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活到復興(二)

從復活到復興(二) 

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麼?」(約11:25-26) 有人信亦有人不信,從耶穌復活開始至今,超過90%的人仍然不信!我常慶幸自己是人類歷史上極少數「信這話」的一個。

二十世紀物理學權威的霍金,於今年3月14 日逝世,享年76歲。這位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他曾說:「如果宇宙不是你所愛之人的家園,那這個宇宙也沒什麼值得探求的。」霍金的子女在他逝世時的聲明中表示。 

縱使霍金窮畢生精力、鍥而不捨地去探索宇宙的奧秘,甚至宇宙的起源,仍不可避免地要走向死亡─一個他永遠無法用科學去探索的超自然領域!這就是他的命運。創世電視攝製隊曾追訪霍金:「霍金教授,你相信有神嗎?」他的眼球微微轉動,然後在他的電腦螢幕上傳出 “Maybe!”「我認為大腦是一台當組件失效時停止工作的電腦。壞掉的電腦沒有天堂或來世,這只是那些害怕死亡的人的童話故事。」這是他對於死亡的看法。他相信(認為)人死如電腦down機,跟一般人的想法─人死如燈滅─沒有分別,兩者完全是猜測的成份,皆因他完全無法了解死後的世界是什麼。這種「認為」的相信不但沒有任何科學根據,更是為自己終極的命運下了一個賭注!這個賭注比為自己全副薪家作賭注更大,他不是以今生作賭注,而是以死後的生命作賭注。他不怕死亡,皆因他不相信人死後還有生命,他不相信人有靈魂這回事,因此他從不考慮自己靈魂的歸宿何去何從,這可以說是他生前的「蓋棺定論」!他一方面懷疑是否有神的存在,另一方面,他早已否定了人死後有生命的存在,否則他應該有興趣花點時間去探索一下宗教的範疇,看看宗教能否與科學並存。 

諷刺的是,愛因斯坦說出他一句很有名的話:「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這位於1879年出生於德國的猶太裔人士,曾經對宇宙的奧妙和神秘發出驚嘆,他稱之為「宇宙宗教感」,縱使他被質疑是否相信傳統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宗教觀─一位有人格化的神。他曾說:「我的上帝創造了能照料一切的法則。他的宇宙並非由癡心妄想來治理,而是由不變的法則來治理。」他相信有某種智慧透過大自然而運作,他絕不懷疑或否定有神的存在:「今天科學沒有把神的存在證明出來,是由於科學還沒有發展到那種程度,而不是神不存在。總而言之,人的五種感覺(指五官)是有限制的,無法感覺出神的存在,科學也無法否認神的存在。因此,我們應該確信神的存在。」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愛因斯坦竟然說「愛」是宇宙最大的力量。他在寫給女兒的一封信中說:「這個宇宙的力量就是『愛』。當科學家們探索宇宙時,他們忽略了這最具威力卻看不見的力量。

『愛』是光,照亮那些給予和接受他的人。

『愛』是引力,他使得人們彼此相吸。

『愛』是力量,他把我們擁有最好的東西又加倍變得更好,他使人類不會因無知、自私而被毀滅。

『愛』可以揭示、『愛』可以展現。

  因『愛』,我們生存及死去。

『愛』是神,神就是『愛』。」【資料來源:互聯網】 

倘若這兩位被公認為頂尖的科學家有機會闖上太空的話,親眼目睹浩瀚無邊的宇宙,可能會有另一種想法。基督教週報2011年的一篇報道說:「自從美國登月計畫成功以來,許多太空人都因親眼目睹上帝創造宇宙的偉大和奇妙而深受感動,更肯定上帝對人類的愛和永恆救贖的計畫,繼而蒙召成為傳道人,願意向更多未認識主耶穌的朋友廣傳福音。包括一些參與航天計畫的專家在內,現在至少有七十多位已獻身,全時間作傳道人事奉上帝。」【摘自: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2011/ta23245.htm】 

