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默想(三)

父親節默想(三) 

上篇文章提到《想更認識你》福音電影,我有幸被邀請和太太20/5(星期日)一同觀賞這套電影,情節的確感人兼沒有冷場,近完場前有一段情節令我特別受感動:主角巴特的父親為求與兒子重建和睦的親子關係,特別預備豐富的早餐給兒子吃,期間要求兒子原諒他過去一切訴諸暴力向其發洩的罪行,巴特一時間未能放下對父親的仇恨,拒絕原諒並憤然離去。 

巴特怒氣沖沖地回到自己駕來的摩托車,卻未能開動引擎,便轉而登上他父親的吉普車。正欲駕車離去時,發現頭上的遮光板夾著一封信,打開一看,才得知信中證實他父親患了末期癌症。他下車回去看看身在車房的父親,正跌在地上痛苦呻吟,他企圖拿起旁邊的棒子想揮向躺臥地上的父親,父親說「來吧!」他登時醒悟過來,放下棒子並迅速扶起父親往醫院去。 

巴特的父親返魂乏術,在離別前兩人雖修補了關係,惟巴特再沒有機會和父親共享天倫,感到非常遺憾。巴特的故事告訴我們,恨一個人很容易,要寬恕一個人卻很艱難。首先要相信一個人可以被神改變,並先為他及自己祈禱。要相信上帝可以改變任何一個頑梗的人,包括我們自己,因此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適度調整自己的心態,復和才有轉機的可能。 

人稱「呂Sir」、06年榮獲十大傑青的呂宇俊坦言說:「我覺得人生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接納了我爸爸。」來自單親家庭的呂宇俊,在他Youtube一段見證短片中分享他心中多年來所壓抑的苦痛: 

「腦海裡一幅全家福的圖畫也沒有,我的人生常常耿耿於懷,正是因為我與爸爸的關係。常問自己為何會有個這樣的爸爸?別人有幸福的家庭,為何自己沒有?那天會考從零分到19分,我沒有跟他說。兩次在浸大上台,一次拿畢業,另一次拿First Honour的獎牌,我都沒有通知他,我覺得他沒有資格分享我那份喜悅。我一直不肯原諒他。 

為何我會如此憎恨我爸爸?原因是我知道有些父母會令孩子有傷痛。我記得有次在荔園不遠處的荔枝角拘留所,我將一包糖給我爸爸。別人去長洲旅行、燒烤、宿營,我和嫲嫲都有去長洲,然後去喜靈洲、石鼓洲探我爸爸;別人的爸媽有合照、有幸福家庭,我從來都沒有這樣一張合照。我非常憎恨我爸爸。 

甚麼時候我才和我爸爸和好如初?就是當我讀完大學、再讀神學之時,神叫我有所反省:你說你學習我的愛,去愛一些連自己也不認識的人,但你連爸爸也接納不到,你哪裡有資格說愛?那一刻當頭棒喝,為何我連我自己爸爸也接納不到?然後我開始祈禱,我可以去原諒他。 

之前戒毒會的社工曾聯絡我叫我去探望他,但我say no。然後我打給那社工,跟他說:他既然快要出來了,不如你第一晚約他出來食飯洗塵。後來約了他在九龍城一間韓燒店吃飯,他坐在我的對面,他談談他廿多年黑社會的事、追女仔的技巧,我也說說自己如何追不到女仔。言談間我才發覺,要跨過那一步,原來沒有自己想像中那樣難。有些人說十年廿年,到死那一天也不會原諒他。其實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那一刻我跟他說:我已經沒有了媽咪,我不想連爸爸也沒有,我為了支持你,我知道戒毒的人最難戒的不是身癮,而是心癮,我每星期跟你食一餐晚飯,要求你不要吸毒。最後有次他和我一齊去吃飯,慶祝我生日,之後送我入神學院。 

有次我接了一通電話,說是從元朗警署打來。我問甚麼事?對方說因為你爸爸….我即時打斷話柄說:阿Sir,又衰甚麼?我當時的感受是:我已經一次又一次原諒了他。他回答說:不是,麻煩你來博愛醫院,進行認屍手續,他昨晚離開了這世界。 

我騎著電單車去醫院,我認真地祈禱,就像捉住上帝的手。我認屍時,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見一個完全沒有血色的人躺在那裡。一名警察翻過他的手,發現有很多針孔,另一名覺得他是濫用藥物死的。然後我心裡說,經個這幾個月跟他相處,我見過一些人吸毒廿多年,我知道他們的生理反應是怎樣的。既然他死得這麼突然,阿Sir問我是否同意替他做一個驗屍報告,我說好。三個月後我收到一封信,說他死於自然。之前他已信了耶穌,我知道有一日我會在天家與他見面。 

