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好未?

你準備好未? 

準備好甚麼?在信仰上迎接新的挑戰,在事奉上迎接新的突破,在生活中與神同行! 

神賜給我們事奉的機會,同樣需要我們去作出一些事前的準備,包括心理和實際行動上,正如耶穌出來傳道之先,一方面他要對自己屬天的身份和責任有確切的認識,並作出委身,另一方面,他要熟識聖經和明白真道,甚至要比當代的拉比和律法師更勝一籌!當事奉的機會臨到時,我們又是否已作好委身的準備?縱然沒有甚麼特別事奉的感召,我們又是否準備好天天與上帝同行?在此我想透過一位來華宣教50年的美籍牧師包德寧的見證分享,給我們一些啟迪,如何作好準備去與神同行。 

包牧師16歲時已受上帝的感召作傳道人,但他當時完全缺乏信心,「做傳道人才去讀神學,我怎會有那麼多錢讀書,而且我很內向,做牧師要喜歡跟人打交道。」包牧師為此掙扎了三個月。 

三個月後,他參加了一個聚會,台上的姊妹清楚地說:「有個年輕人三個月前領受了清晰的服侍呼召,但三個月以來一直在抗拒這個呼召,但主不會放你走。」這姊妹能如此具體說出包牧師的情況,他終於順服,「主,我要成為傳道人,一生要跟隨你。」 

六十年代的美國,福音已遍傳,包牧師認定自己要離開美國往異地宣教。一個月後,他看到一張中國男孩的照片,聽到上帝清晰地說:「你要去到中國傳福音,因為我會開中國的門。」儘管當時的情況是:中國宣教士被驅逐,《聖經》被充公,教會都關閉;而且包牧師不但不懂中國話,連怎樣去中國也不曉得,但就憑著對上帝的信心和帶領,他好好接受裝備,將來華宣教的種子根植在心中。 

來華之前,包牧師先要服兵役,在越南服役期間,他也強調自己是基督徒,在營地派單張、傳福音,而且不主張蓄意殺人,配槍也不會有子彈。雖然幾乎每天都要受大炮、迫擊炮、機關槍的襲擊,不斷有人身亡,但上帝保守他的安全,一年後他可以到香港休假。 

休假期間,包牧師到了香港,他原本想找曾參與著名復興運動的Paul Collins,但沒有對方完整的香港地址,在茫茫人海中如何能找著他,他們竟在小輪上相遇!言談之間,Paul更向包牧師預言:「你要在香港建立教會。有一天中國的大門會打開,你要成為進入中國第一批宣教士之一。」Paul印證了神呼召包牧師往中國傳福音的話。 

1969年,包牧師終於植根香港。當時他每月收入僅一百美元,全用於租金,又不懂廣東話。「我不夠錢,住的就是教會辦公室,用一塊板隔著摺床和廁所,但不要緊,因為我當時單身。」談到學習外語,「我在碼頭看到有些水上人,很想向他們傳福音,於是決心學習,差不多四個月便開始懂得聽,七個月後就上台用廣東話講道。」 

1978年,中國落實門戶開放政策,包牧師終於可以踏足中國大陸傳福音。由於當時氣氛仍然緊張,會擔心外國人是臥底,包牧師也要喬裝,甚至躲在棺材中!「有時在裡面一個多小時,我會祈禱、唱歌,有人聽到聲音就說:『你不要埋葬這屍體,還未死掉。』」這樣十多次雖死猶生的經歷,讓包牧師帶領了不少人信主。 

包牧師發現中國人對《聖經》的需求極大,「我知道廣西省某處有40,000個基督徒定期在不同的家庭教會聚集,但他們只共同擁有一本完整的《聖經》。」於是通知美國及全球教會將《聖經》送進中國,每星期就有幾千本《聖經》送到中國,當地信徒都很驚訝。「的確我只是個普通人,我們的教會也沒有甚麼特別,但我們都被聖靈充滿,也認識世界上許多被聖靈充滿的教會。當我分享他們的需要,就有人速遞《聖經》或捐款過來。」 

在香港擴展教會也不容易,包牧師也要面對土地的問題,但他沒有選擇放棄。「我們葵芳的現址原本是一間棄置的戲院,是邵逸夫集團的,價值至少3000萬,但當時上帝感動我寫信給邵逸夫,說戲院很多廣告都是色情、暴力,不能幫助人,但我想用便宜的價錢買這地來作教會,傳福音幫助人。我寫這封信,很多執事都說不行的,但最終邵逸夫答應用1,300萬賣給我們,很奇妙!」 

「我一生中很多神蹟,我的十字架很輕,沒甚麼埋怨,多謝上帝的供應!」走過50年的歲月,包牧師付出了半生的時間、心血及安逸的生活,深信上帝是聽禱告的上帝,使他把所有艱難都看為輕。 