比霍金早幾個星期離世的葛培理牧師,活到99歲,於今年2月22日安息主懷。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佈道家,他一生佈道70載,曾於185個國家舉行佈道會,也曾親臨香港舉行了三次大型佈道會。他佈道的信息簡潔有力,高舉耶穌基督並祂的救恩,最後呼召人悔改歸主。歷來參加他的佈道會總人數多達8,400萬,可見他魅力驚人,因他說話鏗鏘有力,就像耶穌說話一樣,「正像有權柄的人」(太7:29)。1990年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佈道大會,雖然下著傾盆大雨,仍坐無虛席,盛況空前。02年他在一次佈道會上提到,自己有天見主面時,他不會對主說:「我是個佈道家,我給許多人傳道。」而是會說:「主啊,我是一個罪人,我仍然需要你的寬恕,我需要十字架。」他也曾留下一句名言:「有一天,你可能會聽說葛培理死了,但請你不要相信,我只是換了一個住址,我將在那裡更容光煥發地生活!」 

從霍金到愛因斯坦、信主的太空人、葛培理牧師,大家看到了什麼?一方面看到人的驕傲、自以為是,他們不怕死亡,也不懂敬畏神,可說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另一方面看到人在神面前的謙卑,承認自己在神面前只不過是一個罪人,絕無可誇之處。當耶穌問仍在悼念弟弟拉撒路的姊姊馬大:「復活在我……你信這話麼?」馬大回答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約11:26-27) 當拉撒路從墳墓中行出來時,那時馬大才明白耶穌說「復活在我」的話意何所指。信主的人不怕死亡,因為他不但相信人死後有生命,更相信「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後,在他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因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The last enemy that shall be destroyed is death.')」(林前15:23,25-26) 

信主的人在危難中不怕死亡,因他有主從死裡復活的大能承托在他心中,甚至帶著復活的盼望迎接死亡,正如葛培理牧師說:我只是換了一個住址。耶穌一生中經歷過不少生命的危險,但仍能保持恬靜如水的心境,因他相信天父自有一切美好的安排,也很清楚自己的生命雖飽受威脅,仍會一一化險為夷,因為天父一直在保守看顧著他。他很清楚自己還有未做完的事,天父不會隨便讓他離開這個世界。例如他與門徒某次坐船往加利利海的另一端時,突然遇上了風暴,他卻安枕在船尾。門徒生怕性命難保,馬上叫醒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麼?」(可4:38) 耶穌憑信心斥責風浪後,風浪就平靜了,反過來對門徒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麼?」(可4:40) 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多番設計想殺害耶穌,他都得到天父保祐,化解了一個又一個危機。直到他被猶大出賣,被士兵捉拿,交付大祭司及彼拉多受公審,他毫不畏懼,也沒有反抗,因他知道獻上生命作活祭的時間到了。即便如此,他更知道天父將會按計劃叫他死後第三日復活,掙脫死亡的枷鎖。他安心將一切臨到自己的遭遇全然交託給天父,因他深信祂仍掌管著一切,且仍在作工,沒有一刻停止,祂的承諾必然會兌現。 

保羅數十年傳道生涯中,也遇上無數次凶險,他仍然滿有信心可以平安度過,因他也相信還有未完成的任務。他對哥林多信徒說:「我比他們(假使徒)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林後11:23,26) 當他第一次在羅馬下監時,《使徒行傳》最末記載他「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裡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徒28:30-31) 那次被解往羅馬是他向該撒皇帝上訴自己無理被扣押的案件,那兩年應該只是軟禁之類,大約在主後62至63年,那段時間他寫了四卷書,其中一卷是《腓立比書》。他在《腓立比書》曾說:「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But if I live in the flesh, this is the fruit of my labour'),我就不知道該挑選甚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腓1:21-24) 他認為自己在世上尚有未完成的工作,不希望這時候離世見主。當他再次在羅馬下監時,他知道被「澆奠」的時候到了:「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因他清楚自己任務已完:「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6-7) 他更歡迎這地上生命結束的一日,因他知道「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4:8) 解經家相信保羅寫這書給提摩太時是在主後64至67年間,而這書可以說是他的遺著。 

