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經文
葡萄園的比喻 (可12:1-12)
這比喻主要是說給那些在可11:27-28挑戰耶穌權柄從何而來的祭司長、文士和長老聽的。聽完比喻後,他們明白耶穌述說這比喻背後的用意:「他們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12節) 這群宗教領袖應該明白,園主的兒子(6節)是耶穌指著自己說的,因耶穌也多次公開表明自己是天父所差來的兒子。他們擔心他們固有的宗教領導的地位被耶穌所取替。
(神的救恩計劃)
這比喻如實地反映神的救恩計劃和在執行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切攔阻。讓我們逐一分析這比喻表達了關於神的救恩計劃中甚麼信息。
1. 投放資源
「有人栽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圈上籬笆,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一座樓(‘tower’),租給園戶,就往外國去了。」(1節) 種植葡萄園當然是希望園中的葡萄樹可以結出果實纍纍的葡萄。園主除了種植了許多葡萄樹外,還投放了大量的資源,包括:圍上籬笆,保護葡萄園以防小偷來偷取葡萄,或野獸來偷吃葡萄;挖壓酒池當然是用來釀製葡萄酒;蓋樓是要作為看守整個園子之用。一切準備就緒,園主就把經營權交給「園戶」(KJV, ‘husbandmen’; NRSV, ‘tenants’),雖以出租形式交給園戶們打理,但收取的不是租金,而是成熟的葡萄。
神創造了伊甸園,種了無數種類的果樹給人管理,人只要好好管理這個伊甸園,便可盡情地享受伊甸園這個美好天地。在創造了伊甸園之前,神投放了不少資源去孕育種植的環境,包括陽光、空氣和水份。可惜人都是悖逆的,沒有聽從神的吩咐,以自我為中心,結果被趕出伊甸園。
神定下了一個救恩計劃(葡萄園),祂在這個計劃裡投放了很多資源,期望人結出悔改的果子,不再犯罪悖逆神,正如園主期望園戶為他結出許多甜美成熟的葡萄,這本就是園戶應有的責任。
2. 神的恩慈和忍耐 / 人的叛逆
在葡萄季節收成的時候,園主不停打發僕人「到園戶那裡,要從園戶收葡萄園的果子」,結果不得要領。僕人不但空手而回,而且一個又一個被那些兇惡的園戶苛待,而且還變本加厲,第一個「拿住他,打了他」;第二個「打傷他的頭,並且凌辱他」;第三個乾脆「殺了他」…最後園主打發「他的愛子」去收取葡萄,「意思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2-6節)
這個比喻顯示出神在救贖計劃裡的恆久忍耐和恩慈。神不斷給人機會去悔改信靠祂,聽從祂的話,離開罪惡的生活,正正反映出彼後3:9所說:「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首先,神在不同的時代差遣祂的先知向以色列人傳講叫人悔改的福音。縱使許多被祂差遣的先知都被人拒絕、苦害、甚至被殺,祂仍一而再、再而三給他們悔改的機會,正如耶穌在太23:37慨嘆:「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直到最後,神迫不得已,差遣祂的獨生愛子到人世間,把神的愛無私地彰顯出來,又不停傳講叫人悔改的福音,無非都是希望他們「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3:8)。
3. 人的自我
「不料,那些園戶彼此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產業就歸我們了!』於是拿住他,殺了他,把他丟在園外。」(7-8節) 園戶們看見園主的兒子回來,不但沒有把他放在眼內,而且還圖謀不軌,索性把兒子幹掉,強搶葡萄園,可見他們的心態極其兇狠,已到了無可挽救的地步。
這兩節正正反映出那些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他們對耶穌懷恨在心,想要把他置諸死地,就是不願見到這「承受產業」的耶穌取代他們在耶路撒冷的宗教權力和地位,因這些是他們傳統以來固有的「產業」。他們希望猶大百姓永遠尊敬他們,聽從他們的教訓,使他們的「產業」得以永久保存,不願意見到百姓轉向投靠耶穌,成為他的門徒。最後,這些祭司長「挑唆眾人,寧可釋放巴拉巴給他們」(可15:11),要求把耶穌釘十字架,神的兒子就這樣無辜被害。
4. 神的主權和審判
「這樣,葡萄園的主人要怎樣辦呢?他要來除滅那些園戶,將葡萄園轉給別人。經上寫著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9-11節)
神的救贖計劃必然會成就,無人可以阻撓。耶穌來,就是要成就父神的旨意,雖然他被害,神的計劃照樣通行無阻,因為他的死,正是神救贖計劃的重心。藉著神兒子的死,彰顯了神對人完美的愛,十架上的耶穌,成為復活的基督、教會的元首:「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11節) 保羅在以弗所書2章說,基督耶穌「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猶太人和外邦人)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16-20)
「這是主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11節) 保羅在林前1章說:「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1:21,27-29) 神的救贖計劃實在太奇妙了!
葡萄園是屬於園主的產業,不容人強行奪去,他可以隨意收回來,把葡萄園轉交別的人打理。同樣,神在一切所造之物身上,都有祂的主權。以色列人雖為神的選民,但他們屢次悖逆祂的旨意,不接受先知悔改的信息,拒絕相信神的兒子耶穌為彌賽亞(基督)。最後,神把祂憐恤的眼目轉向外邦人,外邦人得著救恩,由他們擔起天國的使命,傳揚叫人悔改的信息,結出許許多多救恩的果子,正如保羅所說:「我且說,他們(猶太人)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要激動他們發憤。」(羅11:11) 「要激動他們發憤」,這句話為猶太人帶來新希望:神沒有完全放棄祂的選民,在基督再來之前,救恩仍會再次臨到以色列人。
對於那些死不悔改、強奪產業的人,自然不會有好下場!園主最後除滅了那些園戶,把葡萄園交給別人管理。耶穌在太23章預告那些頑梗悖逆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必受到神的審判:「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裡來,有的你們要殺害,要釘十字架;有的你們要在會堂裡鞭打,從這城追逼到那城。叫世上所流義人的血,都歸到你們身上,從義人亞伯的血起,直到你們在殿和壇中間所殺的巴拉加的兒子撒迦利亞的血為止。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一切的罪都要歸到這世代了。」(太23:29,34-36)
5. 人的頑梗
「『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他們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就想要捉拿他,只是懼怕百姓,於是離開他走了。」(11-12節)
耶穌所引用「房角石」的經文,出自詩118:22-23:「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耶和華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那些祭司長、文士和長老當然念過這句話,只是他們念的時候,自然不能明白詩篇上所說的意指甚麼。直到現在耶穌於比喻完結時引用這句說話,他們才明白「房角的頭塊石頭」是指著耶穌自己說的,暗示匠人和比喻中的園戶就是指著他們說的。明白了又如何?他們依然故我,沒有從正面的角度去揣摩比喻的含意,好好反省,反而只看到這比喻是在針對他們,更想向他報復,想把他捉拿,交給耶路撒冷公會處置。他們的悖逆和對他斷然的拒絕,正正就是葡萄園比喻中所預言的結局。
(反思)
作為主的僕人,我們就像園戶被差往祂的葡萄園,好好管理葡萄樹,多結甜美成熟的果子,就是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3:8)。如果我們不聽從主的話,對祂的信息充耳不聞,依然故我,不將主權交回給神,我們將要為「自我中心」所犯的罪負上嚴重的後果,正如施洗約翰忠告那些法利賽人:「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太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