包牧師有個心願,他期望香港的教會都復興,並勉勵後輩:「首先你要確定你的呼召,當然人會軟弱、灰心,也一定有困難,但若確定是上帝的呼召,你不要放棄。要讀經祈禱,保持火熱的心,不要做不冷不熱的信徒。」 

【資料來源:《天使心》155期2019年4月刊24-28頁「無懼抨擊險阻」】

當包牧師聽到姊妹的說話是神給他呼召的印證,他毫不猶疑地順服神的召命。我們要與神同行,需要甘心順服神的旨意和帶領,正如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對父神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在此我們看到另一點與順服神的旨意有密切關連的,就是順服是要付上代價。 

主所付上的代價,至少包括放下身段、接受苦難。神的兒子不但降卑為人,還要成為罪人,接受當時最殘酷的十架嚴刑,正如耶穌說:「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裡,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路24:7) 因此保羅在林後5:21說,「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 

當醫學家和考古學家詳細了解過耶穌的受難過程,認為根本沒有一個字可以形容那種痛苦,所以造了一個新字 “excruciating”,意思是「來自十字架的劇烈痛苦」。據《聖經》記載,耶穌被釘是上午九時至下午三時,在這六小時內,身體的肌肉一陣陣劇烈痙攣抽搐,他在十架上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極其痛苦和短促的呼吸中說出來。相比之下,我們今日為順服神的旨意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可說是小巫見大巫。 

與上帝同行隨時要放下身段。藝人黃智賢在「商福午餐會」見證中分享,提到自己曾經看見一個社區中心招募義工,是聽熱線輔導電話的接線生,覺得這份義工很適合他,於是便做了一段時間,覺得很有意義。他繼而分享說,許多藝人(包括他自己)間中到老人院、醫院等做探訪,他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我做這些事時,是為了真的去探人,還是為了做一種宣傳活動?我感到愈來愈混淆,心裡很矛盾。究竟我做這件事的動機是為了甚麼?善心有幾多?我知道這純粹是一個宣傳活動。當我去為一個公公婆婆做一些小事時,周圍的相機都不停拍照,然後有女藝人要彎低身為婆婆拾東西,她感到渾身不自在。究竟我們做探訪出來的效果是甚麼?本來想去做些事,但正正因為我們是藝人的身分,結果焦點不在這裡,而是在匆匆忙忙的半小時探訪裡,應酬記者和做宣傳活動,真正本來有的善心都所剩無幾。」【參看「見證」─黃智賢─「福音午餐會」】 

當包牧師接受呼召要隻身到中國傳福音時,他也要付上不少代價,最明顯的是放棄在美國的舒適生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吃苦。劉彤牧師說,我們的信仰在安舒的路上必然步向死亡,只有在有困難和挑戰的路上才能茁壯成長。我們不能只管享受神所賜美好舒適的生活,而拒絕接受神給我們的各種信仰上的挑戰。 

蘇穎睿牧師說,習慣安逸會令信徒覺得順服很辛苦,他說我們走出安舒區,需要:

  1. 改變你的心態
  2. 相信神的預備
  3. 迎接新的挑戰 

阿摩司書3:3說,「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要準備過一個與神同行的日子,愛主愛人的心是最基本的要素─「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約一4:7) 包牧師離鄉別井,順服神的差遣前來香港宣教,盡力融入本地惡劣的生活環境,生活拮据,但完全不計較,相信神每日生活上的供應。後來他認識了泰國長大的包師母,並要求她用一年時間學好廣東話,自此兩夫婦再沒有用英語溝通,迄今已在香港居住50年!他能操流利的廣東話及普通話,經常被邀請到世界各地帶領聚會,分享中國宣教的異象。包牧師愛華人及香港人之心昭然若揭。

「阿尼西母」事工是「基督教更新會」其中一項主要事工,以栽培每一位基督徒更生人士為目標,並從訓練和牧養兩方面入手,包括為一些信仰穩定的更生人士提供門徒訓練、神學訓練、事奉訓練及職業訓練,以致生命更有質素,成為「可用之材」。 

一位在阿尼西母訓練中畢業的學員分享說: 

「過往四年的阿尼西母訓練中,我每星期會到青少年院所探訪和參與宗教班。久而久之,我看見一個實況,就是有很多教會肢體花盡心力與心思在院所內服侍年青人,往往受盡被漠視的苦頭,好不容易才跟這些年青人建立互信關係,但大部分年青囚友的刑期不長,隨著年青人離院,雙方的關係也難於持續。 

『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6);耶穌在監裡,有誰來探訪?這句吩咐觸動了無數肢體進監獄服侍,這絕對是美好的事。只是有句話卻在縈繞著我:『年青人獲釋後,有誰來守望?』這實在叫我感到沉重! 