我們清楚知道自己從上帝而來有未完成的任務嗎?我們因此相信有危難時仍會得到主的保守和看顧嗎?美國矽谷生命河靈糧堂劉彤牧師,在「創視」播放的「屬靈教室─跨越的人生空中講台」節目中,在自己教會的講壇上說,作神的工是有「季節性」的,他引用傳3:1的經文去解釋這「季節性」是什麼意思:「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既然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有神特定的時間,那是否我們甚麼都不用作呢?傳3:1不是宿命論,牧師解釋說,而是指神做事有季節性,要按照神的季節努力作工,例如春季要努力撒種,秋季也要努力收割,撒種和收割都要努力才有收成,因此他呼籲信徒要敏銳上帝的「季節性」。耶穌非常明白甚麼時候要作甚麼事,他是按照神的季節工作,尤其他在《約翰福音》裡幾番提到自己的時候還未到(約2:4,7:6,7:8)。他也幾番提到他的時候到了,正是他交出性命的時間到了(約12:23,13:1,17:1)。 

劉牧師又引用保羅在林後9:10-11的話說,「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喫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神給我們福音的種子─用來傳福音和服侍人的恩賜,呼籲我們多多去撒種,我們若順服神的吩咐,把握機會去撒種,祂便自然會供應我們生活所需,使我們生活上沒有缺乏,還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弗4:28)。正如保羅在林後9:8說,「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這是上帝供應的原則─常撒種的,上帝就有豐足的供應,不需我們乞求。我們要抓緊時機去勇於撒種,才有美好的收成,因此保羅說:「『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林後9:6) 

兩星期前,我太太一位從三藩市回港的親戚Philip,他每年都會單獨回港一次,除了探望我們在香港和國內的親戚之外,他主要是為神作工。他在美國有一個小康之家,有兩個可愛未成年的孩子,職業是家居裝修(俗稱「三行」),自己有一班助手,經營小生意,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他放下照顧家庭的需要,每年都來港一趟,且來港逗留至少一個月,今次還長達兩個月之久!甚麼驅使他每年都風雨不改地堅持回港?皆因他自認本來是黑道中人,移民美國後信主,在教會中認識了他現任的妻子,結為夫婦後與妻子約法三章,每年要回港一次履行主給他的使命,就是傳福音給他過去在港所認識的黑道朋友,包括一些吸毒人士,得到太太無限量的支持。他與晨曦會有緊密合作,到處向戒毒人士和中途宿舍的一些年青人講見證。他曾與我們分享神如何照顧他的生活起居,每年都給他足夠的裝修生意去經營,讓他可以騰出時間放下生意去委身事奉主,我為自己有這樣一位親戚引以為榮。 Philip愈事奉愈起勁,原因何在?當常人為賺錢拼命工作或拼命追求展現個人的實力與才華之際,他感到為神工作更有吸引力!

耶穌在太25章論到關於按才幹給銀子的比喻中,那領五千和兩千的拿去做買賣,分別賺了五千和兩千回來,他們得到主人同樣的稱讚:「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23) 他們盡了僕人所當盡的責任,忠心順服主人的吩咐把任務完成,完全沒有在主人面前誇獎自己的功勞,也沒有私吞部份賺回來的銀子,全數交給主人,因此盡得主人的歡心。相反那領一千的把所有銀子埋在地裡,主人回來時戰戰兢兢地原銀奉還,主人痛罵他是「又惡又懶的僕人」,並「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25:26,28-29) 我們有沒有好好利用主所給我們的「銀子」(包括我們的學識、才幹、技藝和恩賜)去為主賺取更多,到處去撒種?還是我們將主所交託我們的寶貴資源埋在地裡、將用來撒種的種子收藏在倉庫?若然是後者,當知道主會隨時收起他交給我們管理的「銀子」,轉交給那些忠於主的託付、繼續為主努力經營的跟隨者。主擁有從死裡復活的能力,給我們力量去克服環境改變所帶來的障礙,若我們本著這種信心去為神作工,無論環境有多凶險,我們都無所畏懼。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代,我們靈命處在低沉狀態的,必須要復興,不要再像在溫水中暢泳的青蛙,做一個不冷不熱的基督徒,步老底嘉信徒的後塵。 

