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淨聖殿 (19:45-48)
【在耶路撒冷的職事】
潔淨聖殿 (19:45-48)
「耶穌進了殿,趕出裡頭做買賣的人,對他們說:『經上說: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耶穌天天在殿裡教訓人。祭司長和文士與百姓的尊長都想要殺他,但尋不出法子來,因為百姓都側耳聽他。」(19:45-48)
在路加的記述裡,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第一站便是進入聖殿,因為他視聖殿為他「父的家」:「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或譯: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2:49) 在路加的筆下,他與聖殿有不解之緣,正如他孩提時父母抱著他進入聖殿獻給神,他十二歲時獨留在聖殿與律法師交流,在聖殿頂曾受魔鬼的試探。
「耶穌天天在殿裡教訓人」,證明耶穌每天進入耶路撒冷之後,第一時間便會進入聖殿裡教導人,以父的家為教導人真理的場所。因此他乍見父的家像個市集一樣渾濁,忿忿不平,誓必要先行潔淨聖殿,趕出一切做生意的小販。耶穌形容買賣的人將聖殿淪為「賊窩」,表示他們是利用這作為敬拜禱告的神聖地方牟取私利。耶穌撥亂反正,並透過他的教導,讓來殿裡的百姓重新聆聽父上帝的聲音,而非市集買賣的喧鬧聲!
耶路撒冷和聖殿一向是猶太人宗教的中心,祭司長和猶太領袖擁有宗教管治權,包括在公會審理涉及宗教的糾紛,因此他們在百姓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聖殿原本是他們管轄的範圍,在聖殿買賣的流程中牟取私利也不為奇。耶穌進駐後,天天在聖殿裡教訓人,自然吸引全城的百姓來聽他講道,他的魅力早已蓋過耶路撒冷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甚至令他們望塵莫及。在嫉妒、利益、不認同耶穌教訓等因素下,他們對耶穌自然倍加忿恨,大家都想他儘快消失。他們齊心合力密謀陷害他,可見他進入耶路撒冷之後,他和他們之間的張力已達到臨界點,暗示被害的日子迫在眉睫。
(反思)
保羅說,我們的身子是「聖靈的殿」,因聖靈住在我們裡面,「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19-20)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第一時間便去潔淨聖殿,既然我們有聖靈住在我們裡面,我們實在有責任第一時間「潔淨」我們這殿裡藏著的一切污垢,好讓聖靈住得安心,住得舒服。我們當以這殿作為我們敬拜、祈禱和讀經去渴慕聆聽神話語的居所,而不是終日聆聽做生意買賣的嘈雜聲!
李姊妹生於50年代的貧窮家庭,21歲時已受洗,25歲與未信主的男友結婚後,便與教會疏離。婚後不久與丈夫經營水族生意,十二年來,兩人常為生意處事上發生磨擦,婚姻開始亮紅燈。後來結束水族生意,轉營攝影沖曬。一次傳道人到沖曬店探訪,她兩名兒女常逗留在店內半天等收舖,傳道人提議帶他們到教會參加團契,姊妹點頭,兩姊弟就此在教會逐步成長。
99年姊妹開設了一所中式旗袍禮服店,生意不俗,但不愉快的婚姻常令她心煩意亂,於是跟客人拜偶像、聽佛歌,甚至茹素三年,追求六根清淨,心裡已把主忘得一乾二淨!
兒子長大後與教會一位姊妹交往,她父母也是基督徒,常為男友的父母親祈禱。01年某日,姊妹投得兩個佛袋,說明首次佩戴先要沐浴淨身。她下班回家淨身後,正想佩戴佛袋,連續兩晚都因為兒子及女兒先後要她處理學校文件,處理完後因疲倦倒頭便睡,令她無暇佩戴佛袋。翌日早上,她對著佛袋說:「今晚無論如何我也要把你們戴上!」豈料到了晚上,兒子女友的雙親來到旗袍店向姊妹分享信仰。分享完後,他們邀請她祈禱,她勉為其難應承了。「當閉上眼睛後,從前拜偶像、求籤、看掌、看風水等情景,一幕接一幕浮現,頓感扎心難過,自覺愧疚做了這麼多不該作的事!瞬間淚如雨下(當時我已是多年流不出眼淚的石心人),禱告中默默向主認罪。祈禱後他們拍拍我的肩膀,並鼓勵我參加教會聚會,哽咽不能作聲的我點頭回應。他們到訪實在是上帝的憐憫!」
「自此每個主日我都上教會,最初是上午聚會,下午開舖。一兩星期後,為了能安靜主前,我決定『禮拜日不開舖』!員工們甚感不安,因為禮拜日的生意是最好的。實行了三個月後,收入全然沒有減少,禮拜日休息是可行的!這些經歷讓我學習信心倚靠。上帝的信實,使我愈發仰慕祂,更想多認識祂。我開始每天讀聖經、祈禱,加入查經班,努力傳福音。感謝主,旗袍店的員工也開始認識主更多。」
02年世界經濟不景,不少店家倒閉,但旗袍店生意客似雲來。帶領查經的姊妹對她說:「上帝藉著這段經文呼召你,這是祂給你的啟示。」翌日早晨,李姊妹禱告說:「主啊,祢是否真的呼召我?我不知道何謂啟示、默示,如果這是祢的意思,請向我明示可以嗎?」就在此際,「臉上拂來一陣微風,我張開眼睛,窗旁立著一隻鴿子向我三次點頭後,悠然飛翔而去,我驚訝上帝竟如此直接地回應我的求問。然而心裡仍有疑慮:我讀書不多,連入讀神學院的基本要求都達不到,真的可以嗎?感恩當年牧者認同我的奉獻心志,應允為我尋求合適的神學院。」
「回轉後首要學習的是復和夫妻關係,放下自我、強悍的姿態。想不到耶穌竟可改變我這個性格急躁、常令丈夫為難的人。」姊妹誠懇地向丈夫道歉說:「對不起!過去我不知道如何作稱職的好太太,讀過聖經後方知自己距離標準實在太遠……如今上帝呼召我作傳道人,我將會放下一切生意,專心事奉祂。希望你能支持我,使我可以走上這條路。」丈夫接受了她的道歉,「感恩丈夫不但支持我,還願意和我一同敬拜上帝。」
03年是沙士肆虐之年,香港經濟陷入谷底,姊妹入學前深覺不應把店舖結束,任由眾員工失業,她期望店舖能繼續經營下去。曾有行家願出高價頂手費,但姊妹最終以低價把店舖轉讓給一位外行人,因那人答允她提出的兩個條件:一、不無理解僱員工;二、禮拜日不營業(讓員工可以上教會)。惟到了轉讓那天,那人仍在猶豫,一直未肯付頂手費,直到晚上八時正關店結賬時,收銀機徐徐列印當天的營業總額,整整就是姊妹提出的頂手費,不多一分,沒少一毫!結果店舖成功轉讓。
【資料來源:《中信月刊》56卷第5期2017年5月刊4-7頁「萬金不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