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人領袖

僕人領袖

「僕人領袖」(servant-leader)這個名詞驟眼看來簡直有點矛盾和吊詭,「僕人」的角色是聽從主人的吩咐行事,「領袖」在一般人的意念中是一個有領袖才的人,擅於策劃事工和指揮跟從他的人去履行他們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又是僕人又是領袖的人?這確實是有些吊詭。 

耶穌在太20章對他十二個門徒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20:25-28)「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And whosoever will be chief among you, let him be your servant’),又要為首,又要作僕人,這句話對十二門徒來說也是相當矛盾和吊詭,背後卻隱含與世人價值觀相違的重要真理! 

十二門徒在耶穌背後爭論他們當中哪一個是「大哥」,因而有資格在耶穌得國時可以坐第二把交椅。爭論的導火線源於雅各和約翰的母親帶同兩個兒子,一同厚著臉皮跪在耶穌面前求他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太20:21) 相信這位愛子心切的母親所說的「國」並非我們所理解的天國,而是相信耶穌帶領祂的門徒取代羅馬帝國的殖民統治並在以色列重建的以色列國(那時耶穌正是帶著門徒上耶路撒冷)。然而耶穌所指的正是門徒所不理解的天國,在管治的制度上與地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截然不同,地位上相對地仍有高低之分,但天國地位所代表的並非操控及指揮下屬的權力,而是因著謙卑的服侍而得到的尊貴身份和地位。天國裡最尊貴的地位莫過於耶穌為世人贖罪付出代價而換來的崇高地位,正如腓2:6-11所說,「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他得到這個天國裡至尊的身份和地位可謂實至名歸。 

耶穌對門徒所說的一番話,其實是要他們放下對人間管治制度所固有的思維和觀念,該看重的不是要命令人和指揮人,而是要服侍人。倘若他們放不下一般人對管治或領導地位的看法,便自然會為奪取權位而產生許多沒完沒了的爭鬥。正如猶太人必須要放下對彌賽亞身份的傳統猶太思想和觀念,才能接受一個受盡羞辱及被釘十架的耶穌。猶太人自小便接受長輩在舊約中所誤解的彌賽亞身份的教導,以為大衛後裔出來拯救以色列的彌賽亞受膏者,是一位像大衛王的英雄人物。 

梁永善牧師在今期《天使心》專欄中批評立法局議員馬逢國月前離港時,因手提行李中的造型啫喱超出容量100毫升規定被要求拋掉,卻即時表明自己是立法會議員身份,與機場職員經過多番擾攘之後,最終獲准帶上機,及後被傳媒揭發,令市民譁然。馬逢國回應傳媒的查詢時,說自己都關心飛行安全,卻辯解對機管局及民航處相關規定有誤解,若然此事對職員有壓力,他願意說句「不好意思」。 

梁牧師批評他錯而不改,還用言語偽術去掩飾,令人討厭。並反駁他若真的關心飛行安全,應即時聽命將那物品放下,怎會堅持要帶走?他表明自己是立法會議員身份,正因已習慣享受特權,故心態是「所有人都要俾面自己」,若有不順意則會用其特權欺壓那不尊重他的人。 

馬逢國不滿檢查行李的職員阻撓便表明身份,不得要領便要見較高級職員。這種以權謀私的舉止,樹立極壞的榜樣。高級職員因放行馬逢國而被當局紀律處分,其自私行為結果累及無辜。梁牧師最後說,一個懂得放棄應有權利的人才值得人敬佩,並引用聖經腓2:6-7的話說,主耶穌放棄天上的享受和敬拜服侍,虛己成為人,且以奴僕身份服侍人,使人敬佩不已。反之,一些有權用盡或以權壓人者只會使人對其反感! 