上一篇文章談到信徒復興時,引用主在《啟示錄》給以弗所信徒的話:「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啟2:4-5) 這句語重深長的話包含了三個靈命復興的步驟:「回想」、「悔改」、「行」。「回想」代表從內疚中醒悟過來;「悔改」代表坦承錯誤並願意作出糾正;「行」代表坐言起行!一個從靈性低谷再重新爬起來的人,必然會經歷上述幾個階段。像浪子的比喻中,當不肖的浪子走投無路時,被迫到田裡去放豬,然後開始進入浪子回頭的歷程,經文這樣說: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麼?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路15:17-20) 當中包含了他覺悟前非、坦承自己的墮落,以及立即採取行動去向父親認錯。最後浪子的父親接納了他,甚至擁抱他,回復他兒子的身份,說:「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徒15:24)。這些寶貴的經歷,都需要浪子覺悟後願意對自己的良心及父親坦白,又主動回到父親那裡認錯,才有幸被父親完全接納並既往不究,甚至他沒想過可以回復之前的尊貴身份。 反過來說,若以弗所信徒沒有從主的責備中醒悟過來,照舊我行我素,會有什麼後果?主說會把他們的燈臺從原處挪走,他們便不能在地上繼續為主發光,與那拿一千銀子埋在地裡的僕人同一命運!

耶穌對門徒說他回到父家之後,會差保惠師聖靈來,「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 因此我們要敏銳聖靈給予我們良心上的責備,並認真地在神面前祈禱、認罪、悔改。矽谷靈糧堂劉彤牧師分享自己在牧會時也曾遇上一次信仰危機,他說02年教會剛簽約買了一個新堂,要開始籌款改建,那年正值遇上科技泡沫爆破,許多會友即時被裁員,教會當時每月都有赤字,岌岌可危!劉牧師苦苦思索如何面對這困局時,他想:選擇一就是在牧師團隊中裁員,讓教會可以繼續運作下去;選擇二就是勉強苦撐,但有機會教會在財困之下被迫關門!他選擇了前者,並自言這是他一生之中最痛苦的決定。當他在教會宣佈要裁去部份跟隨他多年的屬靈伙伴時,引來教會許多不同的聲音。這段時間他心裡非常凌亂和焦急,想知道神如何帶領,卻聽不見神的聲音。他哭過多遍,甚至不想去教會上班,因聽到有人論斷他說:平時在教會呼籲信徒要憑信心祈禱倚靠神,現在自己就缺乏信心云云。他求神救他脫離苦海,給他智慧作判斷,並天天聚集所有區牧同心合意為此事祈禱。最後他在主日講台上,與所有區牧一同向會友跪下認罪,承認自己倚靠人的方法,求大家原諒,他決定與整個團隊不離不棄,一同度過眼前的難關。他形容那段時間是一個破碎時刻,然而對教會來說是一個大更新的時刻:弟兄姊妹重新開始,大家一齊禱告,結果多達250人參加禱告會。如今年逾六旬的他,在很多不同國家建立了教會,一年有三分一時間走遍不同地方,足跡遠及非洲以至內蒙古。他回顧自己從出來工作到委身傳道、建堂植堂、帶領分堂牧師,學會了無論是教會增長、植堂或宣教,最主要是倚靠上帝的心,人生每一步都努力放下自己的想法,貼近神的心意而行。 

