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請客引起的爭議 (5:29-39)

利未請客引起的爭議 (5:29-39) 

「利未在自己家裡為耶穌大擺筵席,有許多稅吏和別人與他們一同坐席。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5:29-30) 

古時候,地方政府要準時向羅馬政府徵稅,而羅馬政府將徵稅權下放,在收稅的過程中就為貪婪的人營造許多剝削百姓的空間。負責收稅的稅吏可以加收法定以外的稅金以中飽私囊,造成一般人對稅吏的憎惡。假如作稅吏的是猶太人,在猶太百姓的眼中,無疑是協助外邦人剝削同胞,因此他們看稅吏與所謂「罪人」(如妓女或淫婦)無異。在路19章關於稅吏長撒該的敘述裡,撒該便被眾人評為「罪人」(19:7)。 

在當時代,筵席是有社會意義的,一起飲食就是表示彼此接納、相互為朋的意思。然而,一向歧視稅吏的法利賽人和文士眼中,耶穌和他的門徒是自願與一班罪人結交為朋,對當時的文化絕對是一個衝擊,為人所不恥。他們自然大感意外,不明白耶穌等人背後的真正動機,只覺得他們是貪吃貪喝之人,正如耶穌在7:34評論他們對自己的偏見:「人子來,也吃也喝,你們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
 

「耶穌對他們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5:31-32) 

法利賽人和文士的怨言,反映了部份人對稅吏等社會邊緣群族的鄙視態度,耶穌的回應正是向他們確立自己的職事─對願意悔改的「罪人」作出接納與包容,正如醫生的責任就是要醫好病人。當然也暗示他們那種自以為義的人同樣是「有病的人」,只是他們有病不去看醫生罷了,因他們不覺得自己有病。
 

「他們說:『約翰的門徒屢次禁食祈禱,法利賽人的門徒也是這樣;惟獨你的門徒又吃又喝。』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豈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5:33-35) 

法利賽人一貫認為回轉悔改的表達應該是披麻蒙灰、禁食祈禱,這也是舊約中以色列人的表達方式,而不是像利未和耶穌等人那樣喜慶宴樂、開懷暢飲,質疑他們對宗教信仰的虔誠,因此他們極度反感。 

耶穌卻指出,慶典和宴樂是對罪人回轉「歡迎」的表達方式,這也是耶穌的來臨所帶來的一種逆轉的思維。回轉悔改的表達已不再只限於披麻蒙灰,亦可以是喜慶歡樂的形式,與他在4:19所宣告的吻合─彌賽亞的來臨代表「神悅納人的禧年」、普天同慶的日子!這也是路加在敘述中想要表達的,包括在15章三個「失而復得」的比喻,說明信仰生活不一定是懊悔沉鬱,可以是歡欣愉悅的。 

耶穌以「新郎」比喻自己,說明有新郎在的日子,歡慶是最合宜的表現。在上帝的國度和國度彰顯的日子,歡宴喜笑是屬於上帝的子民的。「新郎」有日不在時,「陪伴之人」就該要禁食了,代表他的門徒那時要迫切祈禱。
 

「耶穌又設一個比喻,對他們說:『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若是這樣,新酒必將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皮袋也就壞了。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5:36-39) 

耶穌用完「新郎和伴郎」的比喻,又用「新舊難配合」的比喻來回應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傳統思維。他在這比喻強調自己的教訓和所展示的信仰生命,無疑是與他們所代表的傳統有別。兩者之格格不入、互不相容,猶如將新衣服撕破補縫在舊衣服上,新與舊的布料自然不相稱。同樣,將新酒倒入舊皮袋裡,新酒的發酵過程還未完成,而舊的皮袋亦因為缺乏彈性而不能承受因新酒繼續發酵而加增了的氣壓,至終皮袋因受壓而脹破。結局就是「兩敗俱傷」,信仰傳統和新思維在功用上都沒有正確地發揮它們的效用。 

「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指涉新舊間的隔閡,不容易彌補拉近,因為人總是傾向依靠自己所熟悉的經驗而拒絕新的挑戰,除非他們願意放下固有的執著和成見,用嶄新的角度去領悟耶穌的道理。
 

(反思)

