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經文

文士的惡習 (可12:38-40)

可11:27說:「他們又來到耶路撒冷。耶穌在殿裡行走的時候,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進前來,問他說:『你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 猶太領袖質詢耶穌權柄的來源和想找機會捉拿耶穌,文士也是其中一員。

文士是研究和抄寫聖經的知識份子,非常熟識神的律法典章,他們應該比常人更清楚怎樣的行為會得蒙神喜悅。然而耶穌「在教訓之間」呼籲群眾「要防備文士」(38節)。他隨即列舉了一些文士的惡行;除他以外,沒有其他人會這樣砲轟他們:

  1. 「他們好穿長衣遊行」(38節)。只注重外觀,在公眾地方招搖過市。

  2. 「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的安」(38節)。就是喜愛人巴結奉承,並愛在公眾場合引人注目。

  3. 「喜愛會堂裡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39節)。貪慕虛榮,高傲自滿,爭取別人的推崇和個人的美譽。

  4. 「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40節)。貪得無厭,毫無憐憫,欺壓低下階層的人,霸佔他們的財產,與盜賊無異。

  5. 「假意作很長的禱告」(40節)。假裝敬虔,正是假冒為善的宗教份子。

這些文士比任何人更認識神的律法,自己卻觸犯神的律法,難怪保羅在羅2:17-24痛斥律法師的偽善:「你稱為猶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著神誇口;既從律法中受了教訓,就曉得神的旨意,也能分別是非;又深信自己是給瞎子領路的,是黑暗中人的光,是蠢笨人的師傅,是小孩子的先生,在律法上有知識和真理的模範。你既是教導別人,還不教導自己嗎?你講說人不可偷竊,自己還偷竊嗎?…你指著律法誇口,自己倒犯律法玷辱神嗎?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們受了褻瀆。」 文士確實是假師傅的極壞榜樣,無怪乎耶穌預早宣告他們一個嚴厲的審判:「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40節)

(反思)

信徒勤讀聖經,熱切追求對真理的認識,本是好事,一方面可以更加體貼神的心意,行神所喜悅的事,自然與神關係更親密;另一方面,可以引導慕道者或教導初信者去認識真理,造就信徒,甚至訓練下一代去作教導的事奉,這也是保羅對提摩太的教導:「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提前4:13)「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

不過,他又提醒提摩太:「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提前4:16)「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有人偏離這些,反去講虛浮的話,想要作教法師,卻不明白自己所講說的、所論定的。我們知道律法原是好的,只要人用得合宜。」(提前1:5-8) 這正是文士所犯的通病。

保羅特別提醒有學識的哥林多信徒:「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 又說:「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林前4:15) 即教會裡很多人參與教導的事奉,卻鮮有值得效法的榜樣,正因為他們「口才、知識都全備」(林前1:5),在他們中間卻「有嫉妒、紛爭」(林前3:3)。保羅反問:「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 他一針見血地說:「人不可自欺。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林前3:18)

最後,雅各書對教會信徒作出一個警示:「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雅3:1) 何解?神對教導者的行事為人要求更嚴謹,正如上述保羅在羅2:17-24所言。耶穌時代那些偽善的文士將會「受更重的刑罰」,正是這個原因。

正所謂「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信徒作教導事奉的,除了對聖經真理有充足的認識之外,最要緊的,還是行事為人要有好榜樣,就如保羅勸勉有教導恩賜的提摩太:「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導人。」(提前4:8,11) 但他接著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4:12) 能作信徒好榜樣的屬靈教師,言教身教兩者兼備,必然事半功倍,培育出靈命成熟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