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的體會

事奉的體會

當你願意踏出一步去為主在教會或其他地方事奉時,除了可以令自己覺得在主手中是有用的器皿之外,自己也不斷被陶造,事奉的信心隨經驗增強。開始事奉前知道自己的恩賜,便更有信心在哪方面事奉。但很多信徒在事奉之先,都不知自己的恩賜在哪裡,不知道在哪方面可以作出有效的事奉。其實這也不打緊,只要你有心,任何事奉都可以一試,當然是自己能力範圍以內。從自己日常生活中,起碼你知道自己善長哪一方面,就可以在相關的事奉崗位中試試。

在事奉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感受到服侍別人的喜樂,另一方面,可以令你瞭解所事奉崗位的弟兄姊妹,他們付出了多少血汗和辛勞,對他們自然會產生一種敬意。我曾在不同教會參與過不同的事奉角色,作為過來人,我會懂得欣賞現在參與那些事奉的肢體。

接送

在美國的教會事奉,接送慕道朋友和主內肢體是一件重要差事,可省下他們到教會不少的時間和精力,更可鼓勵他們定期來教會。他們看見你的愛心,特別對教會有親切感,又可以與他們容易建立關係。

駕車接送的弟兄姊妹,需要很早出發,而且許多時候不只去一個地點接送,而是去兩三個,那就要更早出發,在崇拜或團契聚會前便要抵達教會,不然令所有車上的人都會遲到。

由此可見,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便可以作出事奉,不過要願意花上時間和精神。

司事

做教會司事非常簡單,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做,只要你有心。當你到教會崇拜時,看見司事們呈上崇拜程序表,你會有何感受?可能你會司空見慣,覺得他們付出不多,其實他們付出了的,在其他事奉崗位反而看不見。例如他們會向你笑臉迎人,向你打招呼,令你覺得教會是一個溫馨的家。有的司事會留意崇拜開始時哪裡尚有空位,迅速為較遲來的人安排座位,省卻他們左顧右盼,可以儘快安靜下來敬拜。崇拜結束後,當你步出教會門口時,他們又會再一次笑臉迎人,呈上一些教會資料給你,讓你舒暢地離開。

做司事不但可以學習以笑臉迎人,從中可以認識更多弟兄姊妹的面孔,他們所認識的面孔比其他會友多得很。相反,我們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對在同一教會崇拜的許多肢體,不但不認識,連眼神都從沒接觸過,多年來也好像陌生人一樣。

我自問本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大學生時期在一間華人教會做了司事之後,我迫著自然地面對陌生人,並且主動點頭打招呼,有時主動作出問候,從中牽開話題,久而久之,漸漸脫離我內向的性格。甚至我會留意那些新來的來賓,我會主動接觸他們,與他們寒暄幾句,他們便對教會留下好印象,並積極邀請他們繼續返教會,有的慕道朋友會因著你的熱誠而再來。

當司事一段時間,慢慢培育起我傳福音的熱心,甚至後來大膽到在大學校園裡,携備一些福音單張,在cafeteria找一些獨坐的的陌生人同桌午膳,找機會主動開口與他們談信仰。

唱詩

在詩班唱詩的,每星期都要花時間練詩,練詩的時間少則一小時,有時更長達兩三小時,視乎詩歌的複雜程度,尤其唱一些四部的樂曲,每一部都要各自練習,然後整體練唱。因此,詩班員一同唱出一首和諧悅耳的詩歌時,會感到非常喜樂,因為都是大家一同付出努力的成果,尤其是一些又長又難唱的歌。能夠唱出箇中妙諳,會令你有莫大的滿足感。

自我在第一間教會參加崇拜聚會之後,我便參加詩班事奉,後來因搬遷緣故,陸續轉到其他教會,除非有特別原因,否則我都會主動參加詩班事奉,因我在當中得到很多很多。首先,當我辛苦地練完詩後,有時會對某些詩歌念念不忘,因為在練唱過程中,這些詩歌慢慢地感動我,再在崇拜中獻唱時,那種感情會在唱詩時自然地抒發出來。甚至完結後,這些詩歌仍徘徊在我的記憶裡,當我有感動時,便自然會哼出來,成為我生活的力量。

除了在個人方面得著造就外,詩班事奉最令我難忘和珍惜的,是與其他詩班員成為主內的好朋友。我們一起事奉,一起有戶外活動,關係與在小組或團契內的肢體不相伯仲。甚至離開教會多年,彼此的友誼依然存在。