我們執拾家中的物件時,很多過去用過的東西都不捨得丟棄,因我們在過去用了一段日子,對它們「日久生情」。我也一直收藏了不少電子產品,例如多年前用過的相機、電腦、屏幕及電腦附件,甚至手機等,這些都是過時的產物,但總是對它們有所留戀,捨不得棄置。人對過往的習性也是一樣,不容易作出改變,有時便會顯得墨守成規,不能配合不斷改變的新時代、新思維及新作風。 

舊的行事方式既然可以隨年月而習慣,新的行事方式也同樣可以隨年月而習慣,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突破自己的心理關口,嘗試接受新事物、新思維和新的處事方式,而不會是故步自封,只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從屬靈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要學習接受新挑戰,踏進新的屬靈境界,從而擴闊我們的視野,總會有些意外收穫,得益更多。譬如教會敬拜的方式,尤其唱詩的環節,許多教會已由敬拜組以不同的樂器、新穎澎湃的詩歌來帶領會眾唱詩,若能習慣這種唱詩的模式,會發覺唱詩可以很投入,而不一定要存抗拒的心。 

談起新時代新作風,現今是處於網絡覆蓋全球的時代,許多教會及福音機構已然醒覺,要利用一些資訊科技的工具來製作網頁,去接觸網上一群龐大的未得之民,甚至也可以透過網頁去造就信徒。比如香港的「環球電台」,過去一直以來都是提供短波的福音廣播節目,聽眾只能在既定時段透過收音機去收聽福音信息。近年配合多元化傳福音的途徑,作出了一些重大改革,更新了傳福音的平台,以多元化的工具傳揚福音,包括:

  • 重新整理該機構的設計網頁(twr.org.hk);

  • 開展了一個全新的本土化網站(radio2care.net),上載自家製作的廣東話廣播節目,以香港和澳門本地人為服侍對象;

  • 每天更新社交媒體facebook專頁(facebook.com/www.twr.org.hk)及微博「心靈加油站twr」,提供最新的機構消息和屬靈資訊,讓中港台、東南亞及美加的網友與他們有更密切的聯繫,得著屬靈的餵養;

  • 開設了微信戶口「環球加油站」,讓國內的聽眾們能更方便快捷地與他們聯絡。 

因著這些互動的社交平台,他們與本港、國內、海外的聽眾溝通上都有著顯著的增長。環球電台更盼望與本地教會及信徒合作,開展新的跨文化事工,向在港工作的菲傭和印傭傳揚福音,將福音節目上載於網頁上,使外傭們可於工餘時間透過智能手機收聽。讓她們領受福音後,可以把福音傳回她們的家鄉。

【摘自:《號角月報》2017年4月版29頁「電台廣播讓福音遍傳」】
 

不可忽視的,動漫也是年輕新一代的熱潮,因動漫作品的觀眾大多是以青年為主,其題材就和歐美日韓的電視劇一樣,包羅萬有。動畫大多以每周一集的方式連載,其流行程度就和我們看電視劇集一樣。 

當然有些動漫題材的確是具爭議性,例如賣弄色情的動漫,但若因此而反對動漫的話,這不單是對動漫的偏見,也是對年輕人自制能力的一種侮辱。這樣做不但無法接觸年輕階層,更會讓他們產生反感。我們應該做的,反而是了解動漫文化,並從中理解觀眾,最終嘗試在這方面和他們討論信仰。 

宣揚基督如何在動漫中運作呢?首先,我們可以從大眾喜歡的動漫中找出共鳴。例如動漫中有黑暗的題材作為賣點,就是該漫畫在訴說階級社會的不公,背後隱藏著觀眾的心聲。若基督徒能夠理解這部份,那就更容易去接觸年輕人的內心世界,進而將基督精神打進他們的內心。若果我們連最基本去了解新生代的方法都不知道的話,就不要說向他們宣揚基督教了。 

我們需要破除一些保守思想,青少年之所以會對這些有興趣,並不是因為他們年紀小,也並非受到甚麼魔鬼或慾望驅使,而是這些文化能成為他們的代表,動漫就是一例,這是他們辛辛苦苦建立起的自我肯定。若我們一味只是抗拒,沒嘗試利用這些文化來了解他們,也就等於連他們的文化都不想或不能去理解,還談甚麼宣揚基督?

【摘自:《號角月報》2017年3月版15頁「如何面對新潮流─動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