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經文

求顯神蹟 (可8:10-13; 太16:1-4) 

耶穌和門徒離開四千多人後,「隨即同門徒上船,來到大瑪努他境內。法利賽人出來盤問(‘question’)耶穌,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想要試探他。」(10-11節) 既說是要試探耶穌,他們自然是不懷好意,相信他們心存一個惡念,就是如果耶穌未能顯出神蹟,他們便可以公開批評他和藐視他。「耶穌心裡深深地歎息,說:『這世代為甚麼求神蹟呢?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神蹟給這世代看!』」(12節) 耶穌斷然拒絕他們無理的要求,當然是看出他們想試探他,自然不會中他們的詭計。

但為何耶穌「深深地歎息」(12節) 呢?求顯神蹟有何不妥?太16:2-3記述耶穌這樣回應他們的要求:「耶穌回答說:『晚上天發紅,你們就說,「天必要晴」; 早晨天發紅,又發黑,你們就說,「今日必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蹟。』」耶稣嘲諷法利賽人,他們懂得分辨天氣,卻不懂分辨耶稣施行神蹟對他們有甚麼意義。

其後在可11:27-28,宗教領袖不停地問耶稣一個問題:「你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他們根本不相信耶稣施行神蹟的權柄是從天上來的,因此對他們說也是多餘。事實上,耶稣之前在某些神蹟中也暗示過他的權柄從何而來。太12:22-32記載耶稣從一個被鬼附以致聾啞的人身上趕出污鬼,當法利賽人說耶稣是靠鬼王趕鬼時,耶稣澄清:「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太12:28) 

又有一次,耶稣醫治了一個生來瞎眼的人,那日剛好是安息日。(約9章) 當那人在法利賽人面前作見證,述說他如何被耶稣醫好時,法利賽人拒絕相信他的見證,還給耶稣一個負面的評價:「這個人不是從神來的,因為他不守安息日。」無論那人如何努力為耶稣平反,法利賽人還堅持說:「神對摩西說話,是我們知道的;只是這個人,我們不知道他從哪裡來。」(約9:29) 同一個神蹟,法利賽人和瞎子對耶稣的看法有天淵之别。當法利賽人堅持說:「我們知道這人是個罪人。」(約9:24) 瞎子理直氣壯地反駁說:「我們知道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聽他。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這人若不是從神來的,甚麼也不能做。」 (約9:31-33) 最後,耶稣在此神蹟事件上作出一個評語:「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約9:39) 既然法利賽人不能正確地判斷耶稣施行神蹟背後的用意,他們就是靈性上瞎了眼。其後猶太人來問耶稣:「你叫我們猶疑不定到幾時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地告訴我們。」耶穌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你們,你們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為我作見證;只是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約10:24-26)

保羅一針見血地指出猶太人錯誤的想法:「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林前1:22) 他續說:「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1:23-24) 神拯救靈魂的方法,與人祈求神蹟智慧等完全扯不上關係,只涉及人單純的信心。林前1:21說:「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事實上,神的大能已藉著耶稣的復活顯明出來,因此,就耶稣權柄的來源,耶稣曾在太12:39-40對文士和法利賽人有這樣的回應:「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在今次法利賽人以求神蹟試探耶稣的事件中,耶稣在太16:4重覆了太12:39的回應。耶穌埋葬三日三夜後復活,除了證明神使人復活的大能外,最重要的,是他為人的罪而釘十字架所代表的愛:「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 耶稣這次回應時,「心裡深深地歎息」(12節),因為他們心地剛硬。耶稣深深明白,無論他彰顯多少個神蹟,他們總是不信。

無疑,我們都有一顆好奇心,去觀看超自然的事,理解背後的種種原因。只不過,就像法利賽人一樣,我們的好奇心永遠不會得著满足。況且求神蹟充其量只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但對於我們從罪裡得釋放得拯救所需要的信心,卻是毫無幫助。假使我們嘗試去追求神蹟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並心裡說求得的話便相信耶稣,我們實際上是被一個錯誤的想法去欺騙自己。相信神的大能而不相信祂的愛,絕不能感動人去順服神和脫離罪惡。每次耶稣在人身上施行神蹟,都有一個上好的理由,就是傳達神的愛。在餵飽四千人的事件中,他行神蹟是出於他的憐憫。出於憐憫的神蹟,關鍵是讓人明白神的愛,然後他們便會樂意聽取並接受耶稣叫人悔罪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