復興的第一步就是回想當初「從哪裡墜落」,謙卑禱告,認罪悔改,承認自己的不足,重新起步去改善。我們過去或有許多不良的嗜好和習慣,阻礙我們靈程進深,我們要決心逐步除去這些不良嗜好,重新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保羅在羅6章論到洗禮(浸禮)的一個象徵性意義:「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這樣,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羅6:4-6,11) 但話說回來,知易行難,因為我們的舊人死得不夠徹底,某些時候仍然會復活!像一些未完全被撲滅的山火,死灰復燃。雅1:14-15說,「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當我們的罪性發作,受到試探時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有犯罪的傾向,如何是好?如保羅所說,我們要提醒自己,舊人已死,與主同釘十字架,不要讓以往的罪性繼續發酵擴大,如個人的脾氣、怨恨、邪情私慾、一切惡念貪念等。我們要杜絕那些不良的惡習,不再被它們牽制綑綁,「行起初所行的事」,回復「新生的樣式」,包括重新建立祈禱讀經、靈修默想的習慣;參加各式各樣的教會聚會,接受靈命的造就與栽培;加入事奉的行列,培養自己火熱事奉主的心;還要活出靠著訓誨師聖靈所結的九樣屬靈果子(九種愛主愛人的品格和表現)─「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3) 保羅列出九樣屬靈果子後,接著便說:「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5:24-25) 靠個人的意志力當然不行,正如主說:「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太26:41) 我們要謙卑放下自己的驕傲,來到主面前,靠聖靈行事:「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

一位牧者用豬來比喻舊人的罪性。豬不喜歡乾淨,縱使你給牠沖洗得乾乾淨淨,牠見到泥沼便又回到那裡去滾,正如彼後2:22說,「豬洗淨了又回到泥裡去滾」。另一位牧者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個人養了兩頭狗,一黑一白,每次他帶兩頭狗到市集打鬥,他便會和別人賭哪一頭狗會贏,結果每次都是他贏。有人私下問他說:為何你每次都知道哪一頭狗會贏?他回答:很簡單,他要哪一隻狗贏,便會事先餵飽那隻狗,到打鬥時,牠便會比另一隻餓狗有氣有力,自然會贏。牧師想說明一個道理,就是我們容讓罪惡在舊生命裡繼續助大,新生命愈漸孱弱,舊生命自然不費吹灰之力,勝過新生命。因此我們要努力杜絕舊生命的惡習,與此同時,讓新生命茁壯成長,新生命便自然會勝過舊生命。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出自劉備臨終前寄語兒子劉禪的格言,是從孔子的幾句說話總結出來的。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很多引誘人犯罪的罪性,比如情慾之火,慾火攻心,蓋也蓋不住,日積月累,愈燒愈旺,需要用主所賜的活水將其完全撲熄!因此保羅勸喻提摩太說:「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 讓我們不要繼續沉醉在舊生命的生活方式裡,要花時間投入栽培新生命的樣式,這樣,舊生命裡的罪性自然會逐漸失效,取而代之,新生命的香氣會漸漸散發出來,令人心曠神怡! 

有人說,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祈禱不是要改變我們外在的環境,而是改變我們內心的態度,也不是要先改變別人,而是要先改變自己,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凡事以基督的心去看待事情,我們便不容易行差踏錯,心境也變得像主一樣「柔和謙卑」(太11:29),學習主的樣式去處事待人,在任何情況下仍可處之泰然。許多時候禱告完了,環境沒有變,心境反而變了,變得平和,不再容易激動犯罪、徬徨恐懼、憂愁掛慮、憤懣怨懟。 

另外,要培養靈修的習慣,一來可鞏固自己與神的關係,更能體貼神的心意,順服聖靈的感動;二來可讓聖經的教導令自己思想受聖靈保惠師的薰陶,在神話語和聖經人物見證的潛移默化之下,漸漸改變自己固執的性格或一些難以杜絕的惡習,放下自己,更容易與人相處,懂得去關心別人。我們不都是貴人,卻都很善忘,每日都需要透過閱讀聖經去提醒自己,並作出自我檢討和反省。只要問問自己,是否還記得一星期前的主日,講壇講的是甚麼信息,恐怕已忘記得一乾二淨。但如果我們聽完信息後,回到家裡便立即重覆看看當天所引用的經文,作出一些默想和反思,相信一星期後我們腦海裡還會有些印象。 

