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洗約翰的疑惑 (7:18-23)
施洗約翰的疑惑 (7:18-23)
施洗約翰從門徒口中聽見耶穌所行的事,便差門徒去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看見所聽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7:19, 22-23)
除百姓對耶穌的身份和職事不能完全掌握外,連施洗約翰也不能確定耶穌是那將要來的彌賽亞,他們可說是處於新舊時代的轉捩點,而耶穌在他的教導和行事上帶出來的逆轉思維,無可避免地締造了意見的分冶和對立。
(反思)
施洗約翰想確定耶穌彌賽亞的身分,耶穌並沒有單單回覆一句「我是」,而是叫約翰的門徒親自去看看那些曾經得到耶穌在身體上醫治的殘疾人士和患病的人,並那些在心靈上得到耶穌醫治的窮人,他們是最隹的見證人。
耶穌的回話重點在於甚麼呢?在於親身觀察!耶穌不像宗教領袖只說不做,他將愛心化作行動,親身接觸那些社會上被忽視的低下階層,看看他們有何需要,盡可能滿足他們身體及心靈上所需,包括身體痊癒和心靈的慰藉,讓他們在絕望中重燃生存的希望,這正是我們應當效法之舉!
德蘭修女是出生於前南斯拉夫的阿爾巴尼亞裔人,18歲便獻身傳教事工,離開家鄉到愛爾蘭加入修會,然後再到印度加爾各答去照顧最貧苦的人。她說:「我們無法在這個地球上做大事,我們只能帶著大愛做小事。」例如扶助一個貧窮人、救助一個棄嬰、幫助一個孤兒等等。她的關愛行動不但得到了「加爾各答的天使」的美譽,還留下了耶穌愛世人的足跡。她說:「我發現了一個矛盾現象:愛到會痛,就再無痛楚,只有更多愛。」
藝人周慧敏(Vivian)過去十年隨宣明會到訪過許多國家,包括蒙古、尼泊爾、越南、老撾、斯里蘭卡、剛果、約旦、黎巴嫩等地進行愛心的服侍,不辭勞苦踏足山區、農村、戰火蹂躪之地。17年1 月,她更隨宣明會到訪德蘭修女一生服侍的地方加爾各答,親身走入貧民窟探訪,教她大吃一驚。「我沒想到在加爾各答竟然有那麼多的貧民窟,密集程度難以想像!當地有三成人住在貧民窟,有的住在石屎屋,有的則只是在街道旁邊以竹、茅草、帳篷,或木板、紙皮等搭建成棲身之所,且沒有門,只能以布遮擋,毫無私隱及安全可言。由於太過密集,很容易引起火災;而貧民窟旁邊往往是堆積如山的垃圾,衛生環境相當差。」
由於加爾各答的酗酒問題嚴重,社會保護兒童意識薄弱,引發街童及兒童受虐等問題,因此宣明會除開展區域發展項目和助養計劃,也加強提高保護兒童意識,教育兒童如何保護自己。
Vivian先後在世界各地助養了九個兒童,每次參與宣明會探訪之旅,主要是看看助養者的捐款如何被運用到區域發展項目上,及其成效如何。此行她有機會探望她助養的女孩加加。當她踏足加加的社區,頓然感受到一股歡樂氣氛。「該社區的貧窮情況已逐步得到改善,我從他們臉上看到了快樂和充滿希望的感覺。」
一間小小的石屎屋中,不但住了加加一家四口,還與五個叔伯家庭一同居住!貧窮、簡陋、擠迫盡入眼簾,可是那小小的空間卻沒有絲毫傷感。「我看見他們很有愛、很熱情,讓人感到很溫暖。」原來貧窮並不代表絕望,有心人的無私付出,可以為無助的一群找到了出路。
