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經文

更崇高的呼召 (可1:14-20; 太4:12-22)

(耶穌開始傳道)

耶穌勝過魔鬼各樣的試探之後,便正式開始他三年半的傳道生涯,其時正值施洗約翰遭遇不測,被希律王收監,後來甚至死在獄中,這事的前因後果記載在太14:1-12。

耶穌開始傳道之時,約翰已經「下監」,尚未被處決。耶穌從約旦河一帶回到自己的家鄉加利利境,太4:12說「退到加利利」,暗指因約翰下監的事,在約旦河一帶傳福音可能有危險,故此耶穌退回自己長大的地方,在那裡「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14-15節) 「日期滿了」,應該是指彌賽亞來臨的預言應驗了。太4:13說耶穌先到自己的家鄉拿撒勒,然後再往鄰近的迦百農,就是彼得和約翰等人居住的地方。

路4章記載,耶穌受完魔鬼試探之後,「滿有聖靈的能力,回到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路4:14-15) 接著說:「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著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於是把書捲起來,交還執事,就坐下。會堂裡的人都定睛看他。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路4:16-21) 耶穌所念的經文,是出自賽61:1-2:「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註:或作「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報告耶和華的恩年。」 正是預言以色列盼望的彌賽亞有一日將要來臨,傳天國的福音。

甚至耶穌在加利利境傳福音,也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後又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就住在那裡。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邊界上。說:『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太4:13-16) 這預言出自賽9:1-2。


(第一次呼召)

有一天,耶穌來到加利利海邊(迦百農靠近加利利海, 太4:13)。按馬可福音記載,當耶穌呼召西門彼得和安得烈去跟從他時,他們「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18節) 同樣地,當雅各和約翰在船上補網時,耶穌呼召他們,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太4:22) 馬太和馬可的記載不但非常相近,而且都是同樣簡略。四個門徒就是這麼單純地回應耶穌的呼召,不作任何考慮嗎?須知他們此行不是一兩天,而是相當一段長時間跟隨耶穌一起生活。

假若我們看看路加福音5:4-11的記載,便發現這四個門徒的決定不是這麼簡單,在做這決定之前,有些神蹟曾經發生在他們身上。路5章記載,耶穌在革尼撒勒湖邊,因為聽道的人多,他上了彼得的船向眾人講道。當他講完道後,他向西門彼得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路5:4) 且看看彼得有何回應:「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當時有另一隻船停靠在湖邊--路5:2)。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5:5-11)

路加福音的記載,終於讓我們明白,甚麼原因導致四個漁夫放棄原來的職業,決心跟隨耶穌。

路加的記載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彼得在遇上耶穌前,他根本不察覺自己是一個罪人。我們全都是罪人,但若非遇上了耶穌,我們根本不曉得也不會承認自己是罪人。我們無法知曉一個黑暗的房間有多骯髒,除非有光進入了房間,我們便一目了然,原因很簡單,黑暗裡的污穢在光面前便無所遁形。耶穌在約8:12說:「我是世界的光。」耶穌來到世間,他不用指正我們有罪,我們在這正義之「光」面前,我們的罪自然全都「曝光」了,就如詩90:8所形容:「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彼得在路5:8的反應,與太4:16遙相呼應:「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耶穌是衡量我們罪孽的量尺,因為按照神的義他是完全的。

「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路5:6-7) 這個非同小可的神蹟,令彼得驚訝異常,甚至所有船上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路5:9) 他們本來覺得耶穌只是平平無奇的一個傳道人,所講的道似乎與他們的漁夫生活扯不上關係。但眼前一個不可思議的神蹟,令他們各人對這一個不甚起眼的拿撒勒人另眼相看,驚嘆的心還未平伏,敬畏之心卻油然而生。因此當彼得遇上如此一位神聖的耶穌,他那一刻充滿著聖靈的感動,震懾了他麻木的心,登時發現自己是何等不聖潔!甚至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與神聖的耶穌接近:「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5:8)

