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從彼得的蛻變中反思

後記:從彼得的蛻變中反思 

正如約翰寫完第二十章本可擱筆,卻附加了第廿一章主給彼得的重新呼召,令整卷福音書更臻完美。同樣,本文分析完最後一章本可停筆,但筆者總覺得欠缺了些什麼,因此想從《使徒行傳》首十二章裡涉獵一下彼得信仰上的轉變,從而作出一些反思。 

約翰在書卷末記錄主再次呼召彼得跟從他,跟從他之前卻明確地告訴彼得事奉主的路途將會是艱苦的:「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21:18) 主將他年少與年老的光景比較,強調年少有「自由」,喜歡去哪裡便去哪裡;但年老時卻沒有這種自由,反而會因著事奉而被人監禁,失去自由,甚至要為主殉道。

這番話值得我們反思,主呼召每一個信徒都跟從祂,委身奉獻,走十架之路,正如他在太16:24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我們看過主如何在身心靈飽受痛苦之下背著沉重的十字架,腳步蹣跚地步上十架的刑台,途中乏力,迫使羅馬兵丁抓住一個從鄉下出來的古利奈人西門為他背起十架。(可15:21) 從屬靈的角度來看,背負十架之路是相當崎嶇難行,有時更需要別人扶我們一把。

主已明說,「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約13:16) 跟從主是需要像主一樣捨己委身,這種委身的決定,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委身是持續性的,不是短暫性的,更不是看心情的!心情好就委身,心情不好就不委身。所以路9:23加了「天天」兩個字:「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跟從主之前和跟從主之後的其中一個重大的差別就是「自由」。相對來說,我們委身跟從主之前,是相當自由的,自己喜歡做甚麼便做甚麼,隨自己喜好而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受約束。這是「真自由」嗎?主在約8:32-36解釋「真自由」是不再作罪的奴僕。隨己意行是以自己的思想為主導,隨聖靈而行是以主的意思為主導,正如主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可14:36) 隨己意行很容易墮入魔鬼的圈套,像猶大的思想最終被撒但操控,成了黑暗之子,出賣了跟從三年之久的主。

主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約12:35) 保羅在帖前5:5-6說,「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警醒謹守。」以為自己是自由人,按自己的喜好而行事,其實就是靈性沉睡的人!我們的靈性要時常警醒,不要昏睡,否則以為是行在白晝,原來是行在黑夜還沒有覺醒!

「真自由」是不再作罪的奴僕,不按己意而行,按主的心意而行,奉主的差遣而行事。十架之路絕非按己意行,是按主的旨意行,正如主在地上,完全是按照父的意思而行,說話行事,無一不是按照父的吩咐而行。因此跟從主不跟從主,在思想上、行為上,甚至生活作息上都是大不同的。

約翰在21章告訴我們,彼得尚未回應主的呼召之前,自己喜歡去打魚便出海打魚,但當他要決心跟從主後,他便不能再如此行,而是要做得人漁夫,傳揚福音,在教會牧養群羊。正好《使徒行傳》首十二章主要強調使徒彼得如何帶領其餘使徒建立初期教會,以及記錄彼得等使徒傳福音作見證的事蹟,當中仍是以彼得為焦點。且看看路加在《使徒行傳》裡如何敘述彼得跟從主後的蛻變,這就使《約翰福音》與《使徒行傳》兩卷書的連貫性顯得更加有意義了。

 
當主升天後,彼得帶領門徒等待五旬節聖靈降臨的一刻。門徒被聖靈充滿後,破繭而出,除了說方言外,彼得和門徒即時站起來高聲講道:「以色列人哪,請聽我的話:神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神蹟,將他證明出來。…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22,38)

彼得講道鏗鏘有力,句句扎心,「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徒2:41) 就這樣建立了三千多人的教會!還未真正行過一件神蹟,已帶領三千人信主,難怪主在地上時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約14:12)

有一天,彼得和約翰準備進入聖殿,在聖殿門口遇上一個生來瘸腿的人,求他們施捨,那人有四十多歲(徒4:22)。「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於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神。百姓都看見他行走,讚美神。」(徒3:6-9)

這種場景似曾相識,就像耶穌在羊門的畢士大池旁叫癱子起來行走那般神奇(約5:8)。彼得判若兩人,信心十足,正如主在約14:13說,「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又在約16:24說,「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甚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可見事奉主是多麼有喜樂的一件事,不因為生意順利,賺得錢多,生活寫意;而是奉主名行事,縱使身無分文,幫助了別人,扭轉生命,比起賺錢來得更喜樂和有滿足感!