【資料來源:《天使心》146期2018年7月刊80頁「髮Gel的事故」】

在這個不停高舉人權的世界裡,我們都很容易墮入一個擅用或濫用權力的圈套,要說服我們放棄自己應有的權利,是一個極大的內心掙扎和挑戰,因為我們都放不下我們的面子,地位愈高就愈難!主就是要求我們放棄這種一般人持有的想法,要持有的是一顆謙卑服侍的心。 

我們反而切勿忘記,屬神的兒女要善加利用天父所賜予我們屬天的權利,不要放棄!我們有向天父禱告的權利、有奉主名釋放人被罪綑綁得自由的權利、有趕走撒旦及邪靈擾亂人的思緒和讓人得著屬天平安的權利……。正如耶穌對門徒之首的彼得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6:18-19)「磐石」是指耶穌自己,他是教會的根基,彼得從來沒有承認自己是教會的磐石,反指我們的信仰建基於主這塊「房角石」(彼前2:6-8)。其實只要我們緊緊跟隨主,抓緊上述這個應許,我們都可以擁有主所賜「天國的鑰匙」去奉主名宣告「捆綁」「釋放」。我們有天國的權柄可以捆綁和釋放靈魂,端視乎未信者如何回應我們所傳的福音,有沒有憑信心去接受主為他們個人的救主。再者,我們也有權奉主的名去捆綁撒旦的作為和釋放人心靈的枷鎖,端視乎人是否能順服在神的權柄底下。 

且看看一位資深教育家對「僕人領袖」的看法和要求是甚麼。前身是「恆生管理學院」的創辦人、現任「宏恩基督教學院」校長崔康常博士,本著基督教的信念辦學。宏恩學院除了教授專科知識,還很重視學生靈性的培育,矢志培訓學生成為僕人領袖,以事奉為學習目標。「如果可以將基督教的教導變成普世的價值,即使未信耶穌,跟著基督教的道理,也會實踐愛,有愛就不會傷害人,有服侍的心、有憐憫的心腸,世界多美好!」校長娓娓道來。 

一般大學對於學生品德的培訓不太著重,作為基督教大學校長的崔博士,以《聖經》真理建立學生品德為教育理念,他強調:「一個理想的僕人領袖,要具備好的品德,兼具學問,好像主耶穌基督般服侍人群,關懷社會。」他解釋說:「學生固然要擁有專業知識,才能成為一個能服務社會的人才,同時要具備良好的品格,才能夠活出潛能和真我,做事會更出色。」崔校長要求學生要盡學生的責任,所有事要跟從規矩,「不能夠我喜歡怎樣就怎樣,同時,希望他們透過服務別人,體會到服侍人的快樂。當實踐到基督精神,甚至能接受耶穌,就能活得更豐盛,就像耶穌說在祂裡面湧出活水泉源,直到永生。」 

崔校長期望宏恩的畢業生可以做到真正的僕人領袖,以耶穌基督為榜樣,有基督的愛,又願意服事,也要兼備專業的技能和專業的知識,更希望學生有信心。「我經常跟學生分享,『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3),你不能,但因著信就可以。」 

【資料來源:《號角月報》2017年8月「宏恩基督教學院 培育僕人領袖」、《創世電視》2018年7月刊12頁】

在此不得不談談教會信徒事奉的動機,無論在教會或職場中的事奉,不在乎表現自己,而是為了:1. 回報神恩 2. 對教會產生歸屬感 3. 願意接受挑戰,學習謙卑,磨練心志 4. 回應教會及人的需要 5. 在服事上有不足的地方,願意接受更深的栽培,務求在事奉領域上更上一層樓 6. 為了榮神益人。尤其作為教會領袖的角色,更要明白甚麼是僕人領袖。僕人領袖就是要成為用愛心去服事人的模範,耶穌替門徒洗腳,用意深遠,正是僕人領袖一個很好的說明和典範:「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13:14-17) 

幾日前偶然觀賞到《創世電視─雲端鑼響》這節目,節目中介紹一位內地山區傳道人的得救見證,並見證他如何透過鍥而不捨的服侍,得到自己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僕人領袖。這位傳道人叫七南華,是雲南山區怒江傈傈自治州的傈傈族人,他本是山區中人人聞之色變的小偷,家住海拔2000米,五兄弟中是最壞的一個,爸媽整天常為他掉眼淚。惟他婚後惡習仍不改,生活的擔子全壓在妻子一人身上,還要為他背上一身賭債。每天就是打人、喝酒,不順意就打老婆,最後妻子被迫提出離婚。 