我想分享的是,有一件事令我感到自豪,我願意捉住上帝的手,我肯行前一步,原諒一個傷害了我一生的爸爸。如果當日我沒有原諒他,他離開世界,我今日便沒有資格與人分享,耶穌和聖靈的愛有多好,如何愛我們。我期望做父母的,放假時可以和孩子多點玩樂,給他們美好的回憶,那是我所缺少的。要把握親子關係,也把握你還可原諒人的機會。機會不一定有,今日機會還在、生命還在,便要即時把握機會原諒對方。」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NEVJFs3o0】

呂宇俊和巴特都是在聖靈的光照下突然願意放下自己多年的執著,原諒他們的父親,無奈他們的父親都在沒有預計的情況下被召回天家。其實我對自己能活多久也不敢過份樂觀,只望能捱到兩個兒子大學畢業、成家立室已心感滿足。倘若有幸能抱孫,那絕對是加倍的祝福! 

還記得經典的一幕,就是父親回鄉休養期間,我本買了船票翌晨和太太回鄉探望他,不料翌晨我倆都「瞓過龍」,醒來才發覺開船時間還剩不足一小時,驚惶失措之下,我和太太連梳洗也來不及,便匆匆換上衣服「飛的」去碼頭,那種狼狽的情形可想而知!無奈仍是趕不及上船,迫著回家整理過後,待下午再買船票回鄉,看見父親時已是黃昏時份,仍見躺在牀上的他泛起一絲笑容。翌晨陪他往附近酒樓嘆茶,頓感溫馨。 

父親營商多年,非常注重「誠信」二字,因此在行內結識了不少商界朋友。猶記得他替我辦婚宴當晚,在旺角一家酒樓包了全層,筵開七八十席,當中商界朋友估計佔了一半以上!眾所周知,「誠信」對生意人來說十分重要,彼此信任是維持貿易伙伴持續交易的關鍵。我們和神的關係,也離不開「誠信」二字,約4:24說,「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我們既在神面前沒有半點可以隱瞞神,包括我們的心思意念,自當在神面前表達我們最真誠的一面。 

然而無可否認,我們都有一些自己也察覺不到的「盲點」,還以為對自己已十分了解!因此詩人在詩19:12祈禱說,「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許多時候,我們與別人有衝突,都傾向認為自己「啱」、對方錯。我們為衝突而在神面前祈禱時,仍會為自己辯護一番,沒有想到任何時候來到神面前祈禱,都要學習謙卑,檢討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過失需要糾正,否則只會求神令對方改變,沒有想到自己也要作出某方面的改變來配合,衝突才會有化解的轉機。 

除了對神要坦誠,還要對神有信心,來11:6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誠」和「信」是與神建立互動關係的竅門,這從亞伯拉罕與神的交往中可見一斑。亞伯拉罕雖罕有地「得稱為神的朋友」(雅2:23),甚至可以在所多瑪、蛾摩拉二城被焚毀之前向神討價還價,然而他在誠信方面仍有待改善。創12章記載,亞伯蘭曾因迦南遇上大饑荒而被迫下到埃及暫住,並對他妻子撒萊說:「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婦人。埃及人看見你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要殺我,卻叫你存活。求你說,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創12:13) 結果惹來法老和他之間一場極尷尬的誤會,導致神向法老及其全家降下大災:「『耶和華因亞伯蘭妻子撒萊的緣故,降大災與法老和他的全家。』法老於是質問亞伯蘭:『為甚麼說她是你的妹子,以致我把她取來要作我的妻子?』法老就召了亞伯蘭來,說:『你這向我做的是甚麼事呢?為甚麼沒有告訴我她是你的妻子?為甚麼說她是你的妹子,以致我把她取來要作我的妻子?現在你的妻子在這裡,可以帶她走吧。』於是法老吩咐人將亞伯蘭和他妻子,並他所有的都送走了。」(創12:17-20) 亞伯拉罕因擔心自身的安全問題而選擇說謊,這顯然是對人不誠實和對神的保守缺乏信心。 