如主所預言:「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21:18),彼得曾數度下監。第一次彼得和約翰被捉拿下監,正是因為他們常在耶路撒冷傳道,又行神蹟醫治,被祭司們捉拿押了一夜,第二天被帶去公會問話。彼得在大祭司亞那和該亞法面前說:「『倘若今日因為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問我們他是怎麼得了痊癒,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都當知道,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人得痊癒(正是上述生來瘸腿的人)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他從死裡復活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又看見那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就無話可駁。」(徒4:9-10,13-14)

可見彼得的膽量與日俱增,面對兩位大祭司和眾多宗教領袖的質詢都全無懼色,與耶穌被大祭司盤問時的答辯不無兩樣,實在有主高貴的氣質和風範,與昔日在大祭司僕人和使女面前三次否認主的彼得,實不可同日而語!也沒有像揮刀削掉大祭司僕人右耳那種匹夫之勇,而是擁有耶穌那種勇者無懼的英雄本色!

大祭司禁止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彼得、約翰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兩人被釋放後,不管三七二十一,繼續「放膽講論神的道。」「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徒4:18-20,31,33)

這是他們第一次經歷到敵人的反擊,正如主曾對他們說:「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約15:19-20)

事奉主之路誠然會遭遇不少難阻,要相信主與我們同在,正如主在約14:23安慰門徒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要堅定不移去跟從主,主必賜大能力給我們見證主道,正如彼得像主一樣不畏強權,高舉神,高舉基督,為真理而戰。聽從神,不聽從人,是應當的。

彼得第二次被拿下監,記載在徒5章。大祭司等人「滿心忌恨,就下手拿住使徒,收在外監。但主的使者夜間開了監門,領他們出來。」(徒5:17-19) 後來使徒又被捉去公會問話:「我們不是嚴嚴地禁止你們,不可奉這名教訓人嗎?你們倒把你們的道理充滿了耶路撒冷,想要叫這人的血歸到我們身上!」彼得和眾使徒回答說:「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公會的人聽見就極其惱怒,想要殺他們。但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迦瑪列(保羅曾經是他的門生,徒22:3),是眾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師,在公會中站起來,吩咐人把使徒暫且帶到外面去。」他對公會的人說:「以色列人哪,論到這些人,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辦理。…現在,我勸你們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神了。」(徒5:28-29,33-35,38-39)

彼得等人放膽挑戰猶太領袖,面無懼色,最終反由公會的人站出來助他們脫險,背後當然有主的策動,化解了另一場危機。猶太領袖「把他們打了,又吩咐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就把他們釋放了。他們離開公會,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他們愈戰愈勇,無所懼怕,「每日在殿裡、在家裡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徒5:40-42)

何以使徒愈是受到阻撓,愈是放膽傳道?皆因他們每次都經歷主的保守,知道主與他們同在,遇強愈強,屬靈的仗愈打愈勇,更多經歷主的恩典和拯救,為義受逼迫反而充滿喜樂。正如使徒保羅第一次在哥林多宣教時遇到當地猶太人的抗拒和毀謗,主在異象中鼓勵他:「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徒18:9-10)

徒9章記載,彼得在呂大(接近猶太與該撒利亞交界)醫好了一名臥床八年的癱子。「彼得對他說:『以尼雅,耶穌基督醫好你了,起來!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來了。」(徒9:34) 繼而在附近的約帕,更使一名剛死去的女門徒復活。彼得「跪下禱告,轉身對著死人說:『大比大,起來!』她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徒9:40,42) 耶穌也曾經叫癱子起來和叫拉撒路復活,彼得彷彿有耶穌的影子。

接著彼得被邀往該撒利亞一名叫哥尼流的羅馬百夫長家裡,醫病?非也!原來哥尼流邀請了他的親朋戚友到他家裡,等候彼得來向他們說教,彼得到了他家才知箇中原委。彼得感到愕然,「就開口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徒10:34-35) 便即時向他們講述耶穌的見證。「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神為大。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徒10:44-48) 這次往該撒利亞的特殊經歷,即時擴闊了彼得狹窄的宣教視野,認同主所傳的救恩是普世性的。