早在上世紀初,美國差來山區的宣教士富能仁,多年來委身在怒江山區服侍,傳福音不遺餘力,甚至將聖經《馬可福音》及《約翰福音》,還有讚美詩,翻譯成他們的文字─傈傈文。傈傈族人本來沒有文化,自從富能仁教他們讀經及唱詩後,鄉民一一除掉不良惡習─不喝酒、不吸毒、不賭博、不娶多妻!他們信得很單純,許多人覺得不信便是壞蛋,信的人會變好。他們有病找醫生外,又會誠心禱告上帝。 

富能仁令山區居民生活有改善,社會安定,帶領過千人信主。又在山區最高處建立教堂,每逢有聚會,弟兄便在教堂門外敲鑼,喚醒山下的人參加聚會。居民都從四面八方而來,最遠的要走上兩小時。各人認為聚會是一件大事,要穿上最好的衣服。每周有五次聚會,他們都按時參加。族民特別喜歡唱詩歌,沒有指揮和伴奏,富能仁甚至要求他們以四重唱去敬拜讚美上帝,聚會吸引了很多鄉民來觀摩。 

上世紀20年代,富能仁已要求山區教會自立自養,不幸地,他在山區患了瘧疾而身故,遺體也被葬在山上,一些西方宣教士繼續來山區接棒,鄉民20年後為富能仁正式立了一個紀念碑。 

回到七南華這個不孝子,他不想與妻子離婚,又想改變自己的惡習,正躊躇之際,某日經過教堂,馬可牧師正在做培訓,七南華聽到牧師說耶穌釘十架時赦免了強盜,他很受感動。牧師向他解釋,無論他犯了多少罪,信主後都可以改變。結果培訓時間完結後,七南華已決志信主。 

他回家後脫胎換骨變成另一個人,除去了喝酒等惡習,行為大逆轉,帶領了全家十多人返教會信主。他被選為教會執事期間,決意離開家園接受為期三年的宣教培訓,妻子全力支持,06年成為代理傳道,遊走山區向族民傳福音,鼓勵他們返教會,卒由強盜變傳道!三年培訓過後,七南華正式成為傳道人,走訪每一個有人跡的山鄉,領僳僳族人信主。 

由於山區只有一所矗立在高處的教會,許多族民要徒步幾小時、一家大小來教會崇拜聚會。有見及此,七南華矢志在不同山鄉建立分堂,十多年來建立了十五間分堂,每日都往不同的分堂講道及培訓、牧養和管理教會,最近的也要徒步一小時,最遠的要徒步四小時,有時要離開四、五天後才回家。 

十多年來他帶領了接近二千名族人信主,在僳僳族人心目中很有聲望。有緬甸難民來住在山區,七南華覺得他們很可憐,甚麼也沒有,傈傈族人雖然極窮,七南華仍努力向他們募捐,他們又獻上米、油、衣服等救濟難民。做見證訪問的問七南華現在有何心願,他說想達成兩件事:1.全寨人信主 2.修好分堂。七南華名符其實是一位透過不停服事自己族人而成為僕人領袖的典範。有份於《屬靈教室》講解聖經的台灣寇紹涵牧師在七南華的見證片末有此一問:「將來在基督台前,到底誰站在前面,誰被稱為『忠心又良善』呢?」 

