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靈的窗口
打開心靈的窗口
有人說:「心態是心靈的視窗,決定我們看到怎樣的世界。如果想要把世界看清,請別裝上有色的玻璃,讓你的心靈保持純淨;如果想要把世界看得全面一點,請讓窗子大一點點,讓你的心變得寬廣;如果想要歡樂,請關上灰暗的窗戶,讓你的心正對光明…」
每個人都好像有一個心靈的窗口。當窗戶緊閉時,你的感覺會如何?是否會覺得令人窒息,透不過氣來,彷彿一點生機也沒有?當你打開緊閉的窗戶,讓新鮮的空氣緩緩滲入,溫暖的陽光從窗外射進來,人也會突然清醒,精神為之一爽!心靈的窗口也是一樣,緊閉的時候,思想狹窄得只保留著負面的東西,再無空間去採納一些較為正面的思維。相反,當你願意打開這心靈的窗口,從正面一點的角度觀看和分析事物,心情也會不一樣,令你豁然開朗,不再愁眉苦臉。
一位主內弟兄叫阿信,終年被關在赤柱監獄,透過文字事奉來見證他心靈如何得到釋放。阿信是在獄中信了主的,他年少時犯下大錯,長年被囚在監獄裡,嚐盡痛苦的鐵窗生涯,神卻釋放了他的心靈,他立志奉獻一生事奉神。如何事奉?他在囚牢中寫下一篇篇發人深省的文章,刊載在最近每一期《天使心》雜誌內,道出他的內心世界。以下是從其中一篇撮錄的。
阿信曾在剛過去的聖誕節日,回憶起某年的平安夜,在獄中度過了一個很特別的聖誕,那時他還未信主…
「在入獄之初,因為久久不能適應獄中生活,我一直過得很不開心。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我整個獄中生涯裡,過得最辛苦、最難捱的日子。每天醒來看見的,都是一個個罪犯(當然我也是)。每日看到,都是那些犯人在做著如此不堪的事(雖然我亦一樣)。當時我會心想:我為何會和這些人一齊呀?跟這些人生活久了,會不會變得跟他們一樣沒有品格呢?舊的問題未找到答案,一大堆新的問題又盤旋在腦中。我相信當時一定是心理失去平衡,完全走進一個死胡同中,不能有效思考,竟然都沒有想過,自己和他們其實又有甚麼分別呢?
抱著這些心態的我,又怎會不四處撞板呢?那時候常常跟其他囚友吵架、爭執,整天就抱怨這樣,看不過那樣。當時我覺得,身邊的人根本就不可理喻。因此,在入獄不久,我就作出了一個決定,毅然向署方申請,要求單獨囚禁,不與其他囚友接觸,俗稱上『水記』。
上『水記』對我來說,或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最起碼不用見太多的囚友,耳根都清淨些。在『水記』一天23個小時都會在囚室中度過,雖然也會有鄰房,但每天說不上十句話,見不到一兩次面,所以我很喜歡這份平靜,也可以趁這段時間,靜心思考一下,繼續尋找人生的答案。
上『水記』不久,就到聖誕了,事奉監獄的機構,每年也會為囚友送上禮物包。所以,在平安夜的早上,心情便開始期待著。很奇怪,喜歡寧靜、不說話的我,在當天中午時分,竟然開始唱起聖詩來!我不是一個基督徒,也沒有去教會的習慣,然而,我卻斷斷續續地唱起,小時候在學校學過的一些詩歌:
He’s able, he’s able, I know he’s able…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普世歡騰,救主降臨!全地接祂為王…
一首一首,雖然不完整,但還是斷斷續續地從口中傳出。由初時細聲地哼,到後來大聲地唱。我突然有一種難以自控的感覺,我只感到愈高聲唱,我愈寧靜;愈興奮地唱,我愈喜樂。一直到晚上,分發禮物包的時間,我仍然在唱。
而且,我更做出一個連自己都難以相信的舉動。不只當時,就算到今日,還是難以置信。我竟然拆開禮物包,將其中的糖果、小食,分給隔鄰的囚友吃,一齊分享!監獄是一個資源短缺的地方,而我更是一個貪吃到不得了的人,卻竟然願意將禮物包中的東西分給其他人吃,已信主耶穌的今天,也未必做到,但當時卻真的這樣做了。心痛嗎?沒有,還記得當時內心是很平安。縱使我表現很興奮,但我內心卻是平靜的。
究竟發生甚麼事呢?我也很想知道,但可惜的是,人總是善忘的。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將這件事拋諸腦後,就如很多常人一般,在聖誕節幾度狂歡,但盡興過後,一切回復原狀,就仿如甚麼事也沒有發生。聖誕過後,我又再度投進那個尋找答案之旅…」
【資料來源:《天使心》116期2016年1月刊72-73頁「某年獄中,一個不一樣的聖徒」】
基督教更新會的宗旨,就是向香港各監獄的囚友傳揚和彰顯基督的愛,幫助囚友和家人修補破損的關係,同時培訓出獄的更生人士,幫助他們再次踏足社會。更新會每年聖誕節都向在囚人士送上禮物包,給他們在寒窗生活中送上一份無比的溫暖。每年我都會為這一項別具意義的活動作出奉獻,相信阿信所說的「事奉監獄的機構」就是更新會。
阿信在平安夜那一刻能夠歡欣地唱起聖詩,顯然就是聖靈的感動。那一刻他打開了心靈的窗口,讓聖靈感動他寂寥的心,甚至改變了他一直存有的負面思想,使他可以放開懷抱,願意與旁邊的囚友分享他的禮物包,分享他突如其來的喜悅。令我想起《使徒行傳》中,保羅和西拉被囚在腓立比監獄時,仍然能夠歡欣地唱詩高歌讚美神,這事記載在徒16章:「官長吩咐剝了他們的衣裳,用棍打;打了許多棍,便將他們下在監裡,囑咐禁卒嚴緊看守。禁卒領了這樣的命,就把他們下在內監裡,兩腳上了木狗。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而聽。」(徒16:22-25)
