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回家

愛回家

信徒有三個家,一個是我們自幼成長的家,一個是教會屬靈的家,一個是天上永恆的家。信徒有否想過,我們如何看待地上的家,會影響我們他日返天家的心情?我們是帶著興奮的心情返回天家,還是抱著遺憾返天家,就得視乎我們有否好好愛護地上的家。 

(溫韾的家)

「家的感覺是最好!」這是我在Whatsapp上給一位姊妹的回應。這位姊妹患病,上星期初往深圳醫院接受診治,要住上五天,終在星期六出院回港。過去我也曾多次進出醫院,多因肺炎入院,一住便住上五、六天,常擔心受同房病人感染,在醫院又擔心睡得不好,自然歸家心切,因此我非常體會姊妹的心情。況且她住的醫院不在港,親朋也不太方便探訪,夜闌人靜,會特別感覺孤寂,肯定歸家比我更心切。 

上個月大兒子從澳洲回來,他在澳洲入讀大學整整一個年頭,十分惦念香港的生活模式,一年內已兩度回港渡假。最近一次短暫停留,原因是有本地大學安排他面試,然後回澳等待消息。結果兩星期前從遠方傳來喜訊,他如願以償,可回港就讀,又可讀他心儀的學科,我們都替他高興。他更是喜出望外,可以回到熟識的環境生活,不用再寄人籬下,真正體會到「家的感覺永遠是最好!」 

並非每個家庭都如此幸福,有些孩子自幼家境清貧,生活拮据,家庭背景又複雜,這些孩童對「家」的感覺可能是負面多於正面,這反使他們渴望得到家庭溫暖之心。「角聲」在內地開設了「兒童之家」,專門收容一些家庭背景淒苦的孩子,為他們提供一個另類的溫馨的家。 

內地陝西省一位女孩子因家境貧困,家人無能力供她讀大學,猶幸她得到「愛心匯點」(「角聲」的扶貧事工)四年的學費資助,去年終於大學畢業,她懷著感恩的心說:「『愛心匯點』資助了我整整四年,每次接到助學金時,內心深處都流下感激的熱淚。四年的資助,讓我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善言、善舉。我感謝每位集資捐助的華僑叔叔、阿姨,是您們的愛心,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在學習的路上不再孤單,倍感溫暖!您們的善良、善心,給我上了一堂感恩課,讓我終生難忘。」 

難得的是,這位畢業生在大四的上學期,願意為「角聲」在陝西剛開設的兒童之家出一分力,決定成為兒童之家的愛心姐姐,幫助貧困兒童。「他們的身世很可憐,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都十分淒苦。一方面,我盡力讓他們從悲傷中走出來;另一方面,給予他們學習的幫助。在兒童之家的一個月,讓我感到奉獻愛心是如此的快樂,即使流淚也是感動的熱淚。『角聲』的精神真偉大,偉大到將我們這些貧窮的孩子,當成自己的親人,噓寒問暖、呵護關切。『角聲』的聲音,震撼了我的心靈,為我的靈魂洗禮。我感謝上帝,讓我認識了『角聲』,我加入兒童之家,是要與『角聲』的叔叔、阿姨們,共同鑄造愛心的潮流!」 

【資料來源:《號角月報》2016年1月版30頁】 

另一位更為不幸的少女,十二歲已經進入「角聲」在福建省的「兒童村」,對「家」的感覺可以用「刻骨銘心」來形容,她回憶說:

「在我未入兒童村之前,對家的概念就是我和爸爸,有爸爸的地方就是家。但這種認知,在我十二歲進入兒童村後,有了巨大的改變。原來還有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歡迎我加入! 