亞伯拉罕對神缺乏信心,更在他娶妾生子的事上表露無遺。亞伯拉罕八十多歲時,神才應許賜他後裔繼續在迦南地繁衍,並「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15:5-6) 然而一年復一年過去,妻子撒萊如何努力都未能為他生子立後,情急之下替丈夫出了個鬼主意:「『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亞伯蘭聽從了撒萊的話。」(創16:2) 結果埃及人夏甲就替亞伯拉罕生了以實瑪利,而因為亞伯拉罕作了一件不合神心意的事,被神冷落了13年!直到他99歲時,神才再次向他顯現並說話:「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創17:1-2) 神又預言明年他妻子撒萊必懷孕生子,亞伯拉罕仍存疑,直到兒子以撒被生下來。 

正如來11:6-7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我們要與神有契合,必須要對神的安排有信心。許多影視圈的藝人都會聘請一位經理人代其安排日常事務,好讓自己能專注於自己的演藝事業。他們當然會找來一位自己信得過的人做經理人,然後將一切日常事務交託經理人去辦妥。同樣,我們在祈禱中將一些令我們憂慮及牽掛的事情交託了主,便要信得過我們這位「經理人」會為我們安排妥當,完全交託後我們便可放下憂慮、心無雜念、專心一意去遵行神賦予我們的使命,否則我們的所謂「交託」,可能只淪為自說自話。 

再者,我們許多時被我們的信心限制了我們事奉神的能力,保羅說:「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the measure of faith’),看得合乎中道。….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the proportion of faith’)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羅12:3,6-8) 神按著我們信心的程度給我們不同的恩賜去事奉,但另一方面,信心是有大小、有高低程度的,我們在某方面的恩賜對神擁有更大的信心時,神便自然會加強我們事奉的能力。當我們願意倚靠神踏出一步去提升我們信心的程度時,我們便發覺自己更加有勇氣去除掉心中的怯懦,有力量去排除萬難,將我們的恩賜發揮得淋漓盡致,以致神得著更大的榮耀! 

回到看電影的那一天,當天早上陪太太往某教會首次參加主日崇拜,「歎冷氣」歎了足有兩個半鐘!下午甫步入戲院,頓感寒風刺骨,幸好我帶備較厚的外套,全程兩小時緊緊穿著外套,可謂密不通風,出來時才脫下外套。豈料翌晨便開始「沾寒沾凍」,至晚上仍未有改善,整夜都不能入睡。到了翌晨,身體仍然非常不適,正值佛誕假期,決定往私家醫院看門診,太太和大兒子即時陪伴往醫院。抵達醫院後,經過一輪檢查,包括照肺,主診醫生便安排我即時入院留醫,打抗生素後病情才好轉。 

醫生初時診斷我有輕度肺炎,其後改口說我患有支氣管炎,仍需抽痰化驗,要留院兩三日等驗痰報告。期間每晚都難以入睡,精神自然不大好,第三天驗痰報告還未出(是意料中事),我請求醫生給我開安眠藥,甚至請求他第四天無論驗痰報告出來與否,都允准我出院,因我感覺自己並非嚴重至肺炎,在醫院的環境絕不好受。惟醫生仍強調要等驗痰報告出來再算,他說嘗試幫我追問驗痰報告情況。 

到第四天即星期五,醫生黃昏來巡房,仍是那一句,驗痰報告未出,未能確定抗生素是否有抗藥性,也未能確定出院後該開哪一種口服抗生素給我吃,叫我多留兩天待下星期一看驗痰報告出來與否,因他擔心我出院後又要再入院。不過,我再次要求醫生星期六安排我出院,不等驗痰報告了。我有此決定,一來覺得自己進展良好,繼續打多幾日抗生素令我吃不消!最主要是我寧可選擇相信神的大能看顧,相信自己不用再返回醫院,反覺得這位基督徒醫生只相信醫療報告,完全沒有信心自己的診斷能力。我若遵照醫生吩咐,就算醫好也彰顯不了神看顧的大能。因此我願意大膽行出這信心的一步,力求出院,冀望最終能證明神因著我的信心憐憫我,避免因報告遲遲未出而令我多受幾日不必要的折騰,保守我出院後不用再入院,神便會得著更大的榮耀。退一步說,縱使我真的踫上了醫生所作最壞的打算,我也無悔,神仍會繼續保守我直至病癒,我卻已得著神的喜悅,因我相信祂多過相信醫療報告。 最後醫生星期六早上便安排我出院,我登時驚喜交集,信心十足,醫生為穩妥起見,開了兩種口服抗生素給我帶回家吃,下星期到他診所覆診。

