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經文

海浪上行走 (可6:45-52; 太14:22-33)

餵飽五千人後,「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伯賽大去」(45節),不讓群眾再跟著他們。耶穌卻留在彼岸,「等他叫眾人散開」(45節)。直到現在為止,他都抽不出時間祈禱,因此,待得他叫眾人散去之後,夜闌人靜之時,「就往山上去禱告」(46節)。祈禱是耶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個時刻不獨與天父閒談,特別是他將要在海面上行走,回到海岸的另一方,與門徒會合。尤其作一些需要用極大的信心去作的事,我們更加需要祈禱。

(「你們放心」)

門徒回去時,雖沒有上次往格拉森時遇著暴風那種狼狽的情況,仍然「因風不順,搖櫓甚苦。」(48節) 事實上,他們逆風而行,同時強風刮起了大浪,另船身搖晃,太14:24補充說:「那時,船在海中,因風不順,被浪搖撼 ('tossed with waves')。」其後,經文告訴我們,耶穌「到他們那裡上了船,風就住了」(51節)。耶穌不在船上時,門徒逆風浪而行,感到吃力之餘,船也前進得很緩慢。許多時候,沒有主的同在,我們浪費許多精力,仍感寸步難行。有主的大能幫助,一切看似艱難的事情,便容易得多,就像耶穌上了船,風浪就止息。試想想:十二門徒在風浪中拼命划船,而耶穌同樣是逆風浪而行,按理誰會行得較快?可6:48卻告訴我們:耶穌「在海面上走,往他們那裡去,意思要走過他們去(‘would have passed them’)。」換言之,耶穌絕對有能力超越他們先登陸彼岸,看來他有這樣的打算。如此看來,風浪對他完全沒有絲毫影響。這行在海浪上的神蹟,是要給門徒看見一個事實,他有能力去征服大自然。再檢視一下我們自己,人是多麼的不濟,很容易便被大自然的力量所勝。

當門徒奮力搖櫓之際,想起去格拉森時耶穌一聲下令,多強悍的風浪霎時便平靜下來(可4:39),我想他們必定極其渴望耶穌與他們在一起。在他們搖到最艱辛的一刻,他們的主便開始接近他們,準備幫他們一把。不過,他們以為接近他們的主是鬼怪!「但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以為是鬼怪,就喊叫起來。」(49節) 他們從沒想過耶穌會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夜裡四更天(48節)在風浪中步行!耶穌在這種環境下忽然出現,任何人都會誤以為他是鬼怪。當他們極度「驚慌」之際,「耶穌連忙(‘immediately’)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50節) 耶穌親自向他們說話,安慰他們,並且證明自己不是鬼怪,而是他們所掛念的主,他們的驚慌隨即消失。我們在極度困擾之際,不勝負荷,多麼渴想主的同在,幫我們一把。正不斷埋怨主究竟在哪兒,他就及時奇妙地出現,對我們說:「你們放心,不要怕!我與你們同在。」耶穌「上了船,風就住了。」(51節) 當我們「驚覺」我們的主突然間出現,我們的煩惱便立刻消除,主再一次提醒我們要「放心」,主十分明白我們的處境,在適當的時候會幫助我們平靜風浪。

(由驚慌變驚奇)

風浪霎時間停止,門徒由「驚慌」變成「驚奇」「他們心裡十分驚奇。」(51節) 他們驚奇甚麼呢?他們覺得眼前所發生的一切事,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一切所發生的事,包括耶穌行在水面上,且行在風浪之中,才剛上了船,一切便平靜下來。這些超自然的現象,難以通過他們理性的思維。作者馬可在事件之末加了一句評語:「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裡還是愚頑。」(52節) 門徒的驚奇反映一個事實:他們仍舊把耶穌視為一個凡人。當他們仍舊持守這個看法時,便難以把他的身份與他神奇的作為連貫起來。其實,他們從眾多的神蹟中(包括平靜風浪、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等),早應該看出耶穌不是一個平凡的人,不能用平常人的看法分析他的作為。之不過,他們還沒有從這些神蹟中參透出耶穌神性的一面。在行在水面上的事件中,耶穌再一次嘗試在門徒眼前表現出他神聖的身份,然而他們仍沒有領會,「心裡還是愚頑」,所以頭腦上還未能接受所發生的事。(太14:33卻顯示門徒因這事件,終究對耶穌神聖的身份認識了多一點:「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說:『你真是神的兒子了。』」)

(疑惑是信心的敵人)

馬太的記錄加插了彼得下海的一段 (太14:28-31)。下海的原因可能是:1. 他想證明一下,在水上行走的真的是他們的主嗎?因此他向主發出這個挑戰:「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太14:28) 不過這個原因比較弱,因為他需要為這個挑戰冒上生命危險。2. 他想挑戰自己的信心,相信主有能力使他像主一樣,在水面上行走。要知道當時風浪仍然相當強勁,「耶穌說:『你來吧!』」(太14:29) 得到主的肯定,彼得毫不猶疑從船上跳下海裡,「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太14:29)。行了一會兒,「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太14:30) 當你決意憑勇氣拿出真信心時,有時真的要冒一下險。不過,你一定要堅持無比的信心,直到你的目標達成。彼得起初很有信心,卻不足以到達耶穌那裡,因他在途中看見周圍的環境--風浪不停地擊打,生命受到威脅,正是他所擔心的,他的信心便馬上動搖。他起初的信心便跟著他的身體沉下海裡,無怪乎耶穌從海中把他拉上來之後,對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太14:31) 雅各在雅各書深深明白,信徒在信心與疑惑兩者之間的掙扎:「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雅1:6-8) 彼得行在風浪的水面上,確實心懷二意。一方面,他憑著無比的信心行到主那裡去;另一方面,當他不斷被風浪衝擊時,他擔心自己無法行到主那裡去。假使他注目在眼前的主身上,不理會周圍的風浪,他必定能夠完成這驚險的旅程。耶穌在風浪中一直行到船上,無懼狂風駭浪的沖擊,以其真實的例子證明給他的門徒看,他所謂完全的信心是甚麼意思。他答允彼得所求,同時也在向我們表明,如果我們由此至終保持著強大的信心,我們一樣可以行他所行,作他所作的。堅守我們起初的信心,直到我們看見成效,這是很重要的。

彼得「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 耶穌趕緊(‘immediately’)伸手拉住他」(太14:31)。即使我們有多「小信」,只要我們喊一聲:「主啊,救我!」,他總不會坐視不理;他愛惜我們脆弱的小生命,總不會撇下我們而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