畢業後,阿尼西母的負責人Susan來找我,她知道我的負擔,也想以現時成人阿尼西母的運作方式,就是以更生人士服侍更生人士的模式,來開展青少年阿尼西母。她邀請我成為導師,開拓青少年阿尼西母,這真是求之不得!值得興奮的,不是我有雄心萬丈,為了異象大展拳腳,而是感受到父神悅納我對這群年青人動了的慈心,回應我,給我這寶貴的機會!我們愛,因為神先愛,父神豈不比我更以慈心垂愛這更生青少年群體麼?! 

這些年青人很多與父母不佳,甚至破裂,缺乏家的歸屬。教會是神的家,有真理作柱石,也有愛的關係,所以我們以多元化和活潑的方式教導真理,畢竟年青人最怕悶,要讓他們感受和體會到我們的愛心,以致認同我們是新的家人,青少年阿尼西母便是他們另一個家。 

感謝青少年阿尼西母團隊的付出,在人數上,增長不算多,但在生命上,卻有明顯的長進。這段日子,有年青人找到工作方向,過去閒懶的,現在努力工作;有的與父母復和;有的學習英語,增進知識;有的報讀聖經課程,在真理中成長。 

不要小看他們年輕,我們期盼他們舊的生命被主拔出拆毀,新的生命被主栽種建立,成為神重用的聖潔器皿。」 

【資料來源:《更新會訊》166期2019年5月刊2頁「慈心與慈心相應」】

當耶穌十二歲時,隨父母親上耶路撒冷過逾越節,後來父母丟失了孩子,急如星火的馬利亞終於三日後在聖殿裡找到了耶穌,並怪責他為何獨自留在聖殿,令父母擔心了三日三夜,耶穌反回答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路2:49) 從他的回話看出,耶穌自小便認識到自己屬天的身份,並一直思索自己在世間的角色和責任,而小小年紀的他,已領悟到自己在地上所做的一切,是要按天父的心意而行。保羅在腓2:5教導我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而上一節他特別提到:「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我們要學效主耶穌,我們在地上所做的一切,該按照天父的心意而行,這一點我們又何時才領悟得到並貫徹執行?

包牧師宣教前先往越南服兵役,當時他不諱言自己是基督徒,在營地派單張、傳福音,甚至配槍不放子彈,每天都要面對生命危險,比其他同僚更危險。然而他將自身的安全交托上帝,他所持守的信心和勇氣,為他踏上艱難險峻的宣教路奠下了基礎。 

當約書亞要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時,神恐怕他們因自覺比迦南人勢孤力弱而裹足不前,成為四十年前上一代以色列人的翻版,於是鼓勵約書亞說:「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書1:9) 神示意他們並非孤軍作戰,祂會親自與以色列人一同爭戰,勝算必然在握。以色列人奇妙地攻入第一站的耶利哥城,就是最佳的明證。 

我們無時無刻都要面對屬靈的爭戰,當中只有兩個選擇:參與和不參與。若拒絕參與,便會被宰在撒旦手下,若選擇參與,我們便要憑信心和勇氣,倚靠主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奮勇向前,才是取勝之道。 

程蒙恩長老某次回應「禱告時如何能對神有充足的信心」,他說:信心是基於我們對神的認識,他舉例說:假如我們向某人請求他為我們完成一個心願,他答應我們所求,而當我們知道對方是總統或國家元首而並非一般平民百姓時,便即時對他抱有極大的信心。我們對神的認識愈深,對祂的信心便自然會增加。程長老鼓勵我們要捉緊每件小事去相信神,便能累積我們的信心,在更大的事上相信神,正如我們在小事上對神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 

對神的認識,除了透過在生活上經歷神的作為之外,便是透過《聖經》去認識神。我們說要與神同行,便要培養出美好和穩定的靈修生活,有時還要針對某種事奉去接受相關的神學訓練。正如包牧師,當他決定回應神的呼召後,便準備接受神學教育的栽培,成為傳道人。 

當耶穌準備出來傳道之先,除了受約翰的洗外,接著便要受魔鬼的試探。他在杳無人煙的曠野禁食四十晝夜,魔鬼便前來試探他。牠先試探耶穌將石頭變成食物來吃,這是涉及人生活的基本需要。再進一步試探他往聖殿頂接受萬人的敬拜,這涉及宗教的領導地位。最後,魔鬼以世上的榮華作交易的籌碼,換取他對撒旦的降服,這已大大超越了生活上的需要,而是關乎財富、名聲和權力的誘惑。 

