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天使心」?

何謂「天使心」? 

看過這網站一些文章的讀者大概都知道,我是《天使心》的忠實讀者,因此很多我筆下的靈感都是從這雜誌中得來的,而我從來不知、也沒有推敲究竟這雜誌為何叫做《天使心》。作為影音使團其中一個傳福音的媒介,創辦人也許透過這名稱,希望給大眾一種即時聯想到的印象─這是一本傳福音的雜誌。然而今期的內容卻令我茅塞頓開,答案原來是如此簡單! 

當我翻閱今期的雜誌時,看到一篇題為《讓我們做不一樣的天使》的文章,劈頭一句便說:「為何在這世界上,會有這位小天使的出現?當中最奇妙的是,這小天使為何會降臨在我們身上?...」圖中所見父母和兩幼小女兒一家四口的合照,兩個小天使精靈可愛,圖中每個人都帶著溫馨的笑容,只有羨煞旁人的份兒。那末,上述一句的「小天使」是指哪一個女兒呢?她又有何奇妙之處,倒令我有些天使般的遐想... 

再細味文章的內容,才恍然大悟,原來所謂的小天使,是指患有「天使綜合症」的大女兒!何謂「天使綜合症」,我一竅不通,原來是「一種因第十五條染色體出現基因突變而造成的罕有遺傳病,全球出現率約1:15,000」。這些「小天使」大都被評定為重度發展遲緩、嚴重至中度智障級別,他們的語言能力相當低,只能用眼神、點頭微笑或僅有的肢體動作表達自己。 

任何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生下來的會是一個智障的孩子,要照顧他們一生一世,需要付出的辛勞簡直令人不敢再想像下去。這「小天使」名字叫詠寧,於2010年降臨世界,出世九個月時,父母才發現她比同齡小朋友生長遲緩,看了不同醫科的醫生,終於「直至到要檢查基因,我們意識到這是一個無藥可醫的病。」作為詠寧的父母,這消息對Joson和Joe來說有如晴天霹靂! 

然而,據父親Joson了解,天使綜合症當時是沒有能夠互相分享的家庭,父母「因無可借鑑,對她(詠寧)的將來感到徬徨」。後來Joson專程到加拿大一個相關的組織取經,為要更清楚了解將來女兒的狀況和將會出現的病症。詠寧起初平衡力較弱、情緒起伏大、有睡眠障礙,甚至會有癲癇症狀。母親Joe說:「我每日都好傷心,會在公司喊,也會胡思亂想,特別是當初不知所措的時候,會不停想可以有什麼方法幫助她。當知道這病是無藥能醫時,更是一度迷失。」Joson也有同感:「除了因為她有各種的病徵外,在照顧她當中也面對種種的困難。當中的心理和生理的負荷,其實是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範圍。當時,無論是心理質素、知識上,我們都沒能力駕馭這個女兒。」 

後來Joson的妹妹邀請Joe返教會,Joe在學生時期在學校有很多機會接觸信仰,但沒有扎根。「我重回教會後,經常哭,也常被感動,因為我知道自己真是迷失了。」「慢慢透過這兩年,經歷了很多的恩典。當回頭望,會想到原來一路都有祂。」至於Joson方面,女兒的出現,在他眼中卻是一份特別的「禮物」─神透過詠寧,慢慢讓他認識及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讓他心中存有一份信念,慢慢帶領他走過每一關。「我以前經常令人失望,常常會做出或說出傷害家人、朋友的事和說話,但在這些經歷中,我開始放下自己,不再堅持自我,也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他續道:「照顧詠寧需要另類的方法、思想和做法,一個正常的人是不懂得怎樣照顧她。當大家都痛苦、迷茫、不知如何照顧她時,我覺得神給予我信心,因為女兒的特別,令我也可以透過我獨有的方法去照顧她,我的自大、自卑透過女兒慢慢被改變。」 

Joson分享當他盡心盡力、用愛去照顧她的時候,「你不會有怨言,也不會後悔。無論出來的效果,反應是好或壞,我都甘願接受,正正是因為愛她,那些經歷和學習,讓我發現要感恩、珍惜。我感恩能有這一個機會去照顧她。」Joe也感恩道:「神將詠寧這位小天使放在我們當中,我相信背後有祂的旨意,因她是神的產業,而我們只是幫神去托管她。」 

回想當初不認識這病之時,Joson表示所找到的資料都是從英文網站或社交平台上搜尋,資料內容也未必所有人能理解。所以,當他們開始顧及到其他天使病家庭的需要時,Joson把一個大膽的想法告訴教會的牧師,最後促成「香港天使綜合症基金會」的出現,而這位牧師也成為當中的顧問牧師。透過牧師,令Joson更有信心做更多幫助其他小天使的事。 

由最初沒有找到其他的小天使家庭,到現在,這些家庭透過基金會可以一起聚會,互相幫助和協調。Joson表示,「我們對未來是有信心的,在現在或將來的日子中,可以找到更多有關天使綜合症的中文資訊,讓大眾去了解這病症,而我們所做的只是想幫助一班小天使,並不想放棄他們。這些小天使的病並不代表了他們,也不是一個衡量他們的標準,他們也可以與社會共融、接觸和參與社群。」 

【資料來源:《天使心》119期2016年4月刊30-36頁「讓我們做不一樣的天使」】 

現在讀者有否猜想得到「天使心」是什麼意思呢?期刊臨近最後一頁,有一篇是其中一個編輯的分享,而今次分享的編輯正是訪問這個小天使家庭的記者,她跟讀者分享何謂「天使心」─「怎樣的心腸才能稱得上為天使般的心?」她分享在訪問期間,這位小妹妹「天使般的笑容融化了我們」。她說:「縱然她的父母為她的症狀曾經吃盡苦頭,但眼前這對年輕父母卻面帶笑容,娓娓道來辛酸經歷中嚐到的恩典甘甜,還坦言女兒是他的一家的小天使,是上帝送給他們寶貴的禮物!」 