小時候,我因生長在單親家庭而自卑。走進兒童村的這些日子,有許多愛心姐姐,以及與我家境相同的小伙伴,他們關心愛護我,在這種愛的氛圍下,我慢慢變得開朗、活潑、自信。 

可是我也叛逆過,我做錯了事卻不承認,一度氣得胡姐暗自流淚。不過胡姐沒有責罰我,而是用愛心與耐心感動我、教育我,她的愛使我想到了媽媽。其實媽媽這個名詞,很少在我生活中出現,也沒有切身感受過媽媽的愛,但在胡姐身上我感受到了。 

在她的用心教導下,我漸漸地長大、懂事,現在已有了自己的工作。我很感恩,遇到了愛我、疼我的大家庭─兒童村;我會繼續把這份感恩帶到生活中。」【資料來源:同上】 

以上兩則故事提醒我們,要與家人維持美好和諧的家庭關係,我們要付出相當的愛心與耐心,提供一個溫馨的家,讓家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我們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實責無旁貨。 

(教會一家)

約一個月前,我和太太加入了教會一個關懷小組,組員包括一些大病痊癒、病患康復中或正在患病的肢體,上述提到往深圳就醫的姊妹,就是組員之一。每次小組聚會都有組員分享他或她過去或現在患病的經歷,過來人分享病患的心得,讓大家可以防患於未然;而對於正在接受治療的肢體,大家會給予適切的關懷和意見。傳道人也會分享聖經中一些安慰、禱告、祈求的信息,散會前有時間也會彼此分組互禱。散會後亦會透過Whatsapp小組互通消息,舉凡有組員或其家人身體不適,大家都會即時發出安慰、鼓勵、禱告的信息,讓肢體立時感受到自己不是孤軍作戰,教會有很多弟兄姊妹關心自己,即時感受到從主而來的安慰與鼓勵。組員在Whatsapp上也會分享一些醫療信息,讓各人受惠。 

有姊妹在Whatsapp小組中分享一些鼓勵的信息,例如:

「人生再多的幸運、再多的不幸,都是曾經,都是過去,一如窗外的雨,淋過,濕過,走了,遠了...。曾經的美好,留於心底,曾經的悲傷,置於腦後,不戀,不恨。學會忘記,懂得放棄,入生總是從告別中走向明天。悄悄告訴自己說,沒事的,一切皆如此,漫漫人生,淡然對待,一切也都會過去,而陽光總在風雨後...放下自在」 

也有姊妹分享笑料,然後說:日日都笑吓,心情靚D,身體就好D! 

最近我在這Whatsapp群組中就分享了司徒永富一篇題為《兩根稻草》的文章中一段激勵人心的說話: 

「愛的威力究竟有多大?若將它量化,可把自己置身於願意支持自己的群體;又同時無私地去愛親人和近鄰,這樣,便會築起『既深且闊』的『愛網』,它重重包圍著我們,足以讓我們有能力駕馭人生一切的挫敗和無常。當人與人開始建立真摯的情誼時,就像建造一個避風港,『真情』愈多,我們的避風港也就愈多。當我們面對逆境時,最需要的是要走進這些避風港,讓我們經歷被愛。中國人說:『當局者迷』,是指我們面對困難時,很可能會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所影響,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舉動。報章上經常看到某成功商人、名校學生、富家子弟自殺輕生的消息。我們或許不解,這些前途光明的人士,因何會踏上一條不歸路?箇中原因是,他們走進了思想的死胡同,被負面情緒控制,又沒有適當的渠道發洩,儼如置身孤島中。 

有時,不愉快的事情,就像生長在內心的一棵小樹苗,開始時不易被人發覺,往往被忽略了。但隨著時間過去,情緒變得惡劣,就像小樹苗長成大樹,把我們的心壓得透不過氣來。所以,我們要多開放自己,向關心自己的人敞開心扉,勇敢地尋找屬於自己的『支點』,然後再上路。」【資料來源:同上,08頁】 

教會是我們屬靈的大家庭,信徒若只是停留在星期天回教會參加崇拜,缺乏小組生活,自然不會感受到這個屬靈大家庭有多溫馨。主在臨終前教導門徒要彼此相愛,像他一樣去彼此謙卑服事,主說:「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13:13-17) 身為這屬靈大家庭的一份子,信徒不單只是來「享受」崇拜,而是要找機會去為這大家庭出一分力,用愛心去關懷和服事弟兄姊妹,這才算得上是主的門徒,得著更多屬天的福氣。 

(愛回天家)

有關懷小組成員在Whatsapp上分享了吳主光牧師一段肺腑之言:

