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耶穌身份的爭論 (約7:25-52)

對耶身份的論 (約7:25-52) 

「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說:『這不是他們想要殺的人嗎?你看他還明明地講道,他們也不向他說甚麼,難道官長真知道這是基督嗎?然而,我們知道這個人從哪裡來;只是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7:25-27)

「這不是他們想要殺的人嗎?」正好回應猶太領袖在7:20口不對心的說話─「你是被鬼附著了!誰想要殺你?」甚至諷刺他們說:「難道官長真知道這是基督嗎?」(7:26)「官長」('rulers’)是指有官位的猶太領袖。 

然而說這些話的人都不相信耶穌是基督,因為他們「知道這個人從哪裡來」─就是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他們會支持官長拉人。他們與猶太領袖是同一陣線的,往往容易受宗教領袖慫恿,因宗教領袖是針對耶穌的出身地而否定他(7:41-42,52)。「即使眾人承認耶穌教訓中的權柄,他們仍然出於本能地屈服於猶太信仰的官方組織。」(註38) 最後主張釘耶穌十架的群眾也是被祭司長和猶太領袖慫恿的。(可15:11)

接下來的經文也強烈顯示出一點,耶穌屬地的出身,總過不了他們的理性思維,基於這一點,就把他定性為「不可能是基督」,正如當初拿但業對耶穌的反應:「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1:46) 這就解釋為何「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4:44),包括耶穌的兄弟。若要親眼看見人子升回天上才信他從天上來的話,那就不是人子所要求的信。


「那時,耶穌在殿裡教訓人,大聲說:『你們也知道我,也知道我從哪裡來;」(7:28上)

耶穌的意思是,憑他說話和行神蹟的權柄,他們從心底裡本該知道並相信他從天上來,只是他們太過執著於他的出身,成了他們的絆腳石,通不過他們的理性思維。好比一些科學家不能相信宇宙是神創造出來的,因無法用科學來鑑證,通不過他們的理性思維。


「我來並不是由於自己。但那差我來的是真的。你們不認識他,我卻認識他;因為我是從他來的,他也是差了我來。」(7:28下-29)

耶穌直接表明自己是神所差來的,他有屬天的身份。「我是從他來的,他也是差了我來。」這句話在《約翰福音》絕不陌生,因耶穌已重覆了多次,是他在對話中一直強調的,也是約翰想強調的,反映當時猶太百姓經常討論他屬地或屬天的身份問題。


「他們就想要捉拿耶穌;只是沒有人下手,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7:30)

耶穌也不曾煽惑群眾,糾眾騷亂,他們本就缺乏充份理據去逮捕他。

「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無論人有如何不同的回應和舉動,最終的主權都不在任何人,包括官長和猶太領袖,而是在於神。他們想捉拿神子,也要得神的批准!


「但眾人中間有好些信他的,說:『基督來的時候,他所行的神蹟豈能比這人所行的更多嗎?』」(7:31)

從這一章可見,不同人有不同反應。不信他從天上來的,就覺得他自吹自擂,褻瀆神明,永遠停留在他卑微的出身地。信他從天上來的,不會計較他在地上的出身,只觀察他的言行舉止。


「法利賽人聽見眾人為耶穌這樣紛紛議論,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打發差役去捉拿他。」(7:32)

為求平息坊間無間斷的爭拗,他們正式採取行動,希望把耶穌捉到公會審理,將他法辦,「以正視聽」。


「於是耶穌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以後就回到差我來的那裡去。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猶太人就彼此對問說:『這人要往哪裡去,叫我們找不著呢?難道他要往散住希臘中的猶太人那裡去教訓希臘人嗎?他說:「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是甚麼意思呢?』」(7:33-36)

究竟耶穌要回去哪裡,而去的地方他們又找不到?這又成為另一個眾人熱門討論的話題。這話他其後在8:21也向猶太人說過,也私下向門徒說過(13:33,36),門徒也是一頭霧水。

有些人想到,既然他在猶太人住的地區不受歡迎,而且還岌岌可危,他可能會選擇去遠離猶太人的希臘人地區向外邦人傳道。


「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7:37-39)

住棚節為期七日,「節期的末日」就是第七日,且是慶祝活動達到最高潮的一日,之後人潮便會逐漸散去,各人回本鄉的時候。耶穌把握最後機會,再次以「活水」為講道的主題,作出信仰的呼召。

