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經文

彼得三次不認主 (可14:26-31, 66-72)

這事件在其他三卷福音書都有記載 (太26:30-35, 69-75; 路22:31-34, 54-62; 約13:36-38, 18:15-18,25-27)。

(為何預告門徒)

吃完最後的晚餐,「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26節) 在往橄欖山途中,耶穌對門徒說:「你們都要跌倒了,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復活以後,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27-28節) 在吃晚餐時,耶穌已預告他們猶大會出賣他,他也透過說明聖餐的意義來向門徒預告他的死,現在他又預告他們「都要跌倒」,他會「復活」,然後「先往加利利」,再與他們會合。受死的時間越來越接近,他不斷向門徒預告一連串將要發生的事,為甚麼?約14:29-30給了我們答案,「現在事情還沒有成就,我預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就可以信。以後我不再和你們多說話,因為這世界的王將到。」上述這番話是在他預告彼得三次不認主之後說的。

在耶穌未被捉拿之前,他珍惜和門徒在一起的時間,預先把接下來將要發生在他身上的幾件重要事情,向門徒一一交代了,為的是待這些事情發生之後,他們回憶起他的預告而更加相信他。他預告彼得三次否認他,這就是一例。彼得第三次否認主之後,「立時雞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72節)

(彼得的回應)

耶穌引用舊約撒迦利亞書13:7的經文「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來預告他們「都要跌倒」,這句話就在他被捉拿時應驗了:「他們就下手拿住他。…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46,50節) 原因自然是他們怕自己也一同被捉拿。

當耶穌說門徒「都要跌倒」之後,彼得率先火速回應,並斷然否認自己會跌倒:「彼得說:『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29節) 憑這一句話,他是在告訴他的主,至少他覺得自己擁有下列優點:

  1. 其他門徒意志力也許薄弱,他的意志卻很堅強;

  2. 他會全程陪伴他的主,不離不棄;

  3. 他不會做出任何令主失望的事情;

  4. 他不怕任何惡勢力。

(預告彼得三次不認主)

彼得說完上述的話之後,「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夜裡,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30節) 耶穌對彼得的說話馬上作出回應,並預告彼得會三次不認他,有下列幾個原因:

  1. 他要否定彼得擁有上列所有的優點;

  2. 他要重新確定他向門徒所說一切預言的可信性,尤其是對彼得;

  3. 這三次不認主的預言更加成為他說話可信的有力明證,預言當中特別提到雞叫和彼得否認他的次數,同時預言發生的時間:「今天夜裡,雞叫兩遍以先」

彼得又再迅速地否認耶穌的預言會應驗在他身上,其他門徒也連聲附和:「彼得卻極力地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31節) 大家都在想,他們絕對不可能否認他們的主,或者告訴別人他們不是他的門徒,皆因大家共處三年多,師徒關係非比尋常。為了讓他的主相信,他對主忠心不二,彼得甚至強調他隨時準備與他同死。換言之,他願意用自己的性命來證明,他絕不會否認他的主。

(彼得否認主的環境)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捉拿後,旋即被解往大祭司那裡(可14:53)。(路22:54「他們拿住耶穌,把他帶到大祭司的宅裡。」)「彼得遠遠地跟著耶穌,一直進入大祭司的院裡,和差役一同坐在火光裡烤火。」(可14:54) 約18章告訴我們彼得如何進入大祭司家的院子裡:「西門彼得跟著耶穌,還有一個門徒跟著。那門徒是大祭司所認識的,他就同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卻站在門外。大祭司所認識的那個門徒出來,和看門的使女說了一聲,就領彼得進去。」(約18:15-16)「大祭司所認識的那個門徒」,相信就是約翰自己,因他多次在約翰福音裡隱藏自己的身份。「他們在院子裡生了火,一同坐著;彼得也坐在他們中間。」(路22:55) 約18:18告訴我們:「僕人和差役因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裡烤火;彼得也同他們站著烤火。」
 

(彼得三次否認主)

當時耶穌被「祭司長和全公會」控告和盤問(可14:55),公會包括眾祭司長、文士和長老(可14:53)。彼得就在這重要關頭否認他的主:

  • 第一次否認

(可)「彼得在下邊院子裡;來了大祭司的一個使女,見彼得烤火,就看著他,說:『你素來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
         夥的。』彼得卻不承認,說:『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說的是甚麼。』於是出來,到了前院('porch'),雞就叫了。」
         
(66-68節)

