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之計在於神
一生之計在於神
中國人有句諺語:「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然而一生之計真的在於「勤」嗎?人光靠勤力是否就足夠呢?成功人士縱使經過一番努力和拼勁,也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等不可預知的因素,正如詩127:1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傳9:11也說:「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一年復始,萬象更新,人人都希望新的一年時來運到、運轉乾坤,大家又期望自己的人生可有甚麼轉變嗎?還是原地踏步、以不變應萬變的保守思想為妙?如果要變,你希望看見甚麼改變去達成新一年的期望呢?社會、環境、周遭的人和事的改變?還是想到自己求變?
太太早前在Whatsapp中將一段信息分享給我:
「當你有這樣的思想是很容易卡住的:『要是情況能改變,就能活得更好。』你可能會想:『要是我有新的工作、新的房子或是有更好的朋友,那麼我一定會很高興。』但我經常學到,在情況改變以前,天父會先改變我們。我們想著『要是情況能改變』的同時,天父可能在想『要是你改變一下你的態度!』
今天,你若老想著『要是……』是時候轉變你的想法了。別讓負面的思想主導你的態度或影響你對別人的方式,相反地學會開始感謝天父為你計劃的一切,在你所在的地方綻放、善用天父交在你手中的。若你定睛你所擁有的而不是你沒有的,天父則會祝福你,使你倍增並引導你進入祂為你預備的計劃裡。
今天的禱告:『親愛的天父,謝謝祢的美善和在我生命所賜下的恩典。今天我決定要改變我的思想,並定睛在祢交給我管理的事上,我是信實的,因為祢是信實的,而且對我有美好的計劃,奉耶穌的名,阿們。』」
劉彤牧師在「創視」中分享講道的主題「擁有你的夢想」時說:「請千萬不要埋怨你現在環境太糟糕,只有當你呼求上帝,上帝才將偉大的夢想放在你心中。
夢想跟你過去的經驗有關。上帝要訓練你、塑造你,如訓練波斯王后以斯帖一樣──『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斯4:14) 看看上帝過去怎樣帶領你、塑造你。千萬不要埋怨自己的過去,無論過去如何,上帝的手仍在其中。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埋怨現在的工作或處境。
你要靠近那心中有夢想的人,視野更廣闊。視野會決定你的夢想,否則你視野很狹窄,不能開闊你的夢想。團隊是夢想實現的管道,有些平凡的人,都實現了夢想,大部份都是靠團隊,所以你不要一天到晚都只想到自己要成功。
人的想像力是對上帝夢想的搖籃(培育的場所),要把你的思想模式從『現在』轉到『假如』:『假如上帝工作….』,並祈求上帝:『主,祢要做甚麼?』或『主,祢想我做甚麼?』假如你的心思意念模式有轉變,就有無窮的可能。沒有『所求所想』,就沒有『超乎所求所想』。
先有『夢想』,再有『禱告』,最後『行動』。不但要有偉大的夢想,更要有迫切的禱告,再有實際的行動。做上帝的兒女,一定要有夢想,否則你不可能完成超乎所求所想的工作。『沒有異象,民就放肆』,只要你為神織夢,作主的工是永無休止的。」
演藝人李璧琦(Becky)於2014年,上帝為她完成第一個夢想:首個個人音樂會「sing夢成真」。2018年適逢入行十周年,上帝為她完成第二個夢想,正式成為歌手且出版專輯,藉歌曲及見證分享,在福音禾場上領人歸主,這些都是超乎她所想所求的。她充滿感恩地說:「一切都是當我踏出一步去做神所喜悅的事開始。」
同年6月,Becky與影音使團合作,在美國舉辦一連九場巡迴音樂分享會。由台上唱詩讚美、信息分享、呼召等項目,都由她一手包辦,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三藩市候選市長在聽畢分享會後,給了她一個大力的擁抱。她分享說:「那位候選市長指現今美國最需要的,就是我在分享會中提及那溫暖和安慰的擁抱,學習放下圍牆和偏見,互相擁抱和接納。」另外,分享會的司儀曾多次陪伴外父及外母參與不同的佈道聚會,他們卻沒有決志。這次看到他們終於願意站到台上接受耶穌為救主時,這位司儀感動萬分、泣不成聲。
