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可以做橋樑

愛心可以做橋 

早前(2016.10.17)報章刊登一名聖三一堂中學前校長因急性肝衰竭,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急需在兩周內接受肝臟移植手術,陸續有人表示願意捐肝,正逐一輪候評估。翌日(18/10)深夜接近凌晨十二時,我收到一位弟兄Whatsapp短訊,正是關於這次捐肝之事,內容如下:「請為我教會茵怡堂的女詩班長葉小姐祈禱,因她今天開刀,切出部份肝臟去救幾日前生命有危險的胡校長,今日下午兩人同時開刀,現還在手術室中,請大家代為禱告,謝謝大家!」 

翌晨(19/10)弟兄再傳來網上新聞關於上述的報導,我便轉發給我教會的關懷小組,請求他們為兩人切切代禱,並求主保守兩人的性命,讓他們的見證成為榮耀主大愛的生命故事,信息轉發後陸續收到不少代禱的回應。約中午時份,弟兄說葉姊妹在ICU還未甦醒,我再轉告小組弟兄姊妹,請求他們切切代禱,繼續有代禱的回應。直到下午1時半左右,弟兄感恩說姊妹已甦醒了!我再將這喜訊轉發給小組,大家都為她感恩。 

而從19/10的報章得知,這位葉小姐原來是胡校長所屬學校的副校長之妻,她成功通過檢測,可捐出部份活肝,「盡顯大愛精神!」報章續說:「兩人昨日(18/10)下午三時進入手術室,準備同步進行肝臟移植手術。」雷副校長在社交網站的校友會專頁透露,「愛妻將捐出其右肝葉,佔肝臟約六七成,料手術時間約六至八小時;胡校長需進行十至二十小時不等的換肝手術。」「希望他以及太太手術成功,術後不會出現排斥、感染及併發症,能盡快康復起來。當中尤其希望太太術後,在家休養期間可以一圓所願,自修希臘文。」 

到了晚上,弟兄又傳來下列信息:「捐肝臟的葉潔霞姊妹,她為人很勤奮事奉主,她很努力為主作多個崗位的事奉。我與她同在一間茵怡堂教會,共認識了18年了,而與她一同在詩班裡事奉都超過三年半了,她給我的印象就是忙碌地在各個事奉的崗位上!她都是神所喜愛的兒女,亦是我們的好榜樣,請繼續為她的康復祈禱,謝謝大家的關心!」我又將此信息轉發給小組,順道感謝他們的祈禱。 

20/10的報章繼續報道事態發展:醫生指出手術過程順利,新植入肝臟沒有出現排斥,但胡校長尚未甦醒,仍屬危殆,未來兩三天將是關鍵,需密切監察情況。至於捐肝者潔霞的情況,復原進度理想,甦醒後已轉回普通病房,現在更可進食固體食物,相信一星期後可出院。 

當我在深夜時份收到弟兄給我的短訊,請求我和其他幾位肢體為葉姊妹祈禱時,我被這位姊妹所付出的無私愛心所感動,她所付出的,豈只是一杯涼水那麼簡單!手術過程或多或少也會有生命危險,而失去肝臟六七成後生活會如何受影響也是未知之數,雖然我當時不知道她與校長的關係,但終究是非常難得,為了挽救校長的性命,她甘願冒這個重大的風險。因此翌日我收到弟兄傳來的網上資訊,便毫不猶疑地傳給我教會的群組,請求他們一起同心合意向主祈求,結果陸續收到很多關心姊妹的代禱回應。 

除了葉姊妹無私地奉獻自己身體的器官外,弟兄將她的愛心見證轉發給我們認識他的群組,期望更多人為她緊急的狀況禱告,也少不了愛心關懷的付出和主動聯絡肢體的勇氣。他轉發給我們這兩個家庭的群組,我又轉發給我教會的關懷小組,短時間內便可將消息傳開,令事件得到更多信徒的關注,同時擴大代禱的肢體人數,加大禱告的力量。相信弟兄姊妹也曾遇上類似祈求代禱的情況,甚至像弟兄和我一樣,在事件中的角色。這角色令我想起十二門徒中的安得烈,《約翰福音》裡所描述的安得烈,正是作者約翰傳達了他所擔任的橋樑角色。 

約1章記載,當施洗約翰將耶穌介紹給他的門徒安得烈和另一個門徒之後,安得烈便轉告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約1:41) 並領他去見耶穌,從此兩兄弟便成為耶穌的門徒,而西門彼得更成為十二門徒之首。 

