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傳道及耶穌受洗 (3:1-23上)

傳道及耶穌受洗 (3:1-23上)  

「凱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丟彼拉多作猶太巡撫,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的王,亞那和該亞法作大祭司。」(3:1-2上) 

施洗約翰開始出來施洗及傳道時,路加特別提到在位的統治者,包括凱撒皇帝、猶太巡撫(總督)、分封王、大祭司等。凱撒提庇留是繼承奧古斯都任羅馬皇帝,在位時間是公元14-37年,「在位第十五年」,即大約在公元29或30年。而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是大希律的兒子安提帕,猶太史家約瑟夫稱他為「希律」,即希律安提帕。
 

「約翰在曠野裡,神的話臨到他。他就來到約旦河一帶地方,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3:2下-3) 

撒迦利亞在1:76預言約翰先知的職分:「孩子啊!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正如舊約的先知一樣,當神的話臨到約翰,約翰便隨即宣揚悔改赦罪的洗禮,表明了他先知的角色。 

關於約翰的洗禮,從猶太人的古籍裡發現,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猶太人有好些洗禮儀節,包括猶太人自己的潔淨禮、外邦人歸依猶太教所領受的洗禮(稱為「依歸者的洗禮」)。潔淨禮會多於一次,而歸依禮只是一次過的儀式。約翰的洗禮卻強調認罪悔改得赦免,而基督信仰的洗禮,其意義建立在耶穌的死和復活的認信之上,這是約翰的洗禮所沒有的信念,約翰所重視的只在於「悔改」而沒有「重生」的意義。
 

「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所記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為平坦!凡有血氣的,都要見神的救恩!」(3:4-6) 

山巒和道路是比喻的手法,表述悔改回轉的景象。
 

「約翰對那出來要受他洗的眾人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3:7-8) 

約翰對猶太群眾的宣講是極之嚴厲,以色列人即使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也不能保證有上帝子民的身份,他們必須透過生活的實踐,表達信仰的內涵,否則仍然逃不過上帝的審判。悔改固然是心意的回轉,但也必須在日常生活上表明出來。約翰向以色列人帶出一個極為震撼的信息:種族和血脈不是神救恩的保證,而信仰必須透過實際生活來印證。 

然而嫉惡如仇的約翰,最終因譴責希律安提帕而被關在監牢裡枉死:「只是分封的王希律,因他兄弟之妻希羅底的緣故,並因他所行的一切惡事,受了約翰的責備;又另外添了一件,就是把約翰收在監裡。」(3:19-20) 這也許是先知的命運,因此耶穌其後譴責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時說:「(神)使創世以來所流先知血的罪都要問在這世代的人身上,就是從亞伯的血起,直到被殺在壇和殿中間撒迦利亞的血為止。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都要問在這世代的人身上。」(11:50-51)
 

眾人、稅吏和兵丁分別問約翰該怎樣做?他回答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3:11-14) 

路加沒有像馬太及馬可般描述約翰簡樸的衣著和食物,卻強調在生活中實踐信仰,這顯示《路加福音》其中一個重點:信仰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上帝子民的身份和信念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實際生活的流露。約翰具體地回應說,要扶助和關愛那些被社會遺棄和邊緣化的人,而不是欺壓他們。
 

「百姓指望基督來的時候,人都心裡猜疑,或者約翰是基督。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3:15-17) 

前來受洗的人都推測約翰可能就是基督,表明耶穌未出現之時,他的名聲震懾整個以色列,在百姓心目中有崇高的先知地位,比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還要尊貴。但約翰沒有因此而沖昏了頭腦,他反而澄清他與基督的關係,他只是普通人一個,是基督的先鋒。而基督能賜人聖靈,叫人重生得救。 

「火」有煉淨和審判之意,基督要透過火的洗禮來煉淨信徒的生命,同時也分辨出信者與不信者(麥子與糠秕),像簸箕「揚淨他的場」,而他也是終極的審判者。因此約翰謙卑地說:「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
 

「眾百姓都受了洗,耶穌也受了洗。正禱告的時候,天就開了,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形狀彷彿鴿子;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3:21-22) 

此前,耶穌一直尋求認識上帝的聲音和心意,從受洗的過程中,父神親自確立祂對兒子的召喚,耶穌也從中正式領受父神的旨意和任命。受洗後便正式開展父神藉聖靈差遣他傳道的職事:「耶穌開頭傳道,年紀約有三十歲。」(3:23上)


(
反思) 

約翰選擇在曠野過簡樸的生活,宣講悔改的洗禮,並勸人從生活中實踐信仰,改變過往的惡習和罪行,不要自私自利,要與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務求與悔改的心相稱。他一直等待真命天子的出現,終於等到了,透過為耶穌施洗去彰顯基督的身分。他人生雖苦短,卻盡了做耶穌基督先鋒的責任。 

人生不在乎長短,只在乎能否善用神所賜的每一天,活出榮神益人的生命。許多人年青力壯時意氣風發,追求人生一些理想的目標,沒有為信仰而活。到年紀大了,才遇上主並接受主的救贖洪恩,頓時發覺人生已過了一大半,慨嘆為何不早聽福音歸信主,立定心志把握餘下短暫的歲月,奮力去為主作工。 