Becky又看到一些媳婦帶著婆婆來,婆婆的樣子看來很兇惡。但當婆婆決志的時候,媳婦哭得更厲害,並說已為婆婆祈禱幾十年了。這些經歷讓Becky深感上帝藉著她祝福了許多人,「當願意為神侍奉,就能把許多的祝福帶給自己的團隊和身邊的人,同時感受到祝福的力量可以無分國界,這旅程在我侍奉路上是一次重要的經歷,令我回港後仍感到要好好裝備自己,好在適當時候回應神的呼召。」
Becky專輯中有一首歌《蛻變》,歌詞中說,「曾望見的只有詛咒,原來祝福掩蓋在背後;蝶會破繭,呈現無限美;主恩手牽引,等一天蛻變」。「人能計劃的事情有多少呢?一切的關係、感覺、安慰都是從上帝而來,我們只管按祂旨意而行。中國人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今愈來愈明白我們的籌謀是有限的,永遠不會高於上帝的安排。」Becky說。
當錄歌的監製對Becky說,若再多一首歌就能出版專輯時,她立時想到這就是她一直想做的事,最後選擇了「讚美之泉」的詩歌《恩典之路》來演唱管弦樂版本,作為第四首歌的專輯。她分享說:「我很肯定每一步都是上帝推動而促成,是主的愛和手把我緊緊捉住,所以每步都是恩典之路。」「當決定了這首歌時,五湖四海的朋友均主動提出幫忙,有遠道來港的大提琴教授及指揮協助錄製弦樂的部份。我從中看到並非我做了些甚麼才得到,而是當我願意踏出一步做主所喜悅的事,最終神就給我成就夢想的機會。」
【資料來源:《天使心》2018年9月刊28-31頁「人因夢想而精彩」】
劉彤牧師引用「沒有異象(‘vision’),民就放肆。」這句經文來分享夢想的主題,這句簡短經文並非出自先知書,而是出自詩歌智慧書《箴言》29章18節上,下節是:「惟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異象和律法有何關聯?兩者都是神所賜予的,神給誰異象去成就祂的旨意呢?當然是給那些遵守祂的律法的子民。蔡錦圖博士曾分享說:在舊約時代,摩西知道自己時限將至,即將離開準備進入迦南地的以色列人。在離情依依之際,他留下了最重要的提醒:「以色列啊,要默默靜聽。你今日成為耶和華─你神的百姓了。所以要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遵行他的誡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申27:9-10) 蔡博士解釋說,以色列人要明白他們的身分,他們是神的百姓,這身分讓他們有別於世上其他的人,他們要遵行的是神的誡命律例。神的話語讓祂的子民從此有別於任何一個政體或民族,所持守的也不同於世上任何一種思潮理論,而是那位拯救他們的上帝所賜予的。故此,當教牧教導神的話語時,並不是在提供一類意見或參考,而是信徒要竭力追隨的指引。惟有當信眾以神的話語為人生一切的關鍵時,信仰群體才可以發揮影響。
在新約裡,復活的主準備回到天上時,祂亦留下門徒一個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9),這便是新約的律法,有別於舊約律法,如保羅所說,我們對基督的信,「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not of the letter, but of the spirit’);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作:聖靈)是叫人活。」(林後3:3,6) 寇紹涵牧師在「創視─屬靈教室」節目中分享《加拉太書》五章時提到律法在心版上的意思,大意是:因為聖靈內住在我們信徒心裡,聖靈會感動我們去作出正確的選擇,因而順從聖靈而行,不順從肉體而行─「你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5:16) 而聖靈的感動不會與神在聖經上的話有衝突。他說,上帝雖然給信徒仍有選擇的自主權,但我們「應當」選擇順從聖靈而行事。「肉體」(‘flesh’)不獨指身體,而是泛指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與神旨意相違的想法。「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作所願意作的。」(加5:17) 這就是舊生命(舊人)和新生命(新人)的分別,這也是我們內心常有的掙扎,因「舊人」仍然存在於聖靈內住的新生命裡。
