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經文
不同的事奉角色 (可11:1-10;約12:12-18)
這一段在馬太和路加福音都有記載:太21:1-9和路19:29-40。
「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欖山那裡。」(1節) 耶穌將要進入耶路撒冷,把自己交給迫害他的人,正如他在可10:33-34所預言的,此所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會為主的緣故,明知有危險也會勇往直前嗎?
他未進入耶路撒冷之前,經過伯法其和伯大尼兩個小城,之後便上橄欖山。橄欖山是耶穌復活後升天的地方,按徒1:9-12記載,「他們正看的時候,他(耶穌)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了。…有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當下,門徒從那裡回耶路撒冷去。」太28章記載,耶穌在山上向十一個門徒頒佈大使命,那山並不是橄欖山,因它是位於加利利境內:「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太28:16)
伯大尼是耶穌常到的一個地方,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三姐弟就住在這小城 (約11:1「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姐姐馬大的村莊。」)。可11:11-12告訴我們:「耶穌進了耶路撒冷,入了聖殿,周圍看了各樣物件。天色已晚,就和十二個門徒出城,往伯大尼去了。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出來。」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之後,當天晚上便回到伯大尼,有可能是在他們家留宿。按路21:37記述,橄欖山是耶穌和門徒在出城後常留宿的地方:「耶穌每日在殿裡教訓人,每夜出城在一座山、名叫橄欖山住宿。」
約12:1-3又告訴我們,耶穌未進入耶路撒冷之前,他到了伯大尼,在那裡發生了一件事:「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有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其後在約12:12-13記載,「第二天,有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他,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由此可見,耶穌在伯大尼參加完筵席的第二天上橄欖山,然後再進入耶路撒冷。而逾越節是耶穌被害的那一天。
上述兩件事—耶穌赴筵席和騎驢駒進耶路撒冷—所涉及的人物,他們在服事耶穌方面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現在讓我們看看他們服事的角色,藉此可以作出一些反思。
(馬大)
約12:2說,耶穌在坐席的時候,「馬大伺候」。她是馬利亞和拉撒路的姐姐。約11章記載,耶穌把死去四天的拉撒路從墳墓裡叫出來。(約11:17,39-44) 當拉撒路還在墳墓裡,馬大在耶穌面前表示她相信她弟弟在末日必會復活:「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約11:23-24) 她也相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約11:25-27)
馬大是一個喜歡忙碌工作的人。路10:38-42記述了一件事:「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馬大投訴她妹妹只顧著聽耶穌講道,沒有幫她侍候耶穌和門徒。耶穌卻對她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這次約12:2同樣敘述馬大在筵席裡忙於服事耶穌及席上的賓客,不過她沒有再向耶穌投訴甚麼,她存著一個喜樂的心去服事耶穌。她實在是一個愛忙碌服事他人的姊妹,教會實在需要更多這一類喜愛服事他人的信徒。
(馬利亞)
姐姐馬大喜愛忙碌,妹妹馬利亞卻喜歡安靜地專心聆聽耶穌的教導。不過她並非任何時候都安坐那裡,甚麼也不做,而是等待適當的時候作適當的事。事實上,她全神貫注傾聽耶穌講的道,並把他作出犠牲的信息記在心中。她趁機把她心愛的香膏保留著,等待一個時機去獻給她的主。就在約12:1-3所記載的筵席上,她「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約12:5告訴我們,那一斤香膏值三十兩銀子,對馬利亞來說,可說是她畢生的積蓄!事實上,她作了一件連富有的人也不願作的事。
當眾人不明白她為何要這樣浪費,用這麼貴重的香膏抹香耶穌的腳,耶穌替她向眾人解釋她的用意:「由她吧!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約12:7) 她用一個非常獨特的方法去服事主,耶穌極其欣賞她的做法。何解?因她視她的主比價值連城的真哪噠香膏更寶貴,她甘心樂意獻上她最心愛的物品,這也是她唯一能獻給主的最上好的東西,她希望藉此向耶穌表達,主耶穌對她是何等寶貴!可不是嗎?有甚麼比主耶穌離世更令她感到惋惜?就在這關鍵時刻,把自己最心愛的呈獻給主,她感到非常滿足。最令她感到滿足的,是耶穌明白她的心意,並欣然接納。
我們每星期天安靜地坐著聽牧師和傳道人傳講主的信息,當然是好事,但當我們每星期不停地坐著消化從講壇上所領受的靈糧之際,我們該想想為主做一些事,去回報主為我們作出的犠牲。在適當時候,我們應該起來事奉主。
(拉撒路)
拉撒路又如何?在筵席當中,他就安靜地坐在耶穌旁邊,完全沒有提到他作過甚麼。不過,他安靜地坐在那裡,對其他人的影響比他兩個姐姐所作的大得多!因他曾親身經歷過神叫人從死裡復活的大能。約12:9告訴我們,「有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那裡,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他從死裡所復活的拉撒路。」因此,他成為坐上客,本就是神大能的有力見證。約12:11還告訴我們,「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他自己就是耶穌活生生的見證人。