徒12章記載,「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又去捉拿彼得。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監裡,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個人,意思要在逾越節後把他提出來,當著百姓辦他。」(徒12:1-4) 彼得在被提出來的前一夜,再次被天使救出來,又避過一劫。

從上述關於彼得的傳道事件可見,彼得不負主所託,擔當了牧養群羊的角色,謙卑服事,膽色過人,信心十足,不畏艱難,以傳道牧會為己任,並且克服了過去為人衝動、有勇無謀的弱點,他的蛻變實在非同小可!他雖作使徒之首,卻忠心耿耿地事奉主,至死不渝,成為眾聖徒的榜樣。

可見像他這個曾經跌入信仰谷底的門徒,蒙主的恩典與憐憫,再次從谷底爬起來,有強烈的使命感,勢要成為基督的精兵,彷彿要向主證明:「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約21:17) 正如一個被稱為「罪人」的女人來到耶穌跟前挨著他的腳哭(路7:37-38),主在人前這樣形容她的心境:「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路7:47) 常見一些信主前惡貫滿盈的人,信主後決意委身事奉主,那種蛻變是驚人的,對事奉主的熱忱是強烈無比的,結果為主大用。

人不大喜歡轉變,尤其一些衝擊我們價值觀、固有信念和習慣的轉變,更何況是巨大的改變,會很自然地產生抗拒感。唯一令我們願意作出重大的改變、死心塌地去背負十架跟從主的,莫過於強烈感受到主對我們偉大無比的愛,這在使徒彼得身上可見一斑。主實在太了解彼得的個性,以溫柔的愛去融化彼得自問軟弱無力的心,然後再度激勵他,向他發出牧養群羊的呼召,挑起他當初對主事奉的熱忱與忠誠。正如晚年的使徒保羅勸喻他屬靈的兒子提摩太:「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提後1:6)

晚年的彼得在信心的歷煉上和受苦的心志上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他在《彼得前書》以「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彼前5:1)的身份,苦口婆心地給予信徒上述兩方面的屬靈挑戰:

「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6-7)

「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彼前3:14-17)

「親愛的弟兄啊,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彼前4:12-14)

他沒有忘記主離世前給他們「彼此相愛」的命令:「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8) 當他知道自己「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彼後1:14),就像主步上十架的時候快到了,給信徒作出最後的勸勉:「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後3:18) 他自己不斷在轉變中成長,思想更加成熟,靈命更加堅固,那份無比的堅持,作為平信徒已不易為,更何況是作為牧養群羊之首。他重整過的生命為我們留下佳美的腳蹤,成為我們磨練信心和受苦心志的最佳榜樣。他以基督的受苦為榜樣去勉勵信徒:「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彼前4:1) 主曾對門徒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13:15-17)

這種福氣是活在安舒區的信徒所無法領受的。當我們仍活在安舒區的時候,自以為一切已經感到相當滿足,但我們所經營的,可能就像彼得等人捱了一夜也打不到一條魚的屬靈光景。然而當我們決心回應主的呼召:「你跟從我吧!」(約21:22),所得的福氣,就有如主在路6:38所形容的:「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裡。」又如詩126:5-6所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


讓我以下列的見證作為本文的結束:

Jacqueline大專修讀音樂,畢業後到一所名校教音樂。她在大專時已認識主,並結識了現任丈夫Steven。Steven在加拿大唸大學時已信主,比她年長十歲。

Steven很愛錫太太,Jacqueline過著幸福快樂的婚姻生活,有家傭料理家務,後來添了一名孩子,產後回校工作,已被新任校長擢升為副校長。不過同事未能適應新校長的作風,也將她視為校長那邊的人,一向友好的同事關係開始出現微妙變化,甚至人事問題令她開始有抑鬱。

本來家裡經濟環境不錯,但自從兒子出生後,Jacqueline開始變本加厲追求物質享受。「想換大屋,也想多請一個傭人,總之覺得錢不夠花。我不懂得投資,曾經跟親戚到澳門小賭贏過小錢,於是便想賭博賺取點外塊。」

有次無意間美容師提起有去麻雀館的習慣,Jacqueline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開始養成「耍麻將」的習慣,結果上了麻將癮。「開始時是出於好奇,後來愈去愈多,幾乎每天都去,不想回家,甚至試過玩通宵然後直接去上班。」「本來一千幾百,演變為幾千、幾萬上落。後來開始過大海去澳門,我試過一注賭十萬元!即使贏過錢,最終也輸回去。」其後賭債不斷累積,還向「大耳窿」借錢,全盛時期甚至每天都要還利息!