來6:1說,「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因屬靈的孩童容易被世俗所薰陶,正如入世未深的孩童容易受人欺騙一樣。除了增進屬靈知識外,我們在行為上也要每日與上帝同行,如彌6:8所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保羅在林前13章關於「愛的宣言」開首便說:「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路加福音》10章記載,一位猶太律法師試探耶穌,問他要做甚麼才可承受永生,耶穌反問他:「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熟讀舊約的律法師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路10:25-28) 其後耶穌便說出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來解釋誰是我們應該愛的鄰舍。這就解釋為何我總覺得常困在家中四壁拼命做文字的事奉,對自己來說充其量只是紙上談兵,要真正做到自己「落區」去接觸人才更富挑戰性,才能獲得「生命更豐盛」的意義。
創視「職場人生」節目主持人丁維平和兩位嘉賓一起討論「誰是職場贏家?」的話題,開始便談及職場上「老鷹」和「鴨子」的分別:前者在問題中找機會(耶穌的回答),後者則在機會中找問題(律法師的寫照);前者個性樂觀、目光寬廣、勇敢高飛,有遠景,有夢想,且還有信心,以及耐性的等待,並在過程中想到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好。最後主持說,鴨子也可變成老鷹,只要想法改一改,夢想有天也可像老鷹一樣振翅高飛、翱翔萬里。另一位嘉賓為討論作出總結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12:15),而是你找不找到使命,找到的話,便會嘗試突破自己,為使命築夢。
我相信神的計劃是完美無瑕、天衣無縫、萬無一失的,人生能配合神的計劃的話,神的祝福自會源源不絕,為自己及他人締造一個更豐盛的人生。從聖經的無數故事來看,我們看見人若配合神的計劃,甚麼事都可能發生。從摩西出生開始,到神呼召四十歲的他帶領過百萬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直至約書亞帶領新一代以色列人過約旦河攻佔迦南流奶與蜜之地,一切都有著神的安排。自摩西接受召命後,摩西和約書亞二人都是配合神的計劃和帶領過著每一天,直到他們的使命結束為止。過程中他們不斷看見一個個神蹟的出現以及神應許的兌現。
神的安排在新約中拉撒路復活的事蹟同樣顯著。從耶穌得聞好友拉撒路病危,直至他病死及被埋在墳墓裡四天之久,耶穌一直配合著父神的計劃而行事。他故意耽延救治的時間,就是要讓馬大和馬利亞兩姐妹以及眾親友親眼目睹自己呼喚拉撒路從墳墓裡走出來的神蹟,令他們及從耶路撒冷聽見這神蹟而來的人都不得不相信耶穌所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11:25-26)
藝人林曉峰太太康子妮(Lily),便在金錢奉獻上經歷過神奇妙的祝福。「從前會想我已經沒甚麼錢用,如果口袋中有500元,那麼只會捐10元、20元出來。現時明白到教會的需要,是要彼此努力共同達成的。」有次她心有感動,浮現了一個五位數的奉獻金額,寫支票時竟手震起來。「其實內心是很擔心,因為那段時間我們也不算太寬裕,但我有祈禱,把信心擺上,然後神奇的事就發生了。」相隔數星期後,公司突然替他們倆夫婦接到一個廣告,酬勞正正就是奉獻金額的三倍。「酬勞是奉獻金額整整的三倍,最後的個位數更不是零,怎會如此神奇?令我們記起小時候聽的道,上帝是會以雙倍、甚至幾倍的把你的擺上還給你。」