拉撒路的影響力不只這麼簡單,約12:12-13說:「有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他,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然後約12:17-18告訴我們:「當耶穌呼喚拉撒路,叫他從死復活出墳墓的時候,同耶穌在那裡的眾人就作見證。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蹟,就去迎接他。」可見許多人原來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因為聽見拉撒路復活的見證,從耶路撒冷出來,手拿棕樹枝去迎接這位叫死人復活的以色列王。
且看看我們周圍一些活著的見證人,例如天生沒有四肢、只靠一隻「小雞腿」作出許多正常人活動的力克胡捷(Nick Vujicic),或是一些從致命的疾病或痛苦中康復過來的信徒,他們事奉主所需要作的,就是告訴人主如何大能地醫治他們。
(耶穌的門徒)
十二門徒是恆常跟隨耶穌的,隨時候命。今次耶穌準備進入耶路撒冷,需要一隻驢駒,「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一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裡,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若有人對你們說:「為甚麼作這事?」你們就說:「主要用牠。」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1-3節) 兩個門徒便照耶穌的吩咐,按他所給的提示,進入村裡到處找一隻驢駒。他們終於「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門外街道上,就把牠解開。」(4節)「他們把驢駒牽到耶穌那裡,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7節) 有些門徒自然領著驢駒向耶路撒冷進發,其他門徒便幫忙開路。
作為耶穌的跟隨者,我們必須隨時候命,無論祂吩咐我們作甚麼,我們都要依從祂的指示,直到把事情辦妥。
(跟隨的群眾)
「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註:「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是稱頌的話)!』『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8-10節) 可見耶穌騎著驢駒下橄欖山,進入耶路撒冷時,除了十二門徒之外,還有愈來愈多的人加入行列,前呼後擁,歡天喜地唱著「和散那」,無他,大家都以為耶穌準備進入京城作以色列王。在耶穌過去傳道醫病的日子中,相信從未試過這樣浩浩蕩蕩地被群眾擁戴他為繼承大衛王國的君王。此刻猶大百姓的確向耶穌獻上最崇高的頌讚。
詩班獻詩絕對是主所悅納的敬拜事奉,然而很多有數百人聚會的教會,參加詩班獻唱的弟兄姊妹簡直寥若晨星。神賜給許多人美好的嗓子,卻很少人願意付出一點點時間去參與詩班事奉,浪費了神賦予人美好的聲線,向神獻上悠揚悅耳的歌聲,頌揚我們的大君王。我們該善用我們的嗓子,稍加訓練,便可有唱有和,同唱優美的「和散那」!
(驢駒的主人)
馬可的經文中,沒有提及驢駒的主人,只提到站在驢駒旁邊守候的幾個人(5節)。兩個門徒找著了驢駒,正要把牠牽走,有幾個人問他們:「你們解驢駒做甚麼?」門徒告知是耶穌派他們來牽走驢駒,因為「主要用牠」,「那些人就任憑他們牽去了」。(3-6節) 他們是主人家裡的僕人嗎?既然驢駒是「拴在門外」,應該是留在家主人門口備用。路19:33告訴我們誰是這驢駒的主人:「他們(門徒)解驢駒的時候,主人(‘the owners’)問他們說:『解驢駒做甚麼?』」原來可11:5所提到的那幾個人,就是驢駒的主人。當他們問明門徒來意,知道耶穌要用他們的驢駒,馬上照兩個門徒意思去做,任讓他們牽走驢駒。
家主人服事主的心態實在值得我們學習,無論主要求我們為祂做甚麼或獻上甚麼,我們都應立刻作出適切的回應,為主效勞。
(驢駒)
驢駒也有服事嗎?當然有!而且在上述兩件事中,是服事耶穌最獨特的一員,也是我最為欣賞的!牠是年幼的小驢(colt),不同於長大了的驢(ass)。可11:2告訴我們,那匹驢駒「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是耶穌吩咐門徒特意把牠牽來給他騎上。看來牠生來就是背負一個重大的使命,把耶穌從橄欖山帶到京城。我們不禁要問,為何耶穌不選擇騎馬進入京城呢?騎著一匹駿馬入城,更像一位受人愛戴的大君王!縱使他不選擇騎馬,至少他也可以選擇騎上一匹驢,不至於太「失禮」,為何偏要選擇年幼的驢駒呢?
-
這匹驢駒沒有人騎過,特別獻給主來擔當這神聖任務。
-
耶穌騎驢駒,是要應驗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耶穌得了一個驢駒,就騎上,如經上所記的說:『錫安的民哪,不要懼怕!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約12:14-15) 這預言是出自亞9:9:「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a colt the foal of an ass’)。」[‘foal’ 的意思就是駒,尤指一歲以下的馬、驢、騾。]
-
騎驢駒是有力地表達出耶穌謙卑至極,正如上述撒迦利亞的預言提到:「謙謙和和地(‘lowly’)騎著驢」。況且他雖是以王者的姿態被擁戴入京城,卻是為「施行拯救」而預備受苦。
驢駒從未被人用過,而且牠體重還輕,不足以承載重物,可能最多只能承載一個人,不像馬或驢那麼有用,至少人暫時不會看牠很有用處。卻是現在這個關鍵時刻,被主看重,剛好夠承載耶穌往耶路撒冷。牠正是為執行這個偉大任務而候命,目的就是要把耶穌帶到指定的地方。每一個伴隨著耶穌同行和出來迎接耶穌的人,注意力只集中在耶穌一人身上,對他們來說,這匹驢駒完全不起眼,那正是我們所需要向牠學習的!
當我們事奉主時,我們只求主的榮耀被高舉被尊崇,不是我們自己。換句話說,我們應帶著完全謙卑順服的心去服事主,不是為了要想從人得到甚麼尊崇或讚許。主喜愛用驢駒這樣的僕人!腓1:20提醒我們:「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
(結語)
上述兩件事顯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色去配搭事奉,都是為耶穌進入京城而鋪路。每個信徒都有被主用得著的地方,一切都是為榮耀我們的救主。祂不但過去拯救我們,現在亦然,甚至將來也繼續拯救我們,祂永遠是我們高舉和尊崇的救贖主,正如保羅在林後1:10所說:「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