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拉撒路復活 (約11:1-44)

叫拉撒路復活 (約11:1-44)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姊姊馬大的村莊。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11:1-2)

三姊弟與耶穌的關係非比尋常。首先,馬利亞用香膏抹主一事,就記載在下一章。

馬利亞用貴重的真哪噠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的腳,足見

  1. 她是耶穌的忠心跟隨者

  2. 她對這位主尊崇的程度,不亞於十二門徒中任何一個;她不顧旁人的白眼和閒言閒語,只為求得主喜悅,甘願犠牲自己的尊嚴,在所不惜

  3. 香膏是女子美容專用的香料,可以是用來膏死人的遺體。她相信主隨時會遇上不測,奉獻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以表達她對主的不捨之情。


「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11:3)

她和姐姐馬大都是對主的醫治大能深信不疑,因此弟弟病危,知道耶穌離猶太境不遠處,立即打發人去見耶穌,求耶穌趕來醫治弟弟,而弟弟拉撒路也是耶穌「所愛的人」

單從這幾節就知道,耶穌與三姊弟相當熟稔,事實上,他們曾接待過耶穌,而且聽過耶穌在他們家中講道,其時馬利亞相當專注,靜心聽道。(路10:38-42)。

11:5 便告訴我們,耶穌素來愛三姊弟,耶穌也很喜歡他們,欣賞他們單純的信心和對他的尊重。我們要得主歡心,就是這麼簡單,真正視主為「主」,待主為「主」,他是我們整個生命的主人,尊重他一切的吩咐,絕無異心。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11:4)

正如先前瞎子未被醫治前,耶穌也說過類似的話(9:3,「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須知病患並非全然負面,我們經常用負面的眼光和情緒對待病患,耶穌教我們反轉過來,用正面的思維來看待病患,有機會可以榮耀神;沒有此病患,反而失去了一個榮耀神的大好機會。許多病患初癒的人能夠述說見證榮耀神,原因就在此,因此不要對病患看得那麼悲觀,像一般人所看的。甚至一般人看似沒有出路時,信神的人要相信永遠有出路的可能。

接著耶穌就要證明給周圍的人看,拉撒路的病如何榮耀父上帝和祂自己。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11:5-6)

約翰這句話寫得很玄妙。既然愛三姊弟,兩姊妹差人來告訴耶穌,無人不知弟弟必然病入膏肓,兩姊妹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當然希望耶穌速速趕往伯大尼,醫治他所愛的拉撒路。萬料不到他好像若無其事,性命攸關卻全不放在心上,還特意在原地多住兩天,這是他們所認識的耶穌嗎?完全不符合他憐憫人的本性,也完全不像他過去醫治人的作風,更何況拉撒路是他的好朋友!耶穌的表現必然令他們感覺耶穌很冷淡,冷漠得令人難以置信。

有時我們在逆境中也會遇上這種莫名其妙的經歷,神的作為實在令人難以揣摩,明明很愛主的人,主好像漠不關心,祈禱過後一點動靜也沒有,誰知祂是有後著,正如神在賽55:9說,「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裡去嗎?』」(11:7-8)

兩天過後,耶穌說要往猶太去,門徒再次想起拿石頭打耶穌的情景,他們曾歷歷在目。才發生不久的事,剛從耶路撒冷出來,就是要逃離這危險的境地,而伯大尼距離耶路撒冷不遠,只有六公里(11:18)。門徒見耶穌要向耶路撒冷的方向回去,難怪他們擔心主的安危,也擔心自身的安全。


「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11:9-10)

耶穌的回答又是玄妙得令他們無法理解。他再次提到「世上的光」,當然是指自己,這句話的重點是:看見這光便不會跌倒,沒有這光便會跌倒。他心繫救人靈魂多於救人性命,他來世界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自知在世的日子不多,尤其步向十字架的期限越漸逼近,所以要把握餘下僅有的「光陰」,做得幾多得幾多。這也是我們應有的心態,急主之所急。


「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門徒說:『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11:11-12)

耶穌說去叫醒拉撒路,即告訴門徒他不是回耶路撒冷,而是要去伯大尼探望患病的朋友,門徒的自然反應相信會是:哦,你終於肯去醫治拉撒路!因此有門徒這樣想:既然睡著了,即未死,想是病況有好轉,趕及等主來醫治他。約翰給耶穌的意思作了補充:「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11:13)


「耶穌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11:14)

耶穌終於向門徒解畫,說拉撒路已死。那為何拉撒路明明死了,耶穌又說他睡了呢?嚴格來說,耶穌也沒有說錯,在他看來,拉撒路只是靈魂暫時離開身體,叫醒他就是把他的靈魂召回來。

耶穌說拉撒路已死,那就奇怪了,兩日前他豈不是說過「這病不至於死」(11:4)的嗎?門徒更是摸不著頭腦。


「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裡去吧。」(11:15)

