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概念的啟迪

環保概念的啟迪 

每一期《天使心》雜誌都有一個「綠色管家」的篇幅,由「世界綠色組織」撰文作出一些家居環保的建議,旨在提升環境質素、加強市民環保意識,並推動「綠色經濟」。例如農曆新年將至,中國傳統喜歡以「除舊迎新」來迎接新年,年近歲晚,正是家家戶戶大掃除的日子。綠色組織便主張我們於保留傳統習俗和源頭減廢之間取得平衡,提及回收衣物、廚餘、廢紙等。特別提到過年利是可以循環再用,例如選用可重用的插口式利是封。我每年拆完利是後,都會保留一些翌年可再用的利是封備用。我也見過利是封被剪摺成一些過年裝飾,掛起來甚有過年氣氛,網上也有提供一些利是封掛飾製作。 

綠色組織另一篇提到,大凡節慶如聖誕、新年、農曆新年等,市民都會比平日更鬆手去消費購物,為即興而購物,而非為需要而購物!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仍然可用的舊物品遭棄置,小至舊飾物及衣履,大至電器及傢俱等,一車一車被送往堆填區,無形中每天製造了極多垃圾。據環保處2015年的統計數字,香港人每日棄置超過一萬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卻只有35%,估計有不少可循環再用的東西被直接送往堆填區,既浪費資源又增加堆填區的負荷。 

某些家居廢物可以循環再用,無需當垃圾即時棄置,最終被送往堆填區,令每天持續受污染的居住環境雪上加霜。例如志願機構將衣物回收轉贈給有需要人士,是一種環保概念。政府自05年起便在全港公共屋邨大力推行「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志在減少垃圾生產量,避免增加堆填區的負荷。又資助社區組織及環保團體推行社區回收計劃,讓回收的廢物可以交給回收商循環再造。其中最成功的一項環保計劃相信是09年推出的「塑膠購物袋環保徵費計劃」,鼓勵普羅大眾使用環保購物袋來代替沿用多年的膠袋。其實許多廢棄或用舊的物件如電腦、電器等都可以循環再造,甚至廚餘也可循環再造轉化成堆肥和生物氣體(一種類似天然氣的可再生能源)等有用資源。 

提到「再生能源」,節能減碳也是環保概念的一種,由於氣候變化促使各國共同相討及達致減碳節能的共識。各國減少對石油及煤碳的倚賴,自然減少空氣污染的程度,因而推出「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即引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自然能源,如太陽能發電。特區政府除在家居電器設計方面致力提倡能源效益外,近年亦推動環保電車,以持續性充電來代替汽油發電。 

說了這麼多環保的概念,令我想到兩點屬靈方面的啟迪:1. 廢物回收;2. 再生能源。《以西結書》22章記載,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以西結說:「主耶和華如此說:哎!這城(耶路撒冷)有流人血的事在其中,叫他受報的日期來到,又作偶像玷污自己,陷害自己。」神在全篇開始數算以色列人的罪,包括先知、祭司、首領和百姓。神對以西結說:「人子啊,以色列家在我看為渣滓。他們都是爐中的銅、錫、鐵、鉛,都是銀渣滓。」(結22:3,18) 神卻透過先知以賽亞向以色列人應許說:「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煉盡你的渣滓,除淨你的雜質。…然後,你必稱為公義之城,忠信之邑。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賽1:18,25-27) 使徒保羅想到自己過去對基督徒的迫害,承認自己儼如萬物中的渣滓,是罪人中的罪魁:「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前1:15下) 不過他接著說:「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1:16) 誠然,我們都是一班蒙恩的罪人,神的救贖,仿如把我們這將被永遠棄置的廢物回收,再塑造成有用有價值的器皿。然而在塑造的過程中,我們仍然有很多渣滓和雜質需要被煉盡及除淨,正如處理環保廢物的過程當中,也需要經過一個複雜的淨化程序,才能變成有用的原材料去循環再造。 

一位姊妹在《中信》見證中分享,「數月前我向一位同學傳福音,她直接回說:『我第一次去教會,被他們的虔誠感動過,不過有時候人的熱情會讓人迷失。身邊信耶穌的人不少,可是看他們做人照樣很糟糕。』當時我真覺得扎心,心想有些基督徒確實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為上帝活出好見證。」姊妹續說,「相信上帝以後,在有些教會與來自基督教媒體上的所見所感,讓我也漸漸產生失望。曾經對弟兄姊妹懷有的美好情懷和期望,一步步破滅,這種不良的感覺甚至曾一度讓我跌到谷底。我看見弟兄姊妹間的嫉妒、背後的論斷、驕傲,以及互相攻擊,使我懷念曾經所處的世俗世界。自以為信心堅定的我,彷彿變成一個連自己也不認識的人。」 

