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經文
醫治西門岳母 (可1:29-31; 太8:14-15; 路4:38-39)
這一段經文簡單敘述耶穌如何醫治西門彼得的岳母,馬可、馬太和路加都有記錄這件事。三卷書記錄同一件事,在符類福音裡(指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是常見的。若仔細閱讀,不同作者記錄同一件事,總會有些分別,讓我們觀察一下三個記錄的分別在哪裡,可以作為我們分析四福音書其他事件的參考例子。
比較三卷福音書的記載,我們發現有以下不同之處:
1. 在馬太和路加,只有提到西門(馬太稱「彼得」),馬可卻說了四個門徒的名字,就是西門、安得烈、雅各、約翰。按照馬可的記載,這件事是在耶穌呼召四門徒跟從他(1:16-20)之後發生的事,並且1:29說耶穌「同著雅各、約翰,進了西門和安得烈的家」。因此,讀者會相信雅各和約翰已成為耶穌的門徒,耶穌往那裡,他們便跟隨他往那裡,故此,當耶穌進入西門的家,雅各和約翰兩兄弟自然也在一起。馬太也是先記錄耶穌呼召四門徒,然後才記錄此事。然而,路加福音的記錄有明顯不同,路加是先記錄這件事,然後才記錄耶穌呼召四門徒的事(路5:10-11)。一般解經家都相信,路加是以時序性來記錄事件,如作者在開首明說:「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NIV, ‘to write unto thee in order’) (路1:3)。(也有解經家認為這裡的「次序」不一定是指事件發生的時序,有時福音書作者會把事件按主題連在一起記錄,例如耶穌的道理。)
若然路加是按時序記錄這兩件事,作者只提到西門,沒有提到雅各、約翰兩兄弟,是因為兩兄弟還未跟從耶穌。但我們會立刻懷疑馬可記錄的準確性。西門和安得烈是兄弟,我們不會懷疑安得烈是否在場。但雅各兩兄弟卻不然,他們未曾跟隨耶穌,馬太沒有提及兩人,馬可偏偏說兩人跟著耶穌一起進入西門和安得烈的家。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是,因他們同是漁夫,而且常一起捕魚,他們不但稔熟,而且是住在附近,雅各兩兄弟跟耶穌一同進入朋友(或鄰居)的家,也是人之常情。而馬太和路加沒有提及兩人,也不代表兩人不在場,只是馬可給我們多些關於有誰在場的資料而已。既然馬可早已在耶穌呼召四門徒時介紹了這兩兄弟的名字,他在這件醫治西門岳母的事提及他兩人,讀者不會覺得陌生,雖然按路加的記載,他們還未算是耶穌的跟隨者。
如果我們看看馬可福音的其他事件,我們會發現作者常刻意把彼得、雅各、約翰三人並列在一起,似乎是希望讀者注意到,他們三人與耶穌的關係較為親密,例如在耶穌登山變像的事件(9:2)和客西馬尼園禱告的事件(14:33)。他們與耶穌特別親密的關係,在馬太和路加都可以印證--太17:1(登山變像)、太26:37(客西馬尼)、路8:51(耶穌把管會堂的女兒從死裡救活)。
除此之外,我們在馬可的記載裡,會覺得西門是先成為耶穌的跟隨者,然後才帶耶穌到他家造訪,耶穌知道西門的岳母患病,便順地把她的病治好。若照路加記載的次序,卻不會這樣理解。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耶穌未進入西門的家之前,西門和安得烈兩兄弟早已認識耶穌,約1:35-42記錄了兩兄弟如何初次認識耶穌。首先,安得烈是施洗約翰的門徒,當施洗約翰看見耶穌行走,便對安得烈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安得烈便跟著耶穌,要看看耶穌住在哪裡,還跟他住了一晚,次日告訴哥哥西門:「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又把西門領到耶穌跟前,耶穌還給西門起名叫「磯法」(「磯法」(Cephas)是亞蘭語,「彼得」(Peter)是希臘語,意思是石子(stone))。太16:18告訴我們為何耶穌給他起這個名字:「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rock)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這句話卻成為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一個重要的爭論議題。