門徒更難明白,心想:「主原本早在那裡他就不會死(正如11:21及11:32記載馬大和馬利亞遇見耶穌時的第一個反應),他死正是因為主不在那裡,何以還因為『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難道主歡喜他死嗎?又怎說得上是為我們呢?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叫我們相信他真的死了嗎?如今人已死,去拜祭他麼?」相信這一連串問題正縈繞著門徒的思緒。


「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11:16)

多馬的回應更是難以捉摸,約翰沒有為他的話作了任何意思上的補充,只能靠讀者推敲了。是否他想到耶路撒冷附近的伯大尼也是敵人的勢力範圍?若然是這樣想,門徒此行也可能要遭殃,乾脆死就一齊死吧!顯得一臉無奈的語氣。


「耶穌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裡已經四天了。」(11:17)

原來耽誤了兩天,眾人徒步到了伯大尼才知道拉撒路被埋葬已四天之久。如今我們稍稍明白耶穌為何多待兩天才往伯大尼:

  1. 就是要等拉撒路死去,然後被埋葬;

  2. 還要埋葬多兩天,那時照道理屍體已發臭,正如馬大所言(11:39),這就顯出神蹟的偉大之處!

剛死去的人才會在留彌狀態,拉撒路絕對不是在留彌狀態。聖經其實都有記載從死裡復活的神蹟醫治,但所有神蹟醫治都是在死人尚未埋葬的情況下發生,唯獨拉撒路是確實被埋在墳墓裡,且有四天之久!


「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六里路。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她們的兄弟安慰她們。」(11:18-19)

約翰特別提到耶路撒冷在伯大尼附近,暗示來看兩姊妹的猶太人是住在耶路撒冷。

有許多認識三姊弟的親朋戚友都從耶路撒冷城出來奔喪,連日來安慰傷心欲絕的兩姊妹。


「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裡。」(11:20)

耶穌到了伯大尼時,馬利亞仍留在家中,可能未有人知會她,直到姊姊回來時告訴她(11:28)。她留在家裡悼念亡弟,接受親友們的弔慰。


「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11:21)

馬大第一個反應,也是很正常的反應,證明她深信耶穌及早趕來醫治弟弟,必定能把他醫好。然則她是在埋怨耶穌為何這麼遲來而導致她失去摰親嗎?


接著她說:「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甚麼,神也必賜給你。」(11:22)

相信她沒有怪責之意,但仍渴望耶穌可以為她們求神做點什麼事,當然她並沒有想到耶穌能使死去四天的弟弟復活那般神奇。


「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11:23-24)

「你兄弟必然復活」─這也是他來的真正目的,也是他遲遲不來的目的。馬大只道他說弟弟在末日會復活,即相信弟弟因為信了主而得永生,她自己也深信不疑。


「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11:25-27)

馬大承認自己的信仰,足證耶穌的講道,任何人都應該明白是什麼意思,就像馬大清楚理解他的神聖身份與在世的角色、他從哪裡來等等,絕無半點懷疑。這些問題卻困擾著不信的猶太人,也是他們在過去幾章中不斷重覆地問的問題,馬大簡單的回話已一一解答了,證明願意相信的人對主的信息一點也不覺含糊,沒有轉彎抹角。

不過,「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這句話,耶穌當其時是另有所指。


「馬大說了這話,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裡去。那時,耶穌還沒有進村子,仍在馬大迎接他的地方。那些同馬利亞在家裡安慰她的猶太人,見她急忙起來出去,就跟著她,以為她要往墳墓那裡去哭。」(11:28-31)

耶穌沒有入村去見馬利亞,就是等待馬利亞和眾人出來,因為他準備直接去墳墓。他先吩咐馬大回去通知妹妹。


「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11:32)

馬利亞與姊姊有著同一口吻,可想而知兩姊妹多麼渴望四天前能等到耶穌來醫治弟弟,足見三姊弟手足情深。這也可以想像得到:

  1. 在最危急關頭,兩姊妹心急如焚;

  2. 弟弟死去,她們難過之餘,也難以明瞭愛她們三姊弟的主為何遲遲不來;

  3. 她們在治喪期間,仍未見主的出現,她們內心有著說不出的嘆息。

然則馬利亞這句話是否又有埋怨之意呢?至少「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11:33上)

她哭著說這話,證明她一臉哀傷,心底裡不想說的話都說出來了:「為何你不早點來?你早點來他就不會死!」也許其他人也是這麼想:「為何耶穌你這麼遲來?人都死了四天了。」

她們等來等去又等不到主的出現,現在他來到了又如何?人死不能復生,什麼都改變不了,埋怨也無用,她們的心可謂百感交集。

事實上,信主和愛主的人不斷為摰愛家人的病患祈禱,到頭來只能眼巴巴看著家人捨他們而去,心情何等難受!