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刻,思想常纏繞著心靈、精神或肉體上的痛苦,以致我們常常不能釋懷,縱使在天朗氣清的日子,心靈仍然籠罩著一層層厚厚的陰霾。我們該常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身體某些地方有點不舒服,若我們老是想到那些不舒服的地方,我們的心情都會大受影響,負面的情緒總是揮之不去,人也不會覺得開心。倘若我們決心不去想那些不舒服的地方,把注意力放在別的事情上,自然而然不會感到不舒服,人也會比較開朗些。老是想著一些令人不快的事,就是把心靈的窗口關得緊緊的,一點清新的空氣也透不進來,如何能令人振奮起來?我們有必要主動去打開心靈的窗口,從另一個角度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揮去內心的鬱悶和怨氣,扭轉消極的局面,返回積極的人生。
湊巧《天使心》同一期刊中另一篇文章,述說先知以利亞如何從憂鬱的谷底中重新站起來,繼續完成神給他的新使命,以致他不會進入死胡同,不能自拔。
話說以利亞在迦密山上與代表迦南偶像的假先知大鬥法,單人匹馬對付850個假先知,包括450個巴力先知和400個膜拜亞舍拉的先知,可謂一時無兩。結果以利亞得神之助,大獲全勝,並打蛇隨棍上,命人殺光這些假先知,為神打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勝仗,此事記載在《列王紀上》18章。可是,這次勝利並沒有令供奉亞舍拉的以色列王后耶洗別有任何悔意或忌憚,反而在盛怒之下,命人馬上追殺以利亞。以利亞為求保命,只得狼狽逃竄。
以利亞在曠野走了一整天,疲於奔命,來到一棵羅騰樹下,竟然「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19:4) 文章分析以利亞開始變得消極,覺得自己所作的,無論有多偉大,全都沒有任何果效,可謂前功盡廢。他失落之餘,在落難中覺得自己很無用,比不上他的列祖。他甚至失去了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對人生沒有任何留戀,只想尋死,不願再面對任何有形無形的壓力。(這豈非許多有輕生念頭的人那種消極不堪的想法嗎?) 他在絕望的一刻,求神乾脆取去他的性命,一了百了。最後,他累得睡著了。
神又如何使他重新振作呢?首先,神為他預備了水和餅,「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給他解渴充飢,補充失去的能量。然後,神吩咐他往何烈山,他吃喝夠了,頓時活力充沛,「仗著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抵達何烈山之後,住在一個洞裡,安定下來。他開始向神訴苦:「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他兩度向神訴同樣的苦(王上19:10,14),似乎在埋怨神為何袖手旁觀,任由敵人殺害他們這班一直與假先知和惡勢力周旋、至死效忠耶和華的先知。
神聆聽了以利亞的申冤,接著如何回應他呢?神在他面前經過,有烈風、崩山、碎石、地震,還有火焰,「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要聆聽神的話。神展示了祂威嚴的一面,也許神要以利亞相信,祂是有能力保護祂的僕人。神也有溫柔體貼的一面,並選擇以溫柔的聲音囑咐他回去大馬士革,給了他三個使命:「要膏哈薛作亞蘭王,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意即亞哈和耶洗別的王朝很快會被取替,他先知的任務也將完成。神並且向他保證,「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19:5-18) 證明無論世局有多混亂,一切都在神的掌控之中,以利亞只要完成神的使命,拭目以待,必得見神親自介入的作為。得到神體貼的回應、鼓舞和激勵,以利亞成功地從憂鬱的谷底中爬起來,重新發力,為神上路。
【資料來源:《天使心》116期2016年1月刊96頁「高峰過後 以利亞憂鬱解碼」】
從以利亞的經歷可見,神是體恤我們的苦況,聆聽我們的訴求,給予我們適時和正面的回應,醫治我們沮喪的心靈,為我們增添足夠的支援與力量,鼓勵我們重新振作,完成受託的使命。正如賽40:29-31所說,「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獄中的阿信長年累月在密不通風的斗室內,一度終日愁眉深鎖,思緒混亂,毫無歡顏,苦不堪言。肉身的自由雖然完全被限制,他卻有更多的空餘時間,透過參閱不同類型的書籍,思考人生的課題,尋找生命的意義。他懂得為自己打開心窗,去尋求出路,沒有選擇與其他囚友同流合污、終日渾渾噩噩過著坐牢的日子。最後,神終於讓他尋見生命之主,更被聖靈感動,有機會透過文字事奉,寫下一篇篇感人的見證。肉身雖沒有自由,但心靈的束縛已然解開,繼續追求豐盛又有意義的人生。若非他願意打開心靈的窗口,尋求出路,內心痛苦的掙扎必定會沒完沒了,憂鬱到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
可幸我們對主已有一定的認識,痛苦的階段可視為屬靈的操練。「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哀慟有時」,「失落有時」(傳3:1,4,6),但當曉得,這些哀慟和失落的日子必然會成為過去,我們要懂得在痛苦中打開心靈的窗口,看看窗外還有寬敞美好的世界,等待我們去發現。就像以利亞一樣,要重新振作,神要我們做的事還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