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舍」的比喻 (10:25-37)
「鄰舍」的比喻 (10:25-37)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10:25-28)
耶穌雖知道律法師是在試探他,仍然向他表達善意,認同他的回答,並叫他遵照著律法上的誡命去愛神愛人,就必得永生─知道就要去行。
「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惟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10:29-37)
在與耶穌的初次對話中,律法師到頭來可謂自問自答,試探顯然失敗。他心有不甘,死「咬住」耶穌的話不放,誓要他解釋「鄰舍」的定義。耶穌仍諄諄善誘地用一個比喻來解釋「愛鄰舍如同自己」的意思。
比喻的意思明顯不過,律法師絕對明白箇中的含義,比他想像中關於愛神愛人的誡命更有深度,即時擴闊了他狹隘的思維,打破社會及宗教階層分等級的屏障。耶穌勸他照樣行,可見即使那些抗拒耶穌、不懷好意的人,耶穌亦不會將他拒諸門外。凡願意回轉的人,仍可以把握機會悔改歸向神。這比喻是公開說給所有的人聽,讓他們明白放低驕傲、歧視、自私的心態,去關懷憐憫有需要的人,這就是律法書兩大誡命的精髓。
問題是律法師會否願意去做,卻不得而知。路加的記述停在這裡,這是值得所有讀者深思的一個空間,這空間似乎正是邀請所有讀者思考怎樣回應耶穌的啟示。
(反思)
從這個「愛鄰舍的比喻」明白到耶穌的意思,就是鼓勵我們關懷有需要的人。在比喻中有幾個值得注意的重點:
1. 要有心「惟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10:33)。撒馬利亞人(耶穌在17:18稱撒馬利亞人為「外族人」)看見那半死的途人,生發憐惜之心,便想到要扶他一把,這就是他與其餘兩人的最大分別。正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祭司和利未人見到自己的同胞受傷都直行直過、視而不見,明顯是塞住憐憫之心,冷漠的心可想而知。撒馬利亞人不管他是否自己的同胞,甚至一向彼此有嫌隙的猶太人,他都願意去幫,證明他心地純潔,只想及對方眼前的需要而做好自己的本份。
因此,我們幫助人首先要有心,有心才有動力去幫,倘若存有「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心態,像祭司和利未人般麻木的話,就只會和他一樣,看見有需要的人便直行直過,不想為自己增添麻煩。
2. 要抽空其實路過的撒馬利亞人也有自己趕著要辦的事,不過他看見那途人的急切需要,腦海中只想到如何幫他渡過當前的困境,因此願意停下來,寧願暫時放低自己要辦的事,先行向那受傷患的途人伸出援手,幫了再說。
我們有心幫助別人之餘,也得願意暫時放低身邊的事,騰出私人空間,才可服侍人。倘若我們常想到要先辦妥自己手頭上的事,那自然有心也無力。正如信徒每天都忙著自己的事情,哪有時間想到抽身去參與教會的事奉?
來12:1提醒我們,「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若要幫助人,必須先將那些容易纏累我們的重擔放下,才能有心有力去服侍主服侍人。我們若常常放不下自己手上的事情,便會覺得有心也無力,找各種藉口去推辭。
3. 要盡力撒馬利亞人「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10:34) 他獻出自己的時間、資源,甚至身體力行去服侍受重傷的途人,帶到客店裡將他安頓下來。過程中服侍得非常體貼,絕不馬虎從事。然而他沒有停在這裡,就此一走了之,「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10:35) 表示他還有要事在身,將傷者先行交托店主看管,還可以自掏腰包,囑店主照顧他的起居飲食,直等到他辦完事回來,支付一切費用。他真的做到「愛人如己」!
幫助人不是「求其」幫,而是盡力去幫,讓對方感受到你照顧他有如自己家人一樣,呵護備至。
以上的表現,就是「盡心、盡性、盡力、盡意」去愛人和幫助人。做在人的身上,也就是做在神的身上,貫徹了兩大誡命的精神。
擁有38年傳道經驗的吳振智牧師,被邀請在2017年底舉行的大型香港佈道會「香港福音盛會2017」中作為其中一位講員。他數月前在一次專業人士聚會中,在台上分享他38年傳道生涯中,令他印象最深刻、最感動的一件事,並非當佈道會講員,也不是在堂會講道,而是一次的探訪:
「記得當年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同工致電給我,希望我去探望一個寡婦,寡婦的先生是一名搭棚師傅,他因工業意外而身故。於是我帶同幾位婦女和太太前往,來應門的是一個20來歲的年輕女士,她手抱一個12日大的BB。看著這場景,我不曉得傳福音,也不打算在當天傳福音。
反而與我同行的幾位婦女,她們一聲不響,開始替寡婦洗碗、洗衫。我根本不知道怎樣講,也不懂得安慰,是拙口笨舌。那一刻,我見到婦女們傳福音的方法就是做、做、做,她們替BB換片、洗澡……在神學院裡,我學了很多危機輔導,但突然間,我好像甚麼也做不了。後來婦女們做完家務,安慰了那寡婦,我們便走了。接著再去探訪,婦女們依然繼續為她做家務,替她找工作,為BB找育嬰院,她們就是一直關顧,一直陪她走。
『原來這已經是傳了福音!』有天寡婦問到:『為何你們常常來,為甚麼要幫我?』那班婦女回答說:『耶穌白白愛我們,我們就白白的愛你!』一句說話,充滿智慧,結果那寡婦信了耶穌!
神的工作,不在於做多做少,福音也不是靠講,而是愛。為何會有那麼多人信主?因為他們經歷過愛,正如那班甘心樂意服侍的姊妹,她們不是用口講,而是用無條件的愛和白白的陪伴、委身,去建立了一個媽媽,讓她可以重新開始。」
【資料來源:《號角月報》2017年5月版29頁「福音盛會向全城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