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文化的衝擊

消費文化的衝擊

消費文化之一:先洗未來錢

時下的人喜歡先洗未來錢,這都是受潮流文化所影響。銀行不斷發信邀請人申請信用卡,甚至免檢(免去通過財政狀況審查的繁複手續)便可獲發一張信用卡,又保證免年費 (有些銀行甚至提供永久免年費的著數,免得年年重新檢討你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情況而衡量是否豁免你的年費),還以各種非常吸引又實用的贈品來吸引人立刻回應(有些贈品是必須先使用信用卡在某個時段達到某個指定銀碼才可換領),無他,銀行無非都是鼓勵客戶先洗未來錢。銀行又不時推出積分購物的贈品換領(gift redemption)或現金回贈(cash rebate),鼓勵信用卡客戶為「儲分」而碌卡。商店為了博取更多生意,和銀行攜手合作,鼓勵消費者用銀行所發出之信用卡找數,可獲折扣優惠。某些商戶為自己售賣的貴價商品提供免息分期付款,在這通脹高企、百物騰貴、消費力薄弱的經濟環境底下,這也是一項刺激普羅大眾購物消費的策略。有些銀行甚至提供一筆免息貸款,讓客戶馬上有一筆錢應急,總之做生意的手法層出不窮,都是鼓勵人先洗未來錢。

對於一些慣於享受卻又無力一筆過支付全數的用戶,這種碌卡或免息優惠的消費模式,自是非常吸引。就算有能力一筆付清,在加風四起的壓力底下,分期付款大銀碼的消費,可舒緩「手緊」的情況,把經濟壓力攤分在每月的開支上。縱然有能力付清全數者,也可借分期付款方式延續還款期,先用了再說。這種分期付款方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消費者可把手上現有的有限資金,分別購買多件分期償還的消費品,頓時滿足了我們得以立時享受這些產品的慾望。例如美國一般家庭購買各樣家庭電器或電子產品,都喜歡用分期付款,加起來每月光在電器和電子產品的開支也頗為可觀。

對於一個經濟收入穩定的家庭來說,提高生活質素自是無可厚非,但對時下許多踏足社會的年青人來說,實在是先洗未來錢的一種誘惑。例如現在舉凡推出新款手提電話或智能電子產品,都標榜可以「零」機價購買,一分錢也不用付便可先拿來使用,機價連月費(加利息)都算在分期付款額當中,對於年輕一族自是更加吸引。許多年青人未曾經歷困境,不懂得量入為出,積穀防饑,反而容易受商品廣告的招徠,買了再說,一旦失去工作,便頓時陷入困境,惟有看看哪張信用卡還可以碌,碌了再算,到頭來債務纏身,不知如何是好。

以上問題,實在與我們的貪慾攸關。有時我們為著滿足各種物慾的享受,或帶著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態,令我們減低了節儉儲蓄的意識,結果在習慣了分期付款或透過信用卡簽賬的生活底下,揮霍過度。

保羅在提前6:8裡,教導我們「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當我們在使用信用卡消費或以分期付款購物時,我們非但要衡量我們日後償還貸款的能力,也要檢討一下自己是否適度消費。有時因為商品大減價招徠吸引,便霎時衝動去購物,以滿足自己的購物慾,沒有想過真正需要的程度有多大。

「節制」是聖靈所結的其中一樣果子(加5:22),這是保羅規勸教會信徒不要放縱情慾,去結那些敗壞人的情慾果子(如荒宴醉酒),卻要順著聖靈心意而行,結出聖靈的果子,保持屬靈人應有的表現。(加5:16-23)「節制」更是教會領袖及屬靈長者應當具備的個人操守。(提前3:2, 3:11; 多2:2) 保羅自己也是一個知足常樂的人,成為我們效法的榜樣。他學會「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腓4:11),秘訣就是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主,「凡事都能作」。(腓4:13) 信徒只要知足,就能節制,不會隨便購物,胡亂花費。


消費文化之二:名牌效應

人若不知足不節制,會受到各種潮流文化影響而衍生許多慾念。香港人尤其會受名牌效應所影響,誘使他們不斷為了追上潮流而選購高昂價值的消費品,例如女士們會花許多錢去選購時尚服飾和皮具 (LV, Gucci, Prada 手袋),又因為著重打扮而不惜耗費在美容化妝品上 (Chanel, Dior, Lancome, Shiseido, SKII…);花得起錢的男士們則喜歡追求名車 (Benz, BMW, Audi, Lexus…)、名錶 (Rolex) 等;少年人也用他們辛苦賺來的錢,慷慨地花在名牌波鞋 (Adidas, Nike) 和智能手機 (Apple i-phone, 三星Galaxy) 上,還不斷換上最新的型號,務求以最潮的產品自滿和自豪。這除卻人的貪念和不知足外,也涉及個人的虛榮心。虛榮心促使人只著重外表的打扮和驕人的身份地位。

