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爭論誰為大 (22:21-30)
再次爭論誰為大 (22:21-30)
「『看哪,那賣我之人的手與我一同在桌子上。人子固然要照所預定的去世,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他們就彼此對問,是哪一個要做這事。」(22:21-23)
耶穌預告十二門徒中有人要出賣他,一切都是按照舊約所預定的,正如太26:24所說,「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暗示他是情願被出賣的。但不等如出賣他的人可以逃避責任─「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馬太和馬可還加上一句:「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26:24, 可14:21)
門徒隨即互相竊竊私語,推敲究竟誰要出賣主,路加卻停留在此,沒有像其他福音書的內容繼續就此事敘述事態的發展,反而記述門徒之間爭論誰算為門徒之首的事。
「門徒起了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22:24-27)
這是路加記載的第二次爭論誰為大,第一次爭論記載在9:46,「門徒中間起了議論,誰將為大。」耶穌當時叫一個小孩子來教導他們說:「凡為我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你們中間最小的,他便為大。」(9:48) 似乎門徒之間的爭競一直存在,而路加刻意再將這問題放在逾越節筵席之後,目的在揭露門徒聽完耶穌受害被賣及守聖餐的意義後,仍然對他的生命和職事懵然不知。他們並沒有關注耶穌捨身流血的事,反互相探討誰有資格作領袖帶領眾使徒。
耶穌沒有斥責他們,只是細心向他們解釋神的國度與世上的國度有所不同。在世上的國度裡,權柄往往是透過管轄來表達,但在神的國度裡,權柄和能力是透過服事來表達的,而最具體的代表就是上帝兒子在世間的服事─「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這是路加一直強調的逆轉主題。換句話說,門徒的身分不是在於他們是否偉大或有權勢,而是在於他們是否體會和仿效耶穌服事如小孩子般弱小的生命。
「….我在磨煉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們。我將國賜給你們,正如我父賜給我一樣,叫你們在我國裡,坐在我的席上吃喝,並且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22:28-30)
耶穌要求門徒將眼光放在永恆的國度,而不是放在世間的爭權奪利。願意接受磨練去服事人的,將來必與主一同享受天國的筵席,甚至坐在審判席上,這就是服事人所得的回報。
(反思)
Ivy曾經參加七天的雲南短宣之旅,期間目睹了宣教士在當地的辛酸服侍,因而對服侍有新的體會。
2016年底,Ivy和教會八位姊妹及傳道人一起往昆明的農村分享福音。第二天早上的農村聚會,出席的大多是長者,而大部份的參加者都是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出席,有些是宣教同工逐一拍門,作出邀請攙扶至聚會點的。令Ivy印象尤深的是,「他們以粗糙的雙手熱情緊緊捉著我,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也沒有陌生的感覺….我看到他們心中多麼渴望得到別人關注,那怕是少少的身體接觸,也讓他們感到無限的愛。」
在聚會中她看著每位長者面帶笑容,投入在詩歌中,一起跟著做動作。當主持問:「你們相不相信耶穌?」他們齊聲回應說:「相信!」Ivy感動不已。長者們擁有一顆單純的信心,昔日經歷過神親自的醫治,垂聽禱告,便願意接受耶穌。
除了長者之外,短宣隊也有機會接觸兒童,這些都是留守兒童,父母為謀生離鄉幹活,孩子們留在鄉間由祖輩照顧。他們內心最渴望的是常常見到父母,可是沒有得償所願。「親情飢渴」的農村孩子,令Ivy百般滋味在心頭,反思自己可為他們作甚麼?心中悄然灑下淚來:「抱歉我只是你們生命中的一個過客,沒有可作的,我返回工作崗位後,可能很快便會把你們忘記。但感謝天父,祂從沒把你們撇下,祂差派宣教士到來,委身服侍,求天父讓你們早日認識耶穌,生命得以改變,每時每刻有主引牽,不怕路難行,得著人生真正的幸福。」這是她在旅程中最大的心願。
整個旅程,令Ivy印象最深刻的是宣教士的服侍:「十二年每周不間斷的為有需要的村民抹身、洗腳,但換來的不是感激、道謝的話,而是狠狠的責罵。不過,宣教士沒有半點埋怨,只是默默承受著。還記得當天經過兩個多小時崎嶇不平的車程,抵達農村聚會點,宣教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摺起衫袖去打水,燒熱了兩盆大水,為那位中風的老人家服侍。我彷彿看見耶穌真實地臨到人間,整個畫面,有如耶穌為門徒洗腳。我不禁問:『這麼長時間服侍換來甚麼?十多年宣教團隊的服侍,得不到受惠者的稱讚,那老人家的太太多年仍未歸主,仍負責打理佛堂,按理早就該退去吧!』從宣教士身上,我看到忠心降卑的服侍!」
2004年宣教士夫婦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安舒的生活,在沒有差會支援下,按著從天父而來的異象,勇敢闖出去,開展了當地的事工,走訪農村、城市不同的地方,透過醫療、服侍建立教會。Ivy看著宣教士生命的服侍,不怕遙遠崎嶇的路程,四小時駕車前往農村,放下身段不計較付出,為要服事,實在叫人動容!
【資料來源:《號角月報》2017年3月版03頁「人在雲南感動時」】
宣教士長時間在偏遠地方卑微的服侍,令我們不禁要反思,自己埋首香港忙碌的生活當中,有時要多一點遷就別人心裡便有所埋怨。我們也不容易在同儕中放下身段,不願意人凌駕我們,很不情願地受別人指使。甚至想到最好是爬到高人一等的地位,只有我指使別人的份兒,不容人指使我做這做那。保羅在西3:23-24提醒我們,「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我們當時刻記得耶穌說過的一句:「你們中間最小的,他便為大。」(9:48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