現代的信徒比任何一個時代的信徒優勝的地方,就是聖經垂手可得,甚至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點一兩下,想要尋找的經文都可立時呈現在眼前,快捷方便,問題是我們有否加以善用。時常研讀聖經,並隨時得到聖靈的提醒,便不容易行差踏錯。神早在舊約結36:27應許我們說,「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來10:16又說,「主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他們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寫在他們心上,又要放在他們的裡面。」古代甚至現代虔誠的猶太人,都喜歡把一些舊約經文放在匣子隨身攜帶,方便他們牢記,是遵照神在舊約上的吩咐:「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申6:6-9) 有些以色列人現今仍會把裝有經文的匣子掛在門框上。神既說要將聖經的教導寫在我們心上,自然要我們牢記,那便需要我們常常讀經才行。每天靈修有助我們謹記神在聖經上的教誨,有需要時聖靈自會勾起我們的記憶,提醒我們要順服神的律例典章,作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我們也要切記,擁有更多的屬靈知識,並非為追求理性的滿足,而是生命的滿足,透過聖靈保惠師的教導和感化,內在的生命得以更新改變,過一個豐盛的生命,以榮神益人為原則。「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 聖經談的是照亮人的光,不是炫耀自己的光;從裡面活出生命之光,而非擁有各種浮誇的霓虹光。不要像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作寬了,衣裳的繸子作長了」(太23:5),在平民百姓面前扮作虔誠,表現出不可一世的樣子。 

主怎樣勸戒那些「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啟3:16)的老底嘉信徒悔改呢?他說:「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3:18-19) 主已替我們償還赦罪的贖價,為何我們還要付錢買這買那呢?要知道上述責備的說話,不是對未信主的人說的,而是對信徒說的。信徒要復興,就要向主「金子」、「白衣」、「眼藥」,這些都要付上代價的。要離棄罪惡、過一個聖潔的生活,信徒自然要付出代價,接受磨練,正如上述提後2:22說,「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逃避」是消極的做法,就是要放下、不追求那些令自己愈離愈遠離神的事;取而代之的,是要採取積極的做法,與清心渴慕跟神建立聖潔關係的信徒在一起,「追求」神所喜悅的事。因此我們不能獨善其身,要參與教會的聚會,與肢體在靈裡相交,建立緊密的互動關係─一同查經、禱告守望,一同接受栽培,一同參與事奉:「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5-16) 

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每一個信徒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互相成為肢體,不能各自生存,正如一隊球隊或一個合唱團,需要有團隊精神,互相配合,才能發揮最佳的效果,絕不能各自為政、自把自為。保羅教導信徒在教會要「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15-16, 2-3) 大家要有團結合一的心,尊主為大,肢體間要彼此相顧,才能避免魔鬼乘虛而入,將我們逐個擊破。我們若孤軍作戰,沒有任何支援,是相當危險! 

信徒復興,教會自然會復興;教會要復興,是要信徒走出教會去愛人,而不是只在教會裡互相擁抱。教堂不是靠外表美觀去吸引人,而是因為教堂內充滿神的愛!如何讓外面的人知道教會內有神的愛而被吸引去教會呢?就是信徒要將基督馨香之氣散發出去,在生命中活出愛。 

曾經在某篇文章中分享到藝人蔣麗萍2013年12月成立「愛基金」這個慈善機構去幫助國內千千萬萬的「留守兒童」(參:「默想金句」─《腓1:5-6 - 同心興旺福音》),回顧這四年多她經歷神給她一個宏遠的復興異象,以及她如何一步步去實踐這個異象,的確令人嘆為觀止!該篇文章是我在2016年初寫的,其中有幾段這樣說:

