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默想(一)
父親節默想(一)
這星期日便是父親節,我該送什麼禮物給父親才好呢?不如就回憶一下過去他的生活點滴,緬懷一下我的父親,就當作一份禮物送給他吧!先來談談另外兩位父親,是從報章上看到的,當中描述的情景,有些地方有點兒像我的父親,分享以下故事的分別是一位主內弟兄和一位姊妹。
(父親甲)
「父親,為什麼往往這麼近、那麼遠?父親,為什麼令人既愛又恨?父親,為什麼你經常不在家?父親,你知道孩子們多麼需要你嗎?
我的爸爸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從小到大我渴望與他可以溝通更多,更渴求得到他的肯定和鼓勵。可惜,限於他的性格內斂,我並不容易知道他的所思所想所感,往往和他之間隔了一道牆。
直到結婚前夕,藉由未婚妻詢問爸爸的過去,才得知他昔日的故事……我也是第一次聽到他威風的歷史;他一心為了建設祖國的夢想,居然可以刻苦耐勞地堅持到底,相信他這種熱血和勇睿也傳承了給我。
父親為了我們,願意捨棄自己(在大陸)的前途,甘心情願為下一代開荒。他不懂言辭,卻以行動表達他的關愛,勤儉的一生為的是投資在下一代的未來。一直以來,我們只是未能調整好大家溝通的頻道,故大家才框死了對方,直到一個陌生的未來新抱介入,才打破了長久以來的誤解。我當時的未婚妻(即現在的太太),成為了我和爸爸之間的以利亞─『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5-6),使我們一家彼此轉向,也使咒詛遠離我的原生家庭,也祝福了我現在所設立的家庭。」
(父親乙)
「小時候,我沒有太多對父親的印象,因為他是一個深港兩邊走的貨車司機,星期一至五,他都是住在內地宿舍。直到一天,家中接到很多銀行電話,都是尋找父親的,追債的人甚至恐嚇我們,媽媽很急趕決定要到附近相熟的教會借宿暫住。那天,我告訴自己:『噢,電視劇中的情節發生在我的家了,爸媽要離婚了……』至此,我亦再沒有見過爸爸。
從小我就沒怎麼接觸過父親,所以在得知一切後,只是哭了一會兒,就沒有甚麼感覺了。由於媽媽是相信和依靠耶穌的人,我們家縱然難過了許多年,但祂未曾將半點愛和恩典收起。然而,我仍然是一個不認識天父的愛的孤兒。父親對於我來說,只是一個令我羨慕卻又不敢觸踫的名詞,不是一個關係,更何況是愛?我還記得,兩年前在教會聚會裡,如何聲嘶力竭宣告:『我是天父寶貴的女兒!』那刻,我根本說服不了自己,相信我的身份是一個被天父愛的女兒,心中很難過,很無力。我根本沒有父親,要我如何明白父愛?
今年,我們的家被釋放了。當突然收到消息告知爸爸病重危殆,我們全家決定要去見他最後一面。當時,神蹟地連提起爸爸也不願的媽媽、家姐和弟弟,居然在探病期間選擇原諒他,甚至想去照顧爸爸、去愛他,我們更迫切為他的病可得醫治而祈禱。更神蹟地,爸爸的病真的好轉起來,甚至現在已經離開了醫院。在爸爸仍昏迷期間,我們為他祈禱以致他能回應神的愛,選擇相信耶穌。直到今天,雖然我們的家庭仍然是失去了父親,但我相信在他昏迷時,他和天父一定相遇過,否則哪會有如此神蹟?