「照pet scan之前,以為問題只是『口水腺癌』有沒有擴散的問題,今天去見醫生才知道,pet scan發現我的肝另外有一個更大的腫瘤,我第一個感受是,神決意要召我回家。 

其實這十多年來,不知怎的,我常常想到離世的問題,尤其是親眼見到穆斯林割下基督徒的頭來,使我想到為主殉道原來不是很痛苦的事,因為不到一分鐘,頭就被割下來了。所以我早就準備好心理,他日有機會為主殉道,必不懼怕。加上最近寫成《聖經中的屬靈路線》一書,寫到最後一章:『效法保羅達標的人生』,研究保羅怎樣面對死亡的問題,更加羨慕早日見主面。所以今次聽到pet scan報告,只有一點緊張,沒有震撼。因為這是人人必走的路,與主同在是好得無比的。 

我與許多人不同,因為我知道往那裡去,他們不知道。當我想到見主面的日子更近之時,心裡有一種難以形容的興奮。我可能很快與恩主會面了,雖然自問仍有點軟弱,但我裡頭愛主的心非常熱,我巴不得早一點見主面。世上的一切都見過了,不外如是,怎麼也不能與天家相比。天上的榮耀漸漸充滿我心。 

也許我必須經歷死亡一點肉身的煎熬,但那只不過是至暫至輕的苦楚而已。我相信主有恩典,只要忍耐一點點,就進入榮耀裡,以後再沒有死亡、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當然,如果神要我多做一點工才可以返天家,我也願意。但是我確實感受到,一與永恆比較,遲一點走,與早一點走,沒有甚麼分別。但我感謝神,我已經作完工,《聖經中的屬靈路線》這本書也寫好了,校對過多次了,所以我一無掛慮。回想我的一生,神對我很好,用許多恩典托住我,差許多天使環繞我、照顧我,超過我所想所求的,使我一無所缺。」 

吳主光牧師的大名,我在中學階段接觸基督信仰時便知曉,那時我閱讀過多本他所寫的福音小冊子,為我奠下信仰的基礎。吳牧師不但熱心傳福音,又建立了平安福音堂,牧養教會信徒不遺餘力。他特別提到「效法保羅達標的人生」,當然,能夠達到像使徒保羅般「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謂死而無憾!保羅說:「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1:21) 其時他在羅馬監獄坐牢,分享自己矛盾的內心世界:「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But if I live in the flesh, this is the fruit of my labour'),我就不知道該挑選甚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腓1:22-24) 他的心情正反映吳牧師的心聲,不過吳牧師已接近八十高齡,自知返天家的日子不遠,剛剛執筆完成另一本著作,一無掛慮,希望早點息勞歸主,正如保羅在提後4:7-8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吳牧師人如其名,用上畢生的時間去為主發光,他誠然是愛慕主顯現的人,準備隨時返天家。我們又是否準備好息勞歸主、隨時返天家呢?還是仍然在遺憾光陰太短暫,這個花花世界還未享受夠,又或自己為主作的實在太少,希望多些時間可以為主所用?那就要好好珍惜主留給我們的歲月,不要隨便蹉跎浪費,白白糟蹋,因活著就是恩典! 

耶穌在太25章以「十個童女的比喻」來形容天國:「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愚拙的拿著燈,卻不預備油;聰明的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裡。新郎遲延的時候,她們都打盹,睡著了。」無人預計得到新郎何時會出現,也無人料到幾時會打盹,正如無人預計得到何時會離開這個花花世界(除非你自行了斷),縱使信徒也未知何時會被召回天家。新郎的出現本是一件歡天喜地的事,但對於那些毫無準備的童女而言,卻是一件悲哀的事,因為她們沒有油,手上的燈發不了光,得物無所用,無法在半夜中迎接新郎,被拒諸門外。聰明的童女把油盛在器皿內,隨時可以點著燈,為新郎引路,有幸陪新郎入屋,享受豐盛的婚宴。這比喻意味照明的燈已交到我們的手,預備油與否是我們自己的事,耶穌已事先提醒我們:「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太25:1-13) 

這個花花世界確實可以令我們神魂顛倒,隨時「打盹,睡著了」。能夠時刻警醒像吳牧師的,便知道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回天家也回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