「已退出娛樂圈的基督徒藝人蔣麗萍姊妹,在2013年8月探訪河南一間教會時,看見教會內有很多小孩,從牧師口中才得知他們都是村內的『留守兒童』。回港後,她首次為這班失去父母關愛的孩子禱告。『當我祈禱的時候,上帝給了我一個異象:祂要祝福中國,祂要小孩到祂這裡來,中國教會要開門,要讓孩子接受品格和真理的栽培,同時要復興中國的農村教會,培育孩子們成為教會的新一代。』這位姊妹很快便以行動來回應神給她的異象─在2013年12月成立了『愛基金』(www.lovefoundation.org.hk)這個慈善機構。

2014年暑假,『愛基金』首次與河南、湖北、四川、雲南等地的機構合辦夏令營,參與對象為7-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這個夏令營為期40天,想不到有超過100間機構和教會與『愛基金』合作,接觸的留守兒童超過一萬人。 

當蔣麗萍在香港的教會分享她的異象之後,有多達230名義工願意參與這次夏令營,另外又有過百名來自不同教會的弟兄姊妹當義工。不少香港義工在夏令營經歷感動流淚的時刻,從鼓勵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也是被鼓勵的一個,體會到『施比受更為有福』的道理。

難得的是,一個人的異象,能激發起眾多教會及信徒一起同心合意地去參予一個前所未有、橫跨四個省份、針對國內留守兒童的大型夏令會。不但國內兒童體會到天父的愛,信徒從服事中靈命得到長進,農村教會更可藉此撒種的良機,帶領更多兒童在教會裡成長,有望為農村教會帶來大復興,正如蔣麗萍在異象中分享的。信徒群策群力,把基督的愛散發出去,體現出羅8:28『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的道理。」

這幅美麗的圖畫讓我看到,一個信徒的復興,不但帶動自己教會弟兄姊妹的復興,也帶動了其他香港以及國內教會信徒的復興。更甚者,農村教會成為「愛基金」攜手合作的屬靈伙伴,可望將農村的孩子們栽培成新一代愛主愛人的教會信徒及接班人。

如今事隔四年多,近日從「創視」節目中喜見「愛基金」這個關愛留守兒童大行動發展速度實在驚人:「直到今年在全國已有十八個省、四千多個農村單位參加,有萬多名愛心爸爸、愛心媽媽被裝備,服侍四十多萬個留守家庭,讓他們的生命重燃希望。」「創視」近期播放了三個與「愛基金」有關的節目─《以愛同行,在遍地結果》、《以愛同行,為果子歡呼》、《燃亮生命,復興全城》,分享了這福音機構近幾年的成果和蔣麗萍本人的心路歷程:

「愛基金創辦人蔣麗萍多年來努力不懈,為上帝拼出美麗的圖畫,也祝福過無數生命。她不但身體力行,付出時間、金錢和實地關懷去踐行愛心的功課,同時更希望將這異象傳遞給更多基督徒。

『當我信耶穌後,很多時候有機會去教會分享福音,然後上帝很強烈地呼召我,要我走進社區裡去傳福音。』蔣麗萍分享道。『一生最美的祝福』佈道會由2013年開始,在美孚社區會堂揭開序幕,至今已經舉辦超過五十場,走遍香港不同地區。

『在祈禱之中,上帝讓我看到祂不只是要我做佈道會,還要舉辦奮興會,把信徒奮興起來。可是我當時真的懷疑:主啊,我不是牧者,也不是老師,我憑甚麼可以奮興信徒呢?』就在她猶豫之際,上帝的呼召再一次臨到蔣麗萍,叫她去到中國內地農村,關愛當地的留守兒童。懷著百般的不解,她選擇順服下來,親身走到中國農村,才開始醒覺到自己正身處在一個更大的復興計劃當中。