此行Vivian試用9元在印度街市買餸,「港幣9元兌換成80盧比,我居然可以買到三隻蛋、半公斤米、兩公斤馬鈴薯!」她深深體會到,善小也可以有很大的力量。「不要看輕自己的微小付出,哪怕是一小步,可以是別人生命的一大步。」「我們經常會看到、聽到很多不同貧窮地方的資訊及畫面,在當下我們會很感動,然而社交網絡資訊太多了,這刻的感動,當下一刻看到另一些畫面,也就淡忘了。所以當有感動便要馬上作進一步行動,別讓感動就此過去。」
Vivian也看見一個成功脫貧的例子,為她帶來很大鼓舞。「有個從農村來的男孩子,5歲時開始在車房當童工,每天工作10小時,卻只賺得日薪港幣1.5元。自從受助之後,他開始有機會讀書,後來甚至入讀大學,以榮譽學士畢業!現在他義務幫社區內的孩子補習,還希望稍後可以有能力助養其他孩子。」昔日因著陌生人的愛,生命得著扭轉,今天他把這份愛傳送給其他孩子,是一幅生命影響生命的美麗圖畫。
在Vivian的信仰路上,也曾經歷過不少次軟弱的時候。「很多事情非靠個人力量能夠成就的,每一次經歷軟弱或苦難,都讓我看清人的限制,是放手和順服的操練。因為苦難並非靠我們自身努力而可以避免的,更多的是難以解釋的狀況,就連耶穌到世上來也要經歷很大的苦難。苦難當中,我們不如把焦點放在如何去渡過。作為神的兒女,能藉著信靠和順服得平安,這份平安才是重點。」「我們的信仰並不是拜偶像,不是求安逸、擋災、榮華、富貴。我們所求的福,就是神的同在,那麼即使在患難當中,亦得享那份真正的平安。」Vivian說,「當與受苦的人同在。我們不要做約伯的朋友,不是解釋受苦的原因,而是要去聆聽,去認同對方的痛苦。體會到對方的難處,然後才能伸出援手。」與苦難者同行,才是最大的力量,正如德蘭修女一樣。
加爾各答之行中,Vivian亦探訪了德蘭修女的故居。當Vivian踏足她生前侍奉的地方,別有一番體會。「我看到那雙陪伴她走過萬里路的鞋子,還親眼目睹她生活了數十年、只有數十尺的房間,內裡相當簡樸,沒什麼家當,只有一張很細小的床、一個小櫃子、一張飯桌、一張書桌、兩張木椅,和用來紀念耶穌的兩個掛飾─十字架和荊棘冠冕。」看著這個簡樸的小空間,Vivian想像這裡曾經住著一位奉獻一生的忠僕,全因她愛主的心,使她有能力去愛人,能夠如此謙卑和刻苦地侍奉,直到離世。Vivian看到的不是一個「聖人」,而是感受到她曾遇過多少軟弱、掙扎、無助和打擊。「一個身無分文的女子,來到一個語言、文化不通的地方,要幫助貧窮人,哪有這麼容易?即使是宣明會這麼大的機構,也需經過與當地政府磋商、批准,及與當地很多伙伴機構達成合作,才能順利開展一個計劃,何況德蘭修女只有一雙手,可想而知更要經歷過多少打擊和攻擊?那要靠多少對神的順服、信靠和禱告,才可以撐得住?若不是有神,單憑個人的力量怎能承受?」
在德蘭修女生平事蹟展覽館中,牆上掛著一句她的名言,讓Vivian留下深刻印象: “What I can do, you cannot. What you can do, I cannot. But together we can do 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 Vivian深深感受到,「每一次旅程可說是關愛的互動,不單是我把愛帶給對方,我自己也得著了鼓勵。」
【資料來源:《天使心》131期2017年4月刊14-21頁「加爾各答的信心旅程」】
Vivian親身探訪德蘭修女服侍的貧民窟,當中到處住著貧民中的貧民,見證了這位被天主教封為「聖人」的偉大修女傾盡愛心的服侍,恍如約翰的門徒親身觀察到受耶穌恩惠的人之後,便見證了耶穌是憐惜貧苦大眾的彌賽亞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