在五天住院期間,太太從早到晚陪伴我身旁,出院後我笑說入院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使忙於個人事業的太太天天陪著我。另外,令我有點詫異的是,我大兒子在忙於應付學業的階段,竟然每天都抽空來醫院探望我,我心感安慰之餘,也不忙向他表達謝意。至於我身在澳洲的小兒子,當然我不會告訴他我又入院,免得他又緊張我的病情,影響他的學業。還有一點,住院首兩天我都沒有打開電視來看,熬過了兩天之後,第三天閒著無聊,便打開電視來看,時間會過得快些。到晚上看無綫一個劇集時,正看著一段對話,突然間主和我好像在心靈間開始了一段簡短的對話,對話中主教我不要將我身體上所受的一連串折磨用「痛苦」一詞來形容,將所謂的「痛苦」用「麻煩」二字代替,小小痛苦當成小小麻煩,用這個角度來看痛苦的話,便不會因身體的病情令自己情緒低落。事實上打完抗生素後,我身體多處陸續有不舒服的地方,主教曉我如何即時減輕自己心中的憂慮和不安。正如坐船總會有小小風浪,令船隻拋上拋落,然而一個個風浪很快便過。 

談及我的小兒子,今年開始攻讀大學課程後天天忙於應付學業,再無暇每星期一次視像對話,令我對他更掛心。我為了一解寂寥,將冰封多年的七吋平板電腦載入近年一家旅行的照片,每天早上我都會展示一張看見他面容的照片,距離頓覺拉近,令我暫時放下惦念的心情。平時都懶得番看的這些溫馨照片,如今的確可以大派用場。 

兩星期前收到群組一個Whatsapp,其中一段這樣形容50-80歲的成年人:

「50歲的人是籃球,一家人都搶,帶錢來~~能當保姆又能侍候人。
    60歲的人是排球,還能用得上,保姆工作做不完。
    70歲的人是足球,踢給你吧,我不要;給他吧,他也死不要;孩子大了你也老了,誰都不想要。
    80歲的人是高爾夫球,一竿子甩出去,能滾多遠就滾多遠吧!!!」

何等諷刺及現實的人生。末端加上一句:真的要好好照顧自己,疼愛自己,其他的一切~~就放下吧! 

當然這個世界還有一些孝順仔女,儘量為步入晚年的父母作出妥善安排,甚至有些愛屋及烏的人士,不過相信已「買少見少」。大律師查錫我先生便在《天使心》專欄分享了這一幕動人的場面:「那天晚上寒風徹骨,我剛剛在中環吃過晚飯,從雲咸街往皇后大道中走下來,到了皇后大道中,我看到一位身材瘦小的七八十歲老人家,衣衫單薄又邋遢,身上掛了一個尿袋,不停的顫抖,旁邊一位五十歲出頭的警署警長一邊攙扶著老人家,一邊把自己的制服外衣脫下來蓋在老人家的身上。這一刻我深深被感動了,這位警務人員對一個並不認識的老人家猶如對待自己父親一樣的關愛,是甚麼力量驅使他這樣做?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甚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會每天都在教我們『要愛人如己』這些道理,但是當我們遇上這種情境,我們卻把我們自小學的東西完全拋諸腦後!為甚麼會這樣?」【摘自《天使心》144期2018年5月刊82頁「性善」】 

下面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沒有爸爸的童年,不獨是一個沒有幸福的童年,長遠地更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平衡:

「每天辛勞工作的媽媽,帶著疲倦不堪的身體回家,還要在家中煮飯給我吃。我見到她便很心痛,縱使我每天要應付堆積如山的功課,還是會幫媽媽做家務,減輕她的負擔。沉重的生活,令我們透不過氣來,只因我家裡缺少了一個爸爸。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何我會沒有爸爸。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他便離開了我們,去了大陸另組家庭。是否我和媽媽很討厭,所以他不要我們了?我腦海裡時常問這個問題,不過從來都找不到答案。 

學校每年的家長日,媽媽因為工作的緣故,都不會來參加。但眼見同學的父母,在學校和自己的兒女一起拍照、玩遊戲,他們的笑聲令我又羨慕又妒忌,也很自卑。尤其是見到同學和爸爸開心的片斷,使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出來。 