約6章又記載,在五餅二魚的神蹟裡,安得烈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約6:5-10) 太14章告訴我們,「天將晚的時候,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時候已經過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村子裡去,自己買喫的。』耶穌說:『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們喫吧!』門徒說:『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兩條魚。』」耶穌拿過來,祝謝完後,「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太14:15-19) 

從整幅圖畫來看,先是門徒提議夫子打發百姓入村為自己解決膳食的問題,耶穌反過來囑咐門徒預備食物給他們吃,隨即問腓力在哪裡可以買到餅。他要試驗腓力的智慧,看看他如何回應。大概腓力比較精打細算,知道要花多少錢去買食物才能餵飽五千人,但心想:錢從何來?耶穌一句「你們給他們吃吧」,可能迫使門徒一起走入人群當中,看看有多少食物可分享。最後安得烈發現一個孩童有少量食物,份量才夠自己及家人吃吧!即便如此,他仍主動向耶穌匯報,才有五餅二魚的神蹟出現。他萬料不到,原來小小的東西在主的手中可以化為大用,實在給十二門徒上了寶貴的一課! 

從安得烈的語氣中,可聽出他自己提出來也感到有點尷尬。耶穌接著祝謝後將餅和魚「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正兌現了耶穌所說:「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們喫吧!」這事件正好反映了安得烈和十一個門徒扮演了愛心橋樑的角色,他們不停地從主的手上接過餅和魚,遞給眾人,讓他們全都吃飽。尤其安得烈採取主動、認真的態度去尋找食物,發現後騰出勇氣去傳達給主聽,不怕其他門徒嘲笑,值得我們反思。其他門徒有沒有發現食物,又或者發現後有沒有說出來,就不得而知。試想想,倘若安得烈不敢提出來,就沒有機會看見這個偉大的神蹟;若你是安得烈,你會有勇氣向主提出來嗎? 

最後,約12章記載,在被釘十架前的一周,耶穌在眾百姓浩浩蕩蕩的擁護下,進入了耶路撒冷過逾越節。「那時,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有幾個希臘人。」(約12:20) 他們想拜會耶穌,先向腓力表達來意,「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耶穌這話原是指著自己將要怎樣死說的。」(約12:22-23, 32-33) 有解經家說,這幾個希臘人很有可能已經接受猶太信仰和聖經中的上帝,並且也意識到耶穌及其教訓的巨大影響,因此特來拜會,想透過與耶穌的對話,認識更多真理。而當時耶穌不是私下回應他們,而是以公開的形式回應他們,因此他的回應是針對所有認真地尋求認識上帝及其救恩的人,不分國籍背景。要明白當時猶太人與外邦人鮮有來往,而腓力和安得烈願意充當橋樑的角色,像一個傳聲筒,將這幾名外邦慕道朋友的來意轉達給主。 

猶記得影音使團在今年初曾經嘗試推行「幸福傳聲筒」(blessphone) 的計劃,將新城電台《一個人好生活》的十四集勵志故事,連同詩歌及經文朗讀,一同收錄在一個十字型的「幸福傳聲筒」MP3播放機內,免費派發給醫院內外有需要的病人,讓病榻上的朋友透過簡單的操作,便可得到從神而來的安慰和救恩。我覺得這項目饒有意義,也願意透過一點贊助支持這個轉贈計劃,甚至打算待產品製作好後,拿幾個傳聲筒給幾位正在病患中的親友,向他們傳福音。只可惜不知什麼原因(據聞是製作過程中出了問題),這計劃無疾而終,令人惋惜。然而計劃背後的理念和愛心關懷,實在值得嘉許。 

方才提到我教會的關懷小組,組長是一位很有愛心的姊妹,她特別關懷教會中一些患病的肢體,除了定期出席小組的分享交流聚會外,她經常主動在Whatsapp群組上為個別肢體的需要代禱,也會主動了解病患的肢體、探訪和慰問在醫院的肢體,將他們的病情在群組中匯報,觸發大家關注肢體的需要及為其代禱。可見主動關心是作為橋樑角色不可或缺的元素,但願我們都能夠擁有這個元素,有安得烈的影子。 

《愛心可以做橋樑》是八、九十年代一首經典流行詩歌,歌詞中也提到,「愛能犧牲不畏縮,愛能真心分享」、「盼望能將愛心分給你,盼望能給你,知否愛心可以做橋樑,未怕厚圍牆!」我們未必能做到像葉姊妹那般偉大的犠牲,但我們仍可扮演愛心橋樑的角色,為主擺上一點點無私的奉獻,作為愛心的策動者、祝福的渠道,做一個不折不扣的「幸福傳聲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