他們一家也因著神的安排得到神大大的祝福。Lily和曉峰婚後育有兩名兒子,十多年間嘗試返不同的教會,卻一直找不到合適全家的。「因他們(兒子)從小讀英文學校,中文對他們來說有點難度,特別是《聖經》中的古語,他們很難明白,因此投入不到。」久而久之,他們遠離了教會生活,亦遠離了上帝。其後Lily在一個教會活動中擔任嘉賓,認識了一位牧師,並邀請她們到他的教會聚會。結果一拍即合,正是他們一直想尋找的教會。「最吸引的是他們的敬拜隊完全是live band獻唱。」
重返教會後兩個月,曉峰和兩個兒子一起受浸。夫婦二人更相繼加入敬拜隊,發揮他們的恩賜,期望感動更多人返教會。「我們可以在台上敬拜,其實是上帝給予的崗位,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機會,我們運用上帝給予的能力,唱歌讚頌祂,令我感覺到我的聲線終於用得其所。」曉峰說。「以往我會以發脾氣、以自己的經驗去處理任何事,現時我的人生指南就是《聖經》。人很多時用人生經驗或一時衝動去做事,結果未能如願,但《聖經》會教曉你以上帝的智慧去處理難題。」
現在夫妻關係比以前更鞏固,親子關係亦如是。Lily坦言親子關係不是一下子就能變好,而是透過共同的教會生活,才慢慢更懂得如何與兒子相處。信仰成了鞏固這個家庭的核心價值。
【資料來源:《天使心》2018年12月刊8-13頁「音樂中再遇上帝」】
Lily終於經歷到奉獻金錢所得的祝福,將以倍數得回,正如瑪3:10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3:10) 劉彤牧師說:我們願意奉上我們的十分之一,就好比用一條鎖匙去打開天上滿載神祝福的倉庫。事實上,神不是要我們的「施捨」,祂在詩50:12說,「我若是飢餓,我不用告訴你,因為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是我的。」相反,神在天上的倉庫載滿了祂的祝福,極其渴望將這些祝福傾瀉給我們!投資在永恆的國度裡,如種籽撒在好土裡,有30倍、60倍,甚至100倍的收成!
許多苦難的見證告訴我們,人沒有失敗或跌得痛的經歷,不會想到倚靠神而不再老是倚靠己力去生活,只求過一個保住將來有平安的生活,結果還是隨波逐流,正如一位牧師說:死魚是隨波逐流,活魚是力爭上游。
人就是這樣,平順的生活讓一切得來的都變成理所當然(take for granted),無形中使人離上帝的倚靠愈來愈遠,不懂感恩。人總是活在自我的世界中,自我的生活像我們看集體照,只注目自己為先,其他人為次。若我們先留意其他人,最後才看自己,那就很不同,包括心態和觀察上。
人只不停建立自己的安全網,其實是反映對將來缺乏安全感。當我們對自己或身邊的人的事情看得太緊張,便會活得像一條繃緊的橡筋繩。
緊張的生活就好像被手頭上的事牽著鼻子走,所以常常面孔繃緊,心情不能放鬆,要完成後才感到如釋重負。最麻煩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一浪接一浪,事情排山倒海地擠壓過來,心裡不會埋怨才怪。所謂「輕鬆寫意」的心情,只有在餘暇能喘氣的空間才感受得到。人就這樣每天營營役役地去生活和生存。不管信徒或非信徒,許多人都離不開這種慣性的生活模式,只渴望何時可以退下火線,回復自由身。
至於一些非上班一族,雙眼也是離不開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身上,日常的決定與考量,都「先」顧及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不言而喻。「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施比受更為有福」這些琅琅上口的聖經金句,對許多信徒來說似乎是不切實際的,只流於一種說教的道理而已。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可謂根深蒂固,顯而易見。
何必要讓自己活得像一條繃緊的橡筋繩,再緊就會斷!要活像放鬆了的橡筋繩。我們要懂得活在當下,活好今天,積極正面活出精彩的每一天,正如何志滌牧師說:信徒一代要比一代更精彩,一天活得比一天更精彩!先以神的事情為念,人生觀自然截然不同。縱使身體日漸毀壞,靈性卻一天新似一天,至少靈命有改善。我寧可被神牽住鼻子走,好過被自我、別人或世界牽住鼻子走。
