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經文

被咒詛的無花果樹 (可11:11-14; 19-26)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隨即進入聖殿,「天色已晚」,便回伯大尼去。「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出來,耶穌餓了。遠遠地看見一棵無花果樹,樹上有葉子,就往那裡去,或者在樹上可以找著甚麼。到了樹下,竟找不著甚麼,不過有葉子,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失望之餘,「耶穌就對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門徒也聽見了。」(11-14節)

這一天,耶穌同樣進入聖殿,晚上出城回伯大尼度宿一宵。「每天晚上,耶穌出城去。早晨,他們從那裡經過,看見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來,就對他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19-21節) 接著耶穌以祈禱的教導來回應彼得 (22-26節),關於祈禱的教導我們在末段會探討。

(神的主權和期望)

無花果樹被耶穌咒詛之後,結果是:不但結不出果子,最後連全棵樹都枯乾,意思即生命到了終結。這件事有兩個含意:

1.  神對被造物有主權

因為祂對祂所創造的一切都有主權,祂可以隨意對待一切被造之物,甚至咒詛它和毀滅它。創世記就有很多咒詛的例子:

蛇引誘夏娃,神便咒詛蛇:「耶和華神對蛇說:『你既做了這事,就必受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吃土。』」(創3:14)

地因亞當不聽神的話而受咒詛,間接使人也受咒詛,要為食物而勞苦:「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創3:17)

該隱殺了兄弟亞伯,受到咒詛:「地開了口,從你手裡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創4:11)

神向亞伯拉罕作出一個應許:「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創12:3)

2.  神對被造物有期望

神期望祂所創造之物盡上它應有的本份。例如:

神造光體有指定的用途:「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創1:14-15)

神造人要為祂管理萬物:「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1:26)

我們在耶穌(木匠的兒子)的手中,好比木匠的工具。如果我們像一粒彎曲了的釘子,失去了釘子既有的用途,我們便會被丟棄。在太3:7-10裡,施洗約翰對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耶穌對待無花果樹太殘忍了嗎?因他咒詛它是因為在樹上找不著果子,而沒有果子的原因是「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13節)。事實上,他沒有給予無花果樹時間和機會去結果子,便咒詛它使它枯萎,永不能再結果子。在他飢餓時這樣殘酷地毀滅那棵有生命的無花果樹,雖然不容易令我們接受和理解,我們應該從這小事上有所學習和警惕。對無花果樹看來確實有點殘忍,但對我們卻不然,神常常給予我們時間和機會去結果子。保羅在羅11:21-22向外邦信徒作出一項嚴厲警示:「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可見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裡,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

耶穌飢餓時,期望無花果樹有果子給他充飢。同樣,當主的羊「飢餓」的時候,主需要我們去餵養祂的羊,我們應該結出果子來,去餵養祂的羊。假若我們繼續錯失結果子的時間和機會,神可以隨時找別人去代替我們結果子,我們就像失了味的鹽,「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5:13)

(無花果樹)

另一個無花果樹枯萎引申的含意,是與以色列人有關,值得我們反思。以色列人是神的選民,在舊約裡有時會把無花果樹比喻為以色列人。羅馬書9章及11章很貼切地解釋無花果樹被咒詛的景況,強調了神對祂的選民的主權與期望。

在羅9:3,保羅把以色列人視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願意甚麼?願意換取以色列人得著救恩。他在羅9:6,8接著說:「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肉身所生的兒女不是神的兒女;惟獨那應許的兒女才算是後裔。」當中便牽涉到神的主權:「只因要顯明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羅9:11)「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羅9:18)

保羅繼續解釋:「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甚麼這樣造我呢?』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倘若神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這器皿就是我們被神所召的,不但是從猶太人中,也是從外邦人中。這有甚麼不可呢?」(羅9:20-24) 神是窯匠,被造物是泥土。神有主權去造可怒的器皿去把它毀滅,也可造蒙憐憫的器皿去彰顯祂豐盛的榮耀。保羅想向以色列人指出,神所揀選要得永生的「選民」,不單是指著猶太人說的,也是指著外邦人說的。論到揀選,他說:「猶太人和希臘人並沒有分別;因為眾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羅10:12-13) 他接著說:「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如經上所記:『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羅11:7-8) 因此,以色列人名義上雖為神的選民,但有許多猶太人還是得不著救恩,他們被丟棄,永遠滅亡,神有主權讓這種事情發生在祂的選民身上。

(橄欖樹)

因為猶太人的「失腳」(‘the fall’),令救恩轉移到外邦人身上:「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羅11:11) 雖然如此,神同樣對外邦人是有期望的。保羅在11:17把外邦人形容為野橄欖樹,他這樣形容我們這些外邦信徒:「你是從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尚且逆著性得接在好橄欖上。」(羅11:24) 神對外邦信徒的期望是:「不錯!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羅11:20-21) 故此,無論是橄欖樹抑或無花果樹,神對猶太和外邦信徒都有期望,就是要求我們要持守對祂的信心,持續結出屬靈的果子,否則同樣會被砍掉。耶穌在22節給彼得的回答(「你們當信服神」),似乎也在暗示:我們若不信服神,也會有像無花果樹的遭遇。

(葡萄樹)

耶穌在約15:1-2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他論到信徒與他的關係,是生命與生命相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約15:5) 沒有主連結的生命,自然結不出屬靈的果子,就像被咒詛的無花果樹,必會枯乾。

(祈禱的秘訣)

當彼得看見枯乾了的無花果樹,想起耶穌曾咒詛它,他為此神蹟感到驚訝,耶穌反而回應他的門徒說:「你們當信服神。」然後他用一個向山說話的例子作比喻:「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他若心裡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接著作了一個結語:「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21-24節) 他已往也曾教導過祈禱的秘訣,祈禱的功效主要在乎沒有疑惑的信心。一個帶著疑惑的祈禱,表示祈禱者信心太少,甚至完全缺乏信心。耶穌在水上行走的神蹟中,當彼得跳到海面上,初時滿有信心,但很快他便開始下沉,慌忙中向耶穌求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太14:31) 叫一座山「挪開此地,投在海裡」對我們來說似乎不太現實,耶穌畢竟是強調信心沒有疑惑的重要性。當你在祈禱中向神說出你所想所求的時候,你便應持有足夠的信心,相信神有能力做到,也相信祂會為你達成,那就是神希望聽到的祈禱。

(祈禱的限制)

當然,我們的祈禱也是有所限制的,不能越過應有的界線。例如雅各書4:3提到我們不能妄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饒恕」是耶穌在可11章提到的其中一樣我們在祈禱時要考慮的因素:「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25-26節) 這原則最適切用在求神寬恕我們過犯的祈禱上,也可以應用在其他祈禱的要求上,例如:當你求神施恩憐憫你,你必先要對別人有憐憫,否則主也可以向你說:「你們若不憐憫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憐憫你們。」耶穌在路18:9-12說了一個關於教導祈禱的比喻,指出「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法利賽人,他們的祈禱是「自言自語」的祈禱,神是不會垂聽的:「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我們祈禱的時候,也要檢視一下自己的屬靈光景,是否自己也犯上上述的一些錯誤,否則自己落入「自言自語」的祈禱也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