某天她下午開車回家的路上,坐在後座的女兒唱起《奇異恩典》,還邀請媽媽一起唱。「於是一路上,這幾句歌詞一直陪伴著我們,歌詞也深深嵌入我心,讓我很是感動。」驀地她有所領悟:「我經歷的奇異恩典是誰給予的?難道不是上帝嗎?可眼睛為甚麼只單單盯著人,讓人的不完美擋住我看見真神,擋住了祂的榮光。我不由地捫心自問,是上帝讓我失望了嗎?顯然不是,祂賜予的恩典還歷歷在目。」 

姊妹續說:「如果從一次跌倒中不學會該學的功課,下次還會再跌倒,而且跌得更狠。因此我回去後我向上帝禱告:『祢讓我經歷和看見的這些事情,要讓我學會甚麼功課?』於是這幾天『撥開雲霧見上帝』幾個字一直在我腦海裡盤旋。不少人都有這個迷霧,也許是對教會同工的責難、也許是教會弟兄姊妹的誤解或論斷、也許是經歷苦難等等。總之,不要讓這些人與事擋住了上帝榮美的真光,而要將目光從人身上挪向天空,時刻記得仰望祂。」 

「在這次低谷中,我還深深體會到:人們期望在基督徒身上看到上帝完美的形象,所以對基督徒的期望大大高於非基督徒。對於同一件不好的事,要是非基督徒和基督徒都做了,對於非基督徒人們往往會說:『他就是這樣的人,這樣做不奇怪。』而對於基督徒,卻會說:『真失望,他還是基督徒呢,怎麼能做這樣的事?』我們都是罪人,都有罪性,基督徒只不過因著信耶穌,罪得到赦免,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會有犯錯的時候。…信耶穌並不能使我們一下子變得完美,而是調校我們朝著好的方向改變。做基督徒就是願意讓主耶穌改變我們的生命。」 

「再說,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用聖經的標準審判別人,而不是要求自己。我們太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而對自己寬容,甚至放縱。正如耶穌說:『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太7:3) 我和教會一個姊妹分享這個心路歷程時,她說:『我們以後看聖經,應該先用聖經裡的訓誡審判自己兩遍。』這是一個正確的讀經態度和使自己長進的方法。」「撥開迷霧才能看見上帝,看見上帝也讓我看見了真實的自己,一個不完美的自己,一個正在成長的自己,一個走在得蒙救贖路上的自己。」 

【資料來源:《中信月刊》2017年12月18-21頁「撥開迷霧看見上帝」】

姊妹的分享值得我們反思,自己是否就是那些常常絆倒人的基督徒。我十分同意,當我們對別人作出批判或論斷前,先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是名符其實的正人君子,將心比己,要檢討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有偏差。也要明白基督徒也是人,仍然有軟弱的時候,需要不斷去被神煉淨,包括我們自己。 這樣,我們所作的批判便不會無限量放大。

話說回來,我們的信心甚至行為有時的確會受到其他信徒(尤其是信徒領袖)不良的表現所影響,正如耶穌也千叮萬囑門徒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耶穌開講,先對門徒說:『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路12:1) 若然看到信徒有一些不符合聖經原則的舉措,我們更要檢視一下自己有否犯下同樣的錯誤,同時也要警惕自己切勿犯下同樣錯誤。再者,各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向神負責,我們要注意的是自己與神要保持良好的關係,而非一味針對別人的缺失,就不會那麼容易受其他信徒影響個人與神的關係。 

論到「再生能源」,自然地令我聯想到許多再生勇士,他們基於某些不幸的原因,在機能上失去正常人的健全狀況。正因為他們堅持不放棄的精神,付出比正常人數倍的力氣,終於可以做出一些與正常人無異的事情,因而獲得社會人士的嘉許。我們欣賞到的,是他們那種堅韌無比的生命力、克服困難的智慧、外弱內強的特徵──他們絕不是我們感覺上的弱者!一位姊妹某次主講一個「如何關顧罕見疾病殘障朋友」的課題,她請來兩位罕病朋友現身說法,兩人不約而同地談及「尊重」。他們說非常感激義工們的熱心,不過有時熱心過度,把他們當作小孩子般看顧,這使他們感到不安,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許多信徒的見證告訴我們,他們如何從不幸及失去尊嚴的境況中,因著信仰而重拾尊嚴,改變了坎坷的命運。以下是美琪姊妹的分享,她自小過著非人生活,活得像個「人球」。長大後經歷了人生低谷,才懂得抓住神,且看她如何成為神手中的「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才升讀幼稚園的年紀,美琪便跟著父親當時的女朋友到屯門生活。「爸爸那個女朋友生了個女兒,比我只小九天。那個女朋友將我倆交給她的姊姊照顧。她對小朋友很嚴格,你駁嘴或說謊的話,除了罰企,還不可以喝水。」美琪祖母後來看不過眼,堅持將她接回家照顧,正式開展了她跟父親糾纏一生的關係。 