讓我們不再把世俗的思念作為追求的目標,而是以榮耀上帝為人生目標。當然,我們不是不顧及自己或家庭的事,而是後者令我們做事的動機、方式都會改變。不再把自己和自己的欲望看作事情的中心,從而放下包袱,有聖靈的同在和帶領,事情倒會做得更有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苦難讓我們知道我們更加需要倚靠神,並貼近神的心意而行。約瑟一生完全配合神的計劃,他相信上帝是一位苦難中拯救人的神,是一位將咒詛變為祝福的神。別以為神在你最困難時沒有作工,其實祂在事情未發生前已部署了一切。如果我們看約瑟被賣、被害到進監牢,以為一切完蛋,誰知神仍有後着,不但令約瑟可以坐上埃及宰相之位,解決了七個荒年的問題,同時將雅各家帶到埃及地居住,為400年後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而鋪路。雖然上一代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缺乏信心進入迦南,神仍然按照祂的計劃行事。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生活在曠野的四十年間,神「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賽43:19)。接著約書亞帶領新一代以色列人進佔迦南美地,神應許以色列先祖的那流奶與蜜之地,正式成為以色列人的產業,正如神在賽55:9說,「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上一期《中信》分享了一位姊妹學懂放下高薪厚職當傳道人的見證,值得我們反思:
「我曾任職電訊公司30多年,是前上市公司業務總監,可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自以為很厲害和很有眼光,高舉自己過於上帝。誰知過了一年多,管理層決定換班子,很多部門的高層同事都被裁走,我當然也甚擔憂。那時才想起上帝,便學人家禁食禱告以示虔誠,然而我仍躲不過被裁的現實。
徬徨之際,從前看不起眼的前老闆,突然來電找我,還以為他想奚落我,原來是找到另一家剛發展的電訊公司一起開荒。雖然薪金驟降,也得騎牛找馬。我開始埋怨上帝,甚至不想返教會,質疑上帝的慈愛,為何祂不應允我的禱告,還讓我落得如斯田地?雖然我表面上仍有返教會,卻是個沒有靈魂的基督徒。
新公司由起初一兩人,三年內已發展至100人,業務蒸蒸日上。我漸漸看到上帝的安排很奇妙,祂的意念比我高。第一、從前我因工作關係要中港兩邊走,轉職後反而有更多時間陪伴患讀寫障礙的兒子,跟他的關係改善了,開始理解他的需要,教他讀書寫字,盡媽媽的本分。第二,從前常因壓力大而要服食止痛藥,轉職後不用了。第三,從前常捲入辦公室政治,轉職後與同事關係融洽,至今仍是朋友。
在新公司工作了七年,業績增長理想,薪金已超越前公司,連老闆也敢頂撞。我故態復萌,自以為是,再次把上帝擱在一旁。
由於我曾修讀神學,偶爾會在崇拜中講道。某年農曆新年的崇拜,台下只有寥寥數人,我在講道時突然聽到上帝跟我說:『你為何容許我的田荒涼?』並且禁不住流淚,我感到上帝要我承擔一些事。兩三個月後,我仍覺這個負擔很重,再與牧師分享,他說應該是上帝叫我做傳道人。
經過多次禱告,我知道上帝要我做傳道人。起初我跟祂爭論,要祂給我15年好好發展事業,然後才為祂當傳道。2013年,理應是最好業績的四月一反常態,首兩週是零業績,令我心情煩躁,逢人就罵。而那一刻真正令我戰兢的,是再次聽到上帝跟我說話,我害怕得跪下禱告。上帝說:『你今日擁有的一切,包括財富、名聲、權力,甚至性命,只要我說要收回,下一秒就可以頓時消失。』我認識到上帝的權能,可惜並未完全順服,仍祈求看見印證。
一週後,生意漸漸好轉,還比往年更好。更奇妙的是,剛辭職的兩位同事,突然對我說想回來工作。上帝讓我完全看到祂的權能,我只能徹底投降,再次禱告後,我決定放下一切擁有的,學習拿起上帝要我承擔的,就是不再讓祂的田荒涼,走祂引領我走的路。
當了傳道人,我服侍基層人士、新移民家庭、單親、露宿者等有需要的群體。原來我願意放下時,上帝就更大的使用我去服侍社會的弱勢社群,讓我屢屢經歷祂的恩典。現在我的生命散發喜樂,不再板起臉對人。上帝亦賜福我的家,有特殊需要的兒子已長大成人,如今是大學生了。
聖經說:『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 上帝給我們各人都有不同位置,可以互相關懷服侍,或許其中需要我們付出,但這些所謂犠牲,是我們蒙受上帝更大賜福的開始。」