在此我想帶出一個重要信息,從七南華的見證中我們看到門訓的重要性。耶穌在太28章的大使命中向門徒宣告:「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教會講壇論及宣教的題目時,常引用這段經文,鼓勵平信徒要「去」傳福音、作見證,就是主動出擊,離開安舒區,不論近處遠處,要帶領未得之民歸信耶穌。宣教士述職分享宣教體驗時,更期望平信徒有一天會受到聖靈的感動和差遣,同樣成為中長期宣教士。傳福音作見證、鼓勵人返教會認識主固然重要,慕道者最終願意信主受洗、歸入基督名下、成為教會的一份子,教會上下當然滿心歡喜地分享福音種子收割的喜悅,但不要忽視大使命中使萬民作主門徒的重要性。初信者要成為一生跟從主的門徒,「教訓他們遵守」主的教導,是必須的過程,因此門徒訓練是不可或缺的跟進方案。經過悉心培訓之後,平信徒自然會有遵行大使命的心,包括信心和決心,如此主的大使命便可繼續承傳下去,教會便不會有「斷層」的危機出現。正如保羅一生帶領提摩太作主的門徒,直至自己離世的一刻,並向這個屬靈的兒子留下遺言:「我兒啊,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1-2) 這與耶穌升天前留給十一個門徒的大使命─「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不相伯仲,甚至明顯地有承傳大使命的責任。 

再看看另一個例子。一位於黎巴嫩出生的人道主義者Dr. Jean Bouchebel,他是 Witness as Mininstry的創辦人,多年間走訪中東各地難民營,服侍巴勒斯坦及敘利亞難民,呼籲人放下仇恨,於種族衝突的核心地帶當起和平之子。 

Jean自小因內戰而喪失雙親,於簡陋的孤兒院成長,14歲在酒店裡當洗碗工維生,以支持孤兒院的營運開支。戰火孤雛的際遇,令他不禁問:「為甚麼我不能像其他一般的孩子生活呢?」他從未接受過教育,卻因一次無法回答顧客的詢問,激發他發奮起來,於工餘時間進修。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於升遷至管理200多人的餐飲部主管,更輾轉讓他遇見一位生命被福音改變的同事,在同事安排下接受福音,填補了名利、妻兒也無法滿足的空虛心靈。 

神卻在若干年後呼召這位於國際知名酒店任地區總裁、正為達官貴人服侍的他,回到內戰連連的家鄉,轉向服侍環境惡劣、甚至曾為自己族民帶來傷痛的鄰國難民。「1983年,我感到天父在呼召我,叫我謙卑下來,服侍低下階層及照顧受苦者,安撫他們並回應他們的需要。」他曾如聖經中的約拿般抗拒神的吩咐,但主的愛一次又一次打動他的心靈,最終他放下高薪厚職和安穩生活,馴服於主的帶領。「因為當時教會未有服侍難民事工,於是便走到巴勒斯坦難民營中,我可能是那兒第一位進行基督教事工的人。」「當時我並沒有工作,對我而言是個好機會,使我能專心於這人權關顧事工上,可以不分冬夏,每日到巴勒斯坦難民營聆聽受害者們的需要。」 

Jean看出另一項難民需求甚殷的事工─醫療。「我找我的黎巴嫩醫生朋友,一起去那邊一間小小的教堂,每星期四由早上十時到下午二時,將那兒作為診所,為當地難民診症。若他們需要藥物,他便開處方給我,讓我去購買並於翌日交給他們。」如此運行了一年,便開始看見成果。「最初他們並不信任我,因為我是基督徒及來自跟他們關係不好的黎巴嫩,他們認為我是間諜,後來終得到他們的信任,這真是很好的宣教事工。或許是他們看見我所給予的關懷吧!我們會走進他們當中坐在地上,然後他們便非常友善地款待我們,我們則盡力做到最好。」 

「上次我回到黎巴嫩時,看見事工營運得很成熟了!雖然那兒仍是巴勒斯坦難民營,但是我們的事工還是可以影響很多人的生命。」戰火在許多人的心底都留下了傷痕,然而若先願意播下寬恕的種籽,人便能看見神的大愛。「我們很高興能如此侍奉,每一個跟難民相遇的機會,也不想放過,因為這是彰顯基督、服侍人並跟他們分享愛的機會。」 