「人若渴了」,是針對人心靈的空虛,對人生的意義感到迷惘的人,若能感受到他用心良苦的說話,必然感受到他的話何等令人安慰,足以解人心靈的乾渴!相反,不覺得心靈空虛的人,會覺得他的話與他們的生命扯不上任何關係,這就是現今許多拒絕福音需要的人的心態。那些只留戀世界,從世界中得著生命或生活上滿足的人,自然不覺得有信耶穌的需要,只認為宗教信仰是一種精神寄托,而基督教又只是眾多宗教中其中一個精神寄托的選擇。

「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這句用詞特別與這個節慶攸關:「猶太人在節慶中有一個重要的儀式,就是把一個水壺裝滿水,排隊依序把水倒出,當作獻給上帝的祭品。這種儀式不但象徵上帝在曠野使水傾瀉而出,還象徵祂在末日要把聖靈傾倒下來。」(註39) 因此約翰補充說:「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正如約翰在3:34說,「神賜聖靈給他是沒有限量的」,耶穌要如「活水的江河」般把聖靈賜給凡相信他的人。


「眾人聽見這話,有的說:『這真是那先知。』有的說:『這是基督。』但也有的說:『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嗎?經上豈不是說「基督是大衛的後裔,從大衛本鄉伯利恆出來的」嗎?』於是眾人因著耶穌起了紛爭。」(7:40-43)

耶穌的呼召的確折服了一些人,摩西能使磐石出水,而耶穌可以「流出活水的江河」,有摩西的影子,他們認定他是摩西所預言的「那先知」有的更認定他是彌賽亞基督。

然而否定他的人再次討論他的出身,與聖經關於基督的出身地作比較。有的甚至考究基督應該是從伯利恆出來,與耶穌的出身地不符,這應該是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看法,因他們熟悉聖經。只是他們只為針對耶穌而斷章取義,忽視了許多其他關於基督的經文。而熟讀聖經的法利賽人,甚至把信的人標籤為「不明白律法的百姓」,該受「咒詛」(7:49),完全暴露了他們的醜態,對耶穌的憎恨已經超出理智的範圍。


「其中有人要捉拿他,只是無人下手。差役回到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那裡。他們對差役說:『你們為甚麼沒有帶他來呢?』差役回答說:『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7:44-46)

7:32提到,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打發差役去捉拿耶穌。諷刺的是,連差役都覺得耶穌不像是凡人。為何差役都受耶穌感染?當時他在殿裡教訓人,相信差役是維護聖殿秩序的官員,他們連日來聽到耶穌在殿裡的教訓,對耶穌已留下深刻印象,反而對他產生好感。他們不同於宗教領袖,與耶穌沒有利害衝突。耶穌針對的是猶太教領袖濫用神的律法和猶太傳統去牢籠人心,才激怒他們,惹來殺機。


差役不敢向耶穌下手,結果遭法利賽人連番責罵:「你們也受了迷惑嗎?官長或是法利賽人豈有信他的呢?但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詛的!」(7:47-49) 

法利賽人自命不凡,不屑相信耶穌的胡言亂語,不然就是貶低了自己高貴的身份,證明他們對耶穌存有偏見。


「內中有尼哥底母,就是從前去見耶穌的,對他們說:『不先聽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他的罪嗎?』」(7:50-51)

最後,尼哥底母獨排眾議的回應,是一個相對較為公道的回應。他是以法律程序為出發點,沒有偏頗,認為隨便捉拿耶穌,直接控告他入罪,有違正常的法律程序。足見想置耶穌於死地的宗教領袖,是對人不對事,完全埋沒了良心,否定耶穌就高舉律法,入耶穌罪就不按律法。


「他們回答說:『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7:52)

回應尼哥底母的提問,法利賽人仍是只針對耶穌的出身來證明自己有理。


尼哥底母與公會劃清界線,不針對人而入罪,要作公平審理,找出入罪的證據。他敢於與公會抗衡,不屈服於強權勢力,不受其威嚇。甚至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不顧自己的身份地位,為公義發聲,正是我們今日抗衡社會上不公義之事的一個典範─不畏邪惡勢力,為真理而戰!

「這一刻不就是這位傑出的法利賽人挺身而出,宣告對耶穌的信仰嗎?從這一點看出,他確實已成為耶穌的跟隨者,準備要與公會保持距離。對尼哥底母而言,基督真理的穿透力是如此強勁,使他無法再抗拒。他已經不打算再隱藏自己,他願意在真理面前屈膝,公開承認基督。」(註40)