耶穌見他們一個個在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KJV 'groaned in the spirit, and was troubled'; NRSV 'greatly disturbed in spirit and deeply moved'; NIV 'deeply moved in spirit and troubled')」(11:33下)

他不是準備叫拉撒路復活的嗎?為何他此時悲歎憂愁?他為她們哀傷之情而有所感觸,可能他因為自己遲來而導致她們難過了這麼多天,有點兒過意不去。


耶穌便問他們:「『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裡?』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11:34)

他們自然以為他要去拜祭朋友。


「耶穌哭了。」(11:35)

他終於哭了!從來未見過耶穌會為別人哭,至少在福音書未曾記錄過,只有看見他憤怒的表情。他為何會在此時哭?旁人自然的理解是:「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11:36)

但耶穌正要叫他從死裡復活,應該不會在此時這樣傷感,何解?他掩不住哀傷之情嗎?這是人之常情,看來他自然地流露出人性的一面。人在生時看不見摰愛的最後一面,現在趕來他墳前,一時難掩悲傷之情,也不足為奇,這就是人本有的性情。

另一個「耶穌哭了」的解釋是:原文裡的用詞比耶穌「深深被打動」更為強烈,比較接近「心裡十分激動」或「既憤慨又生氣」,意即他感歎死亡實在帶來人類極度的悲愴,在場人士一臉哀傷的情景,令他有所感觸。「憤慨」是因為祂有份於創造的美好世界裡,而「死亡是醜惡的入侵者,是一種咒詛,跟神創造的生命形成強烈的對比。」「死亡藉由亞當的悖逆進入世界,斷絕被造者和創造主之間的關係,讓整個宇宙都承受苦果。耶穌在拉撒路的墓園裡意識到這個事實的縮影,因此祂對死亡意涵顯露全然的憤怒。」(註48)


「其中有人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嗎?』」(11:37)

這句話有下列含義:

  1. 約翰藉這句話將這件事與第九章在耶路撒冷發生的事(瞎子開眼)連繫上,正如10:21(「這不是鬼附之人所說的話。鬼豈能叫瞎子的眼睛開了呢?」)也是把第九章的事件連繫上,手法如出一轍。

  2. 證明瞎子開眼的神蹟在耶路撒冷已被瘋傳,帶來的震撼性何等大!而當中的猶太人有的是從城中出來的,這事件確實令他們對耶穌刮目相看。

當然說這話的人並非相信耶穌可以把死去的拉撒路復活過來,而是認同兩姊妹的看法,他若早來,拉撒路便有救。


「耶穌又心裡悲歎」(11:38上)

也許是聽見上述的話,令他不好受,好像人人都在抱怨他為何姍姍來遲,令相信他的人一再失望。


「來到墳墓前;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著。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那死人的姊姊馬大對他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11:38下-39)

從馬大的反應看出兩點:

  1. 這句話來得太突然,馬大一時不知所措

  2. 馬大一心以為耶穌要「瞻養遺容」!因此馬上提醒他,屍體已發臭腐爛,還進入墳墓幹嗎?


「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11:40-42)

耶穌終於說出他遲來的目的,就是要讓門徒、兩姊妹及前來慰問的親友們一睹這神奇景象!他就是希望透過這神蹟拯救多人的靈魂,須知愈多人見證這榮耀的時刻,這事件愈會被快速及廣泛傳開;更多第一手資料曝光,信的人便愈多,加速傳福音的效率。正是他在11:9所說,要把握白天的光陰,讓人「看見這世上的光」,不致於在黑暗中跌倒。

在此事上我們看見神醫治人有:1.祂的時間;2.祂的方法;3.祂的目的,人實在無法測透和預計!


「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11:43)

神蹟往往只是一句說話,這就是神的作為,醫病趕鬼都是如此神奇,因神的說話本身就帶有能力,神的創造本就是一句話而已,要有什麼就有什麼!


「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11:44上)

歷史的見證就在這震撼的時刻,令周圍的人怦然心動,歎為觀止!相信每個人的眼睛都是睜得大大的,見證這歷史震撼的一刻。

然則這個從頭到腳都被包著麻布的木乃伊,究竟是人還是鬼?相信每個人內心正在怦怦地跳動。


「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11:44下)

就是要他們看清楚這並不是鬼,而是從死裡活過來的拉撒路。他的相貌沒有變,行動也如常,是一個活生生的拉撒路!

約翰沒有描述當時各人的反應,毫無疑問,人人都大為震驚,不消說兩姊妹更是喜極而泣,與弟弟相擁而哭。門徒此刻才真正明白,為何主當初選擇逗留兩天才來伯大尼,用意深遠。

然而,沒有人會猜想得到,拉撒路的復活,正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親嚐死後被埋葬、再從墳墓裡走出來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