身為詩班員,我一向對詩班指揮非常敬仰,他們對詩歌的深入了解,選擇哪一首詩,在哪個地方需要抑揚頓挫的高低音,不但給我們解讀,指揮時還要展示出來,並要帶領各分部進入歌曲節奏,甚至他們不用看樂譜也可以邊指揮邊唱出全首歌。單是他們在練詩前所付出的,比詩班員付出的已多出很多倍,少一點功力也不成。

領詩

領詩的也不容輕看,他要帶領會眾進入詩歌敬拜,又要懂得順暢地由一首歌轉到另一首歌,當中有時也需要領會眾作出簡短的祈禱。我也曾被詩班指揮邀請在崇拜領詩,在我的經驗中領悟到,要帶領會眾全心投入詩歌敬拜,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付出。當我知道自己要負責領詩時,我會及早準備,那時教會指定選用某幾首詩歌來崇拜,我沒有機會參與選擇,我認為比較可惜。我覺得自己能選擇適切的詩歌,配合講道的主題,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完善地由一首詩歌轉到另一首詩歌,將會發揮出更大的效果。

當初參與領詩的事奉時,我非常緊張,儘量希望做到最好,給了自己很大壓力,多領幾次後才不太緊張。我在準備過程中,會多番祈禱,求聖靈感動台下的會友投入唱詩的氣氛。領詩的人通常會在領唱一首詩歌前,說一兩句與詩歌內容有關的話,讓會眾容易領受詩歌的信息,我在這方面尤其注重。在我的經驗中,在整個領詩過程中,若能說出合宜的信息,對會眾的投入會有很大幫助。

我喜歡用稍為活潑的方式帶領會眾唱詩,也喜歡在適當時候領會眾默想或祈禱,這一點非常重要。從默想或祈禱中把詩歌重要的信息帶出來,再提一兩點生活上的反思,此時會眾的心很容易被聖靈觸摸和感動。講道前最後一首詩是帶領會眾進入氣氛的高潮,全場帶得好的話,會眾甚至未聽道也會受感動而落淚,這是我領詩時的體會。這也是我在領詩的事奉中希望達致的目的,令會眾在傳道人講道之先,已強烈感受到崇拜的氣氛,預備他們聆聽神話語的心。事實上,有很多慕道朋友,甚至信徒都曾在唱詩的過程中被聖靈光照,大受感動,相信你也曾親身經歷過。

團長/組長

作團契團長或小組組長,付出的實在不菲,他們主動與每一位團友接近,為了更深入去認識他們,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從中可知道他們有什麼靈性上的需要,適切地幫助他們靈命成長。又不時了解組員生活上的需要,把需要帶到祈禱當中,與其他肢體一同為他們的需要祈禱。

團長平時又要主動與成員聯絡,除了鼓勵他們返團契之外,又可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多一點表達關懷,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重視,對團契有歸屬感。組長是一位充滿愛心的肢體,對每一位組員付出的愛心和關心,遠比組員的多。

我在美國讀大學時在教會曾作過青少年(大部份是中學生)團契的團長,要負責每星期聚會的內容和安排,這對我日後在職時作夫婦小組的組長有更充分的心理準備和信心。當時有幾位中學生與我的關係特別密切,其中一位更在多年後受感動往大西北的青海作長宣,每次他回美探親或回港重辦簽證時,都會在我家暫住,我們成為主內親密戰友。

我對夫婦小組的事奉至為深刻,從開始各自不大稔熟的夫婦,不消一段時間,大家便成為好朋友,間中一起結伴同遊,大家都很開心。

夫婦小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不但認識到教會的弟兄或姊妹,甚至認識到他們的另一半,尤其那些在別的教會聚會的肢體。在聚會時,我們都有很多機會討論夫妻間的問題、教養孩子的問題等等,因此我們幾乎無所不談,互相交流心得,暢所欲言。

每次我們都在不同的家庭聚會,讓大家在溫馨的環境和氣氛下聚會分享。另外又由不同的夫婦去輪流帶領,讓大家都有參與事奉的機會。每次完結後,大家都會一同出外吃晚飯,分散時大家都很期待下一次的聚會。我們這些夫婦,雖然隨時間的過去,再沒有聚首一堂,但主內深厚的情誼卻沒有因此而減退。我相信每一對夫婦都十分緬懷當年那段開心的日子!