愛基金與國內農村單位攜手合作,連續四年為留守兒童舉辦快樂成長營。山區兒童一般要到初中才有機會接觸英文,愛基金為他們專門編寫教材,讓兒童透過簡單的生字、兒歌和教學影片學習新知識,又為農村單位免費提供所需的影視器材,如投影機。蔣麗萍除了負責幕後策動及推動,亦會親身接觸兒童,並身體力行地擔任老師,體會兒童的學習程度。她率領愛基金團隊遠赴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等不同省份,探訪當地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在骨肉分離下被迫長大,共同承受著現實的無奈。

『我看到原來自己有一份使命,可以藉著愛基金這個平台作服侍,存著一顆謙卑的服侍心,能夠為主盡上一分力已經是我最大的福氣。透過服侍以生命影響生命,讓人們看到上帝的工程,從而帶來復興。』

上帝呼召蔣麗萍走進社區,逐步帶領她走進中國關注留守兒童。祂的拼圖一塊接一塊的出現,讓蔣麗萍看到祂的計劃是要興起中國信徒,並讓她在這大使命當中有份,幫助身處水深火熱的同胞。人種下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今日我們亦負起向下一代播種的責任。

『我何德何能去奮興別人呢?上帝卻讓我藉著愛基金中國留守兒童關愛工程,看到神蹟奇事。我想這令很多中國人都感到震撼,上帝要成就的事沒有一件不可能。』蔣麗萍決心擁抱這個異象,除了在香港十八區推行福音佈道運動、於內地舉辦生命見證分享會及關愛留守兒童,她更決心要興起更多信徒,為主作鹽作光。2013年9月,上帝呼召她去北美佈道,直到如今,北美已經有七個城市的信徒領袖成立了佈道團隊,擴展福音禾場。

『原來祂的真正心意是要推行一個復興運動,居然藉著一個小小的愛基金平台,使我們可以祝福這幾個地方。今天無論香港抑或北美信徒,也舉辦很多佈道會與奮興會,每到暑假探訪中國農村。』當大家彼此激勵,真的可以激發愛心勉勵行善,讓所有愛主的人也得益處。

或許你會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小人物,能夠為上帝所做的事情不多。但蔣麗萍『一生最美的祝福』佈道運動正清楚告訴我們,只要你願意順服,願意回應上帝的呼召,願意為主發夢,上帝都可以一一轉化,成就超出我們所想所求的大事。」

【摘自:「創世電視」2018年4月刊14-16頁「以愛同行 成就一生最美的祝福」】

蔣麗萍的見證確實可以成為信徒復興的激勵。當她說「我何德何能去奮興別人呢?」,神卻今日讓她看到神如何一步一步帶領她看見神大能的作為去透過人信心的順服創造傳奇,正如林後4:7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

蔣麗萍帶領一班愛基金的婦女大軍,蒙神的揀選和呼召,本着基督的愛獻上所有,服侍一眾內地農村留守兒童,帶給他們愛與關懷。她藉著各地的奮興事工,帶領香港十八區及北美等地的弟兄姊妹,一同為天國事工獻上《使徒行傳》式的生命。她說:「我很清楚神要發動祂的子民在愛基金服侍。當中很重用的一群是即將退休、五十多歲、身體健壯、且屬靈生命成熟的同工們,她們很多都是婦女,看到留守兒童事工的需要和迫切。」她也希望藉着留守兒童關愛事工培訓數以萬計的農村婦女,成為義工或愛心媽媽,全民皆兵為孩子服務。

無論神給我們多少銀子,五千也好,二千也好,甚至一千、五百也好,只要我們按著神給我們恩賜的多寡,盡一切努力去播下福音的種子,我們已得到祂稱讚我們是「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不但如此,神說:「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神會給我們更多的資源在天國投資、更多的種子去福音禾場撒種,「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不要像那又懶又惡的僕人,將一千銀子埋在地裡,甚麼都不做,否則可能要承擔主向老底嘉信徒所警告的後果:「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3:16) 來吧,讓我們一同學效謙卑地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的主,克服萬難,追求過一個從復活到復興的得勝生活!主說:「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