「…爸爸大男人性格,每當他回到家,每個人都要回到自己房間,不准出來,每天醒來我都好怕….我跟爸爸之間只靠紙條來溝通,需要向他要錢便寫紙條給他,他喜歡就給,錢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有時沒錢吃飯,只好向同學借錢。」父母從來沒有出席家長日,親生母親多年來只見過一兩次,美琪以為每個家庭都是這樣。後來發覺正常家庭都不會這樣做,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沒有地位,她覺得自己只是父母的副產品,根本沒有人期待她的出生。 

美琪得不到父親的關心,天父卻沒有忘記她。她中、小學都就讀基督教學校,每一次參加佈道會,她都不放過決志信主的機會,可惜每次都缺乏跟進,她不知作為基督徒需要做甚麼。直至中五畢業後,有機會到美國讀書,她才明白神的創造何其佳美。「到了美國天大地大,猛然覺得這個世界很美麗,知道世界是神所創造的,更加覺得祂很勁。」 

美琪坦言在美國受浸後有一段時間,因為拍拖而離開了神,直至從美國回港…。「工作不開心,後來重新找工作又找不到,感情關係亦不如理想,在家中跟後母相處不來,我只好搬出來住,經濟壓力暴增,各種原因加在一起,令我陷入低潮。那時我想,為甚麼我還要這樣活下去呢?我應該重返教會嗎?神已經忘記了我吧?」就在此時,大姑姐邀請美琪返教會,將她從低谷中扯回來。 

「當年我為了大姑姐傳福音,送了她一套梁燕城牧師的講道,她就這樣信主了。但我跟大姑姐返教會後仍然有情緒,想到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永遠愛自己的時候,加上種種問題還未解決,有一刻甚至想過放棄自己生命,但想到大姑姐、表妹和疼惜我的人,這樣做我很自私,於是我靠著神,繼續咬緊牙關活下去。」在神的帶領下,美琪不但原諒了小時候常欺凌她的小姑姐(小姑姐比她大六歲,小時候住同一間房),更懂得諒解父親從前的種種行為。「小姑姐自殺過四次,都是我將她救回的。神又讓我看見爸爸其實也沒有爸爸,他從小就離開爺爺,跟嫲嫲生活,因此他不知道父親這角色應該是怎樣做的。」 

神不但感動美琪與家人復和,甚至為她安排了地上的歸宿。「我知道我的生命不可以再沒有神,於是我跟神說,如果男女感情會令我再離開祢的話,我寧願獨身一生。那一刻其實很心痛,因為自小我已經很孤獨,但我深信神要我獨身的話,祂一定會讓我開開心心地過生活。」不久之後,美琪在教會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她慶幸神給她安排了最好的。「神真的聽禱告,先生他不聽我的話,他只會聽神的話。」 

「是神將我執回來,神敞開了祂自己讓我認識,我們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不是說我們會變得更聰明,所謂『智慧』其實是明白神心意的智慧,因為敬畏而更認識祂。所謂信仰我從來不覺得是信仰,相反,那是我們生命的根源。」最後,她感恩地說:「雖然我沒有經歷過親生父母的愛,但我確信、並且親身感受到,神給我的愛,絕對比父母給我的愛更大,神很愛我們。」 

【資料來源:《星島》2018.1.9  A7頁「就讓一切隨風」】

美琪曾覺得自己生在世上是多餘的!在她人生最灰暗的時候,因著大姑姐的邀請回到神的家,不但與神復和,神也感動她與人復和,修補了一些破裂的關係。神更祝福她有一段美好的姻緣,令她重拾久違了的人間的愛。套用關心妍在《創世電視》訪問中的個人見證裡的話說:「神不會做出垃圾。」她信主後有所頓悟,說:「世界不會因為你信神而改變,周圍的人也不會因為你信神而改變,唯一能改變的就是你自己、你的心態。」因此關心妍能在事業的低谷中重新站起來,不再為走紅和賺錢去唱歌,而是為鼓勵人和感動人而唱歌。