人稱寶叔的林寶,曾兩度被判死刑皆獲赦,在服刑期間更被調往精神病院。在獄中找到了信仰,有心靈寄託,還請求精神病院院友教他書法,經過一番苦練後,習得一手好書法。出獄後開始售賣福音字畫,一時成為佳話。

寶叔自24歲偷渡來港,日夜拼搏,從侍應做到辦館老闆。後來,他誤信朋友合夥做生意,卻被騙得血本無歸,時為1970年,寶叔才36歲。心有不甘的他找人收數,對方卻把合伙人殺了,警察其後把寶叔拘捕。「進了警署,警察軟硬兼施,又打又哄,不得不認。」最後,寶叔因買兇殺人罪而被判死刑。 

翌年,因行為良好,寶叔獲時任港督麥理浩赦刑至30年,搬到普通囚犯監倉,誰想到竟是悲劇的開始!「那個年代…兵有賊,賊有兵。」當時獄中流行「寫朵」,有黑社會背景的囚犯威迫其他人寫下自己的姓名、地址和欠下金額,再轉交相熟職員,派人收數。一次,寶叔終抵受不住脅迫,搶去對方的自製刀器,捅向對方。「當時瘋了,發了狂。」隔天,寶叔才知道對方死了,他因謀殺而再次被判死刑。萬念俱灰之下,寶叔沒有找律師,選擇上庭自辯,盡說牢房內幕。不過,法官認為他精神失常,調往小欖精神病院服刑。 

搬到精神病院的日子亦不好過,為免遭受院友襲擊,一言一行也需要小心翼翼。「平時和朋友聊天,可能會說『你都痴線嘅!』但在那裏不可以提,隨時一張櫈車埋嚟。能夠在裏面生存也不容易。」此時,寶叔在書架上翻到一本聖經,讀到詩篇廿三篇:「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令他感受到神的陪伴,成為他的心靈支柱。 

信仰除了令寶叔得到精神慰藉之外,亦將他的性格重新淬鍊。「以前橫衝直撞,有錢便去賺,最緊要大展鴻圖,工作13小時都不覺得辛苦;現在平常心,只要安定。」後來寶叔獲改判終身監禁,遇上他的書法老師,也是病院院友,較寶叔年長十多歲,以前是教書,卻因吸食鴉片而神經錯亂,錯手把叔叔殺死。寶叔見他寫得一手好字,便主動央求他指導,但對方不肯。當時,獄方每日會送囚犯三支煙,寶叔便把煙全送給他,漸漸打動對方再度執教鞭,甚至主動對他說:「阿寶!過來寫字吧。」只是寶叔還未出獄,老師已經自殺了。「那裏的人好脆弱,對前路沒有盼望,很容易想不開。」 

年屆58歲的寶叔於92年調往石壁監獄服刑,一日閱報時,得悉一孤兒輝仔患罕見病「阿柏特綜合症」的故事,決定捐出20年來共2000元的積蓄,捐助輝仔到澳洲做手術。「我是第一個囚犯破例,以前坐監不可以捐錢做善事。我死求爛求才批准,現在個個都可以。」當時被判終身監禁的寶叔說:「在監獄的錢主要用來買糖果和雜物,沒甚麼用,又帶不走的,便拿去幫人。」一個無心插柳的舉動,引來不少記者到獄中訪問,報導寶叔的善舉。 

1990年代初,香港回歸在即,政府重新檢視舊案,才發現寶叔被誤調至精神病院服刑。「英國要走,唔衰得,有個人無精神病,要住精神病院十幾年。拜轉朝換代所賜,過了97年便走不了。」寶叔於94年再次獲到特赦,24年的牢獄生涯正式終結,已臻花甲之年。 

在寶叔求職時,囚犯的身分令許多僱主卻步。不過,他在出獄開初兩年,獲聘宗教機構工作,及後又託一手好字之福,寫得菜單漂漂亮亮,在香港大學食堂擔任部長一職。當時寶叔得到師生鼓勵,嘗試在金鐘一間書室寄賣福音字畫,反應不俗。寶叔的字畫最大特色便是他的創意,最著名的作品便是以聖經金句排成十字架、福杯等形狀,利用字畫傳揚福音。寶叔亦不時四處到訪,以自身的經歷作見證,他的故事甚至連小學宗教教科書亦有記載。 

縱使今日重過自由新生,但寶叔心底仍有遺憾,便是令子女童年缺失父愛。「在獄中度過幾十年歲月後,與子女的關係疏離,如何補救都救不回來。人生就是這樣,沒有十全十美,不要太計較。唯有自己保持身體健康,做多點好事。」 

【資料來源:https://www.hk01.com/社區/75751】
 

我們是否願意像施洗約翰一樣,為主過一個簡樸的生活,捨棄追求名利和世俗的奢華,及早為主活出精彩而有意義的人生呢?總不要等到年屆古稀、記憶力和體力下降時,才想到人生苦短,需把握僅餘的時間為主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