雖然我很努力讀書,而且每年也考獲三甲之內,但我還是不敢向同學說出我的感受,我怕給同學笑,也不想給同學看不起,只可以將我的感受告訴天父。每晚,我會在就寢前,很自然在床邊跪下禱告:「親愛的天父,我好憎恨我爸爸不要我們,他令到我和媽媽很傷心。我曾承諾長大後,一定要賺錢養媽媽,不要她那麼辛苦,我要代替爸爸去照顧好媽媽。但是,我心裡渴望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一個愛我和媽媽的爸爸,每天可以在家裡一起吃飯、看電視、去公園玩、去逛街,可以教我做功課,又可以參加家長日。爸爸可以幫我們解決問題,也可以減輕媽媽的負擔,使媽媽有一個依靠的肩頭。天父,可否將爸爸帶回家呢?如果不可以,請祢給我一個新爸爸。懇求天父垂聽流著眼淚的小恩的禱告,阿們!」 

【資料來源:《號角月報》2018年5月版04頁「爸爸可否再回家」】

上文如實地反映了一名童年便沒有爸爸的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多麼令人感嘆。也提醒我們做父親的,要好好照料我們的孩子,給予他們童年的快樂。弗6:4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西3:21也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 

《聖經》記載了不少發人深省的故事,從中可以探討一下父親應該把持的角色,以及兒女該如何敬愛父親,同時反映了天父的心腸。我想以亞當一家的記載來作出相關的思考和分析。 

創3章告訴我們,亞當和夏娃吃了禁果之後,「聽見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神尋找他說:「你在哪裡?」他回答說:「『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耶和華說:『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那人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神追問夏娃時,她回答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3:8-13) 這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故事。神早知道兩人藏身在何處,為何神還要到處呼喚亞當,問他在哪裡呢?其時亞當看見自己赤身露體而感到羞恥,只用「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做裙子」(3:7)。神希望亞當有勇氣出來,坦白承認自己做錯了甚麼事,神自會寬大處理。只可惜亞當在神面前仍然「卸膊」,不但怪罪夏娃,還怪罪於神!而夏娃則照辦煮碗,將責任卸給引誘他們的蛇。最後三者都受到懲罰:蛇要「用肚子行走,終身吃土」;夏娃「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亞當「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3:14-17) 

神親手造亞當和夏娃,早已吩咐他們:「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6-17) 留意伊甸園當中另外有一棵生命樹,神當時沒有說生命樹的果子不可吃:「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只是當亞當吃了禁果之後,神才禁止他吃生命樹的果子:「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神打發他們離開伊甸園,同時「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創3:22-24) 

神為何讓他們吃園中所有的果子,卻不許他們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神是否刻意試探他們?當然神絕不會試探人,試探他們的是蛇,但神又為何偏偏不允許他們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神明說吃這樹的果子必定死,那為何又放置這樹在伊甸園呢?故事的發生事實上牽涉不少神學性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並非三言兩語便能解釋得透徹,也許只有在神那裡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我想到的是,神不願讓祂所造的人為所欲為,因此定下一些人需要順服神的規則,除給予人有選擇的權利之外,同時要求人在世界上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叛逆神的只有死路一條。其實亞當和夏娃已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果子可以吃,甚至他們可以選擇吃生命樹的果子(可得永生?),他們應該感到十分滿足才是。偏偏他們就是經不起蛇的誘惑,寧可聽蛇的話也不聽神的話,顯出人為一己的私心、不願意完全順服神的劣根性。 

人有分別善惡之能不好嗎?當人知道何為善惡之時,人未必能常常擇善固執,正如保羅所說:「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羅7:18-19) 證明人不能靠自己的意志力去完全順服神,最後也是死路一條。 

從亞當和夏娃吃禁果的故事,讓我們知道神的本意原是好的,給人有選擇的自由,同時也警戒人不順服神所要承擔的後果。當人不順服時,便要接受神的管教和懲治。弗6:4教導我們做父母的,「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遇有叛逆不服從的孩子,便要及時管教他們,不要繼續縱容他們走歪路,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箴言》多次提到「管教」一詞,例如箴19:18說,「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29:17說,「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 

神宣告完對人的懲罰之後,「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創3:21),證明神仍然愛錫他們,關心他們的健康,親自為他們做皮衣保暖。不得不提的,就是創3:9提到,「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當人犯了叛逆神的罪時,會選擇逃避,神卻會主動去尋找人,呼喚他們的良心,期望他們能在神面前認罪悔改、棄惡從善,神隨時樂意重新接納他們。我們要適時給兒女「溫馨提示」,也要主動關心犯錯的兒女,耐心勸勉他們,給他們悔過的機會,並重新接納他們。 