針對這種貪慕虛榮的心態,保羅也有不少的忠告。在提前2:9裡,他勸喻姊妹「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保羅重申,合宜的妝扮是必須的,但絕不鼓勵女子為追求外在虛浮的華美而打扮出眾。女子應追求廉潔、自守和善行這些內在美德,「這才與自稱是敬神的女人相宜」。(提前2:9-10) 他又勸喻少年人「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這等高尚的情操。(提後2:22) 他提醒那些今世富足的人要特別謹慎,不要以自己的身價地位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要「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 (KJV, “that they may lay hold on eternal life”)。」(提前6:17-19) 明顯保羅是教導我們不要著眼於今生的奢華,相反要為永恆的生命而作出努力。

消費文化之三:搵著數

香港的商家,也洞悉香港人喜歡搵著數的心態,從而藉許多贈送和優惠作利誘,吸引特定購物對象的注意力,進而游說他們光顧。上文提及銀行收納信用卡客戶,不斷以贈品作招徠,便是一例。我也曾為了吸引的贈品而申請信用卡,甚至因此而目睹排隊取贈品的賓墟場面。

特別在經濟疲弱、成本上漲的環境下,營商者為了爭取顧客,各行各業都絞盡腦汁,推出不同形式的優惠,來爭取更多生意。現在仍有酒樓推出一蚊隻雞,化妝品、健康食品公司等送出樣本產品,纖體公司推出免費試用療法,連中醫診所也提供免費贈醫來吸引病人去試一試醫師的療效。這種潮流文化,令許多人更貪愛小便宜。

有不法份子乘機用不正當手段去賺取金錢,譬如製造和售賣盜版光碟和電腦軟件,為他們帶來豐厚利潤。有不法之徒更利用人的貪婪本性,設下圈套,使出許多詐騙技倆,騙去人的財物,如假藥黨、中獎的匿名電話等。

香港人喜歡搵著數之餘,更不會錯過搵快錢的機會,特別在金融風暴前,炒樓、炒股票的風氣無日無之。舉凡有新股上市,在銀行門口便有一條條人龍,都期望拿得一兩手股票,待股票上市後股價飆升,轉手可賺取一筆快錢。有新樓盤 (樓花) 推出時,打蛇餅的長龍,正是香港樓市的特色,只為求得到一個籤,渴望中籤可以揀樓花,然後透過地產經紀炒賣圖利,瘋狂的程度實在令人咋舌。無他,大家都有共同想法:何須每天辛勤工作,樓花轉個手便可賺到相等於打五年、十年工的血汗錢,第一桶金就這樣垂手可得。結果金融風暴的來臨,令許多人成為負資產的受害者,損失慘重,負債纍纍,有人甚至不堪精神上的困擾而告輕生。此情此景雖然不再,近幾年還是看見售樓處有排長龍的情況,可說是當年的縮影。


總結

保羅清楚告訴我們,「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6:10) 勸我們不要拼命求發大財,因貪財的人容易受迷惑,以致泥足深陷,不能自拔,至終必要承擔嚴重的後果,甚至與天國無份。他在不同的書信中都有這樣的囑咐:

提前6:9「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

弗5:5「因為你們確實地知道,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是有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國裡都是無分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

西3:5「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

他刻意把「貪婪」與「拜偶像」看齊!換言之,錢財可以不知不覺成為我們心目中所崇拜的偶像,可想而知「貪婪」的後果有多嚴重。相反,他勸喻信徒要勤勞作工,不要吃閒飯。(帖前4:11-12, 帖後3:10-12) 他在弗4:28說:「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辛苦勞碌,免叫別人受累。(帖後3:8-9)

電視、報章、雜誌、互聯網等媒體廣告,無時無刻不在鼓勵我們消費,加上我們脆弱的心靈,不斷受到潮流文化的衝擊而無力反抗。為要抗衡這一股排山倒海的洪流,信徒必須正視和檢討自己的消費模式,不要墮入「貪婪」、「享樂」的圈套,要用「知足」、「節制」等操守去抵禦物慾的引誘,免得不知不覺成為魔鬼吞噬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