其實兩夫妻一直在教會成長、事奉,可是Jacqueline形容自己是「星期日信徒」。「我們的教會生活很表面,逢星期日返教會,有事奉時便返,沒事奉的話有時索性不回去。而且十多年來從沒返過團契,與弟兄姊妹的關係很表面、很疏離。」加上丈夫對她寵愛有加,沒有及時設法制止她的賭癮,反四出借貸為她償還賭債,甚至有向教會弟兄姊妹借錢。

終於走投無路,Jacqueline利用她副校長的職位,騙取為子女申請入學的家長一筆「誠意金」。「那時我在學校負責收生,正值七月放暑假的時候,有很多入學申請,我想無可想之下,便要求家長付一筆『誠意金』,不論成功入學與否都會歸還。」

Jacqueline瞞著信任她的校長,用這方法騙來幾十萬元,直至有家長察覺不對勁,便向學校查問。一問之下,校長得悉她的肆意行為,只得秉公辦理,向廉署舉報。最終Jacqueline鋃鐺入獄十三個月。

正當極度內疚的丈夫Steven想放棄太太的時候,一首叫《主愛大能》的詩歌感動了他。「神藉著詩歌告訴我:『我從沒放棄你,我會緊抱著你,帶你離開這個黑暗。』信主那刻起神承諾祂不會放棄我,這讓我想到結婚那天,我也承諾過對妻子不離不棄,我為什麼要離開她?」他流著淚下了決定,要一直守候,直到妻子回轉。

Jacqueline坐牢期間,Steven風雨不改去探望她,讓Jacqueline痛定思痛,反省自己:明明自己背景、學歷、家庭、職業各方面都那麼好,為何會弄到這般田地?在監獄裡,她參加了更生會的宗教班,在上帝面前徹底認罪,立志出去以後不會再犯。

她讀到一本屬靈書,裡面寫道:「你覺得最羞恥的經歷,不要害怕把它揭示出來,因為上帝會用它來成為祝福別人的工具。」她恍然大悟,出獄兩星期後,便參與更生會的服事,出隊到教會、學校去分享她的見證。尤其掛著釋囚的身份重踏校園─一個昔日帶給她尊榮的地方,令她百感交集。

更讓她百感交集的,是後來她再度踏進監獄,向一班在囚人士分享自身的經歷。這個曾經讓她感到羞恥的地方,如今卻成為祝福別人的地方。「記得有一幕很觸動我,我跟當年安慰我的宗教導師一同進去服事,我跟大家說:『當年我就像大家一樣,坐在這裡,這位導師與我上課,今日我可以站出來,你們也可以。』這番話鼓勵到一班姊妹,她們也立志道:『他日我也要像你一樣,跟導師站在這裡,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別人!』」

物質的豐盛、優厚的生活條件,反令Jacqueline跌入信仰的谷底,在入獄期間神透過更生會的導師,讓她破碎的生命得到重整,尋回上帝、尋回人生真正的目標。出獄後脫胎換骨,以過來人的身份到處講見證,希望別人能有所提防,以免行差踏錯。對於那些已經自我迷失的人,她指引他們到上帝跟前尋求出路。

【資料來源:《天使心》120期2016年5月刊38-44頁「幸福的新定義」】


彼得和Jacqueline有一個共通點,都是從痛苦的掙扎中回轉,由此可見,即使在別人和自己眼中是多麼嚴重的過犯、無法彌補的過錯,在上帝裡都有重新再來的機會。人生不是一場一次性的賭博,非贏即輸,沒有翻生餘地,而是一條漫長且滿有波折的路。眼前看似無出路,然而在聖靈的光照、神的引領之下必有出路。「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過往令自己感到羞恥的經歷,反而能激發個人洗心革面的鬥心,甚至矢志透過分享自己的故事,成為別人的祝福,扭轉他人看似無出路的人生。這種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人生,比起物質帶來的富庶更豐盛和更有滿足感,正如《詩篇》4:7所描述的心境,「你使我心裡快樂,勝過那豐收五穀新酒的人。」又如主在約15:9-11說,「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