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利亞人不接待耶穌 (9:51-56)

朝向耶路撒冷的旅途】 

撒馬利亞人不接穌 (9:51-56) 

「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9:51) 

彌賽亞受苦、死亡、復活以至升天的預言都必須應驗,這一切都將在耶路撒冷發生。耶穌作為成就猶太信仰和舊約預言的上帝之子,他的職事在耶路撒冷將會達至最高峰。他認為現在就是該往耶路撒冷完成使命的時刻。 

他踏上耶路撒冷無疑是一條艱巨的路途,而對他的跟從者來說,是一個令他們更明白耶穌的身份和職事的旅途。
 

「他們到了撒馬利亞的一個村莊,要為他預備。那裡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9:52-53) 

耶穌途中很快便遇上阻力─撒馬利亞人對他的偏見和拒絕。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的嫌隙,可追溯至以色列分裂為南北兩國開始,那時南國猶大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北國以色列則以示劍(即撒馬利亞)為中心,兩國各有自己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對政治和宗教已有不同理解。其後北國被亞述所滅,北國的以色列人與外族通婚愈來愈普及,成為被猶太人視為血統不純正、令人厭惡的撒馬利亞人。 

因為民族歷史、宗教祭祀及信仰理解不同所產生的分歧,以致各不相讓、互相鄙夷,耶穌朝耶路撒冷方向而行,他們拒絕他和門徒等人入村,耶穌甚為理解。
 

「他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做的嗎?』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性命或譯:靈魂;下同),是要救人的性命。』說著就往別的村莊去了。」(9:54-56) 

王下1:9-12記述,以色列王亞哈謝在盛怒中兩度派五十夫長找先知以利亞,因先知轉達耶和華的話,說在病榻中的亞哈謝必要死在床上。結果有火從天降下,燒死以利亞面前的兩批以色列官長。雅各、約翰兩兄弟用此記述作背景,欲像以利亞般向撒馬利亞人宣告神的審判。 

耶穌隨即糾正他們錯誤的思維,重申他的職事並非以審判叛逆的人為宗旨,而是以赦免罪人為宗旨。他的來臨並非審判罪人的時候,而是給罪人悔改、蒙恩得救的機會。

(反思)

當一個人要審判別人的不是時,往往搬出一些看似很正義的理由來支持自己的論點,像雅各、約翰兩兄弟所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做的嗎?」(9:54) 他們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是在模仿神人以利亞去彰顯神的公義!兩人跟隨耶穌已一段日子,很清楚耶穌是要向人傳福音,自己也曾被耶穌差遣去傳福音,然而耶穌也跟他們事先說過,並非人人都會接受,只吩咐他們說:「凡不接待你們的,你們離開那城的時候,要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見證他們的不是。」(9:5) 現在他們卻自作主張,想立時毀滅整個村莊,顯然他們還在仇視他們的眼中釘,放不下歷史的包袱,同時認為那些撒馬利亞人抵死有餘,拒絕耶穌一干人入村,再沒有得救的盼望。人未到最後一刻,又怎知他還有沒有機會悔改得救呢?我們又怎能代表神去奪取人的性命、即時斷絕別人認識和接受主的機會? 

箴12:18說,「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若人還沒有確切了解福音對他們的種種好處,只因為他們斷言拒絕便咒罵他們一番,甚至說他們「該入地獄」,那就是好心做壞事!自己扼殺了別人得救的機會。回想一下過去聽過的一些令我們難堪的說話,叫我們現在也難以忘掉吧?當我們想起這些話時,都讓我們感到羞辱或憤怒,是否打擊了我們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呢?有人以為用所謂激將法便可以激發人去深刻反省,譬如說:「你再這麼硬頸不信耶穌,遲早便要落地獄!」嘗過被羞辱或貶低的人,都會感受到箇中的傷害,卻不會因此而被激勵或建立。 

好比有些家長常常以謾罵來教訓孩子,期望他們會知錯能改,其實有時是因為自己脾氣暴躁,忍不住要發洩內心的不滿,激動起來,甚麼難聽的說話都一下子說出來。孩子會感激你嗎?他們內心深處只會記存那種生氣、憤恨、尷尬和羞恥的感受,怎能冷靜地去思考自己的過失而明白更多事理?更遑論他們會接受和感激你是為他們著想! 

事實上,用愛的語言去建立人,總不比罵人來得順口和流利,需要愛心的付出,用正確、溫柔的態度和婉轉的言詞,叫聽者聽得舒服,容易接受。聖經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林前13:4-5) 我們不是要拆毀別人,而是要造就別人,如弗4:29所說,「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譬如對孩子說:「我很愛你,但你的行為不可接受,必須改正」、「我知你可以很乖的,但你現在很生氣,所以控制不了,我可以給你一點冷靜的時間,之後再跟你談」、「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犯錯的,只是你還在成長當中,暫時想不通,未能做得到,我可以幫你學習改進」,然後耐心施教,這樣孩子便容易接受和信服,明白你是為他的好。在愛中被建立的孩子,才會心靈健壯、愛己愛人、充滿自信。【參考《號角月報》2017年2月版12頁「別拆毀孩子」】 

耶穌向雅各、約翰兩人解釋,自己是要救人,不是要消滅人的性命,可謂給他們當頭棒喝!他們也許聽後會因著自己歹毒的心腸而臉上出現尷尬的神色。一次拒絕,不等如對方以後都拒絕,可以日後等待較佳的時機再向他們傳福音。也不一定是耶穌親自回去傳福音,而是日後門徒更加明白他的心意時,再向撒馬利亞人傳福音,同樣是好。到時,非但門徒心態上有所轉變,可以用一種更溫柔婉轉的態度接近撒馬利亞人,而對方更多聽聞耶穌為人所作的事後,可能心態上也有更好的準備去聆聽關於耶穌救人的福音。我們傳福音也是要有忍耐寬容的心,經得起考驗,否則好事都變成壞事,要等下次或交給別的信徒來接手這個爛攤子,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