接著創4章便記載夏娃生了該隱和亞伯,「亞伯是牧羊的;該隱是種地的」(4:2)。有一日,該隱獻土產給神為祭,亞伯獻羊為祭,結果神「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4:4-5) 任何人讀到這裡都會問:為何神接納亞伯獻的祭、不接納該隱獻的祭?有聖經學者這樣解釋:亞伯牧羊不是為自己,他們是吃素,他選擇牧羊是為神、是為獻祭,而羊皮也可用作外衣。他有信心的事奉和獻祭,因此蒙悅納。至於該隱,他選擇耕種是為自己,可從田地出產的收成中佔便宜。另外,兩人獻的祭也有預表性質,獻羔羊代表贖罪,預表因信稱義。獻農作物是獻上人勞碌得來的,靠人的努力稱義,自然不蒙神悅納。 

我個人對上述部份的解釋有保留,個人的看法已反映在「默想經卷」─《創世記》─「該隱與亞伯」一文,當中提到兩人獻的祭反映兩人獻祭的態度和對神敬畏的心,正如上述那位聖經學者進一步解釋說:神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他的生活行為不蒙神悅納,該隱很容易嫉妒、懷恨。事實上,生活和事奉是分不開的,當你生活放任潦倒,你所作的事奉也不蒙悅納。正如掃羅獻祭不蒙神悅納(撒上13:9-14),相反,大衛是敬畏神的人,他在逃難時獻祭仍蒙神悅納(詩27:6「現在我得以昂首,高過四面的仇敵。我要在他的帳幕裡歡然獻祭;我要唱詩歌頌耶和華」),得神之助平安渡過(撒上23:14「掃羅天天尋索大衛,神卻不將大衛交在他手裡」)。 

有一點值得探討的是,究竟亞當作為兩兄弟的父親,在當中扮演了甚麼角色?首先,兩人懂得獻祭給神,相信是來自父親獻祭的習俗和教導,亞當應記一功。其次,亞當有否嘗試促進兩兄弟彼此之間的感情?尤其對於該隱的劣根性,他有否好好針對這方面作出較為嚴厲的管教?這方面給了我們一個提醒,作為做父親的,應該及早正視孩子對兄弟的妒忌心,了解他的個性以及心態、箇中原因等,儘早作出一些適當的引導和指正。 

縱使該隱大大發怒,對神不悅納他獻的祭表示極度不滿,但神仍然表現出祥和的一面,向他解釋不蒙悅納的原因:「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甚至給他忠告:「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4:6-7) 正如我在《創世記》─「該隱與亞伯」一文中闡述,神「沒有因為該隱大發脾氣而惹祂怒氣,反而溫柔地向他解釋不蒙悅納的原因,甚至勸誡他要抑制自己的情緒,免得闖出大禍。只可惜該隱完全沒有理會神苦口婆心的忠告,更加沒有消除內心的積怨,事情終於一發不可收拾。」我在文章的反思中也提到先知撒母耳對掃羅獻祭一事所作的評價:「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令人遺憾的是,該隱像父親一樣沒有聽從神的話,因而招致惡果及神嚴厲的懲治:「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4:11-12) 他受的懲罰比父親更甚。該隱恐怕在飄流期間遭人殺害:「你如今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你面;我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凡遇見我的必殺我。」神卻向他保證:「『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4:14-15) 神仍有憐憫的一面,答允保存他的性命;另一方面,正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相信神也不願看見人彼此因為積下恩怨而世世代代不斷報仇雪恨。 

綜合上述兩則故事的思考和分析,作為父親的,應按著從主所領受的法則去養育孩子,儘早給予他們正確且合乎神心意的思維和教導,適當時以溫柔憐憫的心腸作出口頭勸誡,如孩子忠言逆耳,仍需有耐心地作出適當的管教措施,不要繼續縱容孩子作出錯誤的行為。另外,孩子也當尊重父親的好言相勸,對自己的行為在神面前作出檢討和反省,並順服父親的諫言,萬事以和為貴。 

上述故事也反映天父對我們關懷備至,祂的恩言教導都是為我們的好處着想,免得我們因犯罪而遭受不必要的懲罰。我們當時刻順服天父在聖經上的指引和教導,在地上做好我們作為父親及孩子的角色,使祂得著榮耀。 

來12:9-10說,「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他得生麼?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父親對家庭作出的貢獻實不亞於我們的母親,為迎接父親節的來臨,我們可以選擇一兩個聖經人物的故事來反思一下,我們在哪方面需要改善我們作為父親或兒女的角色,作出一些相應的行動去改善或提升我們與父親或兒女的關係。並在反思中增加我們對天父的認識,檢討一下我們如何進一步改善我們和天父的屬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