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律對耶穌身份的困擾 (9:7-10)

希律對耶身份的困擾 (9:7-10) 

「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所做的一切事,就游移不定;因為有人說:『是約翰從死裡復活』;又有人說:『是以利亞顯現』;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希律說:『約翰我已經斬了,這卻是甚麼人?我竟聽見他這樣的事呢?』就想要見他。」(9:7-9) 

希律想見耶穌純粹出於好奇心使然,後來巡撫彼拉多審問完耶穌後,將他移交希律審問時,23:8便透露了希律的想法,「希律看見耶穌,就很歡喜;因為聽見過他的事,久已想要見他,並且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蹟。」按可6:20的記述,縱使希律將施洗約翰收監,希律仍然十分尊敬施洗約翰:「希律知道約翰是義人,是聖人,所以敬畏他,保護他,聽他講論,就多照著行(有古卷:游移不定),並且樂意聽他。」 

儘管福音書作者只記述施洗約翰公然譴責希律犯了道德上的錯誤而招致殺身之禍,希律要殺約翰亦不無政治因素。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作品,因為施洗約翰運動太成功之故,希律恐防境內產生動亂而招致羅馬政府的干預,甚至怕自己遭受罷免,故他萌生了殺機。
 

「使徒回來,將所做的事告訴耶穌,耶穌就帶他們暗暗地離開那裡,往一座城去;那城名叫伯賽大。」(9:10) 

加利利雖是希律管轄的地區,而伯賽大在地理位置上,是另一分封王腓力的封地,因此耶穌知悉希律想要見他時,選擇暫時避開他。

(反思)

希律曾敬重施洗約翰是一個義人,甚至是聖人,是神所差來的先知,也曾喜愛聽他的道,但他所聽的道是沒有根,正如耶穌所形容落在石頭上的種子:「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8:13) 他為了面子,不能接受約翰疾言厲色的批評,也無心悔改自己越軌的行為,將約翰拿下監,最後受自己的妻子和她的女兒唆擺,將約翰斬首,自然不會有好下場。徒12章記載,希律有一天離開猶太往該撒利亞辦事,「在所定的日子,穿上朝服,坐在位上,對他們講論一番。百姓喊著說:『這是神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希律不歸榮耀給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他被蟲所咬,氣就絕了。」(徒12:21-23) 

我們可以從希律的失敗中學習一點,就是學習願意聽取及接受別人善意的批評。從事專業輔導的資深心理學家陳國平博士在一篇文章中說,「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弱點,很多時候,當別人指出自己的弱點時,內心總會有點不舒服,尤其是當對方在不當的時間和場合,用不當的語氣和措詞,這可能會引發聽者情緒爆發,甚至一發不可收拾。很多人都不願接受自己的弱點,當受到批評時,會感到不被接納,被排斥,甚至被攻擊和傷害。當然有時遇到一些無理的指控和攻擊,我們可不用理會和介意,但當我們能接納每個人都有其幽暗面,包括自己,我們就不會那麼負面看自己及指出我們弱點的人。」 

陳博士鼓勵人學習擁抱自己的「幽暗」。「我們不但不逃避,反而虛心去思考、學習接納別人的批評,從而尋求改善的方法,這樣我們才會有進步。我們要多謝那些用愛心說誠實話的人,邀請他們提供改善的方法。有些性格是不能即時改善,就算長期也只能改進少少,那麼我們就要請人協助,互相補足、互相成全,才能達到相得益彰、雙贏的局面。試問當一個人能常虛心學習,接納別人的勸諫,而且尋求雙贏改善的方法,這個人一定較易被人接納和歡迎。」 

「唯有愛,才能建立一個人。因為有愛,就是夫婦有相反的性格,必能彼此欣賞,互相成全。若是沒有愛,彼此間就會在雞蛋裡挑骨頭,彼此相害。擁抱黑暗就是承認和面對自己的幽暗部份,學習接納自己和接納指出自己弱點的親友,這個過程是會痛和要抵受的。這時我們必須回到主耶穌十字架的愛裡去默想,支取力量,求神幫助自己擁抱挑戰,如毛蟲般的靜候蛻變,更新變成一個更美的人。」 

【資料來源:《天使心》127期2016年12月刊78頁「擁抱幽暗,變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