2. 西門的岳母得了「熱病」(fever),但路加卻強調她「害熱病甚重」。路加是一位醫生,他描述病情較為仔細,基於他特別關注人的病情。重病得著醫治,也強調了耶穌醫治的能力。另外,馬可說「有人告訴耶穌」西門的岳母患病,路加則說「有人為她求耶穌」,而馬太只提到耶穌「見彼得的岳母害熱病躺著」,沒有提到其他人。從這一點看,馬可和路加都給了讀者更多補充的資料。
3. 耶穌如何把西門岳母的病治好,在記錄上也有顯著的分別。馬可形容耶穌「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熱就退了」(31節)。馬太這樣描述:「耶穌把她的手一摸,熱就退了」(太8:15)。路加則描述耶穌「斥責那熱病,熱就退了」(路4:39) 三段記錄各有不同的版本!這也不足為怪,一件事情的發生,不同的人觀察之下,描述出來的狀況可能都是片面的,不夠完全的,這在四福音書裡是常見的。再加上不同的作者記錄同一件事,各有不同的手法,在讀者來看會有些微差異。他們的描述其實可以互為補充,問題是如何把它們連在一起來看整個過程。既然三位作者各有不同的描述,我們只能作一些揣測。耶穌醫治西門岳母的過程,我們也許可以這樣理解:他首先把她的手一摸,斥責那熱病,然後拉著她的,扶她起來,熱就退了。這樣把片面的資料整合一下,便得出一個較為合理的過程,彼此的描述便不存在矛盾了。需知耶穌施行神蹟,有時可以只是一聲呼喝、一個吩咐、或一句說話,有時觸摸身體,能力就從他口中或身體傳出去了。既說是神蹟,進行的方法是超乎常理或超出自然界的定律。重點是:耶穌施行神蹟背後的動機是甚麼,在不同的處境,會有不同的動機,那就要看看事態如何發展了。
4. 請留意一點:論到醫治的果效,三個版本都同樣說「熱就退了」,這是中文和合本的翻譯。但英王欽定本(KJV)的翻譯卻有少許不同:馬太: ‘the fever left her’;馬可:‘immediately the fever left her’;路加:‘it left her’。馬可明顯加了一個字:‘immediately’ (立刻),這個字在馬可福音是相當重要,作者用這字是有用意的,這裡是強調耶穌神蹟般的醫治能力。馬可在其他地方都喜歡用 ‘immediately’ 這個字,不過在中文和合本卻用上不同的字眼。舉例來說:1:12 (「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裡去」)、1:18 (「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1:20 (「耶穌隨即招呼他們」)、1:28 (「耶穌的名聲就傳遍了加利利的四方」)、1:42 (「大痳瘋即時離開他」)、2:2 (「就有許多人聚集」)、2:8 (「耶穌心中知道他們心裡這樣議論,就說」)、2:12 (「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眾人面前出去了」)。連同1:31「熱就退了」,短短兩章已用了九次 ‘immediately’,「即時」、「隨即」等更能反映出這個字的意思。為何馬可這麼喜歡用這個詞?至少有三個原因:1. 強調神蹟的能力;2. 強調耶穌不停的服事;3. 這是馬可寫作的風格獨特之處,他比較強調行動多於說話,意味事件一浪接一浪快速地進行。上列的分析也讓我們察覺到,若要更仔細分析經文,除了參考其他福音書卷之外,單是看一個版本是不夠的,參考其他中文或英文版本,許多時會有更多發現。
5. 其實路加在這件事上也有用上 ‘immediately’ 這個字,不過他的用法和馬可有明顯分別。路4:39說:「斥責那熱病,熱就退了。她立刻起來服事他們。」 路加此處不是強調神蹟的醫治,而是強調西門岳母快速的回應,服事耶穌。三卷書都用了「服事」這個字:馬可(「她就服事他們」)、馬太(「她就起來服事耶穌」)、路加(「她立刻起來服事他們」)。論到西門岳母的回應,只有路加加插了 ‘immediately’ 這個詞,這在英文版本KJV就突顯出來。這短短一句也值得我們反思,耶穌服事完西門岳母,她便馬上作出回應,服事耶穌等人。聖經沒有提到她如何服事,若我們再看下去,就知道傍晚時分,很多病人來求耶穌醫治,不難估計,西門岳母早已預備晚飯給耶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主常透過各種恩典「服事」我們,我們有否即時作出回應去服事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