天父帶我由孤兒走進真實兒女的身份,祂是一個有能有力又有愛的天父爸爸,祂可以將過去的詛咒變為今天的祝福,也可以將過去失去的再次復還。」
(我的父親)
現在輪到我分享了:
我們在屋邨長大,小時候對父親的印象是一位剛柔並重、恩威並施的父親。剛者,他早出晚歸,臨睡時聽聞開門聲我們幾兄妹便開始屏息凝氣,恍如嗅到一股股殺氣攻入來。記得有次三兄弟因為某些事爭執起來,繼而動武,家父夜晚歸來,母親向他如實告狀,他二話不說,着令各人伸出大手板,籐條侍候。軍令如山,籐條猛力落下來的一剎那,想縮手也不敢縮,只能閉起雙眼、咬緊牙關、忍著痛去接招。幸好依稀記得只是一兩次,然而記憶猶新,可見體罰也是挺湊效的,痛定思痛,不敢輕言再犯。
柔者,父親平日與我們少機會見面,因此他盡量利用晚間或假日營造親子氣氛,例如他與我們吃晚飯時會說些笑話逗我們開心,有時飯後與我們一起玩撲克。後來搬進新居,考了個車牌,周日數次帶我們從市區到新界的沙田畫舫食海鮮。他知道我們幾兄妹喜歡食鮮蝦,例必先來一兩斤白灼蝦給我們餵個飽,令我留下童年的深刻印象。他曾當過幾年廚師,有時周日會親自下廚,廚藝比母親高出好幾倍,絕對有大廚風範。有時又會與我和哥哥在棋藝上較量一番,不過就未必是我們對手。
預科(中六)畢業那年,他悉心安排我和兄長往美國留學,租住在他當廚師的朋友家。後來我搬開了,他和母親暑假來訪,他還寫下一些簡單的炒餸秘方給我,就這樣繼承了他少少廚藝的衣缽,留學多年期間總算派上用場,日後成了一個入得廚房的丈夫和父親!
他喜歡我陪他飲茶食飯,也喜歡和我新婚太太閒談,他本來就是一個很喜歡說話的生意人,在任何場合中,往往在一圍飯桌上,他就是主動打開話題的人,而且是滔滔不絕說個不停!
他是一個對誠信很有要求的人,他經營的生意就是靠「誠信」二字冒起的,在行頭算是頗負盛名。他待人接物總是客客氣氣,而且蠻大方的,因此在職場上交了很多熟稔的朋友。我一直以來都很欣賞他誠信與友善的作風,特別欣賞他的硬筆書法,總是鏗鏘有力,寫每個字都很獨特和優美,連寫支票都是徐徐地寫。這幾方面我深受他的影響。
唯一令我感到遺憾的是,他扔下一個大包袱在我的肩頭上,使我身心飽受摧殘,多年後不得不急流勇退,把這個不勝負荷的大包袱扔給我兩兄妹,登時如釋重負,做回我自己,但已面目全非,剩下一個孱弱書生!回想起來,我有後悔嗎?問心,後悔是有的,後悔什麼?我本已習慣美國無拘無束的生活,在那裡生活簡樸,有很好的教會生活,又何需回港孭個大包袱?這實非我當初想行的路。
間或有抱怨的,只能心裡感歎一句,「世事如棋局局新」!人生的歷史就是隨年月而改寫,只得無奈地接受現實,在現實生活中繼續奮鬥。約瑟的故事值得我們一再參考,他可以將自己的冤屈全然放低,甚至用另一個更積極的角度去看待過往所發生不愉快的事件。他被兄弟賣往埃及後,機緣巧合下竟與他們在埃及重逢,換著別人,即使不找他們算帳,也不會輕易原諒他們的所作所為。他卻主動與他們和解,而且還可以胸襟廣闊地對他們說:「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神。」「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45:7-8; 50:20) 他的哥哥們在他面前雖已感到無地自容,他沒有埋怨他們,大罵一番,反而給他們留些面子,免得他們過於自責,就此挽回了兄弟手足之情。 為何他能如此通情達理?因他沒有從自己狹窄的角度看整件事,而是從神的角度去分析,一切都是神計劃中的一部分。故此他沒有注目於兄長們對他的不仁不義,反以海闊天空的心境來看待整件事情,竟讓他看到美善的一面並欣然接受,正是羅8:28所述,「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當然過去在我身上所發生的遭遇,我絕對相信神有祂的美意在我身上,才造就我今日這副模樣,專心一意跟從主,正如林後12:9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締造和諧家庭)
現代的父親大多不會像上一輩那麼嚴肅,擺出一副凶神惡煞的模樣,更多珍惜親子的時間,在家庭中締造和諧的氛圍。我曾經在某基督教刊物中分享過兩篇關於和諧家庭的信息,特別在教養孩子方面,茲摘錄如下:
「夫妻關係良好,固然對教養孩子方面有幫助,但我更肯定的是,夫妻關係長期不好,對孩子的成長必然有極其負面的影響,教養孩子便更加困難。要建立一個美好的家庭,夫妻要共同合作,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單靠一方的努力是很有限的。
縱然夫妻二人有共同信仰,但靈命成長的程度有差異,對事情的看法又未必一致,衝突在所難免。許多時候,夫妻的爭拗並非來自夫妻間的問題,而是涉及子女的學業。