【資料來源:《中信》2018年12月7-9頁「放下才能得著」】
神揀選我們參與祂的計劃,我們求之不得,不是上帝要我們幫忙,不可有這個心態,會令自己產生驕傲。耶穌在路18:9-14論及「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禱告」的比喻中,分別在於法利賽人不求,只誇耀他為上帝做了甚麼,稅吏卻求神「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3) 表明自己非因有甚麼資格去求。最後耶穌說他比法利賽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18:14)
我們應該視自己甚麼都沒有,求主給我們恩賜可以事奉祂,並非想到自己擁有甚麼可以奉獻些給神。正如使徒保羅說:「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which is your reasonable service')。」(羅12:1) 我們應該這樣想:我欠神實在太多,一世也還不清;不是想:我已為神做了不少,對得住自己,也對得住神有餘──這是虛己和自大的分別。
「創視─如果還有明天」播出許多感人的見證,其中一位是龍懷騫姊妹,她是一位自小雙目失明的姊妹,因她勤奮向學,從未輕言放棄學業,竟然可以在美國加州升讀一所著名大學(UC Berkeley),實在令人咋舌。更難得的是,基於她的信仰,她還可以將焦點放在別人的需要上,而非自己的缺憾上。在見證中她說:「我曾經問過上帝,可不可以讓我看得見,原來上帝要藉著我的看不見,帶給我更多祝福。」她常想到街上定必有不少人缺衣缺食,遺憾自己經過時卻看不見。她又在大學裡熱心向人傳福音。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同,行人生路的方向也會截然不同。
神要在軟弱的人身上顯得完全,正如祂自己親身經歷的:「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提前3:16) 神竟將自己限制在渺小的人類身上,親自去經歷人間的苦難,要向困苦的人表達祂的關懷和照料,向罪人表達祂的同情與憐憫,希望給他們悔改的機會和重獲新生的盼望。在受到各種人類的限制底下,祂仍然可以帶給人類無限的祝福!令我想到我們在聖誕節期間常常聽到的一句經文:「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2:14) 然而神卻將自己放在「至低之處」─出生在馬槽、死於羞辱的十字架上,使無罪的自己變成有罪,讓我們有罪的通通變成無罪(林後5:21),神的偉大莫過於此!我們又有沒有在心中將神放回至高之處,還是將自己放在至高之處,將神矮化了?
一位傳道人曾說,教育局於2014-15年為每所公營及直資學校提供每年約50萬的資助作「生涯規劃」,從此這計劃便取代了「升學及就業輔導」。她續說,「生涯規劃」並非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巨大工程。人生的規劃是透過開闊眼界、與有經驗的人士傾談而學習的,是不斷更新、落實和變化的過程。我們必須拋開「完成計劃」的想法,因為生涯規劃是一生都不會「完成」的。這讓我聯想到:作為神的兒女,我們在神給我們的「生涯規劃」裡該扮演甚麼角色?
耶穌在約14:12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大使命的責任顯然就是落在我們信他的人身上。我們真的要好好反思,我們如何去配合神給我們的人生規劃,在祂的計劃中活出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先知彌迦呼籲我們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我們以為自己可以追到神的步伐嗎?其實只是祂放慢腳步來遷就我們。當主對我們每一個人說:「你值得我為你死在十字架上」,你會有何感受及回應?你不值得為祂作出一點點犠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