【資料來源:《電影心》2018年7月刊10-11頁「服侍中東難民 作祢和平之子─專訪人道主義者Dr. Jean Bouchebel】

提起醫療服侍,不期然想到自己也曾看過不少醫生,有些醫生純粹將醫人看為一種職業或工作,盡上自己的職責去診病、給處方便算了,五分鐘不到我便離開診症室,期間除了簡述我的病情外,沒有任何交流。有些醫生卻很友善地和我交談,並詳細解釋我的病情,令我覺得這位醫生真的很關心病人,令你覺得很窩心。尤其當病人需要留院時,除了身體不適外,也會擔心自己的病情,醫生在檢查身體之餘,一兩句關心問候和安慰的說話,令病人不致太擔憂,對病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就如《箴言》17:22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我記得有次帶小兒去看一位專醫濕疹的女醫生,診症時間足有一個小時!然而有一半時間是醫生主動問小兒的學業情況,與他有很好的交流,並灌輸一些讀書心得給他,令我對這位醫生留下深刻印象,兒子也覺得醫生很有親切感。我們帶著基督的愛去服侍人,正是要做到貼身又貼心!這樣的服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讓人感到窩心之餘,更容易被基督的大愛所感動,分享福音信息時也更容易令人領會和接受。 

劉彤牧師在主日講壇上說:「當我們用上帝無比的大愛在小事上去服侍,就足以改變世界。」他提到一所叫葡萄園教會,教會小組持續不斷進入社區,到居民寓所敲門,問他們有甚麼需要祈禱,幫他們的前園掃落葉、幫酒吧洗廁所等清潔工作,結果教會人數十年間由三十人暴增至三千人!正如藝人馬浚偉說:「我們活得像一個基督徒,比說得像一個基督徒重要。」耶穌在傳道事工上,許多時先回應人身體上的需要─如醫病、趕鬼等,做到貼身又貼心,然後才將福音信息帶給他們,領受了恩惠的人親身體驗到神的恩典之後,心裡受感動而接受主。 

Dr. Jean Bouchebel在他的專訪中提到,最初他在難民營服侍巴勒斯坦人時,一度被懷疑是黎巴嫩間諜,相信短時間內亦難以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在這樣的環境下去服侍難民實在不容易,內心必然會有些掙扎,甚至感到有點兒委屈,只能堅持自己不要隨便放棄心中的呼召,透過愛心的行動釋出善意,期望「日子有功」,能爭取到他們的信任。令我想到服侍的對象有時並不一定對我們友善,要委曲求全去服侍一些對我們不友善的人,更是難上加難。耶穌卻為我們留下一個好榜樣,當他被大祭司所差來的人捉拿之時,衝動的彼得向大祭司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耶穌連忙大聲呼喝,吩咐彼得收刀入鞘,還對彼得說:「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麼?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太26:53-54) 大敵當前,他放棄了自衛的權利,還即時把敵人的耳朵治好。(路22:51) 倘若你是捉拿耶穌的人,甚至是那大祭司的僕人,此情此景你會有何感受? 

創視播出韓國李在訓牧師在主日以《彼得前書》中的苦難作講題,提及馬丁路德金一則令人感動的故事。馬丁路德金曾召集美國黑人在華盛頓廣場上的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的偉大演說,後來有人通傳他的家園遭人縱火焚燒,他馬上回家察看家園的情況。許多黑人知道後怒火中燒,並糾眾企圖以武力向白人施襲示威。這位教會牧師得悉後,馬上趕去這些憤怒的群眾那裡,阻止他們以武力回應事件。那些黑人被他的說話感動得流淚,最終平息了一場騷亂。這位黑人牧師要求他們放下以暴易暴的思維,以和平的方式表達他們的夢想和訴求。他的非暴力理念是來自耶穌在太5:39的話─「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以及耶穌在太26:52阻止彼得動武的話─「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這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一向主張以非暴力的手段爭取居住在美國的非裔黑人享受與白人同等的權益,並於196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至今仍然是備受推崇的人權領袖典範。 

世界盃賽事在七月中完滿結束,決賽由法國對克羅地亞,法國終以4:2獲勝,繼98年後第二度捧盃。不過有報章卻批評法國隊雖人強馬壯,而且全隊都比較年輕,踢法卻保守,教練採取以守為攻的戰略。反而克羅地亞陣容雖不及法國,且經歷前三場加時淘汰賽,體能消耗極大,仍全場主動控球進攻,贏盡觀眾的心,是球迷心目中的王者。而在全場中走動最多、策動攻勢的中場球員兼隊長莫迪歷,更贏得今屆世界盃金球獎的美譽。他和隊友拉傑迪是在整個世界盃賽事的所有運動員中跑動最多的兩名球員! 