沒有人會甘願承認自己是罪人,尤其當他沒有作過任何違法的事。我們也傾向認為自己是好人善人,沒有做過任何觸犯法律的事,因此我們不需要耶穌,不需要罪人得救的福音。耶穌在太9:12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是的,病人才需看醫生,你身體健康自然不會無故去見醫生。不過耶穌這番話,除了指稅吏和罪人需要耶穌的救恩之外,也是在暗中諷刺當時那些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並暗示他們「有病」,需要見「醫生」,只不過法利賽人卻不覺自己有甚麼毛病。他們還認為自己是醫生,坊間許多宗教上文盲的「病人」需要他們幫忙。耶穌就是要糾正他們自以為義的錯誤想法,毫不客氣地直指他們才是「有病」的罪人,需要尋求耶穌醫治,救他們脫離罪污,悔改歸向神。我們常誤以為自己是好人,是好醫生,去忠告「有病」的人,犯上了「自以為義」的通病,殊不知原來自己都是「病人」,都是罪人,需要醫治罪人的耶穌。

一位心理學家常診斷許多心理有問題的病人,給他們專業的意見。其後,她因為接觸太多複雜的心理個案,弄到自己心理也出現問題。她可以找誰去醫治她的心理問題呢?找另一位心理醫生?她心想:大概其他心理醫生也像她以往對待她的病人一樣,給她類似的意見。換句話說,她未約見心理醫生,已猜得出他們會向她說些甚麼,因她認識他們所認識的專業知識。假如你是那位心理醫生,你認為另一位心理醫生會幫上忙嗎?你猜想最終誰解決了她心理上的問題呢?當朋友把耶穌介紹給她之後,她得著從主而來的平安,最終心裡得到釋放,再沒有被心理問題所困擾。事實上,只有耶穌才能解決人類兩個基本的問題,就是罪和無意義的生活。只有耶穌才有赦罪的權柄,只有耶穌才能填補我們心靈的空虛,物質是無法做到。

路5:10說:「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耶穌告訴彼得不用再打魚,而是去得人,做「得人」的漁夫。當我們遇上耶穌,罪得醫治,耶穌便賦予我們一個神聖的任務,把病人帶到這位醫治人靈魂的醫生面前,使他們得著醫治。當他們遇上耶穌的一刻,就如彼得和我們遇上耶穌一樣,他們因著聖靈的光照,便曉得自己是多麼不配的罪人。


(第二次呼召)

耶穌釘十架之後,彼得等人又回到老家去打魚,直到復活的耶穌在加利利的提比哩亞海邊出現,再一次向他們發出呼召,這事件記載在約翰福音21章。無獨有偶,這一件事蹟,與當初耶穌在船上給他們發出呼召的事蹟很相似。約21:6-7記述:「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耶穌所愛的那門徒(約翰)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

兩次打魚的事件,都遇上門徒在前一晚努力打魚,卻整夜都沒有魚穫。(路5:5;約21:3) 當耶穌吩咐他們把網撒到海裡之後,同樣的神蹟出現,魚穫甚豐,多得把他們嚇呆了。而這一次打滿了一網魚時,或許約翰忽然醒起第一次遇見耶穌時所經歷過的神蹟,便猜出叫他們把網撒到海裡的,正是他們的主。因此他馬上提醒彼得那是主,此時彼得如夢初醒,回憶起第一次所遇見類似的神蹟,立刻跳下海裡,游回岸邊,聽主有何吩咐。

約21:15說:「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耶穌三次對彼得說同樣的話,何解?相信彼得早已忘掉當初遇上耶穌時,耶穌曾給他的一個呼召:要得人,不要得魚!耶穌今次向彼得顯現,作出同樣的神蹟,也許就是要令他想起當初給他的呼召。不過今次耶穌給他的呼召,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呼召:不單是得人(尋找迷羊),而是要餵養小羊;意思是:他除了帶領人信主之外,還要牧養他們的靈命。

我們可以用上大半生的努力去繼續「打魚」,為生計年復一年地打滾。耶穌在這兩個打魚的神蹟裡,讓我們清楚看見,要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對他來說是何等容易!不過,他給我們一個更崇高的呼召(或使命)—拯救罪人,帶領他們過一個更豐盛和有意義的生活。你願意接受這項挑戰,來回應他的呼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