富,塞住憐憫之心。他所作所為,正是耶穌在16:11所說「錢財上不忠心」的典範。 

比喻的「逆轉」發生在兩人死後出現的極端結局裡:財主在陰間永遠受痛苦,口乾到要像狗兒舔點水也不行;而窮盡一生的拉撒路在亞伯拉罕的懷裡得著無限的安慰和歇息。無知的財主從來沒有為永恆的生命作籌算,更沒有想到將來會面對神的審判與懲罰。他在地上所積存的財富,將會隨他的生命結束而終止,死後的結局更是悲慘,在烈焰中過著孤苦流離的日子。 

諷刺的是,在永恆中他與拉撒路雖有深淵相隔,仍可遠遠望見他,反而平日拉撒路在他家門口討飯時卻視而不見!而他口乾時,仍要求亞伯拉罕打發拉撒路去侍候他,可見他仍放不下自己的傲慢和高貴身分。亞伯拉罕的回應─「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正好給那些貪愛錢財、貶低貧窮弱小的法利賽人深切的反省。 

比喻沒有就此結束,財主飽嚐死後的痛苦,仍不忍在生的兄弟也像他一樣無知地過活,希望拉撒路將他在陰間受苦的情況告訴他們,等他們可以懸崖勒馬。亞伯拉罕卻諷刺地說,他們一向都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這當然是衝著法利賽人說的;研讀聖卷是一回事,會否真心聽從又是另一回事。財主卻不以為然,認為只有親眼看見從死裡復活的拉撒路在他們面前講述人死後的狀況,他的兄弟才會知所悔改。亞伯拉罕的反駁,暗指法利賽人雖明白摩西和先知的話,卻沒有按神的旨意去遵行,即使摩西和先知所指向的彌賽亞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照樣拒絕承認他的身份和聽他的話。耶穌固然在暗示自己將會從死裡復活,事實上,即使耶穌從死裡復活,也改變不了他們頑梗悖逆的心。

(反思) 

這個比喻將財主和乞丐在生活上、態度上、待人處事上和最終結局作出強烈的對比,正是給我們活在現今以金錢掛帥的繁榮社會一個很大的警惕。很多人正沉迷在財主那種吝嗇和奢侈的生活,完全漠視死後的景況,認為只要後人為自己風光大葬就心滿意足了。耶穌以透過這個比喻清晰無誤地讓人一瞥死後的光景,原來人的結局有如此重大的分冶,都是與人在生時如何生活和待人處事息息相關。我們該以上述的比喻為鑑,知所輕重而在今生作出正確及精明的抉擇,不要像無知的人那樣愚昧地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下面Almond關顧貧窮兒童的見證值得我們借鏡。

眾所周知,柬埔寨是一個極之貧窮的國家,貧困、飢餓、疾病纏繞著每個柬埔寨家庭,令很多孩子從小就要以行乞甚至當娼妓為生。在街頭上,時常會出現一群又一群行乞的孩子,他們吃不溫飽、居無定所,夜了就倒在商店門口睡覺,刮風下雨之時也只能躺在濕冷的地上。

去年Almond認識了其中一批行乞的小孩子,他們接過食物後再問她可否給他們一些被鋪,因為睡在街頭實在太冷,希望能有枕頭被鋪可以睡得暖些。Almond終於聯絡到一間教會,捐錢出來替他們買被鋪,自此這班孩子就一直在Almond的腦中徘徊。「我常常想可以怎樣幫這班小朋友呢?當時我做柬埔寨事工已有六年,我很喜歡柬埔寨這地方,很喜歡這些小孩子,但不知道該如何幫助他們。」Almond明白給他們金錢只是助長他們繼續行乞,既無助改善生活,也無法改變他們的生命。於是Almond開始搜集資料,發現當地也有機構做社會服務,卻沒有宗教背景。「我最希望是在一個社區中心內可以建立一間教會。」她終於接觸到「美麗人生」這機構,宗旨是透過基督的愛,讓人的生命更美麗。這使命與Almond的想法不謀而合,她決定延續這個使命。

Almond邀請了崇基學院前院長盧龍光教授作事工的伙伴,2016年,機構正式重組及命名為「窰匠生命事工」,主要服侍柬埔寨兒童、青年及村民。盧教授分享他的異象:「希望窰匠能培育柬埔寨的孩子,以神的話引導他們走正路,最終達至柬埔寨人去服侍柬埔寨人。」

「我們現時每星期有兩次聚會,孩子來到窰匠,會先替他們清潔、洗澡,換過乾淨的衣服,再進食、睡午覺。之後我們會一起唱詩、講故事或玩遊戲。」不過孩子在吃飽之後,最喜歡的竟然是Almond為他們洗傷口。「每次洗傷口他們就很高興,有時甚至痊癒了還要洗。」說到底,他們都是一群缺乏愛與關懷的孩子,渴望大人多一點的關懷與疼惜。

年紀小小的孩子,為何常常在街上行乞?Almond指出,孩子出來行乞很多是出於父母的意願,因為賺到的錢較多!「一個孩子往往一天就可以乞到十美元,比正常賺的錢高出一倍。」除了行乞,女童還要面對雛妓的問題。一旦成為雛妓,她們的下場一般都十分悲慘。但把女孩賣出的,竟然是她們的父母。「我曾看過一些報道,問孩子的父母,你不愛你們的孩子嗎?他們說愛呀,就是愛,所以才不賣得那麼遠!」活在富裕的社會,我們無法想像為了金錢、為了活下去,無奈地把孩子推去行乞或當娼妓的火坑。「現在我希望的是讓女孩子多讀書,有機會升學的話,或許她們就不用去當娼妓了。」Almond說。

除了溫飽,醫療是柬埔寨人面對的另一個大問題。有病的窮人往往需要傾家蕩產去支付龐大的醫療費用。「有時我們看到一大片農地被賤價出賣,就是一些鄉民賣地來支付費用。」窰匠會聯絡一些醫護義工,到村落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孩子不讀書不識字,卻認識許多壞事情。「孩子乞到了錢之後往往會到網吧流連,但網上的資訊又沒過濾,他們很容易便接觸到色情暴力的資訊。加上毒品盛行,孩子對吸毒、販毒的認識也深。」在這種腐敗的社會風氣下,唯有福音才能把孩子拯救出來。「我們會向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幫助他們實現理想,但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耶穌,得著從神而來的愛和喜樂。」除了向孩子傳福音外,窰匠也會探訪孩子的家庭,為他們提供生活上的協助,和心靈上的關顧。

坐在香港舒適的房間,看著遙遠地方貧窮人的苦難,心有感動是一回事,要親身走到禾場服侍又是另一回事。「我有時會想,我到底在做什麼?去到落後的地方替孩子洗澡?然後我想起耶穌,祂在天堂上何等尊貴,卻紆尊降貴生在馬槽中,我現在所做的事,實在算不上什麼。」

耶穌曾說過:「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 這句話不但提醒Almond,也提醒我們,不要因為自己富足,而忘了別人的貧困;不要因為強壯,而忘了幼弱。當我們服侍最幼小、最孤苦的孩子,就是為耶穌作工。

【資料來源:《天使心》127期2016年12月刊54-57頁「觸摸最幼小的心靈 成就最偉大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