報章評論,格仔軍團一度落後至1:4,仍然由頭攻到尾,獲得全球球迷尊重,輸得無憾。32歲的中場隊長莫迪歷,賽後矢言為國家隊表現感到自豪:「我們堅持到底,值得獲取更多殊榮。失落之後,大家應該慶祝,因為亞軍對克羅地亞而言已是了不起的成就。」 

個人十分欣賞莫迪歷的球技以及他在全場的表現,他個子雖較為矮小,身型瘦削,卻不停穿梭於球場每一個角落,自首場比賽開始便擔任重要的傳球角色,盡心盡力去踢每一場比賽,是球隊中的靈魂。他童年時與其他年紀較大的球員一樣,經歷過南斯拉夫內戰的洗禮,因此磨練出無比堅強的意志。 

另一個令我刮目相看的球員,也是一名中場核心球員─比利時的奇雲迪布尼,他身型較高大,是一位年輕球員,卻和莫迪歷一樣,技術全面,傳球了得,眼明腳快,很會製造機會給前面的球員去衝鋒陷陣,不會自己貪功,在他帶領及助攻之下,全隊都有出色的表現。比利時四強中雖不敵法國,但整體表現絕不亞於法國,只因法國仍是沿用以守為攻的戰略,比利時敗在敵方穩健的防綫,屢次進攻都無功而還,前鋒球員未能配合迪布尼的妙傳,好好把握埋門的機會,終與決賽無緣。比利時在季軍戰中卻能光榮勝出,以2:0擊敗英格蘭,因左翼兼隊長夏薩特表現大勇,能配合迪布尼的傳送,為國家隊刷新世盃紀錄。 

莫迪歷為國家隊的努力付出,帶動了全隊球員進攻的節奏,他確實付出比隊友多一倍的力氣,讓我看到主力球員的拼勁,能帶動全隊每一個球員的戰意。同樣,一個僕人領袖盡己所能去服侍,自然會帶動跟隨的人努力去配合,盡上自己服侍的責任。 

另外,我在整個世界盃賽事中,觀察到許多歐洲及南美強隊反不及一些二、三綫的國家隊發揮得好,皆因他們缺乏像莫迪歷及迪布尼這些能控制全場進攻節奏的中場球員,只靠個別一兩個技術較好的球員去「士哥」。當隊友未能有效配合他們時,他們便發揮不了應有的水平,製造入球機會。這些國家隊因為缺少有能力帶領全隊的中場靈魂,實力可謂今非昔比。從信仰的角度來看,我想到教會領袖有傳承的責任,倘若教會缺乏這方面的傳承,後繼無人,有機會導致斷層的局面出現,教會自然難以繼續興旺,因此一些教會主任牧師很著重培訓年輕的接棒人,預備將來有能力帶領教會及擔當牧養的工作。 

神就是愛,傳承愛心的服侍,是作為僕人領袖所應當盡上的責任。福音的傳承就是愛的傳承,愛不但可以感動人接受福音,更可以感動人傳揚福音,獻身成為傳道者。耶穌向十一個門徒頒布大使命之前,將自己的生命獻在十架上,完完全全地在世人中彰顯了神無私的大愛,成為最徹底的僕人領袖的楷模!當雅各和約翰的母親為愛兒求耶穌賜他得國後的左右兩個座位給兒子時,耶穌回答愛徒雅各和約翰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太20:22-23上) 預示他們將來也要為天國不惜一切地獻上自己的生命。 

愛確實可以成為傳承大使命的福音橋樑,作為僕人領袖,要比其他信徒付出雙倍的愛心,謙卑地作出貼身又貼心的服事。這樣,身邊的信徒很自然地會受其影響,最終潛而默化地成為僕人領袖傳承愛心服事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