(太)「彼得在外面院子裡坐著,有一個使女前來,說:『你素來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穌一夥的。』彼得在眾人面前
         卻不承認,說:『我知道你說的是甚麼!』」
(太26:69-70)

(路)「有一個使女看見彼得坐在火光裡,就定睛看他,說:『這個人素來也是同那人一夥的。』彼得卻不承認,
         說:『女子,我不認得他。』」
(路22:56-57)

(約)「那看門的使女對彼得說:『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嗎?』他說:『我不是。』」(約18:17)

綜合上述的經文,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看門的使女從門外帶彼得進入大祭司的家(約18:16)。當彼得在大祭司家的院子裡,與大祭司的僕人和差役一同圍著炭火取暖時,這使女首先挑戰彼得門徒的身份。值得留意的是,只有馬可提到彼得第一次否認主後,「雞就叫了」,其他三卷書都沒有提到雞叫。另外有一個問題:那看門的使女怎會認得出耶穌和彼得是師徒關係?兩人都是第一次進入大祭司的家,她如何認得彼得是耶穌的門徒呢?她的反應似在透露,當她離開大祭司的家時,曾經遇見過彼得和耶穌在一起。

  • 第二次否認

(可)「那使女看見他,又對旁邊站著的人說:『這也是他們一黨的。』彼得又不承認。」(69-70節)

(太)「既出去,到了門口(‘porch’),又有一個使女看見他,就對那裡的人說:『這個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
          的。』彼得又不承認,並且起誓說:『我不認得那個人。』」
(太26:71-72)

(路)「過了不多的時候,又有一個人看見他,說:『你也是他們一黨的。』彼得說:『你這個人!我不是。』」
         
(路22:58)

(約)「西門彼得正站著烤火,有人對他說:『你不也是他的門徒嗎?』彼得不承認,說:『我不是。』」(約18:25)

在這第二次的否認中,我們可觀察到下列幾點:

  1. 彼得現在身處的地點,馬太說彼得在門口('porch',前院,可14:68),約翰則說他仍舊圍著烤火取暖。

  2. 馬太說是另一個使女將他的身份暴露出來。

  3. 只有馬太提到彼得「起誓」否認自己認識耶穌,顯然彼得第二次被質疑與耶穌有師徒關係時,他比第一次更驚惶失措。

  4. 這一次彼得否認後,四卷書都沒有提到雞叫。

  • 第三次否認

(可)「過了不多的時候,旁邊站著的人又對彼得說:『你真是他們一黨的!因為你是加利利人。』彼得就發咒起誓
         地說:『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立時雞叫了第二遍。」
(70-72節)

(太)「過了不多的時候,旁邊站著的人前來,對彼得說:『你真是他們一黨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彼得就
         發咒起誓地說:『我不認得那個人。』立時,雞就叫了。」
(太26:73-74)

(路)「約過了一小時,又有一個人極力地說:『他實在是同那人一夥的,因為他也是加利利人。』彼得說:『你這
         個人!我不曉得你說的是甚麼!』正說話之間,雞就叫了。」
(路22:59-60)

(約)「有大祭司的一個僕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親屬,說:「我不是看見你同他在園子裡嗎?」彼得又不承
         認。立時雞就叫了。」
(約18:26-27)

在這第三次的否認中,有幾點值得留意:

  1. 馬太、馬可、路加都強調挑戰彼得身份的人的語氣是非常肯定的:「你真是」、「他實在是」。

  2. 以上三卷書都強調是彼得的加利利口音把他的身份露出來,而約翰的記錄是他的面貌被人認出來。

  3. 馬太和馬可都提到彼得有極強烈的反應:「發咒起誓」,反映這一次被質問時,他是極度驚慌,因此他盡一切所能去否認他與耶穌有任何關係。看來他已接近情緒失控的地步。

  4. 只有約翰把挑戰者的身份透露出來,那就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親屬」。這件事四卷書都有記載(太26:51,可14:47,路22:50-51,約18:10),當時耶穌正被人捉拿,彼得卻衝動地「把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耶穌…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路22:50-51)。而挑戰彼得的人當時也在場,因此認出彼得來。可能彼得先後被人以口音和面貌來質疑他與耶穌的關係。

  5. 只有馬可記錄彼得否認之後,「立時雞叫了第二遍」,其他三卷書都是第一次提到雞叫。原因是:只有馬可記錄耶穌在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他時說:「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30節) 其他三卷書都沒有提到雞叫兩遍:「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太26:34; 路22:34; 約13:38) 