兩夫妻對孩子的尺度有所不同,有時一個嚴、一個寬,容易在教養孩子方面有口舌之爭,最好是私下協調才施教,當然實行起來未必容易,要視乎當時實際情況而定。不過最好一方管教時,令一方保持緘默。偶爾也可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有時為著緩和氣氛,有時盡量做到公平一點。
一家人要融洽相處,總要懂得體諒成員各有不同性格,互相遷就和忍讓,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家庭糾紛,締造和諧。
無論有甚麼話需要勸告孩子,語氣和態度非常重要,也要有耐性,否則容易吵架。《箴言》15:1說,『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有時我們好言相勸,孩子不聽從,我們感到不耐煩時,語調便會從溫和轉為強硬,態度也漸趨惡劣,令孩子有壓迫感。孩子逐漸長大,會更為理性,會懂得用理由與你爭辯。若說服不了孩子,便說孩子只會鬥嘴,不尊重自己,自然行不通。尤其孩子進入反叛期,你說甚麼他都聽不入耳時,也只能留待日後再找機會對話,不宜操之過急,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反叛得更厲害!
當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會跟父母理論一番,硬要他們接受父母的看法是行不通的,只需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接受不接受,應該由他們自己作主,權衡利弊後作抉擇。
另外,有時我們未有進一步了解真相便斷定是非黑白,若『斷錯症』便會引起無謂的爭執。例如孩子對著電腦,便『以為』他們又打機,責備一番。其實孩子有時只是上網搜集資料,未必真的打機,孩子受了冤屈自然深深不忿,於是又開始對罵。事情弄清楚後才說:『我以為……』孩子會接受我們的解釋嗎?事事『以為』便弄致家人反目,很不值得。因此要多了解才作判斷,責罵人也得有證有據,不要『以為這』、『以為那』而罵錯人,事後才一句 ‘sorry’ 來補鑊。
在親子相處上,除了和孩子一起玩之外,與他們溝通也是相當重要。長期缺乏溝通的話,與孩子自然會有隔膜,一道無形的牆會慢慢築起來,漸漸形成代溝。當孩子向我們傾訴心事,我們要細心聆聽,並設身處地從他們的角度去想,顧及他們的感受,正面的我們要嘉許,負面的我們要給予適當的關懷和意見,嘗試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家庭成員各有長短,倘若成員之間能夠互補長短,有助大家和諧共處,這也是一家人達致和諧的重要法門。例如我太太不懂電腦上的操作,我對這方面有一定的認識,她自然會找我幫忙,這也是我在她面前表現我強項的機會。她在社交方面比我優勝,在同一場合中隨時可以主動為我打開話匣子,牽起話題。兄弟姊妹之間更加要互相幫忙,父母不時要鼓勵孩子,務求建立更親密的手足之情。
新約聖經有不少鼓勵信徒與人和睦的說話,如羅12:18,『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來12:14,『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彼前3:11,『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這些金句值得我們牢記在心,我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更何況是朝夕相對的家人呢!
一種普遍的現象,就是比起對別人的容忍程度,我們對家人容忍的程度往往不足。別人惹我們生氣,我們容易沉得住氣;家人惹我們生氣,我們的脾氣可能即時爆發,甚至一發不可收拾!差異引致衝突在所難免,尤其家人相處的時間畢竟比與別人相處的時間來得多。要在家庭中達致和諧,互諒互讓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家人的關係需要悉心去培養,就如用心打理盆栽一樣,有時為了維繫和諧的家庭關係,個人要隨時準備作出一點犠牲。
另外,我們需要不時作出自我檢討,主在太7:3說,『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遇有衝突時不要只顧責罵對方,要想想自己是否有不妥的地方需要修正。解鈴還須繫鈴人,有時可能問題的根源是自己出了問題,那就要好好思量如何糾正了,以防日後再有同類事件發生。」
最後,讓我引用保羅給我們做父親的勸勉來彼此鼓勵:「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