短宣

短宣更是一個極難得的體驗。對於參與短宣不多的我,過去的短宣為我留下難以忘懷的回憶,尤其是第一次在泰北的短宣。那時,我隨教會一群不大相識的年青弟兄姊妹往泰北的清萊,為數約十人,作了為期約七日的短宣。為這次泰北短宣,我們進行了一連串的會議,安排短宣的程序和事務,特別要商量做一個話劇。

其時在炎夏,在泰國平地的高溫會令你汗流浹背,可幸我們大部份旅程都在清萊的山上。饒是如此,第一個晚上仍熱到我睡不著覺。

在山上有部份懂得操普通話(帶有鄉音)的華僑居住,他們的小屋分佈在山上不同的角落。這次短宣由教會一位傳道人帶領,與山上一所教會的牧師會合,他是中信差派的一位操廣東話的華人宣教士,在那裡已事奉經年。

在山上我們有家庭探訪,有兩個兩個一組去傳福音。記得落山前一晚,我們在某地方舉行一個福音晚會,為這個緣故,我們提早到達,為晚會的各個程序作簡單演練,尤其是當中的戲玉─話劇,因我們要帶出基督受死復活的信息。

當我們看到山區許多家庭扶老携幼來參加晚會時,我們感到異常興奮,獻詩也特別起勁,整個過程也格外投入。聚會時氣氛相當好,大家很受感動,人人都不願散場。離開時我們一行人歡天喜地唱著所獻過的詩歌,在閃閃星光的夜空下步回住宿的地方。

那次短宣令我有嶄新的體驗,特別是看到思想簡單純真的鄉民,不太抗拒聽福音,很容易觸動人心去向他們傳福音。另一方面,在窮鄉僻壤的地方傳福音,必須要像村民一樣過簡樸的生活,儘量適應他們的生活文化。可想而知,那些選擇長期在一些落後的地方傳福音的宣教士,就如那位在清萊山上一直領導著我們的牧師,他們宣教的使命感何等強烈,才願意長期定居在那些地方,過著簡樸的生活,實在令人欽佩。

帶領查經

修讀了一些神學課程後,對聖經真理有深一層認識,曾在家中帶領幾位鄰居姊妹定期做小組查經(包括我太太)。過去也有兩年多時間,有緣在澳門一所教會每月一至兩次、帶領一班職青查經,他們都是從福建往澳門打工的弟兄姊妹。除了要為所查經文作出充分準備之外,我特別注重在查經時多發問,也鼓勵各組員發言表達和分享,這樣,他們便會更投入地去參與。查經過程會令自己和一眾組員建立友誼和互信,雙方都非常珍惜這樣難得的聚會。

家訪

在美國的教會,我曾隨傳道人做過家訪,都是會友的家庭,在家訪事奉中令我有如下體會。主人家事前已接受教會邀請在某天某個時段進行家訪,既是如此,家中有未信主的成員,大多已存著一個開放的態度聆聽福音或談論信仰。而主人家一般都會盛意拳拳的款待,有時會準備一些美味小吃或糖水給我們,來到家中已感到特別溫馨。

在家訪過程中,可了解未信者對信仰所持的觀念和態度,從而引領他們更多認識基督信仰,鼓勵未信主的家人返教會。又可了解主人家生活上的難處,為他們祈禱。家訪可以令會友強烈感受到教會對他們的關注,又可以幫助信徒向未信主的家人傳福音。在人數不多的環境下,這些未信主的家人是很願意開放自己談論信仰。

我也曾在澳門跟隨查經聚會的肢體進行了幾次家訪,令我印象尤其深刻。他們一般都是打兩年合約的勞工,工資固然低,居住環境惡劣。當我進入他們租住的單位時,赫然發現他們大多是來澳門謀生的同鄉,居住單位狹窄之餘,至少有八人擠在一起,光是碌架床也佔了不少地方,還擠滿了各人一袋二袋的雜物。不過他們是住得挺開心的,大家既是同坐一條船,同舟共濟,晚上煮一大鍋飯一齊享用,談天說地,不亦樂乎。當我與他們談論信仰時,他們都很樂意聆聽,對他們來說,這是難得接觸福音的機會,當然少不了鼓勵他們返教會。

總括來說,我想強調的是,不論任何的事奉,除了自己和服侍的對象獲益之外,參與事奉的過程,能讓我們設身處地體會同一或類近事奉角色的弟兄姊妹,令我們更學會欣賞他們在事奉時所付出的一切。若你未曾參與過某類事奉,你便不會瞭解他們到底付出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