她終於明白了一點:「原來一顆衷心想要祝福別人、為別人的生命傳喜訊的心,就是天使的心。這對年輕父母想用自己的經歷去祝福其他正面對類似難關的家庭,帶著這顆天使的心前來接受訪問。」作為聆聽者的她,「不但為工作而來,也帶著一顆天使的心,想要祝福眼前這個家庭,以禱告守護他們前面的路。」訪問結束後,她便握著年輕母親的手祈禱,而父親默默地把這動人的畫面捕捉下來。 

她發覺「原來一個訪問不只是一個訪問,也可以是一次彼此互相祝福的甜蜜約會。」她在文章最末一段留言道:「作為立志用文字去佈道的事奉者,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初心,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記時刻帶著一顆天使般的心,把祝福帶給每一個我們所接觸到的人。」作為文字事奉者的我,不期然對她的話產生了共鳴。 

我曾經撮錄了某一期《天使心》關於一名處身赤柱監獄的信徒阿信的文章,當中他分享了一個平安夜的難忘經歷。【請參閱《打開心靈的窗口》一文】今期他又分享到被一對夫婦的行動所感動: 

「在佈道會認識的一對夫婦,在佈道會之後,真的寄信給我。我們就開始了一段書信Q&A了。他們一直都寫信給我,甚至來探我,我當然很開心,但最令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們在大年初一來探我。很多人都不會在這個日子、這個時間,到這個地方,見這樣的一個人;而他們卻選擇了在一年最喜慶的一日、最忙碌的時間,來到這個被遺棄的地方,看我這個被遺棄的人! 

當時我覺得很奇怪。除了那對夫婦,還有很多義工,他們都風雨不改、定時定候、山長水遠的來到獄中,與我們聚會。令我感到奇怪的是,為什麼他們要來這個地方呢?在一般人眼中,監獄就如一個垃圾崗,專收垃圾;監獄就是一個被遺棄的地方,專收容社會不容的人;監獄是一個禁忌的地方,沒有人理會,但這些人卻願意不辭勞苦來到這裡,就是要關心我們這些被遺棄、受咒詛、一如廢物的人。 

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一本小冊子,是一本解釋《約翰福音》的刊物。其中一個章節講到主耶穌去到撒馬利亞,與一位撒馬利亞婦人的一番對話,我的心,深受感動......主耶穌就是專程在趕節日的時候,在烈日當空的中午時候,到這個被一般人拋棄的地方,與一個被世人所唾棄的人交通。為的就是告訴這位婦人,縱使全世界都拋棄她,仍然有人願意接受她。 

這個畫面何其相似?大年初一,趕著四處拜年的時間,來到這監獄,探我這個『監躉』,就是為了想告訴我,就算全世界都不要我了,他們,和他們的神,仍然願意接受我、愛我。我的心,被深深感動了。這是我第一次在閱讀《聖經》之時,止不住的流淚。」 

【資料來源:《天使心》119期2016年4月刊60-61頁「感動」】 

阿信提到的那對夫婦和探訪囚友的義工們,他們擁有的就是一顆天使般的心,用愛心的行動去祝福囚友,期望他們在黑暗的監獄中得見一絲曙光。 

最後,想分享一下今期雜誌一篇分析《路加福音》10章25-37節的文章,湊巧地經文也提到撒馬利亞人。該段經文記述一個律法師來試探耶穌,問他做什麼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反問他:「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耶穌便開始講述「誰是我的鄰舍」的比喻。 

比喻中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一個祭司和一個利未人先後在路上遇見他,卻視若無睹,逕自繼續上路。「惟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耶穌又反問律法師:「『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 

祭司和利未人都常在聖殿裡事奉,對神在聖經上的教訓有一定的認識,且嚴謹地遵守聖經上有關獻祭和各樣事奉的誡命。耶穌反以他們來作比喻,旨在諷刺當時代那些頭腦上擁有聖經知識、常在聖殿裡事奉「敬虔」的猶太人,反而不及他們所藐視、認為是被神所棄絕、沒有機會事奉神的撒馬利亞人!原因是比喻中的撒馬利亞人,盡上他一切憐憫人的行動,非但包紮那在路上被遺棄之人的傷口,還用自己所騎的牲口帶他到附近的客店,把他交託店主好好照顧他,所有費用由他支付。你我會有如此這般的愛心照顧一個陌路人嗎?當然耶穌是用了一個誇張的手法,來描述這撒馬利亞人擁有的是天父的「慈心」,呼籲我們信靠神、一心遵行神旨意的人,不要單單在頭腦上充塞聖經的知識,當以神的慈愛,配合實際的行動,去愛社會上有需要被憐憫的人,這就是「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精髓。 

(結語)

歷來《天使心》許多篇文章盛載著一個個感人見證、一篇篇講章,祝福了無數的讀者(包括我自己)。它的效用就是成為傳道人和見證人的媒介、成為祝福別人的管道,而我也是透過它的文章去寫下一篇篇文章去祝福別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就像這一篇文章,我分別採用了今期四篇文章的內容去剖析「天使心」的意義,期望讀者能擁有一顆天使般的心,去關心一下身邊所認識的人,甚至在街上所不認識的陌路人,透過我們真誠的關懷,把主的祝福帶給他們。一個服刑中的囚友都可以透過一篇篇發人深省的文章去祝福他不能接觸的人,更何況帶著自由身的你和我,豈不更可以透過神賦予我們的恩賜和愛心去祝福我們所接觸的人(特別是那些在社會上被遺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