她有長達三年時間沒有工作,在她每天哭著埋怨神的日子,神奇妙地安排她在一個上千年青人的福音營裡,第一次唱出《愛是不保留》這首經典詩歌,她唱到最後,連自己都淌下淚來,激起一班年青人也流著淚與她同唱。在訪問中她引用林後5:17的話,「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是的,神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創世記》第一章神六天的創造裡,有多達五次提及「神看著是好的」!),地球上的垃圾都是人造出來的,人也是因為與神的關係破裂而墮落成為罪人。只有通過基督的救贖、聖靈的重生,罪人才能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 

今早崇拜主任牧師關於「信徒復興」的講道中,強調崇拜和祈禱的重要,並引用《使徒行傳》的經文,述及聖靈充滿在教會及使徒身上,令早期教會迅速興旺。資深文字工作者吳思源曾說,不少信徒誤以為禱告可動搖神的手,你愈是祈禱得有力,神就按你所央求的施予。其實不然,禱告不是搖動神的手,而是抓緊神的手,叫我們更加倚靠神,有能力去面對和克服生活上的挑戰!敬拜與禱告的對象都是神,能促進我們與神的關係更為密切,讓我們更貼近神的心意,順服聖靈的感動和帶領。

《使徒行傳》9章記載,當保羅(那時稱為「掃羅」)正變本加厲地對付耶穌的門徒時,他在往敘利亞首都大馬色(大馬士革)的路上,因著主的榮光照耀,眼睛瞎了三整天,但蒙蔽多時的心眼卻突然睜開了。三日後,主差遣在大馬色的門徒亞拿尼亞按手在保羅身上,叫他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並轉達主給他的艱巨使命:「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徒9:15) 這件事讓我們分別看到亞拿尼亞和保羅的全然順服。首先,亞拿尼亞質疑主為何要醫治一個正在逼迫基督徒的敵人,經主解釋後他便順服主的差遣。更重要的,就是保羅洗心革面、脫胎換骨的改變,他願意順服主的差遣,無論主給他的使命如何艱巨,他都全心全意去成就。一個自認為是「罪人中的罪魁」的人(可以稱之為「垃圾」),蒙主的光照後,藉著聖靈的感動和帶領,甘願捨己委身去完成主的託付。他在事奉的路途上甚至有這樣的經歷:「直到如今,我們還是又飢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又沒有一定的住處,並且勞苦,親手作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林前4:11-13) 無論遇上甚麼艱難和遭遇,保羅對主的使命十分清晰,且要窮畢生的努力去完成,成為後世所有基督徒的典範。於此,我們要檢視一下自己的屬靈生命,是否我們的心眼一直被黑暗的世界所蒙蔽,導致我們只會埋首於世俗事呢?如保羅在羅12:2所說,我們的心意要不斷更新而變化,靈命才會不斷更新。過程中我們要全心順服聖靈的感動、推動和帶領,才能有突破性的進展。 

當主任牧師問會友信主有多少年,從五年開始問,會友即時舉手回應,最後問到三十年,仍有會友舉手,他和會眾都為這些信主有三十年的會友拍掌。最後他提醒會友,縱使我們多年來定期返教會崇拜,不一定與神有美好的關係,並提醒我們要重拾初信時對神熱切渴慕的心,並引用耶穌問彼得的話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約21:15) 事實上,很多會友都是「星期日信徒」,沒有與神持續建立美好緊密的關係,在靈命追求上得過且過。我們要重拾當初那份熱切渴慕神的心,其實暗示我們的靈性已大不如前,甚至有機會隨信主的年月倒退──信主時間愈久,可能對講壇重覆又重覆的信息愈麻木!因此信主三十年的也未必值得我們拍掌,反要問問自己過去三十年的匆匆歲月裡,究竟靈命成長了多少?與神的關係有多密切?為神付出了多少?如此說來,信主的年月和與神的關係多密切沒有直接關係! 

神從垃圾堆中撿拾了我們,叫我們不被送往堆填區成為污染大地的垃圾讓我們在祂手中可以循環再用,甚至比之前更有用!又叫我們在這世界上不再成為污染地球的能源,而是無污染的再生能源。我們要撫心自問,我們的生命是否每天都在污染著神創造的美好天地,還是每天都在神的手中被琢磨,成為淨化了的再生能源,修補自己及別人與神破損的關係,令這個亂七八糟的世界,回復當初神創造的美好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