耶穌所受的三種試探,正正反映魔鬼在我們內心試探我們時,也離不開人對這三方面的訴求。耶穌逐一回應魔鬼的試探時,都是以「經上記著說」來抵擋牠的試探。換言之,熟讀聖經上的話,是我們有力拒絕試探的不二法門!正如保羅在《以弗所書》6章談到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去抵擋魔鬼的詭計時,其中一樣法寶就是「聖靈的寶劍─神的道」(弗6:18),這是打屬靈戰爭反守為攻的最佳武器。我們要提升事奉的水平,便要在聖經的話語上接受栽培和操練。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家、我們的工作場所便是最適合鍛鍊我們屬靈生命的戰場。我們若拒絕穿戴神的軍裝,便會在對付撒旦的試探時軟弱無力,任由擺佈,最終必然會犯罪得罪神,與神的關係愈漸疏離。當然,我也曾在上一篇文章提及過,與神同行的路上,我們也總會犯罪得罪神,關鍵是我們能否覺悟前非,及早在神面前認罪悔改,從掃羅與大衛兩位受膏君王的生平和結局來看,便能領略到這一點。 

彼前1:14-15說,「你們既作順命的兒女,就不要效法從前蒙昧無知的時候那放縱私慾的樣子。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聖潔是神呼召我們跟隨祂並與祂同行的基本要求。神要祂獨生兒子白白犠牲自己的性命,還要受盡釘十架的苦楚和凌辱,難道只是為拯救我們免受終極的審判嗎?更重要的,是期望我們被主的大愛所感動而離棄罪惡,成為新造的人,追求聖潔,不要再作罪的奴僕。當然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因此要接受祂為我們生命的主,倚靠主所賜聖靈的能力去對付罪。我們不能一面說與神同行,一面容讓罪惡繼續玷污我們而愛理不理,要徹底在神面前認罪悔改,正如大衛被揭發姦淫罪後所作的火速回應一樣──「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51:2,10) 

總結這篇文章的信息,要與神同行,至少需要作出以下的準備:

  • 愛神愛人─「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約一4:8)

  • 順服─「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箴23:26)

  • 信心─「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民14:11)

  • 剛強壯膽─「只要剛強,大大壯膽」(書1:7)

  • 放下身段─「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太11:29)

  • 有受苦的心─「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彼前4:1)

  • 接受栽培─「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猶1:20)

  • 不與魔鬼妥協─「撒但,退我後邊去吧!」(太16:23)

  • 轉離惡行─「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7:14) 

在加州牧養教會的張路加牧師說,宣教不僅局限於往遠方傳福音的宣教士,它跟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究竟我們的心在哪裡?我們的手在事奉誰?他以尼希米為例子,提到尼希米的生命原本被局限於書珊城的宮中,他是一個酒政,所做的就是每日將酒送到波斯王的面前。他如何突破事奉的界限?就是當他聽見亡國後耶路撒冷的光景,「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尼1:4)。他在禱告中承認自己和神的子民所犯的罪─沒有遵行祂的誡命和律例,以致被分散在列邦中。他憑信心祈禱說:「求你記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說:『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尼1:8-9) 他求神「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尼1:11) 

某日他照常拿起酒來服侍王時,戰戰兢兢地大膽向王請求說:「僕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歡,求王差遣我往猶大,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得王允准後,他憑信心一鼓作氣,打蛇隨棍上,又向王請求說:「『王若喜歡,求王賜我詔書,通知大河西的省長准我經過,直到猶大;又賜詔書,通知管理王園林的亞薩,使他給我木料,做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樑和城牆,與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尼2:5-8) 他甚至得到王主動安排兵馬護送他到耶路撒冷。 

在修復城牆的過程中,他們遇到敵人許多的攔阻,飽受武力的威嚇,卻眾志成城,排除萬難,得到神格外的保守和祝福,只用了52日的時間便修完城牆─「以祿月二十五日,城牆修完了,共修了五十二天。我們一切仇敵、四圍的外邦人聽見了便懼怕,愁眉不展;因為見這工作完成是出乎我們的神。」(尼6:15-16) 尼希米及後請文士以斯拉在百姓面前誦讀律法書。張牧師說,尼希米先悔改,然後走出書珊城牆,重整以色列人的屬靈生命。 

張牧師引述林肯總統的一句名言:「人生就像一本書,不在乎它的長短,只在乎它的內容。」我們不能只相信在生命中有上帝的存在,更要相信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作工。保羅晚年囑咐提摩太說:「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提後1:6) 這豈不是我們的主常對那些曾為主熱心事奉的信徒作出的提醒嗎?無論我們以甚麼角色去生活,當我們的生活安定下來後,上帝最關注的問題是:我們的心在哪裡?我們的手在事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