(彼得醒悟)

無論雞叫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現在讓我們看看彼得聽見雞叫後,四卷書如何敘述他的反應:

(可)「立時雞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思想起來,就哭
         了。」
(72節)

(太)「立時,雞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太26:74-75)

(路)「正說話之間,雞就叫了。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
         我。』他就出去痛哭。」
(路22:60-62)

(約)「彼得又不承認。立時雞就叫了。」(約18:27)

路加提到,當雞叫的時候,「主轉過身來看彼得」。當彼得的眼神與主的眼神互相接觸的一剎那,他同時被雞叫聲喚醒了,登時想起不久前耶穌才預言他三次不認主。主的預言在那一刻真的實現了!他可謂如夢初醒,就「痛哭」一場。為甚麼?這時候,他不但記起主的說話,更加記起他曾經在主面前矢言「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31節)。一方面,他驚訝耶穌的預言如此準確可靠;另一方面,他發覺自己信誓旦旦的言辭如此不可靠,他不得不承認自己說了一連串謊話,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意志和肉體是何等薄弱。對於一個在性格上向來表現堅強和充滿自信心的彼得來說,實在很難接受自己竟然可以在頃刻間,三度向別人說不認識耶穌是誰,還要「發咒起誓」!他當下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懊悔不已。

(反思)

彼得失敗的經歷教導我們作為人,我們的意志和肉體都是很薄弱。在危急關頭,特別有性命之虞的頃刻間,我們傾向於作出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行動,令主傷心。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對睡眼惺忪的三個門徒(彼得、雅各、約翰)說:「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太26:41) 保羅也有類似的經歷:「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羅7:18-19) 因此他勸勉我們:「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 故此,我們不應對自己的能力存過份自信,否則容易成為撒但的獵物,像彼得一樣。

在耶穌未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之先,路22:31-32有這樣的敘述「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慶幸的是,主知道彼得必然會跌倒,但不是完全沒有翻身的餘地。他會在適當時間和地點,重新堅定他的信心,和對主的愛,約21章的敘述完全顯露出這一點。當時復活的主在加利利的提比哩亞海邊向門徒顯現,為的就是要恢復彼得對祂的信心和愛心。自那次以後,彼得沉睡的靈再次甦醒過來,也重新修補了主和他的師徒關係。暴風過後,他一變而成為使徒的領袖,再度重燃他的使命感,終身為主委身。同樣地,主深深了解我們的軟弱和撒但的技倆,他一直在監察和控制著我們的局面,以致我們跌倒後不會完全爬不起來。

(彼得不認主 / 猶大出賣主)

讓我們比較一下這兩樁事件,有下列幾點值得我們反思:

  1. 當彼得否認主時,他堅持他不認識耶穌這個人。猶大則相反,他出賣主時,是告訴敵人他認識耶穌是他的主:「賣耶穌的人曾給他們一個暗號,說:『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你們把他拿住,牢牢靠靠地帶去。』猶大來了,隨即到耶穌跟前,說:『拉比』,便與他親嘴。」(44-45節)

  2. 猶大是為錢,而彼得是怕被捉拿。

  3. 彼得被雞叫醒悟過來,而猶大是在耶穌被解到彼拉多那裡判刑才醒悟過來:「這時候,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太27:3)

  4. 彼得的信心再次被主恢復過來,相反,猶大的命運在他出賣主之前已被註定,因他本來就不信主:「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21節)

  5. 雖然彼得三次不認主,他依然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仍然愛他的主。在提比哩亞海邊,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彼得三次都回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約21:15-17) 猶大由始至終只相信耶穌是一個凡人,一個無辜的人,而不是基督。當他後悔出賣了他的主時,他在祭司長和長老面前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太27:3-4)

  6. 耶穌再度兩次呼召彼得跟從他:「你跟從我吧!」(約21:19,22) 彼得欣然接受了主的呼召。最終彼得為福音和榮耀神而犧牲性命,正如耶穌再次呼召他時對他作出的預言:「『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約21:18-19) 相反,猶大把自己吊在樹上,蒙羞地了結生命:「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裡,出去吊死了。」(太27:5)

當我們靈性軟弱時,我們會做錯事,甚至可能嚴重到會否認主,然而我們絕不能失掉我們的信心。憐憫人的主知道我們信心何等弱小,他隨時準備給我們機會去認罪悔改。他會醫治我們,在適當時候恢復我們對他的信和愛,以致我們跌倒後可以再次爬起來,熱心事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